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大学生心理问题迫在眉睫: 近三年来,大学生行凶、自杀事件在中国呈不断增多的趋势。他们为什么会做出如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xyh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xyh

Moderator
注册
2002-03-07
消息
1,118
荣誉分数
13
声望点数
168
重视大学生心理问题迫在眉睫

http://www.beijingreview.com.cn/2004-25/200425-china1.htm

  近三年来,大学生行凶、自杀事件在中国呈不断增多的趋势。他们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心理问题长久以来被忽视。

冯建华


3月17日凌晨,公安部A级通缉在逃犯罪嫌疑人马加爵被押解回到云南昆明。这是马加爵在数名警察押解下从飞机后机舱门走出。秦晴摄
“刚开始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与薛荣华同窗4年的江西医学院临床一系大四学生王昆叹息道, “原来只是在报刊上看到这样的事,现在突然发生在身边,像是在做梦。”

5月16日上午,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大学毕业的薛荣华在学校附近用一把水果刀刺向了7个不相识的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当日中午,薛荣华向南昌市(江西省首府)公安局投案自首。

薛荣华为什么杀人?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权威一致的结论,但从已有的迹象来分析,薛荣华行凶前存在巨大的心理障碍,并且积压了很久。

薛荣华的同班同学孙强回忆说,薛荣华出事前给人感觉“怪怪的”,总会产生幻觉,走在路上都会说旁人在骂他。薛荣华的状态虽然使一些同学感到奇怪,但并未引起他们的警觉,都在忙各自的事情。

5月15日晚,薛荣华和室友们还坐在一起打扑克,有说有笑。次日上午,薛荣华出事,同学们才纷纷想起薛荣华之前不太寻常的表现。

著名死刑研究专家、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教授李云龙认为,薛荣华属于破坏性的杀人犯,他杀害的都是无辜的人,性质都是想把人杀死。破坏性杀人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杀人的行为来缓解自己所受的压力。在他们看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能显示出自己的价值和身份,以此来反抗社会对他们的漠视。

像薛荣华这样做出杀人或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大学生在中国高校中并不少见。去年7月15日,带着“心理上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一个大二女生从宿舍楼九层一跃而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而在此前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京、武汉(中部地区大城市)、深圳三地高校至少共有14名大学生也由于解不开心理上的“结”而轻生于这个世界。

今年2月末,也就是薛荣华行凶前一个多月,中国南方地区的云南大学就出现了一起轰动全国的大学生行凶案,其恶劣程度远远超过薛荣华行凶案。

该校大四学生马加爵用铁锤先后杀死4名同学,藏尸衣柜后,潜逃近一个月才被抓获归案。当警察问他为什么杀人时,他说只因为对方说他打牌作弊,而自己当时根本没作弊,便一直怀恨在心,觉得很没有面子,于是就萌发了报复的念头。

南方知名大学―中山大学心理系教授郭丽认为,从作案过程看,马加爵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称之为“人格异常”,这种人的自我概念有偏差,有一种“我不好,你也别想好”的心理,往往具有攻击性和毁灭性,只要一点小事就会激起他不安全的防范心理。

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比较普遍


4月22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马加爵故意杀人案。被告人马加爵在法庭上受审。 田雨摄
如今,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在中国高校中并不是少有的“个案”,而是比较普遍。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据保守估计,目前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大学生中,16%-25%的人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

而且,发现有了心理障碍而主动寻求心理医疗帮助的大学生非常少。据中国南方地区的广西大学今年5月初在该校100名大学生(男、女各50名)中进行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当遇到心理问题时,只有2%的受访者选择找人诉说或求助于心理咨询服务;12%的受访者选择独自承受,暗自伤心; 18%的受访者选择发泄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愤怒,其中12%为男生。

江西医学院去年进行的一次心理健康普查显示,超过10%的受访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障碍,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比其他学生差。一位大学教授所做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大学校园里现在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是“郁闷”。

压力太大是主因


江西医学院临床系2000级学生薛荣华(资料照片)photocome
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市)高教研究所所长张敏强认为,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找工作压力等等,都是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急功近利的心态和焦虑的心情。

中山大学郭丽教授认为,目前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首先是学业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差。有关报道指出,在武汉高校自杀的学生中,有几人都在遗书里明确写着“对生活失去信心”。而且,这一点无论在薛荣华身上还是马加爵身上都有所表现。据他们的同学反映,薛荣华因为没有通过早已努力准备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而一直备感抑郁。而马加爵则是因为中学时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进入大学后却表现平平,这对他的自信心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其次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这一方面表现在激烈竞争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擅长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另一方面表现在高校中的人际交往费用日趋增大,导致一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往往因此变得孤僻。

难以排除情感危机是另一个主要诱因。大学生们心理简单而真诚,有不少人因恋爱失败造成心理障碍或自杀。此外,网络时代带来的“信息轰炸”也让一些大学生迷失了方向。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一位教授指出,网络资源的巨大让深处其中的大学生往往产生自己信息不足的错觉,从而越来越拼命的陷入其中,最终把自己折腾得疲惫不堪。有的同学甚至因为恐惧信息的丧失而夜不能眠,伤害了身心健康。

贫困大学生值得特别关注


薛荣华母亲回忆儿子读中学时期每天步行两个小时泥路求学,经常拾别人的旧衣服穿,不禁掉下眼泪。Photocome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产生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而且家境贫穷。薛荣华和马加爵都来自于偏远的农村。薛荣华的父亲是林场的下岗职工,家里惟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薛荣华的母亲刘金香说,他们家一年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不超过2000元人民币。薛荣华和弟弟分别于2000年、2001年考上大学。虽然学校减免了兄弟俩的部分学费,但4年来家里还借了17000元债。

这位母亲伤心地说,“薛荣华每年买不了一两件衣服,都是拾别人的穿。”即使是添衣服,薛荣华也是回家让母亲买,一件衣服一般只花10多元钱。

马加爵并不比薛荣华的处境好多少。上大学期间,他经常一天只吃两个馒头,几乎没有买过新衣服。他知道家里穷,从大二起就没有再向父母要过钱,为此,寒暑假回不了家和父母团聚,只能留在学校打工。

一位心理学教授分析认为,经济上的困难,让薛荣华和马加爵这样的贫困生们很难集中精力读书。久而久之,他们在同学面前感觉低人一等,他们的情感因此变得十分脆弱。想着自己生活当中那么多缺陷和不足,与人相比有那么明显的悬殊,他们能不自卑吗?马加爵常常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就是同学议论他“生活怪异”(主要是由于长期独来独往造成的),而薛荣华特别苦恼的是同学嘲笑他“长得像女人”(营养不良造成的)。同学们的议论、嘲笑也许有时并不存在,至少没有他们本人理解得那么严重,但这样的自卑感累积过长,人的精神难免不出问题。

其实,像薛荣华、马加爵这样的高校贫困生,存在心理自卑和抑郁是比较普遍的。2003年,西部地区的宁夏大学对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在有效调查的217名贫困生中,有140位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约占65%;有113位存在着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占52%。

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快速增加,贫困生的绝对人数也不断上升。据统计,目前中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

近几年,中国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帮助贫困生,但关注和帮助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缺少真正的心灵慰籍,很少给予具体的方法、技巧的指导。

建立预警干预机制

正是由于大学生行凶或自杀事件日趋增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始受到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格外关注。

从今年开始,5月25日被确定为“中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中国政府意在通过这个特殊的手段来唤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个日益显得迫切的问题。在刚刚过去不久的首个节日的当天,中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网正式开通。这将为大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和接受心理咨询、治疗提供了另一个渠道。

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系目前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专家强调,除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教育等长远举措外,还应建立预警干预机制。目前部分高校正朝着这方面努力。如北京市部分高校已经着手建立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个集普查、咨询、跟踪、干预调节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初步形成;上海已启动高校“危机干预”工作,措施包括:在高校中推广心理辅导课;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有效阻止高校学生危及自身生命的行为发生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