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INHUANET.com 2004年06月24日 09:18:52 来源:新华网辽宁频道
记者最近在辽河流域采访,发现各地对于历史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地方把历史文化作为提高地区知名度的名片,由此引发了许多"文化之争"。其中有些"文化之争"表明当前各地对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还有一些则带来负面影响,混淆了历史真面目,并争来了"第三者"――周边国家乘机而入。
曹雪芹祖籍之争难辨真假
当前,辽河流域最热闹的"文化之争"要数《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之争了。记者到辽宁省辽阳市和铁岭市采访,两地文化官员都说本地是曹雪芹的关外祖籍地,故有曹雪芹关外祖籍"铁岭说"和"辽阳说"。
据铁岭市曹雪芹研究会副会长高东昌介绍,曹雪芹是宋代元勋武惠王曹彬之后,明初永乐年间由江西南昌北迁,落户京东丰润(今河北省丰润市)。先祖曹端广于明朝永乐年间从丰润出关定居铁岭地区,世居铁岭城南的腰堡一带。后金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满洲正白旗攻陷铁岭城南诸堡,掳雪芹太高祖曹世选(也作"锡远")、高祖曹振彦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曹氏迁至铁岭白旗寨,复迁至李千户,雪芹曾祖曹玺即生于此。
高东昌说,曹雪芹关外祖籍在铁岭,先祖曹端广有顺治、康熙以来的《丰润曹氏族谱》为证;太高祖曹世选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为证;高祖曹振彦清代有地方志书载为证;曾祖曹玺有康熙"诏修"的《盛京通志》为证;祖父曹寅有《五庆堂谱》为证。除史籍记载之外,还有铁岭市腰堡村范家屯曹氏祖茔以及《红楼梦》中的铁岭人物、方言、特产为证。
而"辽阳说"以《曹玺传》、《上元县志》等史籍记载和近年发现的三块石碑为证。辽阳市博物馆原副馆长邹宝库告诉我们,曹雪芹高祖曹振彦为辽阳人,这可以用《曹玺传》、《上元县志》等史籍记载和近年发现的三块石碑为证;曹雪芹高祖曹振彦清代地方志书载为"辽东人"或"辽阳人",曹雪芹曾祖曹玺"著籍襄平",皆是佐证。
记者在辽阳市目睹了这三块石碑和有关史籍的影印本,亲眼看到石碑上刻有"曹振彦"的名字。但"铁岭说"的学者认为这些依据不充分。理由是,曹雪芹诸多祖先只有曹振彦一人载为"辽阳人",不能定论为祖籍。同时,三块石碑有曹振彦的名字,也有诸多铁岭人的名字,不能证明曹振彦就是辽阳人。而"辽阳说"的学者也认为曹雪芹在铁岭的祖籍已超出五代以上,笼统说曹雪芹关外祖籍在铁岭市似乎有些牵强附会的嫌疑,双方各持已见,分别著书立说,各不相让。
为了加重各自的法码,"铁岭说"搬出红学大腕周汝昌撑腰,并成立了曹雪芹研究会;"辽阳说"则请来另一位红学大腕冯其庸挂帅,并兴建了曹雪芹纪念馆。双方真真假假,弄得人们不知所措。
在辽河流域的"文化之争"中,还有关于明代辽东总兵李成良和战国时期燕国大将秦开之争。据辽阳市原博物馆党委书记丁一讲:"李成良当年曾驻扎在辽阳地区,我们有碑为证;秦开也驻扎在辽阳地界。但如今有些并无实据的地方却抢建李成良纪念馆,立秦开碑。"这一说法也令记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熟是熟非。
中华文明起源到底在哪儿
辽河流域的"文化之争"还包括中华文明"多源说"和"中原说"之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红山文化考古为标志的大量考古发现证实,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然而,这一观点一直不被传统的"中原中心说"、"汉族中心说"和"王朝中心说"等史学观点所接受。
据中国文物考古学会理事、原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郭大顺介绍,由于夏以前无地下史料,只能凭借传说,因此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只能从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算起。夏以前是否有中华文明的遗存,中国考古界一直期待着能够找到实物依据。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外考古学家就踏上了寻找中华5000年文明起源的征程,他们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陶器刻划的符号去寻找,从大汶口文化遗存陶器刻划的"文字"等迹象去寻找,试图以此论证中华文明起源可以早到距今5000年甚至6000年,但并未达到预期目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辽河流域红山文化考古获得重大进展,包括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在内的大量考古发现证明,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其中赵宝沟文化距今8000年,这里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摆塑龙和大量陶器;红山文化距今5000年至6500年,这里发现了我国最早的玉龙、女神庙和积石冢等大量文物。考古学家在对上述考古遗存进行研究时发现,这些考古证据表明,红山文化已产生了基于公社又高于公社之上的高一级组织形式。依据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关于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古国--方国--帝国"的理论,辽河流域考古的惊人发现已具备了古国的特征,这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
郭大顺说,中国传统史学一向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象征中华5000年文明的考古证据在辽河流域一再被发现,足以证实我国早在6500年前就已出现了原始文明。同时也说明中华文明起源不是一个中心而是多中心,包括辽河流域在内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可事实上,由于我国传统史学观点一向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致使辽河流域的重大历史考古成果始终得不到重视。国家科技部曾于2000年启动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课题,但这一课题不包括辽河流域片。
国内拼争,国外得利
由于辽河流域的重大历史考古成果始终得不到重视,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只能依据黄河流域的考古实料,而这些实料也就能代表4000年前夏代的文明,这就使包括辽河流域在内的我国北方文明起源的考古发现长期束之高阁,从而给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在我国北方寻找国家起源留下可乘之机。
记者从辽宁、吉林、内蒙古三省区的文化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多次派人到辽河流域,以旅游、经商为名考察各地古代遗存,购买历史文物,并将考察时拍摄的照片和购买的文物带回国内,以此证明辽河流域曾是他们国家的文明发祥地,进而认为辽河流域是他们的国土。
记者去年在采访内蒙古额济纳汉简考古暨中国北方考古研讨会时,曾看到日本学者提交的日本与中国北方新石器考古研究的论文,文中讲到日本出土的一些玉器与在我国北方发现的玉器相一致。而日本的玉器代表了日本的文明起源。弦外之音不难识破,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另据辽宁省文化厅的有关人士透露,我国一些代表团到朝鲜访问时,对方一般要安排代表团到博物馆去参观,并有意让代表团成员参观他们从辽河流域找到的一些文物,介绍他们祖先曾发明创造过类似的文物,其用意不言而喻。
这种情况令辽河流域的有关专家、学者高度警觉,他们认为,如果我国不承认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那么周边国家就要争抢这一区域的文明发祥权,使我国在文明探源、维护国土完整以及外交上处于被动地位。
辽河流域"文化之争"引发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国外"第三者"的介入,引起了内蒙古、辽宁两省区文化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重视。他们建议,国家应组织权威专家对包括辽河流域在内的中原以外文化区文物考古发现进行科学评定,使这些文化区的文物考古发现得到充分认同,并以此为依据增补修订中国编年史,将中华文明多源化的事实收入其中。
各地在挖掘历史文化底蕴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历史事实,特别要注重文物考古实据。有争议的历史文化问题应该请权威机构组织的专家组予以鉴定,且不可相互争抢,甚至篡改、捏造历史文化,导致历史文化真假混淆,给后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从事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应抱着科学的态度,认真负责地评价我国悠久的、多元化的历史文化,而不是以"学霸"姿态,不顾事实地给历史文化下结论,造成黑白颠倒、混淆历史的严重后果。建议国家成立一个重大历史文化问题研究裁定机构,组织权威专家对重大历史文化发现进行"会诊",避免排斥异己、混淆历史的事件发生。(完)
记者最近在辽河流域采访,发现各地对于历史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地方把历史文化作为提高地区知名度的名片,由此引发了许多"文化之争"。其中有些"文化之争"表明当前各地对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还有一些则带来负面影响,混淆了历史真面目,并争来了"第三者"――周边国家乘机而入。
曹雪芹祖籍之争难辨真假
当前,辽河流域最热闹的"文化之争"要数《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之争了。记者到辽宁省辽阳市和铁岭市采访,两地文化官员都说本地是曹雪芹的关外祖籍地,故有曹雪芹关外祖籍"铁岭说"和"辽阳说"。
据铁岭市曹雪芹研究会副会长高东昌介绍,曹雪芹是宋代元勋武惠王曹彬之后,明初永乐年间由江西南昌北迁,落户京东丰润(今河北省丰润市)。先祖曹端广于明朝永乐年间从丰润出关定居铁岭地区,世居铁岭城南的腰堡一带。后金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满洲正白旗攻陷铁岭城南诸堡,掳雪芹太高祖曹世选(也作"锡远")、高祖曹振彦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曹氏迁至铁岭白旗寨,复迁至李千户,雪芹曾祖曹玺即生于此。
高东昌说,曹雪芹关外祖籍在铁岭,先祖曹端广有顺治、康熙以来的《丰润曹氏族谱》为证;太高祖曹世选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为证;高祖曹振彦清代有地方志书载为证;曾祖曹玺有康熙"诏修"的《盛京通志》为证;祖父曹寅有《五庆堂谱》为证。除史籍记载之外,还有铁岭市腰堡村范家屯曹氏祖茔以及《红楼梦》中的铁岭人物、方言、特产为证。
而"辽阳说"以《曹玺传》、《上元县志》等史籍记载和近年发现的三块石碑为证。辽阳市博物馆原副馆长邹宝库告诉我们,曹雪芹高祖曹振彦为辽阳人,这可以用《曹玺传》、《上元县志》等史籍记载和近年发现的三块石碑为证;曹雪芹高祖曹振彦清代地方志书载为"辽东人"或"辽阳人",曹雪芹曾祖曹玺"著籍襄平",皆是佐证。
记者在辽阳市目睹了这三块石碑和有关史籍的影印本,亲眼看到石碑上刻有"曹振彦"的名字。但"铁岭说"的学者认为这些依据不充分。理由是,曹雪芹诸多祖先只有曹振彦一人载为"辽阳人",不能定论为祖籍。同时,三块石碑有曹振彦的名字,也有诸多铁岭人的名字,不能证明曹振彦就是辽阳人。而"辽阳说"的学者也认为曹雪芹在铁岭的祖籍已超出五代以上,笼统说曹雪芹关外祖籍在铁岭市似乎有些牵强附会的嫌疑,双方各持已见,分别著书立说,各不相让。
为了加重各自的法码,"铁岭说"搬出红学大腕周汝昌撑腰,并成立了曹雪芹研究会;"辽阳说"则请来另一位红学大腕冯其庸挂帅,并兴建了曹雪芹纪念馆。双方真真假假,弄得人们不知所措。
在辽河流域的"文化之争"中,还有关于明代辽东总兵李成良和战国时期燕国大将秦开之争。据辽阳市原博物馆党委书记丁一讲:"李成良当年曾驻扎在辽阳地区,我们有碑为证;秦开也驻扎在辽阳地界。但如今有些并无实据的地方却抢建李成良纪念馆,立秦开碑。"这一说法也令记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熟是熟非。
中华文明起源到底在哪儿
辽河流域的"文化之争"还包括中华文明"多源说"和"中原说"之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红山文化考古为标志的大量考古发现证实,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然而,这一观点一直不被传统的"中原中心说"、"汉族中心说"和"王朝中心说"等史学观点所接受。
据中国文物考古学会理事、原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郭大顺介绍,由于夏以前无地下史料,只能凭借传说,因此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只能从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算起。夏以前是否有中华文明的遗存,中国考古界一直期待着能够找到实物依据。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外考古学家就踏上了寻找中华5000年文明起源的征程,他们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陶器刻划的符号去寻找,从大汶口文化遗存陶器刻划的"文字"等迹象去寻找,试图以此论证中华文明起源可以早到距今5000年甚至6000年,但并未达到预期目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辽河流域红山文化考古获得重大进展,包括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在内的大量考古发现证明,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其中赵宝沟文化距今8000年,这里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摆塑龙和大量陶器;红山文化距今5000年至6500年,这里发现了我国最早的玉龙、女神庙和积石冢等大量文物。考古学家在对上述考古遗存进行研究时发现,这些考古证据表明,红山文化已产生了基于公社又高于公社之上的高一级组织形式。依据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关于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古国--方国--帝国"的理论,辽河流域考古的惊人发现已具备了古国的特征,这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
郭大顺说,中国传统史学一向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象征中华5000年文明的考古证据在辽河流域一再被发现,足以证实我国早在6500年前就已出现了原始文明。同时也说明中华文明起源不是一个中心而是多中心,包括辽河流域在内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可事实上,由于我国传统史学观点一向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致使辽河流域的重大历史考古成果始终得不到重视。国家科技部曾于2000年启动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课题,但这一课题不包括辽河流域片。
国内拼争,国外得利
由于辽河流域的重大历史考古成果始终得不到重视,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只能依据黄河流域的考古实料,而这些实料也就能代表4000年前夏代的文明,这就使包括辽河流域在内的我国北方文明起源的考古发现长期束之高阁,从而给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在我国北方寻找国家起源留下可乘之机。
记者从辽宁、吉林、内蒙古三省区的文化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多次派人到辽河流域,以旅游、经商为名考察各地古代遗存,购买历史文物,并将考察时拍摄的照片和购买的文物带回国内,以此证明辽河流域曾是他们国家的文明发祥地,进而认为辽河流域是他们的国土。
记者去年在采访内蒙古额济纳汉简考古暨中国北方考古研讨会时,曾看到日本学者提交的日本与中国北方新石器考古研究的论文,文中讲到日本出土的一些玉器与在我国北方发现的玉器相一致。而日本的玉器代表了日本的文明起源。弦外之音不难识破,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另据辽宁省文化厅的有关人士透露,我国一些代表团到朝鲜访问时,对方一般要安排代表团到博物馆去参观,并有意让代表团成员参观他们从辽河流域找到的一些文物,介绍他们祖先曾发明创造过类似的文物,其用意不言而喻。
这种情况令辽河流域的有关专家、学者高度警觉,他们认为,如果我国不承认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那么周边国家就要争抢这一区域的文明发祥权,使我国在文明探源、维护国土完整以及外交上处于被动地位。
辽河流域"文化之争"引发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国外"第三者"的介入,引起了内蒙古、辽宁两省区文化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重视。他们建议,国家应组织权威专家对包括辽河流域在内的中原以外文化区文物考古发现进行科学评定,使这些文化区的文物考古发现得到充分认同,并以此为依据增补修订中国编年史,将中华文明多源化的事实收入其中。
各地在挖掘历史文化底蕴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历史事实,特别要注重文物考古实据。有争议的历史文化问题应该请权威机构组织的专家组予以鉴定,且不可相互争抢,甚至篡改、捏造历史文化,导致历史文化真假混淆,给后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从事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应抱着科学的态度,认真负责地评价我国悠久的、多元化的历史文化,而不是以"学霸"姿态,不顾事实地给历史文化下结论,造成黑白颠倒、混淆历史的严重后果。建议国家成立一个重大历史文化问题研究裁定机构,组织权威专家对重大历史文化发现进行"会诊",避免排斥异己、混淆历史的事件发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