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BC在国内感受中国民俗文化 [转贴]

灵雪儿

新手上路
注册
2003-05-14
消息
25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贝壳原创]回国杂记:小ABC在国内感受中国民俗文化
本文版权归送交者 水影儿 或原作者 和倍可亲网之情回中国主题社区共同拥有
转贴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如将本文用于媒体出版, 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标 题:[贝壳原创]回国杂记:小ABC在国内感受中国民俗文化
送交者:水影儿 06/20/0400:45 发表于[贝壳原创]
文章来源:倍可亲.美国.海外华人中文门户 http://www.BackChina.com

在美国出生成长的中国孩子(ABC)回到国内,可能和咱们刚出国时差不多,也会有类似于CULTURE SHOCK的感受吧。俺家目前最懂事的小朋友, 诞生于我们在美国读学位时的艰苦岁月。在国外,他和我们一起经历过拿学位办身份安家置业的全部过程。平时,我们除了让小家伙上中文学校,也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他灌输些中国文化。虽然如此,在这次回国探亲访友游玩度假之余,俺家的这个小ABC对中国还是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

1.中国人吃饭时为什么爱烟酒呢?
因为我们有许多年没回国了,回去后,自然少不了要和亲朋好友们聚会叙旧。“吃”应该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内容。所以,在聚会时大家自然少不了要大吃大喝。在美国,一般的家庭聚会相对要简单些,聚会或是家庭自助餐为主的PARTY,或是中餐馆里的素食小酌。而国内的情形则大不相同。在孩子们的眼里,最典型的不同就是在满桌的宴席上,大人们总会有喝不完的酒,吸不完的烟和说不完的话。有一次,俺家的小ABC在聚会时对我悄悄说了句:“中国人爱喝酒,爱打嗝。打嗝时,他们不说EXCUSE ME”。哈哈,童言无忌啊。另外,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很少见过国内那么多的海鲜食品,更不用说用鸡冠鹿腿等烹制的美食了。“吃”好像成了小ABC们在中国每天都要面对的难题。好在国内有美国的快餐食品,偶而我们可以用麦当劳和肯德鸡填饱他的小肚皮。

2.横过马路左右看?
在美国,人们在横过马路时,一般是车子要先停下来,等到行人通过人行道后,车子再继续前行。在美国生活若干年来,就连我们成人,也都习惯了这种过马路的方式。而在国内,我们去过大大小小的城市有十来个,在每个城市,我们在横过马路时,一家人总是会很紧张。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从没遇到过哪位司机会停下来让行人先过。每次需要横过马路时,我们只好紧紧拉着孩子的小手,等着绝对安全时,才会匆匆走过马路对面。“行人要让车先通行”,也许这是国内的习惯和风俗吧,回国后我们已经慢慢开始适应了。

3.看不懂的英文
在国内的高速公路,商场和加油站,我们经常会看到中英文对照的路标和说明。每次看到英文,俺家已会识字的小ABC总会很兴奋。对他们来说,英文可是ABC们的母语啊。可是,每次读完各种路标和说明以后,他总是要问我上面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比如,高速公路上有过这么一行字:“Thank you for your welcome.”。因为孩子看不懂与之对应的中文“谢谢您的光临”,我只好用“THANK YOU FOR COMING”来简单代替。还有,在商场里,我们经常会看到 “Mind your bag”(请注意自己的钱包),这几个字也难坏了俺家的小ABC,他实在是想不出是什么意思。他能猜出的一段英文,就是加油站的“No naked fire.”


除了上述所列的几件事,孩子对高速公路边休息区的蹲坑式厕所,有逃避和不适的心理。此外,在称呼姑叔姨舅等亲戚时,他的脸上也常会有困惑的表情,搞不清这一大帮人的亲属关系。第一次见奶奶时,他在机械地重复我们让他说的话以后,和我说了句:“她怎么会是MILK MILK呢”。我晕!恨不得给他一巴掌。
 
:“她怎么会是MILK MILK呢”。

这也太夸张。难道小孩从小就没有叫过奶奶?那他怎么知道 Milk 就是“奶”。显然是作者杜攒的。
 
我不知道笔者抱着怎样的心态写出这篇文章,也不确定他到底想表达什么。
文中提到的东西,都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吧
既然不想把自己宝贝abc变成香蕉,那就不应该在试图让孩子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犯引导性错误。
鄙视ing
 
其实我小时候也是差不多这样的
说话很直, 对中国的习惯不是很了解
去厕所和亲戚的称呼都不是很了解
不过现在好多了, 可能是因为回去的多了吧...

不过我在国内过马路还是很让朋友们害怕的~ :p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