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货,我凭什么相信你?

精品男人

新手上路
注册
2003-06-12
消息
476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2004年08月17日 09:57 ChinaByte

  文/阿祥

  中国人对日本电子产品已经失去信任,“日本制造”的危机在加剧。中国消费者不断提出这样的质疑:日本货,我凭什么相信你?

  日本货还值得迷信吗?

日本货为何比欧美产品便宜?

  谁说日商不是奸商?

  日本货的优势正在丧失!

  日本货还值得迷信吗?

  近年来,日本电子产品在中国市场接二连出问题,除了国货,日本货已成为我国消费者的投诉最集中的外国产品。

  日本货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技术缺陷。
老牌相机生产厂佳能在数码相机领域再展宏图,但产品也并非无美无瑕。佳能袖珍型数码相机“IXY DIGITAL 30a”的外壳与皮盒产生化学反应,镀银层出现黑色斑点。佳能打印机也是王牌产品,但同样引起用户的不满。据江西九江的一位公务员反应,他那个单位购置两台佳能1120激光打印机,年底就损坏一台,商家说是激光头坏了,过了一个月,另外一台又坏了,商家说是进纸感应器或者感应芯片损坏。其实,最坏的就是佳能耗材损耗惊人,加炭粉5次,更换硒鼓一个,花费与一台打印机差不多。

  奥林巴斯CAMEDIA C-8080 Wide Zoom是一款800万像素数码相机,在特定的操作状态下,部分产品自动对焦出现异响,然后就是死机,而且按照35mm换算的焦点距离,也出现误差。

  爱立信的手机在中国市场混不下去了,下嫁给索尼,索爱手机好不容易才东山再起,想不到也存在技术缺陷。一位消费者的索爱手机没用几个月,充电系统就不行了,刚充一会就显示电源满格,可是用不到几分钟就没电了。更奇怪的是,商家解释说,是因为天太冷影响充电,这让人想到波导手机冬天放在被窝里充电的故事。

  同是日本手机,松下EB-GD92退货排队,原因是显示屏频闪、错码、缺行、自动关机、键盘不灵。北京一位用户使用新买的NEC手机,在中旅大厦15层发生爆炸,手机炸成3块,用户左半边身体被炸伤。

  如果说,日本企业的个别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在所难免,那么,最受我国用户欢迎的索尼产品,不断出问题,简直是不可思议了。

  索尼数码相机 Cyber-shot DSC-T11表面容易被划伤并掉漆,索尼近日已宣布暂停销售,但已经购买了DSC-T11的用户,能不能得到满意的处理呢?索尼高端数码相机QUALIA每台售价3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4万元),也已经开始悉数回收,主要缺陷有三:闪光灯不发光、前侧装饰板变色、液晶屏动作不正常。还有一个致命缺陷,闪光之后30秒内按下快门,闪光灯就会丧失作用。祸不单行,索尼还召回了Qualia顶级相机和Clie TJ-35掌上电脑,都给索尼品牌抹上了不光彩的阴影。

  其实,最叫得响的索尼产品,身子骨渐渐地硬不起来了。索尼PaSoRi是在个人电脑上读写索尼非接触型IC卡“FeliCa”的软件,存在安全漏洞,可能导致电脑被第三方操控。由于电路板的技术缺陷,已经销售的10700台等离子电视KE-32TS2被近召回,公司将为此损失380万美元。

  二是陷阱多多。

  爱普生的墨盒事件引起我国消费者的极度不满,不管爱普生怎么辩解,经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十二研究所计算机与外部设备检测实验室测试,发现带芯片的“爱普生890”喷墨盒显示墨尽信号时,彩色余墨量达29%,黑色余墨量达8.7%;不带智能化芯片的“爱普生580”喷墨盒显示墨尽时,彩色余墨量达79%。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耗材委员会秘书长龚滨良说,“爱普生喷墨打印机确实存在这样的缺陷”。爱普生墨盒在中国年销量达880万个,年销售额达8.8亿元,爱普生墨盒的隐性浪费,增加了我国数万用户的开销,侵犯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如果说,爱普生墨盒的“暗道机关”只是技术缺陷,而不是爱普生人为所致,那么,又有谁能相信呢?

  松下DMC-FZ1数码相机缺少光圈优先、快门优先以及白平衡微调等重要功能,为了平息消费者的不满,松下推出升级软件,但是,升级收费多达6000日元(约合人民币450元)。据称,花450元升级之后,DMC-FZ1就能拥有DMC-FZ2的相同功能。对此,市场人士认为,这是松下有意设置的陷阱,引诱大量DMC-FZ1用户入套,再次榨取利润。

  索尼似乎玩得更巧妙。索尼声称它的硬盘mp3 NW-HD1可容纳13000首歌曲,超过40GB容量容纳10000首歌曲的苹果iPod。苹果立即予以揭发NW-HD1背后的黑幕,索尼竟然采用48Kbps的采样率,而这种采样率的mp3音质是极差的。蒙骗不成,索尼反过来为自己狡辩:“消费者有权选择任何压缩格式”。是的,消费者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格式,但绝不会选择索尼的欺诈行为。

  去年以来,索尼多次大规模召回问题产品,已经影响其产品的信誉度,再玩小动作欺骗消费者,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是维修离谱。

  奥林巴斯u300是一款“傻瓜”级数码相机,一位用户的原装充电器无缘无故的坏了,拿到奥林巴斯维修部去修,要交维修费180元,换一个新充电器是280元。用户想不通,相机才买了不到半年,充电器总共使用不超过20次。可是,充电器修好没用多久,u300的镜头又伸不出来了,任何指示全都没有。奥林巴斯维修站“检测报告”告知,相机主板损坏,维修费用为520元(更换主板)。一部相机才用了半年多,充电器不能用了,主板也坏了,而且,维修费用如此之高,这样的产品谁敢买?

  吉林一位姓王的先生买了一台73厘米索尼电视机,出了问题找售服部门维修,工作人员开价:电视开盖、检测费350元,零件费用另算,如需上门服务,再缴纳50元上门费。按我国彩色电视机检测费用相关法律规定,特级站收费标准64厘米以上的彩色电视机检测费用为120元,索尼电视即使属于这一等级收费标准,检测费高达350元,也实在太离谱了。

  最先喊出“质量就是生命”的日本人怎么了?

  回答只能是:日本电子产品的神话已经破灭了。

  日本货为何比欧美产品便宜?

  在欧美国家,消费者都把日本货看成次等货,在我国,许多同胞迷信日本货,主要原因是,在许多进口产品当中,相对而言日本货“价廉物美”。

  但是,日本货真的便宜吗?

  首先,日本企业赚的是廉价劳工的钱。

  2001年以来,日本企业不但追加资本在华建立新的生产基地,还将研发中心搬到中国。日本企业在中国剥削劳动力厉害,生产成本低,所以,产品比欧美的产品便宜。

  正是因为我国劳动力大有剩余价值可榨,所以,东芝表示,未来几年将在中国增加投资约10亿美元,使其在华总投资额达到20亿美元,投资范围涵盖笔记本、移动通信、半导体、家电等各个领域。松下在华拥有独资的权利,2005年要在中国要实现70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目标,占松下国外生产规模的三分之一。日立已在苏州投资3亿多美元,并将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软件基地。

  从去年开始,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重心已经实现战略转移,由降低生产成本转向扩大在华销售。

  其次,日本企业赚的是偷工减料的钱。

  日本产品实行严格的分级制度,明确规定:一流产品在国内销售,二流产品销往欧美,三流产品销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销往中国的产品,元器件都是选择一些较差的材料,有些用户抱怨,日本货真奇怪,质保3年,为什么绝大多数3年多一点就一准坏,就像装了时钟一样。据知情者透露,日本产品质保3年,在芯片和晶体管的选择上,他们就选择那些寿命略高于3年多一点的边角料。

  不同的产品质量,由不同的原材料支撑,生产工艺也不相同,这完全由生产成本所决定。日本人销往欧美国家的产品,采用的是一套生产标准以及质检标准,而销往中国大陆的产品,则采用另一套生产标准以及质检标准,两种标准下的生产成本大不一样,产品质量差别很大。

  廉价劳工再加上低价原材料,日本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低得多,卖给中国人的产品自然也就比较便宜。但是,日本企业大赚中国人的钱,从来都不手软。

  2003年,日本佳能纯利润高达4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7%;相机利润2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9%。如此巨大的暴利,不能不让我们反问,日本相机的成本和自身价值是否与市场价格是否相称?

  更值得深思的是,2003年,富士通、索尼和东芝等日本企业在全球都出现严重亏损,但在中国市场则大发其财。索尼(中国)称,索尼在中国正处于上升期,尽管1997年才正式起步,却一直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2003年在中国市场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东芝(中国)表示,迄今为止,中国市场并没有受到不良影响,一直以来都发展顺利。

  谁说日商不是奸商?

  曾有一度,彩电紧张之际,我国消费者以能买到日本电子产品为荣,许多人倒卖彩电批条成了暴发户。在中国的一些消费者眼里,日本产品货真价实,过得硬,不欺客。事实上,日本企业最大的奸商。

  人们也许还没忘记,2000年东芝笔记本引发的那一场风波。东芝笔记本电脑软件功能有瑕疵,东芝为此赔偿美国用户10.5亿美元,使用同一产品的中国用户却受到冷落。同一样的用户,没有享受同等待遇,东芝的服务实在是太荒唐。更荒唐的是,东芝竟然这样解释:因为中国法律与美国法律对消费者的保护程度不一样;由于美国法律的特殊性,东芝考虑到诉讼可能导致该品牌在美国市场造成不好影响,才忍痛达成协议。中国有句俗话,客大压店,店大压客,东芝这不明明是“店大压客”吗?

  富士就更是目中无人了。富士数码相机FUJIFILM A303明明是在苏州生产的,由上海富士经销,但在其配套的说明书及软件中,美国、日本、加拿大等服务国家都有明确标称,独独不承认中国用户。有人认为,这不仅侵害了中国消费者的权益,而且存在严重的民族歧视倾向。

  事实上,富士非常看重中国消费者口袋里的票子。近年来,日本富士公司在我国老是沾染走私嫌疑,剪不断理还乱。富士施乐与富士胶卷同属于“富士”旗下,10年来,由富士胶卷走私造成的国家经济损失高达百亿人民币。2003年初,在富士胶卷再次曝出走私丑闻的同时,富士施乐数码复印机也涉嫌走私,受到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执法大队的查处。据知情人士透露,长期以来,包括复印机在内的近80%富士施乐产品都是从保税区直接出货,销售到国内市场,偷漏了大量的国家税款。一个跟走私划不清界限的企业,它的产品要想畅通无阻也只能是痴人说梦了。

  近年来,中美贸易磨擦不断,日本瞅准机会从中煽风点火,唯恐中国企业不乱。最典型的是所谓彩电倾销事件。美国五河电子公司和两家工会组织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起反倾销申诉,指控中国彩电在美倾销,涉案产品是54厘米(21英寸)以上的彩电,包括普通的CRT彩电、高清晰数码彩电和背投彩电,要求对中国彩电征收高达84%的强制性关税。

  据市场报记者调查:这次通过美国之手整治中国彩电产品的幕后策划者,主要是日本的索尼、松下、三洋、东芝和ORION等彩电业巨头。他们从“反倾销案”的一开始,就给申请方提供了从信息、数据到技术等方面的全力支持。

  日本彩电企业很可耻,一边在实质上为美方申诉方提供支持,一边又对中国政府和彩电行业一再表示,与该案没有关联,也不支持申诉方。明人不作暗事,日本企业嘴上一套、脚下又一套,真是小人行为。

  其实,日本彩电企业的勾当很清楚,既要阻止中国彩电对争夺他们的美国市场份额,又担心丧失他们在中国市场的既得利益。

  这就是日本企业的奸商嘴脸。

  日本货的优势正在丧失!

  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随着中国市场的一步步开放,越来越多的欧美产品进入中国,日本货已不像20年前那样牛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引进采用日本通信设备,日本出售给中国的并非最先进的设备,而且不提供技术转让。直到八十年代初,我国从日本手里引进的只是纵横制交换设备,程控数字交换机漫天要价。直到一次故障导致京沪通信中断24小时,在世界上造成影响极大,我国才意识到,不能再上鬼子当了。

  我国政府另辟蹊径,从西门子和美国贝尔引进程控交换设备,而且获得技术转让。日本富士通以为日本标准和欧洲标准不兼容,想看中国的笑话,结果,中国为了彻底摆脱日本的控制,不惜整体淘汰日本设备。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我国通信网络再也没有日本设备了,终于走出了日本的阴影。

  在彩电市场上,中低端产品已是国产品牌的天下,日本的高端彩电也面临三星等巨头的威胁,竞争压力很大。

  在手机市场上,松下、NEC、东芝、京瓷和三洋等品牌在国际上还行,在中国已叫不响了。畅销国内市场的一线手机品牌,很难再见日本货的身影。除了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的挤压,三星和LG等韩国品牌攻势更猛,日系手机品牌很难轻松起来。今年,日产手机在中国G、C两网失利,市场占有率不断下跌。

  在个人电脑市场上,日本产品大势已去。笔记本电脑在戴尔、惠普以及华硕、宏基、联想的多重夹击下,步履维艰。自2003年PC价格战拉开序幕之后,戴尔、惠普两大国际巨头身先士卒,步步升级,低价之战有力地冲跨了笔记本市场原有的价格防线。戴尔、惠普、IBM等一线大厂的笔记本产品全线降价,东芝被迫应战,在价格上没有优势。Shinko 投资管理公司的分析家Keiji Iwasaki指出,“东芝的成本太高了,在价格方面没有竞争力。”

  统计数据显示,日本IT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逐渐萎缩,复印机市场份额从90年代中期的70.6%跌到40%;笔记本电脑市场份额从20%跌到14%;液晶显示器市场份额已被韩商抢去半壁江山。

  更让日本惊慌的是,“物美价廉”的中国IT产品在日本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世界工厂”。
 
Don't insult other people by getting their parent(s) involved over the discussion,
I already read your thread before you edited it.
 
最初由 J.J. 发布
but those products are designed by japs and the all the factories are funded and operated by japs - I had lots of chance to visit those japs factories before, So I think you said they are "made in China", 实在是居心叵测.


You are one of those sore whinners who never bother to think those poor Chinese workers' lives. They make $1-2 a day. You are bitching about cutting their jobs and leave their families in poverty, just to satisfy your self-righteous ego.
 
i trust on japs products more than chinese
 
最初由 Kent以东首帅哥 发布


You are one of those sore whinners who never bother to think those poor Chinese workers' lives. They make $1-2 a day. You are bitching about cutting their jobs and leave their families in poverty, just to satisfy your self-righteous ego.

:cool:

在加拿大衣食无忧的 J.J ,号召大家砸掉贫困地区来的打工妹/仔们的饭碗,真所谓"碎别人的玉,全自己的瓦",其无耻和残酷让人惊奇。
 
my toy (Toyata Camry)was made in Japan ,has very good quality...more than 50% drive japanise car..
 
最初由 Kent以东首帅哥 发布


You are one of those sore whinners who never bother to think those poor Chinese workers' lives. They make $1-2 a day. You are bitching about cutting their jobs and leave their families in poverty, just to satisfy your self-righteous ego.

Now it's really a dilemma: personally, I hate Japanese (I perfer hate, since dislike is too mild) and I don't buy Japanese brand products as much as I can. I don't drive Jap cars, I don't use Jap electronic products... But now you're suggesting I am part of the force that's putting people in ...

I have to admit Jap products are cheap and good (not the best), but what the heck, for what they've done before and now toward Chinese, even the products were for free, I wouldn't put my hands on it, it'll dirty my hands!
 
最初由 lazy susan 发布


Now it's really a dilemma: personally, I hate Japanese (I perfer hate, since dislike is too mild) and I don't buy Japanese brand products as much as I can. I don't drive Jap cars, I don't use Jap electronic products... But now you're suggesting I am part of the force that's putting people in ...

I have to admit Jap products are cheap and good (not the best), but what the heck, for what they've done before and now toward Chinese, even the products were for free, I wouldn't put my hands on it, it'll dirty my hands!

Sounds glories, but often helpless.
Like 100 years ago, people hated train, telephone, But the reality is you have to accept it, if you can't make better.
 
最初由 redhouse1 发布


Sounds glories, but often helpless.
Like 100 years ago, people hated train, telephone, But the reality is you have to accept it, if you can't make better.

Agreed! With my own effort, no use. But I've done my part. And also BTW, I don't hate cars or eletronic products, I can use alternatives, though not many of choices. I won't die for it.
 
对日货要从精神上毁灭,就象《大腕》的台词:“你要是开一日本车,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日本造”逐渐沦为穷人家的日用品以后,就不用号召抵制了,让它们去农村市场吧。









别用农村市场更大和创造就业机会反驳我,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