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情人
Moderator
- 注册
- 2002-05-21
- 消息
- 7,248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日前,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公布了《科技创新与中国制造》研究报告,对中国制造行业作了全景扫描。报告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目前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Made in China”已经在国际上逐渐崛起。
这100多种产品,囊括了家电制造业、通讯设备、纺织、医药、机械装备、化工等十多个行业。家电制造业中,2001年彩电的产量为3936万台,世界份额为29%;洗衣机产量为1443万台,世界份额为24%;电冰箱产量1279万台,世界份额为16%;空调年产1827万台,世界份额为30%;电风扇和照相机年产分别为7661万台和5514万台,世界份额都超过50%。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话机年产9598万台,世界份额为50%;显示器年产4590万台,世界份额为42%;钟表年产15万只,世界份额高达75%。纺织产业以丝为代表,年产7.33吨,世界份额为70%。医药行业中,青霉素和土霉素的世界份额分别为60%和65%;维生素C稍弱,世界份额为50%。机械装备工业中的拖拉机和集装箱的世界份额高达83%,是中国制造业中世界份额最高的两类产品。
可以说,通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积累,中国制造逐渐崛起,呈现出令人惊喜的局面。这不仅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和市场机制完善及民族产业的发展,还得益于跨国公司的制造环节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向中国转移。从1990年起,中国内地吸收投资2300亿元,占亚洲总额的45%。过去几年中,包括微软、摩托罗拉、三星、GE等世界知名大公司已经在中国设立了100多个研究开发中心和更多的生产制造地。
中国有广阔的消费市场、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同时又有较强的柔性生产能力和完善的工业配套设施。这些都是制造业飞速发展的肥沃土壤。但同时弱势也不容忽略。“Made in China”的产品,很少有属于中国的世界知名品牌,物流成本高和物流企业管理分散,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障碍。另外,基础设施薄弱和人才结构不合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制造业的发展。要想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必须寻找中国制造的发展战略。(北京青年报 张梅贞)
这100多种产品,囊括了家电制造业、通讯设备、纺织、医药、机械装备、化工等十多个行业。家电制造业中,2001年彩电的产量为3936万台,世界份额为29%;洗衣机产量为1443万台,世界份额为24%;电冰箱产量1279万台,世界份额为16%;空调年产1827万台,世界份额为30%;电风扇和照相机年产分别为7661万台和5514万台,世界份额都超过50%。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话机年产9598万台,世界份额为50%;显示器年产4590万台,世界份额为42%;钟表年产15万只,世界份额高达75%。纺织产业以丝为代表,年产7.33吨,世界份额为70%。医药行业中,青霉素和土霉素的世界份额分别为60%和65%;维生素C稍弱,世界份额为50%。机械装备工业中的拖拉机和集装箱的世界份额高达83%,是中国制造业中世界份额最高的两类产品。
可以说,通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积累,中国制造逐渐崛起,呈现出令人惊喜的局面。这不仅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和市场机制完善及民族产业的发展,还得益于跨国公司的制造环节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向中国转移。从1990年起,中国内地吸收投资2300亿元,占亚洲总额的45%。过去几年中,包括微软、摩托罗拉、三星、GE等世界知名大公司已经在中国设立了100多个研究开发中心和更多的生产制造地。
中国有广阔的消费市场、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同时又有较强的柔性生产能力和完善的工业配套设施。这些都是制造业飞速发展的肥沃土壤。但同时弱势也不容忽略。“Made in China”的产品,很少有属于中国的世界知名品牌,物流成本高和物流企业管理分散,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障碍。另外,基础设施薄弱和人才结构不合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制造业的发展。要想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必须寻找中国制造的发展战略。(北京青年报 张梅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