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平凡的北京

风儿

绿色狂飙
注册
2002-05-06
消息
1,010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146
来北京旅游的游客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北京的胡同在哪里。北京的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时有6000多条,历史最早的是朝阳门内大街和东四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相当整齐,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如从北京火车站到朝阳门内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过去以走马车为主,所以也叫马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胡同两边一般都是四合院。

从地理位置上划分,前门以北的胡同一般较宽,规划比较整齐,前门以南的胡同一般较窄,规划也不整齐。因为在清代时,清政府为了安全,不允许外地来京人员住在京城内,所以外地人集中住在前门和崇文门外,也因此形成了前门商业区;在外来人员中许多是来京赶考的举人,因此形成了琉璃厂文化街,天桥地区有许多娱乐场所,北京的剧院也都集中在南城。

北京城内老百姓集中活动的场所在什刹海一带。

过去,北京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 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

元代,北京的胡同间隔较宽,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进大四合院的距离。 因此后代在中间空地建院,必赖小胡同为出入通道,这样

就在许多有名的 大胡同中产生了大量无名的小胡同,于是俗语有云:“著名的胡同三千六, 没名的胡同赛牛毛”。截止到1949年,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其中胡同1330条, 街274条,巷111条,道85条,里71条,路37条。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深 .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

北京最窄的胡同是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胡同中间最窄处只有40厘米。还有些曲折幽深的胡同呈九曲回肠之状,如北新桥原有条九 道弯,实有20多道弯,后划分成五条胡同;前门外也有九道弯,实则要 拐13个弯.北京街巷胡同同名称好比一部百科全书,既反映了历史沿革, 又展示了社会风情.

北京胡同的名称包罗万象,五花八门,但都具有它的特点。多以衙署官方机构、宫坛寺庙、仓库作坊,桥梁、河道、集市贸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决定胡同、街巷的名称,其中许多沿用至今。


以衙署官方机构命名的胡同如禄米仓、惜薪司、西什库、按院胡同、府学胡同、贡院胡同、兵马司等,以皇亲国戚、达官贵族的官衔命名的胡同如永康侯胡同、武定侯胡同、三保老爹胡同(三保太监郑和故居今名三不老胡同),吴良大人胡同等。

以市场贸易命名的胡同,如鲜鱼口、骡马市、缸瓦市、羊市、猪市、米市、煤市、珠宝市…… 以寺庙命名的有隆福寺街、大佛寺街、宝禅寺街、护国寺街、正觉寺胡同、观音寺胡同、方居寺胡同等。

以手工业工人和一般居民姓名命名的胡同有砂锅刘胡同(今大沙果胡同)、汪纸马胡同(今汪芝麻胡同)、骟马张胡同(今栓马胡同)、孟端胡同、刘汉胡同(今刘海胡同)、安成家胡同(今安成胡同)。


还有以特殊标志命名的胡同,如堂子胡同、石虎胡同、柏树胡同(今百顺胡同)、铁狮胡同等。此外,还有以当地特点或形状命名的胡同,如喇叭胡同、扁担胡同、耳朵眼胡同、罗圈胡同、椅子圈胡同等。
 
雨中胡同 (摄于柳巷胡同)
很怀念北京的大雨,那么的有气势.很怀念从前在暴雨中和好朋友一起跑出去挨淋的美好时光.小时候儿的快乐,现在很难找得到了.
 
胡同一景 (摄于北沟沿胡同)

靠墙摆着的自行车儿似乎是胡同里不可或缺的事物
 
瓦片与一草丛 (摄于丰盛胡同)
一蓬衰草经历了几载春秋
 
房檐与几个鸟笼 (摄于王府仓胡同)
 
门墩与石阶
早年间,连门墩儿这样的小事物都做的那么精致.为什么现如今人家有钱了,生活好了,传统的手工艺却再也没有了...
 
院子的角落 (摄于草厂胡同)
每年的第一场雪总和给人带来些惊喜.大人们喜于空气变好了,孩子们责热忠于堆雪人儿,打雪仗,哪怕把手冻得像胡萝卜,也要呵两口气再来过.家是先不肯回的了.
 
胡同文化~

关键是,北京的路和胡同基本上都是直的

不像天津和倾倒,都是斜的~
 
很棒的帖子!非常扣“皇城根儿”这个题~hehe
不过好像马路不是因为来往的马车多才叫马路的吧?我记得是因为设计马路的人叫约翰・马卡丹,人们为了纪念他才叫马路的。
 
最初由 小静 发布
很棒的帖子!非常扣“皇城根儿”这个题~hehe
不过好像马路不是因为来往的马车多才叫马路的吧?我记得是因为设计马路的人叫约翰・马卡丹,人们为了纪念他才叫马路的。
你懂的还真多,哈哈~

为什么叫马路,我刚才也找了

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
 
最初由 $多多$ 发布

你懂的还真多,哈哈~

为什么叫马路,我刚才也找了

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

真是好学的好同学!哈哈
我是恰好在《读者》上看到的,碰巧了,呵呵
 
最初由 小静 发布


真是好学的好同学!哈哈
我是恰好在《读者》上看到的,碰巧了,呵呵
读者?哈哈,我也看~~~

我先吃饭去,一会儿回来
 
最初由 $多多$ 发布

读者?哈哈,我也看~~~

我先吃饭去,一会儿回来
又一样?哈哈~
我是初中的时候看我姐姐看才看的,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又要求看才坚持下来的,已经养成习惯了,呵呵

你一说我也饿了,找饭吃去~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