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22日在北京开幕,主题是“大学校长如何领导和管理好大学”。论坛吸引了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16位校长和部分专家,以及国内教育部直属高校、国防科工委、中科院所属有关高校等82位现任校长参加。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界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层次最高的中外大学校长的聚会,也是教育界应对国际竞争和挑战、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
麻省理工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今天表示,当前我国大学各个方面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学习世界各国的管理经验,在大学管理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要通过学习促进我国大学领导者拓展国际视野,提高战略思维和领导管理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国际合作的交流。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今天开幕,主题是“大学校长如何领导和管理好大学”论坛,吸引了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16位校长和部分专家,以及国内教育部直属高校、国防科工委、中科院所属有关高校等82位现任校长参加。据了解,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界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层次最高的中外大学校长的聚会,也是教育界应对国际竞争和挑战、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
陈至立说,进入新的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自她诞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到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由1998年的643万人提高到121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13.2%。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来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教育服务所作出的承诺,另一方面来自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面对这种新情况,高等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为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陈至立说,现代的大学必须有现代的管理,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管理,大学校长责任重大,要具有长远眼光和前沿意识,善于进行科学的定位和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协调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动员和配置各种资源。世界各国的大学有着共同的人类文明渊源,又深深植根于各自所处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土壤之中,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传统和风格。因此,中外大学校长在此进行交流、研讨,具有特殊的意义。
据介绍,为期11天的这次论坛以中外大学校长同台演讲为主要形式,具体内容包括高水平大学领导和管理的成功要素,新世纪大学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现代大学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组织构架,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的保障,大学的资源开发与配置
普林斯顿大学 正在此间参加 教育部首届中外校长论坛的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今天说,现代大学不仅需要硬件上的投资和更新,更需要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谈到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陆登庭说,一流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单纯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
他认为,现代大学应当为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才能在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的同时,推动大学自身的不断发展。
他说,哈佛大学的一个根本任务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受教育的机会,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终身学习的理念。
陆登庭说:“我们希望通过哈佛的教育使学生在毕业50年后,还能够自觉地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造就社会的领袖人才。”
他认为,现代大学教育还应教会学生要独立而不是单纯接受书本上的知识。陆登庭说,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够历经300多年仍然保持不断创新发展的势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此。
近百名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校长和教育界学者今天在北京近郊的怀柔参加了由教育部主办的首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中国教育部官员说,论坛旨在进一步拓展中国大学校长的国际视野,提升其战略思考能力,增强其创新意识,完善大学校长的知识结构,增加实际管理知识,从而为中国发展完善现代大学体制、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大学、提高中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在为期11天的论坛期间,陆登庭和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斯坦福大学名誉校长杰拉德・卡斯帕尔等将介绍成熟的办学、管理经验和国际通行的管理制度。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等中国重点高校校长将与外国专家一道,围绕如何建设现代大学展开深入讨论。
麻省理工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今天表示,当前我国大学各个方面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学习世界各国的管理经验,在大学管理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要通过学习促进我国大学领导者拓展国际视野,提高战略思维和领导管理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国际合作的交流。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今天开幕,主题是“大学校长如何领导和管理好大学”论坛,吸引了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16位校长和部分专家,以及国内教育部直属高校、国防科工委、中科院所属有关高校等82位现任校长参加。据了解,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界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层次最高的中外大学校长的聚会,也是教育界应对国际竞争和挑战、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
陈至立说,进入新的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自她诞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到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由1998年的643万人提高到121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13.2%。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来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教育服务所作出的承诺,另一方面来自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面对这种新情况,高等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为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陈至立说,现代的大学必须有现代的管理,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管理,大学校长责任重大,要具有长远眼光和前沿意识,善于进行科学的定位和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协调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动员和配置各种资源。世界各国的大学有着共同的人类文明渊源,又深深植根于各自所处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土壤之中,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传统和风格。因此,中外大学校长在此进行交流、研讨,具有特殊的意义。
据介绍,为期11天的这次论坛以中外大学校长同台演讲为主要形式,具体内容包括高水平大学领导和管理的成功要素,新世纪大学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现代大学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组织构架,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的保障,大学的资源开发与配置
普林斯顿大学 正在此间参加 教育部首届中外校长论坛的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今天说,现代大学不仅需要硬件上的投资和更新,更需要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谈到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陆登庭说,一流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单纯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
他认为,现代大学应当为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才能在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的同时,推动大学自身的不断发展。
他说,哈佛大学的一个根本任务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受教育的机会,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终身学习的理念。
陆登庭说:“我们希望通过哈佛的教育使学生在毕业50年后,还能够自觉地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造就社会的领袖人才。”
他认为,现代大学教育还应教会学生要独立而不是单纯接受书本上的知识。陆登庭说,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够历经300多年仍然保持不断创新发展的势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此。
近百名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校长和教育界学者今天在北京近郊的怀柔参加了由教育部主办的首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中国教育部官员说,论坛旨在进一步拓展中国大学校长的国际视野,提升其战略思考能力,增强其创新意识,完善大学校长的知识结构,增加实际管理知识,从而为中国发展完善现代大学体制、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大学、提高中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在为期11天的论坛期间,陆登庭和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斯坦福大学名誉校长杰拉德・卡斯帕尔等将介绍成熟的办学、管理经验和国际通行的管理制度。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等中国重点高校校长将与外国专家一道,围绕如何建设现代大学展开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