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Labor 工,排队一整夜---直击多伦多电子厂招工现场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JQKA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JQKA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8-04
消息
3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图文] 为了Labor 工,排队一整夜---直击多伦多电子厂招工现场

排队一夜为Labor 直击多伦多电子厂招工现场

--------------------------------------------------------------------------------
加国无忧 2002年08月02日,来源:星星生活周报

上周末开始,一家电子厂招聘下午班和夜班员工的消息在多伦多中国移民的圈子里流传。在互联网上,也能看到有好心的网友将此招工消息贴在一些论坛的版面上:“时薪8.53元(另加班次津贴下午班1.00元或晚班1.50元),先到先面试,但是你必须携带RESUME 和以前工作单位SUPERVISOR以上职位人员出具的REFERENCE LETTER。时间:8:30开始,每天面试150人……”。


1.jpg

千人排队为了一次电子厂Labor的面试机会

星期二(7月30)和星期四(8月1日) 是这家名叫DSC (DIGITAL SECURITY CONTROLS INC.)的电子厂公开招聘的时间,于是出现了图中的场景。

dsc001.jpg

==DSC 电子厂外景==

7月30日 千人排队为面试

许多应聘者被告知一定要早点到,但是当他们早早来到位于Dufferin St.与Hwy401交界处的工厂门口时,才发现即使这样也已经太晚太晚。据一位女士讲,她早晨七点钟过来排队的时候,点了一下人数是420。在上午8点钟时,人数已经聚集近千,其中90%以上是大陆移民。很多人是搭深夜最后那几班巴士到达这里,更有甚者,有的人是从前一天的下午六点,太阳还没有落山时,就在这里开始排队。长龙般的队伍也引来了路人疑惑的目光。

一位开Van的朋友,干脆将车直接泊在停车场,这样一家两口可以轮流排队与休息。除自带的折叠椅之外,在现场外围仍然可以看到几张排队者遗弃的椅子,也不知他们从哪里搬来的。附近的草坪一片狼藉,随处可见废弃的纸张碎片与饮品包装。

由于工厂只允许员工出入,这些早早就到达的人们上厕所似乎也成了大问题,只能到远处的酒店、咖啡店、加油站等地寻找方便之处。一位王姓小姐周三致电本报时称,她当日凌晨3点半从家出门,在厂门口等到10点多钟,期间内急,根本无法找到方便之处,也曾为此步行15分钟试图到上述地点寻找厕所,结果均被拒之门外,“我的心情真是坏到极点了”,这位来加已近三年的中国移民回忆当时的心情时如此说到。

上午8点多,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开始为排队者发号码,原定是发150人的号,但很多人半夜就开始排队,在面试者的要求下,又提前增发星期四面试的号码,由于面试者自己排的号码发生混乱,有人鱼目混珠,现场难以说服控制,在发了52张星期四的号码后,人力资源部门暂停发号。据排队者讲,这发出的202张号码实际上的位置是在凌晨三点左右之前来的人。

由于应召人数过多,均围堵在工厂的入口处,阻碍员工的正常上班,不得已将已经发号的人带入室内。但门外仍然围观者众,一位胖胖矮矮的女士(好像在人力资源部门主要是负责开门接送人),态度十分恶劣,对聚在门外的后来者的提问拒不回答,那怕是索要工厂的电话号码。只是在门口贴上一张告示:“ATTENTION!NO MORE INTERVIEW ON TODAY。”

2.jpg

门口上贴着的告示

后来,人力资源部门的女负责人在一位魁梧健壮的保安人员的陪同下,像举行记者招待会一样,走出门外,解答部分问题。其中的一个回答是:为了能获得星期四早晨8:30的面试,最好星期三傍晚6:00来排队!

dsc005.jpg

==不顾告示,坚守大门,抱一线机会==

时间在大家的等待中过去,只要面试者一出大门,大家就直接围拢过去问长问短,收集面试经验。这种情形好像与当年去大使馆面试或者签证的时候相类似,只不过,尽历过大风大浪的中国人对此已经是见怪不怪。

5.jpg

等候者在场外交流信息

6.jpg

应聘者互相询问情况

7.jpg

面试者一出来,就被团团围住

面试结果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个面试通过的女士对记者说:“他们让我明天直接上班,并带上SIN卡”,那付欢喜的模样儿让旁人羡慕不已。另一个正在排队的新移民这才知道,正在等SIN卡的他这次已经没戏。还有不少是结果未卜,需要核对推荐人,在家中等候电话通知。有的人则是直接被拒,听到的几个原因有:推荐信的打印错误,英语交流能力不好,不适合夜班工作等。一位男士调侃地说:“你看,长的顺溜点的都直接给Offer,哪里都一样!”

7月31日 面试号码发放完毕

记者再次来到招工现场。下午四点十分,电子厂的门口已经有十三、四人已经开始排队。此时,户外骄阳似火,酷热难忍,一位排队的女士在烈日下拿着报纸护脸遮阳,汽车的仪表盘显示,这一刻的车外温度为摄氏34°C。

dsc006.jpg

==31日下午4时10分,汽车仪表盘显示,车外摄氏34C==

dsc007.jpg

==此刻(4时10分),电子厂门外,已经有十几个人在烈日下排队等候==

几分钟后,人力资源的负责人走出来告诉大家,鉴于前几次面试场面过于拥挤混乱,以及在工厂外过夜排队,影响厂区安全,这次改为凭有效证件驾照或SIN卡在现场直接领取号码,所谓的号码,其实上是一张写有面试时间的浅粉色的邀请条。此刻,上面排定的面试时间的是8月1日下午两点。

下午六点四十再去的时候,已经换为一个皮肤黝黑的保安人员负责发号,据他讲,当日将在门外发号直至午夜并负责安全,先到先得,发完为至。虽然门外专门为他放把椅子,他仍不时地走进室内避暑,待有人向内观望时才复出发号。此时那位保安纪录在案的编号是35号,浅粉色纸条的面试时间已经是8月2日的上午八点半。

3.jpg

写有面试时间的邀请条,也就是所谓的“号”

傍晚九点,正赶上DSC员工的工间休息,不少人出来放风。从与他们的交谈中得知,DSC实行三班倒,目前有员工1100人,除极少数本地人,绝大部分是来自大陆的中国和越南移民,其中500余人为越南移民,大陆移民有300多,这此招聘大概100余人。现在工厂的中国移民越来越多,在里面工作普通话甚至可以通用。大家笑谈到,又是一块根据地,这个炮楼已经差不多被我们大陆同胞占领。隔着玻璃向里面的餐厅望去,果然,淡淡的灯光之下,看到的几乎清一色全是大陆的移民。

当九点半驱车驶离DSC时,那位保安的编号已经达到110,面试时间也排到8月7日。从保安那已为数不多的号码看(估计还有约30张),要不了多久,就会告罄。途经Bridgeland这条路时,又看到几位匆匆而来的应聘者,其中的一位竟带着行李!他还不知道行规已变,今夜终于可以回家睡在自己的床上。

谁将是最后一位幸运儿呢?

8月1日 归于平静

清晨,记者再赴现场,这里已经没有前几次的喧嚣,门口站有两位保安护卫,稍微远离大门的树荫下,有少数几人站在场外围观。

当日,记者见到了该厂人力资源部门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人士,他向记者介绍,总部设在多伦多以北Langstaff的DSC,在大多市周围有六七家机构或企业,前段时间公司内部进行调整,目前这里是唯一的生产厂。在现在大部分企业裁员节资的情况下(如另一家电子厂Celestica将裁员6000员工)DSC逆流而上,仍然大量招工,这在大多伦多地区是少见的,这也是为什么招工这么火爆的原因。

这位人士还谈到,在总部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得到这里为求工作面试而彻夜守候的消息后,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从过去提前两三个小时还可以理解,慢慢发展到午夜,甚至于目前的前一日下午排队,他很是同情,特通知本厂的人力资源部门提前发号放行。

据这位人士介绍,在里面工作的大陆移民中,相当多的人都有电脑与会计的教育或工作背景。

据了解,DSC电子厂时薪8.53元的工资水平(安省目前最低工资6.85元/每小时)在现今多伦多的 Labor 工中算是比较不错的。但有人介绍,一年前同种工作时薪大致在11元左右,西人做的话则要在13元以上。加拿大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6月份的失业率为7.5%,其中安省为7.1%,卑诗省8.7%,魁省8.2%,亚省5.6%。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工作过的新移民并不在统计的失业人数之中。

(图文/星星生活周报特约记者 JACK)

编后:一个普通的Labor工的面试,结果还是未知,就要排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的队。难道这就是一大批在加拿大的中国新移民的真实生存状况?难道这就是拥有良好教育背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新移民们来到加拿大的必经之路?

星期二上午,编辑部接到了一个亲身经历者的电话。这位女士对本报正在进行的新移民法讨论表示关注,并在通话中明确表示:我赞成新移民法!她的理由很简单,这样的一种就业状态,中国移民有什么必要大量涌入加拿大。

据这位女士介绍,她来加拿大已经两年多了,原来就在一家电子厂工作,半年前被Lay Off后,一直没再找工作,最近朋友告诉她这个招聘信息,并且嘱咐她一定要早点去。星期二上午她5点就到了,但当她看到排队的长龙时,“我回家了……可能我还有些底子,也有退路(她的丈夫还在国内)”,她说。

是呀,她还有些底子,她还有退路。但对于更多的新移民来说呢?

而我们在就此事咨询一些移民的看法时,有不少人说:“很正常,这种事儿多了,现在已经算好,半年前……”我们无言以对。
 
采访后记

[采访后记]
鲜味包子摘要

我采访此次招聘会的缘由纯属偶然,因为近期在互联网上,先后看到两篇网友自己写的有关五月份DSC招工的报道,可读性极强,跟贴也很热烈。因为转贴很多次,已经不知道原作者及原出处。上周又有网友上贴,通知这两日的招工,诱发记者去现场采访的念头。下面把这两篇一并转到这里。

另: DSC的网址为http://www.dscgrp.com

=============================

DSC今日招聘快讯...

作者不详

DSC今天第二次招人,场面壮观。应聘人数不完全统计约700多人。像一条长龙,9点之前便蜿蜒在DSC的停车场上。据说6:00 am就有人开始排队。6:30 来的只能排在50米以后。就业市场状况可见一斑。从9:00am开始interview到5:00pm结束,排在队伍稍后些的人等待面试的时间多达7-8个小时。来应聘的绝大部分是国人,他们绝大部分是专业人士,在凛冽寒风中如此长时间的等待的去应聘Labor,让人觉得多少有些难过。

几个花絮:

1. Reference是硬道理:一个普通的Labor, 光要resume还不行,必须要有reference letter, 没有reference的一律fail。前面消息一传出,后面的人,回去拿的、电话联系的、现场制作的…一片忙碌。别看是LB,没有reference就不行,reference是硬道理。

2. 红火的小贩:DSC地处虽不偏僻,但是也不是商业区,中午时分,人们已是饥肠辘辘,路边仅有的一个移动杂货亭生意红火。乐得店主夫妇,脸上一片阳光。一块面包夹根肠2.5$. 生意不错。

3. 最幸运的一对:中午过后,招聘的人,发现还有人源源而来。就写了一个字牌,交给最后的一对夫妇拿着(STOP), 请后面的人不要再排了。2、3点钟,招聘人员将这对夫妇叫入,一会儿两人欢喜而出,被录取了。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4. 最仗义和最不仗义的人:由于周围没有电话亭,有一同胞有急事有用电话,想借另一同胞手机一用,被告知:不是免费的,不能借用。旁边一印度朋友,慷慨拿出自己的手机,借给他,解燃眉之急。不过,幸运并未降临在这个不仗义的同胞身上,第一轮面视中,便被淘汰。套盔骑车悻悻而去。

5. 面视马拉松:由于人数太多,闯过第一关的人,在随后的几天将进行下一轮角逐。路漫漫兮。

LB市场也要认真对待,手续齐全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不可轻心。同胞未必都是亲人,鱼龙混杂,歪瓜劣枣,也是有的。

================================

DSC电子厂招聘现场实录

作者不详

-------------------------------苦?是,信心?有,甜?...

我也是DSC电子厂召人的失败者,虽不怎么伤心,却有很大感触。

来加拿大之前也知道开始是要受些苦,但没想到受苦率这么高。一周之前DSC第一次招人,朋友好心告诉,虽还不是说非要去打这个工,但知其是晚班,白天还能干些其它事,于是就准备简历和介绍信,去了。第一次不只深浅,上午接近10点到,所谓的job fair 已经closed,门外一群人进不去,在外面干着急。其实在去的路上我就知道这种情况了,向偶遇的朋友问47B 汽车怎么坐,他第一反映就是“去应召吧?算了,早结束了。”总觉大老远来了,还是去现场看看吧,于是也成了门外汉。那天是排队发号,发了约300号,据说召了60人左右。

因为5月21号还有第二次,于是还是心存希望。心想,不就是要早来吗?这个容易,中国人就是不怕勤劳。21号早上,5点钟起床, TTC 的地铁还没上班,想早还不行,6点坐上第一趟地铁。这次我有了上次的见识,在路上成师傅了,碰上许多问路的男女同志,不用问,都是同去DSC的,同去,同去,我知道路!心想,排不了前50名,也能排个前100名吧,天哪,下了BUS,一眼望去,都看不到队伍的尾巴在哪里。反正来了,排吧,算来算去,这么个位置,按上次的情况是属于无希望地带。有几个尾巴上的同志竟开始数数,看看多少名了,我大概是450名左右,看看表,是早上7:05,几乎全是国人。好,这次竟然没发号,否则,就不用排了。从头来,10个一组进去面试,出来一个,就有一堆人围上去,问这问那,就象蚂蚁围着一个小米粒。

一个小姑娘成功了,出来给大家介绍情况,说问了很多问题,也没问专业,也没看resume,感觉你行,就行了。原来如此。

自己在国内从来没炒股,也没在春运期间买过火车票,即使在上学期间买返校票,也是拿个垫子坐着等,所以,从来还没有排过这么长的队,不但长,还不往前动。整个早上,从7点到12点,一直站着,队伍还没有缩短一半。 下午,队伍进展快了一些,随着队伍的前进,传出来的消息,也越来越让人担心,“必须带Resume,否则别进去”和我在一起聊天的一个女同志一听,太伤心了,又累又饿又渴,还没有了希望,可是别人也没办法,于是她就跟大家道别了。于是走了一批人。

...,“必须要recommendation letter”,只有reference的姓名-地址-电话不行,于是,队伍里又一阵轰动,走了一部分人,但一部分持有reference地址的人还是想坚持到最后。

...,“recommendation letter必须要有推荐人的title, 否则就别进去了”,这次轮到我打鼓了,我的信是朋友开的,根本就没有title的事儿。坚持,反正已经下午2点了。

终于可以进去了。我发现最后的面试有个规律,几个人中没有连续成功的,要是前面的成功了,紧接着一个肯定没戏。并且,要成功,英语必须得很流利,和我一起聊天的两个,英语不错,都PASS了,每个人都用夹子准备了简历。我前面的三个被婉言拒绝了,我想有戏,主动打招呼,报上名子,简历和信都还没看,先问,推荐信是谁写的,我说朋友,她马上就说‘Sorry’,我说我没有加拿大工作经验,问有没有English class的老师,因为照顾小孩,我还没能上英语班’也只能实说,问有没有中国工作的介绍信,有没有church里的介绍信,反正我真的没有,我只能面带笑容说着许多的'Sorry'。这样我肯定是不行,因为外面的队伍还很长,我心里明白。她不知是安慰我还是怎的,说虽然我的英语is good,但是还是很遗憾,告诉我把简历留下,注明“No language problem, No reference letter”,然后说有好消息就通知我。嗨,外头的同志们多了,还通知我?还是把机会留给同志吧?非常礼貌的说声“thank you anyway ”。

自己不成,也没怎么着,就权当同志们聚会了。出来后,告诉外面等着的同胞“recommendation letter 一定不要说是朋友写的,否则就白等了”,还真有如我着,许多人问“朋友的信行不行?”唉...

心里想,招这么多人,都失败了,应聘专业工作可怎么办?不过心里倒挺兴奋的,毕竟来了解了许多的情况,不管找什么工作,工作背景和英语是必须的,认真整理应聘材料也同样重要,只凭自己不溜的英语给自己做背景铺垫恐怕是很困难的。

DSC招人,中国人聚会,嗨,大家目前都普遍比较困难。大家齐努力,互相帮助,多多鼓励,毕竟回头的路也不好走。未来肯定是好的。

祝大家好运!

DSC Ldt 七月三十日、八月一日继续招工!!! 望想去的做好充分准备!!! 祝大家都能如愿以偿

地址 95 Brigeland Ave (Hwy401 & Dufferin) 每天只 interview 150 人

======================================

DSC招工问答:你们谁说英文

DSC招工问答

送交者: 你们谁说英文 于 August 02, 2002 :
工作留学: http://64.246.0.165/china/chat/job

进去座着时注意到HR面试的有4人,经理(高个,短发)比较象人样,一脸的疲惫,见人还强打着微笑,她面试通过的人很多。而两个长发漂亮白妞一连叫了5-6人回去学英文。其中一个白妞更是趾高气扬,居然一个个地问座着等面试的人“你们谁说英文?”。TMD你除了英文还能说什么。Jenny(亚裔)今天好象闷闷不乐,但面试的基本上都通过,上次5月份面试我时说我overqualify, 等一下如果正好碰上
Jenny出来叫的话,我就到后面喝水。

轮到叫我前面的了,是那个趾高气扬的白妞,她一口认定以前面试过这个东欧白人,不再面试他了。其实这个东欧白人以前只是来过这里问她拿过申请表而已。那就轮到我吧。进去,问要面试通知,我把口袋的东西都翻了出来,给她单,发现自己手里还拿着钱包,觉得有点干尬,顺便说了一句,“你不用看ID的”。她反问“为什么你们老是问要不要检查ID?”TMD,我看你小姐漂亮,想先给你些小费。

接下来看resume和reference, 问以下问题:

1. No problem for midnight shift?

2. Are you legally working in Canada?

3. Have you been working in Canada?

4. Why do you think DSC is important to you?

5. What responsibilities should the employees have?

6. Wage requirement?

7.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

最后叫我星期二来上班,这时,我感觉这家公司远没有我想像的好了。

后记:以上是8月1日的故事,今天(8月2日)我太太凭ESL4级水平去面试,TMD居然又碰上这个女的,结果还是让回去学英文。而Jenny面试的基本都能通过。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