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近来,美国股票市场的跌势似乎突然较前几周更为剧烈。自股市开始转入下滑轨道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此间投资者尚能自我宽慰。情况无疑很糟糕,但此前股市的繁荣已持续这么长时间,因此行情向下调整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对许多在行情火爆时大有收获的人来说,股市走低抹去的只是账面利润,他们的生活方式并未受影响。然而,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尽管到目前为止,华尔街还没有发生足以引起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的股灾,但是,目前股市下挫已开始真正使投资者的内心受到创伤。近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已跌至5年前科技类股开始大幅上涨时的水平之下。因此对投资者来说,蒸发掉的不仅是股价上涨所带来的利润,而且还包括部分原始资金。惨况并不仅限于科技类股。共同基金曾因其多样化投资而一直被视作相对安全的资金避风港,现在却也遭到重创。据基金跟踪机构MorningstarInc.的数据,假如投资者在2000年初股市接近顶峰时将1万美元投资于美国共同基金,那么到今天的平均亏损额将达2200美元。
会计丑闻接连曝光,似乎没完没了,投资者的信心因此遭受重创,部分投资者现在怀疑股市还能否走出持久的反弹行情。当然,假如说股市这种有悖常理的下跌出乎人们意料,那么,所有这些负面情况也可能意味着股市即将止跌回升。然而,市场没有显现出丝毫好转的迹象。
对每个与股市息息相关的人来说,股市惨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而这些人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美国的消费和整体经济。这些人中,有储蓄金正在迅速缩水的提前退休人员;有为炒股而离职、现在却又在找工作的人;有曾经被争相聘用、现在却遭解雇的初级投资银行家;有为生计而苦苦挣扎的经纪人;还有突然发现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家族企业老板。
退休者美梦破灭
莱昂纳德・本特利第一次设想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情景是在他25岁那年。当时他想,他在55岁左右就不再工作了,到时他会外出旅行,趁着年轻,去享受旅行的乐趣。
这些美梦终于在两年前成为现实。当时,家住加利福尼亚州的本特利刚好56岁,他放弃了在本州一家煤气公司担任基层主管的工作。然而,股市的下跌使他的计划蒙上了阴影,本特利变得心绪不宁,被迫中止了他的旅行计划。到阿拉斯加的旅行计划已搁浅,一度曾被视作他退休后主要生活内容的其他旅行计划也都被束之高阁。“这太骇人听闻了,”他说,“我整夜没法合眼。”
本特利2000年退休时,从其养老金账户和雇员购股计划中取出了总额为72.5万美元的资金。他将这些钱投资于包含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的投资组合,据他测算,其投资组合每年回报率在5%到6%,一直能延续到他和他的妻子年满78或80岁。然而,股市连连下跌,再加上他多次提款,账户内的资金已仅剩约57万美元了。现在,他担心账户里的钱会被掏空。
和许多美国人不同的是,本特利夫妇不举债消费。在本特利退休时,他们付清了购买一栋占地1850平方英尺的住宅的最后一笔借款。他们的购车款也已付清。但是,随着他们的投资组合的资产日渐缩水,紧缩开支已成了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本特利改装了他的那辆1972年产别克车,用于参加短途汽车赛,但他不知道何时会放弃参加比赛,因为这项爱好让他破费了很多钱。他和妻子买了一辆野营车,希望有时能开着这辆车外出旅行几周。现在它只用作短途旅行。“我们似乎永远在度假,但我们并未到任何其他地方去。”他说。
本特利在南加利福尼亚煤气公司工作了30年,他不打算再回来工作。但他正在反省自己对股市的兴趣。最近,他将持股比例从66%减少到40%。“我如果早两周那样做就好了。”他说。踌躇不决让他多损失了3万美元。
上周三股市大幅跳水并未出乎本特利的意料。“当你收看新闻节目,听他们谈论公司主管们时,你似乎感觉到人们(对公司)的信任感都已不复存在了,”他说,“我的投资组合继续在亏损,但亏得已没有一周前那么多了。”
炒股老手栽了跟头
史蒂夫・阿切尔估计,2000年初股市到达最高点时,他的股票账户上的资金也飞涨至100万美元,但好景不长。尽管他一次又一次努力,希望扭转局面,但还是无奈地眼睁睁看着他账户上80%的账面价值被蒸发。股市下跌吞噬了他账户中的大部分资金,也带走了他对股市未来的美好憧憬。“有些日子里,股市跌到了真正可怕的点位,”45岁的阿切尔说。“那时真的是夜不能寐,做别的事情注意力也无法集中。”
阿切尔属于20世纪90年代末典型的科技股炒家,这些人只考虑在一个交易日内买进或卖出价值3万美元的股票期权。他在自己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附近的海滩的家内工作,他非常擅长炒股,不惜离职,专门投资股票,每天要花12个小时研究股价走势。“我收看CNBC,阅读《华尔街日报》,我想我能以此(投资股票)谋生。”他说。
2000年3月,他度假归来时得知科技股正大幅下挫。出于自我保护,当持股中部分股票下跌幅度达到10%或15%时,他就对这些股票进行止损性抛售,但他很快发现,新购入的股票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往下落。他说,在10周内,他“所买进的股票一只接一只地达到10%的止损价位”,他的积蓄资金很快就萎缩了。随着对股市的幻想逐渐破灭,阿切尔试图重操旧业,当一名飞机整修顾问。他说,去年夏天,他接了America West公司的飞机整修合同,原计划从去年秋季开始工作。随后就发生了“9・11”恐怖事件。恐怖袭击“给了我双重的打击:它既使我的投资组合遭受重创,也使我的工作前景化作乌有。”他说。
此后,他仍在作一些零星的投资,直到几周前,他以前的绝大部分投资利润都已抹去,他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于是将账户中所剩的全部变现。“我意识到,我无法拥有足够的资本来保障和维持这样的生活了。”他说。
起初,情况还不是十分糟糕。他在住宅附近作冲浪运动,打高尔夫球,或闲逛。但是阿切尔知道他不能依赖剩下的资金生活,因此,他继续每天花上几小时找工作。“迟早他们得把那些丢在沙漠里的飞机弄回来投入运营,”他说。不过,假如说还有什么行业和股票市场一样动荡不定的话,那就是航空业了。“我毫无疑问已是囊中羞涩,”他说。不过,他提到他仍然有一栋房子和一辆价值8.5万美元的汽车。“如果最后我现金也花完了,它们也将离我而去。”他回忆起当时他买这部车时的情景,“那时我对自己说,我是把它当作自己的财产买下来的。果然,情况正如所料。”偶尔,阿切尔的脑海里仍会跳出炒股的念头。他说:“说到底,我没有失去任何东西,除了数目可观的现金。”
天之骄子垂下了头
愚人节这天,低迷的股市终于让罗伯特・杨也成了一个受害者。这位23岁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驻洛杉矶的初级投资银行家躲过了前几次的裁员潮。但这一次当电话响起时,他一看来电号码就知道了,这次他将丢掉这份已做了8个月的工作了。他的工资拿到6月份,还得到额外补贴1万美元,但这只相当于他原来有望得到的2002年奖金的四分之一。没有解职补偿金。
在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情况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股市行情火爆时,飞升的股价以及首次公开募股给投资银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利润,可现在,这些投资银行都在紧缩开支。据统计,美国证券行业在18个月内裁员人数超过4万人。自去年9月至今,CSFB已裁员2800人,相当于全部职工人数的9%。杨年薪5.5万美元,再加上奖金,每年的收入可望接近10万美元。当这一切都成为过去时,他在美国无家可依,也没什么积蓄。
九十年代末,他离开远在台湾的父母和姐妹,只身来到美国,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良好的教育,再干一番大事业。2001年,他从密歇根大学毕业,获得商学位,那时,他发现自己成了“热门商品”。纽约、旧金山和东京的几家对他有兴趣的公司老板让他飞过去面试。“我一生中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如此重要,”最近一次在纽约吃午餐时,他说,他刚去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参加完一场面试。
在他被解雇以后,一开始,他避开了所有的朋友,垂头丧气。再也没有和朋友们一起享用100多美元的宵夜,也取消了去开曼群岛潜水的计划。每天早上,他在体育馆健身,下午则看电视或到Barnes&Noble书店阅读。他在书上做好记号,以便第二天继续阅读,这样就省下了买书钱。
最近,一个朋友介绍他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大型保险公司作房地产租赁业务,他决定接受这份工作,尽管薪水远远低于他在投资银行时的收入。
杨对未来感到一片茫然,他不知道是不是会去读MBA,也不知道某一天他是不是能够负担得起父母到美国来看他的费用。最重要的是,他很想知道工作是不是稳定。“我担心再次失业,”他说,垂下了头。“非常担心。”
会计丑闻接连曝光,似乎没完没了,投资者的信心因此遭受重创,部分投资者现在怀疑股市还能否走出持久的反弹行情。当然,假如说股市这种有悖常理的下跌出乎人们意料,那么,所有这些负面情况也可能意味着股市即将止跌回升。然而,市场没有显现出丝毫好转的迹象。
对每个与股市息息相关的人来说,股市惨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而这些人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美国的消费和整体经济。这些人中,有储蓄金正在迅速缩水的提前退休人员;有为炒股而离职、现在却又在找工作的人;有曾经被争相聘用、现在却遭解雇的初级投资银行家;有为生计而苦苦挣扎的经纪人;还有突然发现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家族企业老板。
退休者美梦破灭
莱昂纳德・本特利第一次设想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情景是在他25岁那年。当时他想,他在55岁左右就不再工作了,到时他会外出旅行,趁着年轻,去享受旅行的乐趣。
这些美梦终于在两年前成为现实。当时,家住加利福尼亚州的本特利刚好56岁,他放弃了在本州一家煤气公司担任基层主管的工作。然而,股市的下跌使他的计划蒙上了阴影,本特利变得心绪不宁,被迫中止了他的旅行计划。到阿拉斯加的旅行计划已搁浅,一度曾被视作他退休后主要生活内容的其他旅行计划也都被束之高阁。“这太骇人听闻了,”他说,“我整夜没法合眼。”
本特利2000年退休时,从其养老金账户和雇员购股计划中取出了总额为72.5万美元的资金。他将这些钱投资于包含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的投资组合,据他测算,其投资组合每年回报率在5%到6%,一直能延续到他和他的妻子年满78或80岁。然而,股市连连下跌,再加上他多次提款,账户内的资金已仅剩约57万美元了。现在,他担心账户里的钱会被掏空。
和许多美国人不同的是,本特利夫妇不举债消费。在本特利退休时,他们付清了购买一栋占地1850平方英尺的住宅的最后一笔借款。他们的购车款也已付清。但是,随着他们的投资组合的资产日渐缩水,紧缩开支已成了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本特利改装了他的那辆1972年产别克车,用于参加短途汽车赛,但他不知道何时会放弃参加比赛,因为这项爱好让他破费了很多钱。他和妻子买了一辆野营车,希望有时能开着这辆车外出旅行几周。现在它只用作短途旅行。“我们似乎永远在度假,但我们并未到任何其他地方去。”他说。
本特利在南加利福尼亚煤气公司工作了30年,他不打算再回来工作。但他正在反省自己对股市的兴趣。最近,他将持股比例从66%减少到40%。“我如果早两周那样做就好了。”他说。踌躇不决让他多损失了3万美元。
上周三股市大幅跳水并未出乎本特利的意料。“当你收看新闻节目,听他们谈论公司主管们时,你似乎感觉到人们(对公司)的信任感都已不复存在了,”他说,“我的投资组合继续在亏损,但亏得已没有一周前那么多了。”
炒股老手栽了跟头
史蒂夫・阿切尔估计,2000年初股市到达最高点时,他的股票账户上的资金也飞涨至100万美元,但好景不长。尽管他一次又一次努力,希望扭转局面,但还是无奈地眼睁睁看着他账户上80%的账面价值被蒸发。股市下跌吞噬了他账户中的大部分资金,也带走了他对股市未来的美好憧憬。“有些日子里,股市跌到了真正可怕的点位,”45岁的阿切尔说。“那时真的是夜不能寐,做别的事情注意力也无法集中。”
阿切尔属于20世纪90年代末典型的科技股炒家,这些人只考虑在一个交易日内买进或卖出价值3万美元的股票期权。他在自己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附近的海滩的家内工作,他非常擅长炒股,不惜离职,专门投资股票,每天要花12个小时研究股价走势。“我收看CNBC,阅读《华尔街日报》,我想我能以此(投资股票)谋生。”他说。
2000年3月,他度假归来时得知科技股正大幅下挫。出于自我保护,当持股中部分股票下跌幅度达到10%或15%时,他就对这些股票进行止损性抛售,但他很快发现,新购入的股票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往下落。他说,在10周内,他“所买进的股票一只接一只地达到10%的止损价位”,他的积蓄资金很快就萎缩了。随着对股市的幻想逐渐破灭,阿切尔试图重操旧业,当一名飞机整修顾问。他说,去年夏天,他接了America West公司的飞机整修合同,原计划从去年秋季开始工作。随后就发生了“9・11”恐怖事件。恐怖袭击“给了我双重的打击:它既使我的投资组合遭受重创,也使我的工作前景化作乌有。”他说。
此后,他仍在作一些零星的投资,直到几周前,他以前的绝大部分投资利润都已抹去,他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于是将账户中所剩的全部变现。“我意识到,我无法拥有足够的资本来保障和维持这样的生活了。”他说。
起初,情况还不是十分糟糕。他在住宅附近作冲浪运动,打高尔夫球,或闲逛。但是阿切尔知道他不能依赖剩下的资金生活,因此,他继续每天花上几小时找工作。“迟早他们得把那些丢在沙漠里的飞机弄回来投入运营,”他说。不过,假如说还有什么行业和股票市场一样动荡不定的话,那就是航空业了。“我毫无疑问已是囊中羞涩,”他说。不过,他提到他仍然有一栋房子和一辆价值8.5万美元的汽车。“如果最后我现金也花完了,它们也将离我而去。”他回忆起当时他买这部车时的情景,“那时我对自己说,我是把它当作自己的财产买下来的。果然,情况正如所料。”偶尔,阿切尔的脑海里仍会跳出炒股的念头。他说:“说到底,我没有失去任何东西,除了数目可观的现金。”
天之骄子垂下了头
愚人节这天,低迷的股市终于让罗伯特・杨也成了一个受害者。这位23岁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驻洛杉矶的初级投资银行家躲过了前几次的裁员潮。但这一次当电话响起时,他一看来电号码就知道了,这次他将丢掉这份已做了8个月的工作了。他的工资拿到6月份,还得到额外补贴1万美元,但这只相当于他原来有望得到的2002年奖金的四分之一。没有解职补偿金。
在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情况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股市行情火爆时,飞升的股价以及首次公开募股给投资银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利润,可现在,这些投资银行都在紧缩开支。据统计,美国证券行业在18个月内裁员人数超过4万人。自去年9月至今,CSFB已裁员2800人,相当于全部职工人数的9%。杨年薪5.5万美元,再加上奖金,每年的收入可望接近10万美元。当这一切都成为过去时,他在美国无家可依,也没什么积蓄。
九十年代末,他离开远在台湾的父母和姐妹,只身来到美国,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良好的教育,再干一番大事业。2001年,他从密歇根大学毕业,获得商学位,那时,他发现自己成了“热门商品”。纽约、旧金山和东京的几家对他有兴趣的公司老板让他飞过去面试。“我一生中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如此重要,”最近一次在纽约吃午餐时,他说,他刚去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参加完一场面试。
在他被解雇以后,一开始,他避开了所有的朋友,垂头丧气。再也没有和朋友们一起享用100多美元的宵夜,也取消了去开曼群岛潜水的计划。每天早上,他在体育馆健身,下午则看电视或到Barnes&Noble书店阅读。他在书上做好记号,以便第二天继续阅读,这样就省下了买书钱。
最近,一个朋友介绍他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大型保险公司作房地产租赁业务,他决定接受这份工作,尽管薪水远远低于他在投资银行时的收入。
杨对未来感到一片茫然,他不知道是不是会去读MBA,也不知道某一天他是不是能够负担得起父母到美国来看他的费用。最重要的是,他很想知道工作是不是稳定。“我担心再次失业,”他说,垂下了头。“非常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