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发布第二次预警: 严禁销售河豚鱼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X-1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X-1

新手上路
注册
2004-05-26
消息
5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来源:央视国际

卫生部日前发布今年第二次食品安全预警公告。公告称,近期是河豚鱼中毒的高危险期,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水产品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销售河豚鱼行为要依法严厉处罚。

河豚鱼含有河豚毒素,食用20分钟后便可出现口、唇、舌尖、手指轻微麻木等早期症状,随后出现呕吐、步行困难、言语困难、不能运动、不能弯曲坐下而要横卧、骨骼肌肉完全松弛,进而出现血压迅速下降、呼吸困难、直至意识消失、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河豚鱼多见于我国沿海和长江中下游,是有毒鱼类,它的卵、卵巢、肝脏毒素含量最高。近期是河豚鱼产卵季节,此时河豚鱼的毒性最强,是河豚鱼中毒的高危险期。

我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公告要求,各地的水产品销售商应加强鱼种鉴别,严禁出售鲜河豚鱼;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水产品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销售河豚鱼行为要依法严厉处罚。

据悉,2004年2月27日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白莲片仁心村一村民食用河豚鱼引起食物中毒导致死亡。 河豚鱼中毒

河豚鱼主要生长在我国和日本沿海一带,它的肉质鲜美,人们非常喜爱食用。但河豚鱼的某些脏器组织有剧毒,食后可引起中毒。古人有"拼死食河豚"之说法。一般上市的河豚鱼都经过彻底处理,不会引起中毒,但由于进货渠道混乱,加工人员马虎,市场控制不严也会引起中毒。同时有人自行捕捉河豚鱼,不经彻底加工即食用,加之人们对它能引起中毒认识不清,所以中毒屡有发生。仅北京市1994年统计数字表明全年发生河豚鱼中毒事件几十起,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河豚鱼体内的毒素主要有河豚毒及河豚酸两种,毒素容易溶解于水中。河豚鱼的毒素主要集中在肝脏、卵巢(鱼仔)、睾丸中,万其是卵巢含毒最剧。每年1~5月是河豚鱼产卵的季节,此时其生殖系统发育毒性最强,所以,在春节食用河豚鱼中毒最多见。

如果对河豚鱼宰割不当,将肝脏、卵巢、睾丸中的毒素污染鱼肉,甚至未挖去鱼的内脏即做食用,或喜食鱼仔就会造成中毒。因此宰割技术和食用的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毒的轻重。
中毒表现

河豚鱼中毒主要是麻痹中枢神经。发病急骤,发展迅速。一般在食后数十分钟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首先出现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病人感觉口唇、指尖麻木,随之失去知觉,不知疼痛,肌肉瘫痪不能行走。严重中毒病人言语不清,呼吸困难,呼吸表浅、频速而不规则,血压下降,昏迷,瞳孔散大,最后呼吸麻痹死亡。

诊断要点

(1)潜伏期约半小时至4小时。

(2)胃肠道症状上腹不适、口渴、恶心、呕吐、腹泻、呈水样便,重者有便血。

(3)神经系统症状口唇、舌尖以及肢端感觉麻木,继而全身麻木,出现运动不协调,酒醉状态,眼睑下垂,四肢乏力乃至瘫痪,严重时言语不清,呼吸困难,瞳孔散大,甚至呼吸麻痹等。

(4)循环系统症状脉博缓慢、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

(5)心电图检查显示有房室传导阻滞。

(6)取患者尿液5ml,将其注入雄蟾腹腔内,观察其中毒反应,有助于明确诊断。

救护措施

(l)立即采取排毒措施,口服1%硫酸铜溶液100ml予以催吐;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5%活性炭悬液洗胃;也可用高位清洁灌肠;最后口服硫酸镁导泻。

(2)解毒治疗尚无特效解毒剂。但可用相应药物以拮抗毒素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如应用阿托品,可拮抗毒素对心脏的毒性作用;肌注1%盐酸土的宁,可拮抗毒素对运动麻痹的作用等。

(3)输液,以促使毒素尽快排出。

(4)中草药治疗鲜芦根1kg或鲜橄榄、鲜芦根各30g捣汁内服,早期有解毒作用。

(5)对症治疗呼吸困难者可给予氧气吸入;血压下降织应用强心剂或升压药等。

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和市场管理,说明食用河豚鱼的危害,劝阻人们最好不要食用。

食用河豚鱼的方法是,去鱼头、去皮,彻底去除骨脏,尤其是鱼仔,并在水中浸泡数小时以上,反复换水至清亮为止,然后再高温烹调煮熟后方可食用。以上方法仅供参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