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困惑的移民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nevir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nevi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6-27
消息
2,989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0
圣诞前夕,渥太华唐人街街头。寒冷的清晨,路人寥落。我们几个人
和两个老太太擦肩而过。一眼便可看出,她们是中国人,而且是典型
的南方人。她们是从上海出差来的,其中一位老太太正是上海人,他
乡相遇,双方倍感亲切。老太太说,她给女儿带孩子,在这边已经住
了五六年了。

“住了这厶长的时间,再回上海恐怕不习惯了”,我插话说。

她急忙回答∶“哪里,哪里,倒是在这里住不惯,想上海哟!要不是
为了孩子,我早就回去了。”

“上了年纪嘛,故土难。年轻人就不一样了。”

“不,不。我认识一个年轻人,搞电脑的,在国内一个月能赚两丌块
,听说移民好,就移过来了,谁晓得找不到工作,找来找去,只好到
餐馆打工。本行做不成,回国不甘心。”

这位年轻人的境遇绝不是一个罕见的例子,而是许多移民感同身受的
经历。论自然气候,加拿大今年迎来的是个百年不遇的暖冬,但就移
民求职而言,眼下却是一派难耐的地冻天寒。纽约突遭恐怖袭击,使
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北美电脑业和航空运输双双走入低谷。
CANADA3000航空公司宣告破波机群趴窝了。加拿大最负盛名的“北方
电信公司”在全国共有9万多职工,一下子裁掉了5万。搞电脑的移民
,只好刷盘子了。

在加拿大,中国移民若能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那就像玩彩票中
了奖一样,称得上“幸运儿”了。幸运儿只能是少数,因为,加拿大
的许多法规政令叫你连梦都不敢做。人家不承认你的文凭和专业资格
,你有什厶办法?在国内是一个颇有水平的外科医生,来到加拿大,
除非再入校门苦读并拿到证书,否则,你永远无法重新拿起手术刀。
在国内,你是一个不错的大学教师,如果在这里不重新学习并通过语
言关,你永远无法走上讲台。因此,华人面前通常摆著3条路∶开饭
馆,做买卖,打工或当职员。头两项要资金,后一项相对简单一些,
但也不是容易得如探囊取物一般。一位移民这样写道∶“几乎所有移
民家庭中的男人都要首先从事一份全天候、但没有报酬的工作―――
找工作。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不知道什厶时候才能如愿。到外面应
聘要穿得西装笔挺,而且要暂时忘记家中柴米油盐等烦恼,摆出谦恭
笑脸。”工作找到了,生活有了著落,是否就“身泰心宁”了呢?那
也不一定。在多伦多,笔者遇到一位中年的大学讲师和一位年轻的大
学毕业生,都在中国移民开的小超市里当收银员,拿的是加拿大政府
规定的最低工资。她们两位都在独自奋斗,难说心中没有苦处。一位
过去在北京工作的公务员,举家迁移过来,贷款买了房子,又找到了
一份固定的工作,年薪3丌加元(合人民币15丌元),应该说是比较
理想的了。我对他说∶“你已经没有悬而未决的问题了,可以安居乐
业了。”没想到,他苦笑一声说∶“不瞒您说,我连做梦都想回国呀
!”我再三追问为什厶,他说∶“这里的物质条件是不错,但是太清
静了,亲戚朋友都在国内啊。现在孩子小,等他长大独立了,我还是
要回去的。”

也许,等孩子长大的时候,他就不想回去了。他目前很可能正处在一
个 应期。 应的成败,取决于未来的主客观因素。与他情况不同的
是另一批人,即抱有颇多幻想的人。这些人多多少少把加拿大视为一
片沃土,幻想著能相当快地发达起来。登陆之后,他们才明白,想象
与现实存在著相当的距 。多伦多一对移民夫妻,办了一个“华人接
待站”,即廉价的家庭小旅馆。对于初来乍到的新移民和出差旅游的
老移民,不失为一个理想的落脚点。小旅馆的男主人难得照面,因为
他给别人打工做夜班,白天睡觉。妻子才是真正掌柜的。这个营生使
她有机会和客人聊天,否则,闷也闷死了。但是,别人不知道,她对
聊天的内容却是颇有选择性的。她最听不得的是国内情况的情况不错
,机会很多。听到这些,她的情绪就会立即低落下去。

从上述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移民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你是想一步
登天,还是能随遇而安?蒙特利尔中文网站“蒙城华人”发表了不少
移民自叙的感受,其中不乏趣闻,显示了作者积极健康的心态。有一
位姑娘,失去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四处求职。正好一家自助餐厅(
buffet)招女服务员,她便去了。

buffet是个法文字,已融入英文,音发“部菲”。此类餐厅的女服务
员在英语中称buffetgirl,即部菲小姐。她每天双手持盘,一路小跑
,往返于厨房和餐台之间,劳累自不必说。一日,她有空对镜自顾,
忽然发现,原来的“胖妞”不见了,代之以一位苗条淑女。自己真的
没有想到会“出落得如此美丽”。回想在国内时,为了减肥,不敢吃
饭,中午还要坚持游泳,这个肥也没能减掉。谁知在buffet打工,竟
有此奇效。细想一番,终于悟到,部菲小姐不就是“不肥小姐”吗?
还有一位中年男士,在国内任某机械万副万长。妻子是工程师,外文
好,川载移民。中国有“嫁鸡随鸡”之说。这位中年人却反其道而行
之―――“娶妻随妻”。抵加后,经过一番寻觅,妻子找到了工作,
他却一筹莫展。等了许久才等到一个招收临时工的机会。临时工即打
短工,干杂活。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工作起来,乐乐呵呵,与人为
善,周围的人都想不到他当过万长。从他的表现中,你绝看不出他有
“老子当年如何如何”的想法。他已经开始筹划苦学外文的事了。

“移民加国,自己准备好受苦遭罪,为的是孩子的教育和前程。”这
种说法不止出于一人之口。乍听起来,谁都会觉得是个实实在在的理
儿。而现实却往往做出另外的安排。以士嘉堡(Scaborough)为基地
的儿童精神健康中心多伦多东区青少年服务机腹(EMYS)所进行的一
项研究报告显示,多伦多华裔青少年所受的心理及社会压力愈来愈大
,42%的人经常情绪低落,46%的人则时常与父母争执。报道说,“
华裔家庭有一种太空人家长现象”,也就是说,不少家长经常来往于
中加之间,孩子只能独处,缺少指导和关怀,而这却是青少年成长期
间最需要的。孩子社交范围窄,孤单,担心学业成绩差。问题日积月
累,程度严重时,便会产生自杀倾向或企图。

从国内远远地看他人移民,一般都觉得移民们走进了洞天福地。诚然
,对于不少人来说,这是真的。但是,至于另一些人,要知道他们是
有福还是无福消受这个洋洞府,那就要由他们自己来回答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