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情局如何招募间谍

盗版情人

Moderator
注册
2002-05-21
消息
7,248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9・11至今,美国中央情报局收到10万份求职申请,《华盛顿邮报》最新披露,
中情局如何招募间谍。

  间谍“招聘会”现场目击

  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北弗吉尼亚州征募司令部”的门口,张贴着一张告
示,上面说这里正在举行一个政府部门“招聘会”。在会场里,坐着大约100来人,
他们都是已经初步通过第一轮筛选――只是在电话里简单地回答了几个问题,这
次是来第二轮面试的。会场的气氛显得有些紧张,没有人去碰那些免费咖啡,也
没有人交谈。

  几分钟之后,一个戴金边眼镜的女人走到会场前排开始说话了:“能够在这
里和诸位讲话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因为以我平常的身份,是不太可能出现在这
里的―――我有双重身份。”

  她的开场白非常奇怪,但却是事实。她有一份用于伪装的工作,一张用于伪
装的身份证。她的生活就是个大谎言,她对周围邻居和她的亲戚全在说谎。

  但事实上,这女人是中情局负责招募秘密特工的总负责人。

  而那些听众,那些学生气十足的年轻人―――他们都是中情局未来的间谍。

  间谍的第一个任务

  在“北弗吉尼亚州征募司令部”间谍招聘会现场,那位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
目光犀利地审视着教室中的每个人,她缓缓地说道:“掩盖身份―――生活在谎
言中,这的确有些困难,但你必须这么做,而且也不必太担心,我们会有办法帮
助你。想象一下,该如何彻底隐瞒今天你来过这里的事实―――这就是你们的第
一个任务!”

  间谍成了热门职业

  在9・11之后,中情局进行了它有史以来最大的改组。中情局局长乔治・特内
特下令,新间谍数目要增加70%,而负责管理中情局的反恐中心、间谍活动和辅助
军事行动的机构“行动理事会”中的人数要增加25%。

  9・11之后至今,中情局共收到了10万份求职申请,而在一年前,全年的求职
申请总共也只有6万份。

  第一期“间谍培训班”速描

  7月中旬,中情局在9・11之后招募的第一期“间谍培训班”开始了为期一年
的训练课程。在训练结束之后,如果他们能够通过测谎仪的检测,觉得每年45,
000美元到60,000美元的薪水可以接受,并且愿意从此生活在“谎言”之中的话,
他们的间谍生涯就真正开始了。

  在第一期“间谍培训班”中,从性别比例来分,3/4的学员是男性,1/4是
女性。从年龄结构来看,班里一半人20来岁,另一半人30来岁。将近70%的人来自
私人公司,30%来自军队。

  班里成员五花八门:包括一名职业运动员,一位啤酒公司老板,一位演员和
一名律师。一名出生于中东的美国公民,一名前海军海豹突击队队员,一名空军
特种部队队员和一名海军大兵。

  班里大约40%的人会说一门比较流利的外语,但最“关键的”语种―――中东
地区使用的语言,只有15%的人懂。

  “多元化”人才供不应求

  绝大多数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年龄多在25岁到30岁出头,清一色都是中产阶级
土生土长的美国白人,很少见到精通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普什图语的“外语人才”。

  但“多元化”从来就不是中情局的强项。在美国国会施加了多年的压力之后,
中情局终于也开始招收非裔、亚裔和拉丁裔成员,但少数民族在中情局雇员中的
比例还是只有1/4。中情局在招募外国特工的时候,主要仍然是采取派遣外交官
的方式,并在酒会或商业会晤中刺探情报。

  基地组织和其他恐怖分子网络和当地的文化、语言、宗教还有家族有着千丝
万缕的关系,想要渗透进去非常困难,即使是当地人也是如此。面对这种新形势,
中情局特意聘请顾问协助他们在大学和社区中寻找阿裔美国人或者中东地区出生
的美国市民,这样既可以保证被选者受过一定的教育,又有一定的英语能力。

  当个间谍实在不容易

  但是正如一位中情局间谍在间谍启蒙课上说的那样,要当一名合格的间谍光
有爱国主义激情是不够的。他们必须对整个世界说谎。“我当间谍的事情只告诉
过两个人:我的妻子和我的老爸。”一位中情局的高级行动官员说,“连我的儿
子都不知道,我的亲戚也不知道。”

  此外,他提醒说,当间谍也有危险,“在许多国家,叛国罪是要被处死刑的。
不要忘记,你们中的某个人将来完全有可能遭遇这种不幸的下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