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约早晨6点多钟的时间,我又被那个警报声吵醒了。
警报声不知从何处飘来,但感觉其声波足以覆盖全平壤市,听来像战争期间的空袭警报,给这个肃静的城市陡添紧张的气氛。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200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五十周年纪念日。
看看天,中雨。
我电话朝方的同志说,我生病了,不跟你们走了。
估计他们已经出发,我下楼,到前台要出租车。前台的男同志马上拨电话,几分钟后,小V来了,问我要到哪里去。
是这样,那好吧,我哪儿也不去了,这么大雨,哪儿都不想去了。
小V说她今天留下只为陪我,让我有事随时电话她。
回到了房间,过了一会儿,我给小V打了个电话,胡乱问了些话,确认她在她的房间,然后又下了楼。
我从羊角岛宾馆向外走的时候,感觉那宾馆大楼的每一扇窗户都是一双眼睛,在盯着我的背。
V同志每20分钟会打电话到我的房间,发现我不在,她会着急。
V同志是朝鲜社劳青的工作人员,很年轻,大约大学刚毕业的年龄。按照纪律,朝鲜方面的同志不能进入我们的房间,因为客房能看到中国大陆和香港凤凰台的电视节目,那是花花世界的坏信息。知道我生病了,V同志只能不断打电话检查我是否在房间里卧床。
雨继续下,估计了一下走出大楼视线的距离和速度,我加快了脚步。
……………………((
羊角岛宾馆坐落在大同江的一个小岛上。大同江穿越平壤市的中心区,江中央的小岛上很空旷,仅有宾馆和体育馆两个灰色建筑,没有民宅。
穿过通向市区的铁桥,走入居民楼群,我松下一口气。
看起来处心积虑,其实并无目标,只是想自由地走走。
街上的人少,穿戴得素净,表情也素净。路上的车也少,公共汽车站排队的人很多,排队的人很有秩序。
马路中央的交通警是平壤的一景。
交通警都是年轻的女性,看得出来,女交通警察是经过严格遴选的,因为她们都很漂亮,高矮适中,短裙高靴,连外面套的透明雨衣都是有款式的,相比起一般的朝鲜女性,她们浓妆艳抹。
走过市区的中央火车站,发现前面的楼下有很多人在排队,队伍大约有100多米长,拐到楼房的另一侧去了。楼上悬挂着布制的巨幅宣传画,画上是一双巨手揪着一名白种男性的脖子,从下面“7.27、50”等字样上看,当是纪念战胜美帝国主义战争胜利50周年的意思。
我隔着马路拍照,巨幅标语下面,是平静的一队平壤市民,构图很好。队伍中很多人看我,我就不再拍。还是有人看我,想了想,大概是我的伞有问题,伞上的是黑白英文报纸的图案,英文,乃敌国的文字,不妥。一会得赶紧想办法换钱买件当地的雨衣穿。
楼下的队伍越来越长,突然,队伍涌动,楼下的那扇门开了,人们很急切地向里挤,秩序有点乱。我插队挤进去,进去后发现,原来这是个商场,里面又高又大,一多半是空的,没有什么装修,好像毛坯房。涌进商场的人很快就聚集到右侧的货区,人太多,看不清里面卖什么,我登上附近的楼梯向人群里看,原来货物是塑料脸盆、黑铁锅一类的生活用品。
商场还有二层和三层,我便上楼。
…………………(((
商场的二楼和三楼货物很少,90%的空间空着,几乎没有顾客。二楼的货架上放着几种学习文具,有学生的作业本,是一种很粗糙的纸,发黄。
三楼是一点工艺品,有大红大绿的民族服饰,像演出服。
出了商场,向着不远处的一座高楼走去。那座楼是平壤的第二家涉外饭店。
在饭店里换了一些朝鲜货币,出来后就继续找商店。
又一条小街上的一家小店里面很温暖,虽然停电,屋里有些黑,但这里的货物似乎多些。有小收音机,收音机样子实在简单,模样粗糙得像块小砖头,有两个士兵想买,售货员就拿出来让他们看。
售货员都是中年妇女,也是浓妆艳抹,民族服饰,耳朵边插着花儿。
我买了一件雨衣。
平壤最高的建筑是国际饭店,高得吓人,据说比纽约的世贸大厦还高上几米。因设计方面的原因,它只盖好了外形就停工了,目前没有任何功能,但占据了这个城市的制高点。
国际饭店的外形像一把尖细的匕首插向天空。云雾绕在楼腰,在乌云密布的天气里,它是黑色的。
我沿着一条大路向这个建筑。越接近他,越感觉恐怖和阴郁。
想起了欧洲的歌特式建筑,那种强烈刺向太空的线条,是一种撕扯着的、变了形的神秘崇拜。
因为它太高,人就被衬得无比的渺小了。
你必须皈依了它,才会有内心的安全。
一个建筑,一旦伸展到了某种空间高度,它就具备了神学的意义。从视觉上看,它与天成为一体。由建筑而形成的神权威慑,只有被某种信仰催了眠的人才设计得出来。
哥特式建筑在欧洲最兴盛的时期,一切圣咏都只对天而发。
二十世纪新文明带来的崇高症,纽约双子塔座成了象征财富生殖能力的阳具,它也具备哥特精神,暗示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威慑和牵引着周围方圆数百里内的子民。
走在平壤,在这个城市的任何地方,你都能在不经意地一瞥中看到那个建筑,无论你走到哪里,它始终都会在你余光中出现,因此,它就留在了你的意识里。
你总能被它俯视,你被它牢牢地注视,你无处躲藏……
大约早晨6点多钟的时间,我又被那个警报声吵醒了。
警报声不知从何处飘来,但感觉其声波足以覆盖全平壤市,听来像战争期间的空袭警报,给这个肃静的城市陡添紧张的气氛。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200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五十周年纪念日。
看看天,中雨。
我电话朝方的同志说,我生病了,不跟你们走了。
估计他们已经出发,我下楼,到前台要出租车。前台的男同志马上拨电话,几分钟后,小V来了,问我要到哪里去。
是这样,那好吧,我哪儿也不去了,这么大雨,哪儿都不想去了。
小V说她今天留下只为陪我,让我有事随时电话她。
回到了房间,过了一会儿,我给小V打了个电话,胡乱问了些话,确认她在她的房间,然后又下了楼。
我从羊角岛宾馆向外走的时候,感觉那宾馆大楼的每一扇窗户都是一双眼睛,在盯着我的背。
V同志每20分钟会打电话到我的房间,发现我不在,她会着急。
V同志是朝鲜社劳青的工作人员,很年轻,大约大学刚毕业的年龄。按照纪律,朝鲜方面的同志不能进入我们的房间,因为客房能看到中国大陆和香港凤凰台的电视节目,那是花花世界的坏信息。知道我生病了,V同志只能不断打电话检查我是否在房间里卧床。
雨继续下,估计了一下走出大楼视线的距离和速度,我加快了脚步。
……………………((
羊角岛宾馆坐落在大同江的一个小岛上。大同江穿越平壤市的中心区,江中央的小岛上很空旷,仅有宾馆和体育馆两个灰色建筑,没有民宅。
穿过通向市区的铁桥,走入居民楼群,我松下一口气。
看起来处心积虑,其实并无目标,只是想自由地走走。
街上的人少,穿戴得素净,表情也素净。路上的车也少,公共汽车站排队的人很多,排队的人很有秩序。
马路中央的交通警是平壤的一景。
交通警都是年轻的女性,看得出来,女交通警察是经过严格遴选的,因为她们都很漂亮,高矮适中,短裙高靴,连外面套的透明雨衣都是有款式的,相比起一般的朝鲜女性,她们浓妆艳抹。
走过市区的中央火车站,发现前面的楼下有很多人在排队,队伍大约有100多米长,拐到楼房的另一侧去了。楼上悬挂着布制的巨幅宣传画,画上是一双巨手揪着一名白种男性的脖子,从下面“7.27、50”等字样上看,当是纪念战胜美帝国主义战争胜利50周年的意思。
我隔着马路拍照,巨幅标语下面,是平静的一队平壤市民,构图很好。队伍中很多人看我,我就不再拍。还是有人看我,想了想,大概是我的伞有问题,伞上的是黑白英文报纸的图案,英文,乃敌国的文字,不妥。一会得赶紧想办法换钱买件当地的雨衣穿。
楼下的队伍越来越长,突然,队伍涌动,楼下的那扇门开了,人们很急切地向里挤,秩序有点乱。我插队挤进去,进去后发现,原来这是个商场,里面又高又大,一多半是空的,没有什么装修,好像毛坯房。涌进商场的人很快就聚集到右侧的货区,人太多,看不清里面卖什么,我登上附近的楼梯向人群里看,原来货物是塑料脸盆、黑铁锅一类的生活用品。
商场还有二层和三层,我便上楼。
…………………(((
商场的二楼和三楼货物很少,90%的空间空着,几乎没有顾客。二楼的货架上放着几种学习文具,有学生的作业本,是一种很粗糙的纸,发黄。
三楼是一点工艺品,有大红大绿的民族服饰,像演出服。
出了商场,向着不远处的一座高楼走去。那座楼是平壤的第二家涉外饭店。
在饭店里换了一些朝鲜货币,出来后就继续找商店。
又一条小街上的一家小店里面很温暖,虽然停电,屋里有些黑,但这里的货物似乎多些。有小收音机,收音机样子实在简单,模样粗糙得像块小砖头,有两个士兵想买,售货员就拿出来让他们看。
售货员都是中年妇女,也是浓妆艳抹,民族服饰,耳朵边插着花儿。
我买了一件雨衣。
平壤最高的建筑是国际饭店,高得吓人,据说比纽约的世贸大厦还高上几米。因设计方面的原因,它只盖好了外形就停工了,目前没有任何功能,但占据了这个城市的制高点。
国际饭店的外形像一把尖细的匕首插向天空。云雾绕在楼腰,在乌云密布的天气里,它是黑色的。
我沿着一条大路向这个建筑。越接近他,越感觉恐怖和阴郁。
想起了欧洲的歌特式建筑,那种强烈刺向太空的线条,是一种撕扯着的、变了形的神秘崇拜。
因为它太高,人就被衬得无比的渺小了。
你必须皈依了它,才会有内心的安全。
一个建筑,一旦伸展到了某种空间高度,它就具备了神学的意义。从视觉上看,它与天成为一体。由建筑而形成的神权威慑,只有被某种信仰催了眠的人才设计得出来。
哥特式建筑在欧洲最兴盛的时期,一切圣咏都只对天而发。
二十世纪新文明带来的崇高症,纽约双子塔座成了象征财富生殖能力的阳具,它也具备哥特精神,暗示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威慑和牵引着周围方圆数百里内的子民。
走在平壤,在这个城市的任何地方,你都能在不经意地一瞥中看到那个建筑,无论你走到哪里,它始终都会在你余光中出现,因此,它就留在了你的意识里。
你总能被它俯视,你被它牢牢地注视,你无处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