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gas
Moderator
- 注册
- 2002-12-01
- 消息
- 5,042
- 荣誉分数
- 3
- 声望点数
- 168
闲来无事,由品茗思及读书,发现二者竟有不少相通之处。
上佳的茶叶好比优秀的思想。用上佳的茶叶才能泡出佳茗。优秀的思想才能铸就不朽的篇章。佳茗必淡雅,因为淡雅了才有品的意境。“入妙文章本平淡”。用语平实自然,情真意切而不刻意雕琢的文章才会给人带来清新的感受。花瓣泡成的茶总不够清醇。浓艳词藻堆砌成的文章也总是给读者留下浮华的印象。
品茗讲究泉甘、器洁、天色好、客人佳。读书亦有此讲究。甘泉犹如文采。没有甘泉是泡不了佳茗的。没有文采的文章也不会长久流传。孔子懂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道理,故而,总是用精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庄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可他的“五千精妙”该当如何解释?“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革享)犹犬羊之(革享)”。文采与思想同样重要,去掉了有文彩的兽毛,虎豹的皮革与犬羊的皮革没有什么区别。失去了文采的文章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正如污水浸泡的茶水无人品尝。洁器犹如意脉、语脉。佳茗必须用洁器承载。好的文章也必须有好的组织形式,必须意若贯珠。不洁净的茶具会影响茶的品质。杂乱的组织形式也同样会降低文章的质量。品茗讲究“天色好、客人佳”。好的品茶环境会提升品茶者的心境。好的读书环境也会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致。
品茶者不同,对同一杯茶的品质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读者同样会因为不同的阅读动机、修养水平和审美情绪,而对同一篇文章作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价。清代金圣叹批《西厢记》说:“《西厢记》断断不是淫书,断断是妙文。今后若有人说是妙文,有人说是淫书,圣叹都不与做理会。文者见之为文,淫者见之为淫耳。”差别何其大也!
同是佳茗,也会因茶叶的品种、产地、耕作方法、制茶程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阅历和性情,不同的文学功底和人格修养,写出的文章自然也会有不同的风格和情调。
品茗,品的是一种意境,并不必要道出茶水的成分。“读书贵神解,无意守章句”。品读文章也不必过于拘泥于表面的章句,而要用心去体会,去领悟文章的妙处。这大概就差不多达到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读书境界了吧。
读优秀的文章,犹如品上等佳茗。茶初入口,未必就能引得品者击节赞叹,但经过细细的辨别、回味,就能领略到个中滋味。“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好的文章讲求含蓄,读者未必能一下子就进入作者的思想,因此有的佳作,初读时觉得很一般,不过尔尔。“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经过反复阅读,潜心涵泳,我们总能不断接近作者的初衷,体味到文章的精妙。好文章如同佳茗,品质越高,就越值得品味,也越经得起品味。
茶有优良中差,文章亦良莠不齐。凡夫俗子辨不出茶的好坏,不学无术之徒亦不懂得文章的优劣。然而,“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器而后识器”。只要我们多品尝,多积累,多比较,努力提升自己的品位,终有一日,我们会练成一双火眼金星,窥得其中的奥妙。
上佳的茶叶好比优秀的思想。用上佳的茶叶才能泡出佳茗。优秀的思想才能铸就不朽的篇章。佳茗必淡雅,因为淡雅了才有品的意境。“入妙文章本平淡”。用语平实自然,情真意切而不刻意雕琢的文章才会给人带来清新的感受。花瓣泡成的茶总不够清醇。浓艳词藻堆砌成的文章也总是给读者留下浮华的印象。
品茗讲究泉甘、器洁、天色好、客人佳。读书亦有此讲究。甘泉犹如文采。没有甘泉是泡不了佳茗的。没有文采的文章也不会长久流传。孔子懂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道理,故而,总是用精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庄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可他的“五千精妙”该当如何解释?“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革享)犹犬羊之(革享)”。文采与思想同样重要,去掉了有文彩的兽毛,虎豹的皮革与犬羊的皮革没有什么区别。失去了文采的文章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正如污水浸泡的茶水无人品尝。洁器犹如意脉、语脉。佳茗必须用洁器承载。好的文章也必须有好的组织形式,必须意若贯珠。不洁净的茶具会影响茶的品质。杂乱的组织形式也同样会降低文章的质量。品茗讲究“天色好、客人佳”。好的品茶环境会提升品茶者的心境。好的读书环境也会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致。
品茶者不同,对同一杯茶的品质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读者同样会因为不同的阅读动机、修养水平和审美情绪,而对同一篇文章作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价。清代金圣叹批《西厢记》说:“《西厢记》断断不是淫书,断断是妙文。今后若有人说是妙文,有人说是淫书,圣叹都不与做理会。文者见之为文,淫者见之为淫耳。”差别何其大也!
同是佳茗,也会因茶叶的品种、产地、耕作方法、制茶程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阅历和性情,不同的文学功底和人格修养,写出的文章自然也会有不同的风格和情调。
品茗,品的是一种意境,并不必要道出茶水的成分。“读书贵神解,无意守章句”。品读文章也不必过于拘泥于表面的章句,而要用心去体会,去领悟文章的妙处。这大概就差不多达到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读书境界了吧。
读优秀的文章,犹如品上等佳茗。茶初入口,未必就能引得品者击节赞叹,但经过细细的辨别、回味,就能领略到个中滋味。“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好的文章讲求含蓄,读者未必能一下子就进入作者的思想,因此有的佳作,初读时觉得很一般,不过尔尔。“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经过反复阅读,潜心涵泳,我们总能不断接近作者的初衷,体味到文章的精妙。好文章如同佳茗,品质越高,就越值得品味,也越经得起品味。
茶有优良中差,文章亦良莠不齐。凡夫俗子辨不出茶的好坏,不学无术之徒亦不懂得文章的优劣。然而,“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器而后识器”。只要我们多品尝,多积累,多比较,努力提升自己的品位,终有一日,我们会练成一双火眼金星,窥得其中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