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工程师今非夕比 为找工作抛妻别子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USD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USD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4-25
消息
3,385
荣誉分数
48
声望点数
0
加拿大华人工程师今非夕比 为找工作抛妻别子 DialNoPIN.com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 于 2004-07-01 10:58:30



加拿大华人工程师今非夕比 为找工作抛妻别子 环球时报


卡纳塔的华人小区少了往日的热闹。

  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市郊,有一个名叫卡纳塔的小城,人称“北方硅谷”。那里不仅汇集着加拿大北电网络、美国思科、惠普、德国西门子等知名IT企业,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IT精英们前来落脚,其中也包括来自中国的技术移民。

  几乎所有华人技术移民都落脚那里

  卡纳塔位于渥太华市的西部,距市区不到30公里。卡纳塔原为土著印第安人群居地,占地面积为139平方公里。2000年1月前,它仅是渥太华卡尔顿地区的11个小城之一,现已成为渥太华市的一个辖区,IT行业也成为与政府机构并列的两大“产业”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原法国的“新桥”公司率先落脚这里,此后,加拿大最大的电讯公司北电网络,以及世界各地一些IT企业陆续来这里安营扎寨,从而使卡纳塔成了世界瞩目的高科技产业中心之一。在“科技一条街”的街道两旁,各大著名公司比邻而居,在展示实力的同时,也显示出IT产业的勃勃生机。

  著名IT大公司云集,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高科技人才。几乎所有来自中国的技术移民,特别是IT专业的人,都在这里找到了一份稳定而收入丰厚的职业(一般技术人员的年薪都在8万加元左右,约合48万元人民币),甚至连一些原来不是IT专业的人,只要在渥太华大学或卡尔顿大学经过短期专业培训后,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当时,在卡纳塔的就业者中,华人约占40%,这里可以说是全加拿大中国技术移民最集中、收入最高的地方。

  在当地站稳脚跟后,华人工程师们开始置房买车、生儿育女,在当地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村落,开始了他们惬意的生活。

  各大公司裁员,华人工程师首当其冲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从2001年起,由于高科技经济的泡沫破灭,IT业炫目的光环开始褪色。2001年的“9・11”事件,在重创美国经济的同时,也加速了IT行业的下滑,并直接波及遍布全球的IT从业人员的利益。小公司倒闭、大公司裁员……卡纳塔风光不再。其中,受冲击最大的便是华人工程师和其他少数族裔人员。

  采访中,不少华人告诉记者,这里几乎没有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会失业!”,华人工程师更是无一幸免地被牵连、受影响。为了生存,不少华人男子只好抛妻别子,像鸟儿一样飞出去找食物,妇女和孩子则留守等待。一时间,卡纳塔的华人村被人戏称为“女人村”。

  周女士夫妇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留学生。前年先生失业后,接受了中国一家IT公司的聘请,做了“海归”。如今夫妻俩分别已快两年了。此间,周女士准备放弃加拿大的一切,带着孩子重返故里。但她一直担心在加拿大长大的孩子是否适应国内的教学。“如果他实在没办法适应,我只能带他回来”,周女士忧心忡忡地说。据了解,目前很多华人女子留守卡纳塔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里的教学质量比其他地方好,也更适合孩子成长。本文由倍可亲网站向北美华人推荐, 转载请保留出处.

  来自深圳的刘女士也是两地分居的典型例子。1998年,刘女士夫妇来到卡纳塔。曾在国内从事IT工作的先生,顺理成章地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刘女士也在渥太华政府部门找了个普通文员的工作。工作满意、收入稳定,两人就此安顿下来。没想到,“9・11”事件后,刘女士的先生成了第一批被裁掉的人。家庭的担子一下子落在刘女士身上,她的收入尚可维持家庭生活,但无法负担房和车的贷款。去年,刘女士的先生终于在距渥太华1000多公里的外省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本来全家要一起走,但刘女士最终为了自己那份薪水不高、却很稳定的工作放弃了团圆的机会。

  男人去外地再就业,剩下的只有女人和孩子

  在卡纳塔,像周女士和刘女士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因为找不到工作,不少华人男子放弃了舒适的家庭生活,选择回中国,或者去美国、墨西哥等地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在加拿大西部艾伯塔省的卡尔加里市找到新工作的老张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还算幸运,虽然和老婆孩子距离远点,但毕竟还在同一个国家。老张说,他准备先去卡尔加里探探路,如果那里环境不错的话,他会考虑卖掉卡纳塔的房子,将家搬到那里去。当然,如果工作不太理想,他会再找机会回来。

  采访中,老张无奈地对记者说,其实,他们早知道有人把华人村戏称为“女人村”。虽然这个说法不太恰当,但这里的确有不少家庭两地分居,孩子终年看不到爸爸的身影;冬天铲雪、夏天除草的也总是妻子。所不同的是,有些家庭男人离得近些,例如在多伦多,每周末可以开车回家和妻儿小聚;离得远的如美国,每月可坐飞机回一趟家;离得更远的,比如中国,就只能每年互相探亲一次,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了。采访中,记者也明显感觉到了留守女士的辛苦与无奈,她们既当爹又当妈,有些人还兼着一份工作。也有不少华人女子表示,她们可以忍受辛苦和忙碌,但长时间的两地分居,势必会给家庭带来很多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卡纳塔华人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最初由 USD 发布
加拿大华人工程师今非夕比 为找工作抛妻别子 DialNoPIN.com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 于 2004-07-01 10:58:30



加拿大华人工程师今非夕比 为找工作抛妻别子 环球时报


卡纳塔的华人小区少了往日的热闹。

  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市郊,有一个名叫卡纳塔的小城,人称“北方硅谷”。那里不仅汇集着加拿大北电网络、美国思科、惠普、德国西门子等知名IT企业,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IT精英们前来落脚,其中也包括来自中国的技术移民。

  几乎所有华人技术移民都落脚那里

  卡纳塔位于渥太华市的西部,距市区不到30公里。卡纳塔原为土著印第安人群居地,占地面积为139平方公里。2000年1月前,它仅是渥太华卡尔顿地区的11个小城之一,现已成为渥太华市的一个辖区,IT行业也成为与政府机构并列的两大“产业”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原法国的“新桥”公司率先落脚这里,此后,加拿大最大的电讯公司北电网络,以及世界各地一些IT企业陆续来这里安营扎寨,从而使卡纳塔成了世界瞩目的高科技产业中心之一。在“科技一条街”的街道两旁,各大著名公司比邻而居,在展示实力的同时,也显示出IT产业的勃勃生机。

  著名IT大公司云集,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高科技人才。几乎所有来自中国的技术移民,特别是IT专业的人,都在这里找到了一份稳定而收入丰厚的职业(一般技术人员的年薪都在8万加元左右,约合48万元人民币),甚至连一些原来不是IT专业的人,只要在渥太华大学或卡尔顿大学经过短期专业培训后,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当时,在卡纳塔的就业者中,华人约占40%,这里可以说是全加拿大中国技术移民最集中、收入最高的地方。

  在当地站稳脚跟后,华人工程师们开始置房买车、生儿育女,在当地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村落,开始了他们惬意的生活。

  各大公司裁员,华人工程师首当其冲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从2001年起,由于高科技经济的泡沫破灭,IT业炫目的光环开始褪色。2001年的“9・11”事件,在重创美国经济的同时,也加速了IT行业的下滑,并直接波及遍布全球的IT从业人员的利益。小公司倒闭、大公司裁员……卡纳塔风光不再。其中,受冲击最大的便是华人工程师和其他少数族裔人员。

  采访中,不少华人告诉记者,这里几乎没有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会失业!”,华人工程师更是无一幸免地被牵连、受影响。为了生存,不少华人男子只好抛妻别子,像鸟儿一样飞出去找食物,妇女和孩子则留守等待。一时间,卡纳塔的华人村被人戏称为“女人村”。

  周女士夫妇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留学生。前年先生失业后,接受了中国一家IT公司的聘请,做了“海归”。如今夫妻俩分别已快两年了。此间,周女士准备放弃加拿大的一切,带着孩子重返故里。但她一直担心在加拿大长大的孩子是否适应国内的教学。“如果他实在没办法适应,我只能带他回来”,周女士忧心忡忡地说。据了解,目前很多华人女子留守卡纳塔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里的教学质量比其他地方好,也更适合孩子成长。本文由倍可亲网站向北美华人推荐, 转载请保留出处.

  来自深圳的刘女士也是两地分居的典型例子。1998年,刘女士夫妇来到卡纳塔。曾在国内从事IT工作的先生,顺理成章地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刘女士也在渥太华政府部门找了个普通文员的工作。工作满意、收入稳定,两人就此安顿下来。没想到,“9・11”事件后,刘女士的先生成了第一批被裁掉的人。家庭的担子一下子落在刘女士身上,她的收入尚可维持家庭生活,但无法负担房和车的贷款。去年,刘女士的先生终于在距渥太华1000多公里的外省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本来全家要一起走,但刘女士最终为了自己那份薪水不高、却很稳定的工作放弃了团圆的机会。

  男人去外地再就业,剩下的只有女人和孩子

  在卡纳塔,像周女士和刘女士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因为找不到工作,不少华人男子放弃了舒适的家庭生活,选择回中国,或者去美国、墨西哥等地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在加拿大西部艾伯塔省的卡尔加里市找到新工作的老张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还算幸运,虽然和老婆孩子距离远点,但毕竟还在同一个国家。老张说,他准备先去卡尔加里探探路,如果那里环境不错的话,他会考虑卖掉卡纳塔的房子,将家搬到那里去。当然,如果工作不太理想,他会再找机会回来。

  采访中,老张无奈地对记者说,其实,他们早知道有人把华人村戏称为“女人村”。虽然这个说法不太恰当,但这里的确有不少家庭两地分居,孩子终年看不到爸爸的身影;冬天铲雪、夏天除草的也总是妻子。所不同的是,有些家庭男人离得近些,例如在多伦多,每周末可以开车回家和妻儿小聚;离得远的如美国,每月可坐飞机回一趟家;离得更远的,比如中国,就只能每年互相探亲一次,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了。采访中,记者也明显感觉到了留守女士的辛苦与无奈,她们既当爹又当妈,有些人还兼着一份工作。也有不少华人女子表示,她们可以忍受辛苦和忙碌,但长时间的两地分居,势必会给家庭带来很多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卡纳塔华人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新桥”是加拿大人创办的公司, 后被法国公司Alcatel 收购。
 
Kanada Chinese immigrants stand up and say something. Is it true or not? How many percentages are true?
 
最初由 auca 发布
Kanada Chinese immigrants stand up and say something. Is it true or not? How many percentages are true?

此文有哗众取宠之嫌:o

‘。。。当时,在卡纳塔的就业者中,华人约占40%,‘这数字不知从哪来的:confused:
 
胡说八道

我从1998年开始一直住在Kanata.

中国人绝大部分在公司的研发部门工作,在Nortel, Alcatel, JDSU...公司占到R&D 的8% -- 15%.第一, 二批被解雇的人(2001年),要么工作不称职,要么跟领导关系不好.如果是后者, 大部分人很快都在Ottawa地区找到工作. 2002年后工作确实不太容易找,有几位朋友做了海龟或去了美国,但是没有那么惨, 决大部分中国人还是一家人在一起.
 
I suppose that it show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report and an engineer. A used car sales person and an accountant.
 
好象两年前就有这篇类似的文章。老新闻了。
 
USD, I CANN'T believe this.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eople, both don't wish Chinese skill works
come to Canada.

One is immigrants have lived in CA, they don't wish to see new arrivaled immigrants
who will competet with the old immigrants.

Another is "somebody" in Chinese, such as some politician,they don't want Chinese people go abroad. In there mind , the also think
Chinese people should devote all there life in China, born there,
work there and die there, whatever they got unfair treament!

which kind you should belong?
 
最初由 walkinrain 发布
USD, I CANN'T believe in you.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eople, both don't wish Chinese skill works
come to Canada.

One is immigrants have lived in CA, they don't wish to see new arrivaled immigrants
who will competet with the old immigrants.

Another is "somebody" in Chinese, such as some politician,they don't want Chinese people go abroad.

which kind you should belong?
知道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吗?看看你写的英语吧,要在一个地方生存下去,语言不行可是一大劣势。

再一个,不要上线上纲,不要设想别人都是自私的。也不要什么都和政治扯上关系。
 
64.gif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