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每年平均1500人热死

盗版情人

Moderator
注册
2002-05-21
消息
7,248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天灾来时通常惊天动地,飓风、龙卷风、森林火灾、地震,这些全都很适合上报纸头条,更有影视效果。
但要拍一部卖座的热浪题材影片可不容易,热浪来袭无法捉摸,它只是让夏日气温比平时稍高一些,然後退去,可是热浪在美国夺去的人命比所有其他天灾加起来还多。

联合报报道,据美国德拉瓦大学气候研究中心说,每年平均有一千五百名美国人热死,但死於龙卷风、地震、洪水的人数,总共不到两百。

近年来死人最多的一波热浪一九九五年七月发生在芝加哥,为期一周。当时气温维持在摄氏卅七、八度上下,其後逾五万人无电可用,近廿四家医院不再收容患者,救护车在一条街廓四周大排长龙,等著要把患者抬下来,一个不到四十九公尺长的壕沟内就埋葬了六十八人。确实死亡人数虽然引起争议,但科学家如今说,那一周热死七百卅九人。

为便於比较,一八七一年的芝加哥大火死亡人数是它的一半;一九八九年的旧金山地震造成六十二人丧生;一九九二年的安德鲁飓风也不过夺走廿六条人命。

但即使曾在一九九五年那次热浪中历劫的许多人,至今都未能认清热浪的致命性。著有「热浪:对芝加哥灾难的社会批判分析」一书的纽约大学社会学家柯林能柏说,他访谈芝城居民时,他们通常记得总共死了约一百人,而且普遍质疑法医是否捏造死亡人数,或者新闻媒体大事渲染。

柯林能柏表示,基於若干理由,人们觉得难以把暑热当成一种灾难。第一,热浪造成的摧毁不太看得见。龙卷风触地时,我们能评估它造成的损害。热浪大不了使道路热得扭曲变形,火车出轨,牲口死亡。再说,会死於热浪的是某一类人。但是飓风来袭时,有风险的是海边价值不菲的房地产,於是举世注目。在芝加哥,一九九五年那次热浪,一如其他几次一样,死的都是穷人、老人,他们住在暴力频传、没人要住的街区,独居无伴,没有交通工具,也没有空调设备,也就是大家平常就看不见的人。

热浪死亡人数不易估计。一九九五年芝城官员曾质疑法医算出的人数五百廿五有夸大之嫌,但如今流行病学者说这还少算了。

太热了谁在乎时髦

人一旦热得受不了,就顾不了衣冠楚楚讲究时髦。

一项社会科学事实鲜为人知:气温高到某个程度,人就没有追求时髦的意愿。至於高到几度才会出现这种现象,专家看法不一。不过,上周纽约一连几天出现摄氏卅八度以上的高温後,连平时最讲究形象的男女也暂时把名牌皮鞋换成清凉拖鞋,名牌服饰换成一身有如要除草的打扮。

事实上,这种风貌已在纽约蔚为风尚,很可能反映出大多数美国人如今对自己的穿著态度已较不考究。到城里得戴帽子、戴手套的规矩早已成为过去,纽约布鲁克林区的渥吉尔老太太对七十年来纽约时尚风水轮流转如数家珍。

一九二九年夏,渥吉尔太太的先生正在追求她的时候,年轻女子典型的穿著等於耐性的考验。她说,如果有人同行,便须穿得体面。不论气温多高,胸罩、长衬裙、手套、帽子,只要是年轻的良家妇女就必须穿戴。她有一次晚上外出,穿的是一件巧克力色三件式丝质雪纺长袖晚宴套装。那时绝对没有人没穿丝袜就出门的。相形之下,在摄氏三四十度的高温下,走在今天布鲁克林区人行道的却穿得清凉透顶,好像根本没穿衣服。

整个纽约市莫不如此。纽约人并未扬弃他们在穿衣服方面饶富创意的令名,但绝对是今年夏末都会穿著的组合,而且就算在荒野穿著也很合适。不论在纽约何处,纽约三伏天「制服」是无袖泳装式上衣、长及半腿肚的短裤、橡胶拖鞋,而且男女皆然。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