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忽已晚
作者: 蝴蝶
天已经亮了,还是睡不着。
想起好多小时候在乡下小城时的事情,跟外婆有关的。都是零零碎碎的,不成文章,只当是聊天。
记得外婆整天穿件蓝布围裙,在厨房里忙碌。那时候,家里一大家子人,靠爸爸妈妈下放的工资,已经过不宽裕。上面来人,也是要安排吃饭的。单位没条件,我爸只好请到家里来,还加上陪客。那年代也没有报销的地方,甚至想都没想过让公家管,全是自己承担。一个月有两回这种事情,就算只是的家常菜,家里也会捉襟见肘。我们家好客的名声在外,爸爸妈妈都有点职务,因此这样的客人很多。外婆的退休工资全贴在了这些上头,等于一个带工资的保姆和厨师。
小时候我怕打雷闪电。也不知道是否那些自然现象在小孩的眼里特别夸张了还是怎的,只觉得那时候的天特别黑,雨特别猛,雷特别响,震得人心胆欲裂。我看见闪电就会带着洋娃娃跑到厨房抱住外婆,把脸埋在她的围裙里,一闻到那混着油烟饭香的熟悉的气息,雷响起来的时候虽然还是有点发抖,但是起码心定了。
外婆有时给我做甜品。就是在做饭的时候,留出一碗米汤,加一点白糖,然后让我喝。虽然那时住的也算楼房,但没自来水,要到江边挑水。那灶台是砖垒的,烧煤。我的个子还没灶高,只好拼命仰头踮脚,等着外婆做好。现在想起来,外婆自己从来不加糖的。那时候糖很珍贵,还要省下来寄给乡下的亲戚。
偶尔外婆会做蒸蛋。我不知道为什么总固执地要吃被蒸蛋的碗压住的那块饭,觉得它就是比其它部分的饭香,大概是因为压出来的圆印子好玩吧。当时的物质生活实在乏善可陈,这样一点玩意也成为我的乐趣。外婆总是很小心地把那块圆饼形状的饭完整地舀出来放到我碗里。可惜只能有一块。
当年的鱼米之乡,没有鱼,或者太贵买不起。有的地方请客时,只好用木头刻一条鱼,浇些佐料在上面,摆个样子。当然客人们也心照不宣,不会去戳破。我断奶早,又没有牛奶,只有一种米磨的粉做的米糕喂。后来医生说我婴儿期营养不良,长大补不回来了。而我能有今天,已经多亏外婆提前退休去带我的决定。前年跟一位朋友的母亲聊天说起,她很吃惊,因为她记忆中的困难,是比我出生早十来年的困难时期,他们全部亲戚在北京的,一起支援,‘才能让我们老大每天喝上五瓶牛奶’。我说我8岁到了北京,才见到什么是牛奶。她又吃惊,说:‘其实羊奶也不错呀。’我当时想起古代的那个国王,大臣报告说人民娥死了,他问人家怎么不吃肉。她的女婿,在那时候,正在另一个鱼米之乡四川吃糠拌地瓜饭呢。
那位阿姨是北京某大学的教师,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待在北京工作。不知道外地普通人民的疾苦,也是情有可原吧。只是,希望掌权的人,莫要如此;现在和将来的国人,不会再有这 样的不平等待遇;贫困地区的孩子,至少国家能免除他们的学费,实现真正的义务制教育。
在看不到希望的年代里,外婆以为终我一生,将做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妹子了。她不忍我被哥哥们嘲笑,于是在我六岁那年,用自己的积蓄,藉看亲戚的名义,带我出了趟远门,周游了一大圈。乡下妹子就是乡下妹子,在故宫,我被那巨大的花园震慑住了,怕极了会迷路回不了家,不时提醒外婆别走远了,快出去吧。20年后,外婆仍然记得此事,拿出来说给别人听,作为我生性乖巧谨慎的证明。只是,那时谁想得到胆小爱哭的我,有一天会独自走南闯北呢?
我的第一个洋娃娃,是一位表舅在我满月时送的,还有一个是三四岁时得到的。两个娃娃,都不幸在我抱出去玩的时候,被同楼的小男孩用弹弓把 一只眼睛打瞎了。一只伤左眼,一只伤右眼。每次,我都是跑回家抱住外婆委屈地大哭一场。对那两个娃娃的感情,正如我对陪伴我十年的小猫的感情,只是看着它们,心头就有无限安乐。至今,除了外婆,还没有遇到令我有这种感受的人。
如今,娃娃在北京的衣柜里。小猫早已去了极乐之地。外婆......
而我和他们之间,竟然已经是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人为什么那么难,难在合适的时间,身在合适的地方,做合适的事情?
多少外婆讲了一半的故事,我还没来得及听全;而且,永远没机会听全了。这种遗憾,这种痛,希望不要再有;可是,我明白,将来一定会有更多。就是眼下,我们作为亲人的,勉强维持她的生命,令她忍受痛苦,前路又无希望......究竟是爱她,还是害她?是为了安慰我们自己的道德良心,还是在损害生命的尊严?我怕看到这样的外婆,这是她自己说过的最不希望出现的情况。无奈的是,我们别无选择。
多少对外婆的承诺,我还没有实现;有些,也许真的无法实现。冥冥中的命运之手,会将我推向何方?这不是我能完全自己掌握的,尤其是遇到什么人,又爱上什么人。所谓成熟,也许只是看到了自己的局限,尽管这样的力不从心令人悲哀。是否,只要我努力过,就可以了呢?
小时候囫囵吞枣念古诗十九首的时候,不懂什么是岁月忽已晚。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完--------------
作者: 蝴蝶
天已经亮了,还是睡不着。
想起好多小时候在乡下小城时的事情,跟外婆有关的。都是零零碎碎的,不成文章,只当是聊天。
记得外婆整天穿件蓝布围裙,在厨房里忙碌。那时候,家里一大家子人,靠爸爸妈妈下放的工资,已经过不宽裕。上面来人,也是要安排吃饭的。单位没条件,我爸只好请到家里来,还加上陪客。那年代也没有报销的地方,甚至想都没想过让公家管,全是自己承担。一个月有两回这种事情,就算只是的家常菜,家里也会捉襟见肘。我们家好客的名声在外,爸爸妈妈都有点职务,因此这样的客人很多。外婆的退休工资全贴在了这些上头,等于一个带工资的保姆和厨师。
小时候我怕打雷闪电。也不知道是否那些自然现象在小孩的眼里特别夸张了还是怎的,只觉得那时候的天特别黑,雨特别猛,雷特别响,震得人心胆欲裂。我看见闪电就会带着洋娃娃跑到厨房抱住外婆,把脸埋在她的围裙里,一闻到那混着油烟饭香的熟悉的气息,雷响起来的时候虽然还是有点发抖,但是起码心定了。
外婆有时给我做甜品。就是在做饭的时候,留出一碗米汤,加一点白糖,然后让我喝。虽然那时住的也算楼房,但没自来水,要到江边挑水。那灶台是砖垒的,烧煤。我的个子还没灶高,只好拼命仰头踮脚,等着外婆做好。现在想起来,外婆自己从来不加糖的。那时候糖很珍贵,还要省下来寄给乡下的亲戚。
偶尔外婆会做蒸蛋。我不知道为什么总固执地要吃被蒸蛋的碗压住的那块饭,觉得它就是比其它部分的饭香,大概是因为压出来的圆印子好玩吧。当时的物质生活实在乏善可陈,这样一点玩意也成为我的乐趣。外婆总是很小心地把那块圆饼形状的饭完整地舀出来放到我碗里。可惜只能有一块。
当年的鱼米之乡,没有鱼,或者太贵买不起。有的地方请客时,只好用木头刻一条鱼,浇些佐料在上面,摆个样子。当然客人们也心照不宣,不会去戳破。我断奶早,又没有牛奶,只有一种米磨的粉做的米糕喂。后来医生说我婴儿期营养不良,长大补不回来了。而我能有今天,已经多亏外婆提前退休去带我的决定。前年跟一位朋友的母亲聊天说起,她很吃惊,因为她记忆中的困难,是比我出生早十来年的困难时期,他们全部亲戚在北京的,一起支援,‘才能让我们老大每天喝上五瓶牛奶’。我说我8岁到了北京,才见到什么是牛奶。她又吃惊,说:‘其实羊奶也不错呀。’我当时想起古代的那个国王,大臣报告说人民娥死了,他问人家怎么不吃肉。她的女婿,在那时候,正在另一个鱼米之乡四川吃糠拌地瓜饭呢。
那位阿姨是北京某大学的教师,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待在北京工作。不知道外地普通人民的疾苦,也是情有可原吧。只是,希望掌权的人,莫要如此;现在和将来的国人,不会再有这 样的不平等待遇;贫困地区的孩子,至少国家能免除他们的学费,实现真正的义务制教育。
在看不到希望的年代里,外婆以为终我一生,将做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妹子了。她不忍我被哥哥们嘲笑,于是在我六岁那年,用自己的积蓄,藉看亲戚的名义,带我出了趟远门,周游了一大圈。乡下妹子就是乡下妹子,在故宫,我被那巨大的花园震慑住了,怕极了会迷路回不了家,不时提醒外婆别走远了,快出去吧。20年后,外婆仍然记得此事,拿出来说给别人听,作为我生性乖巧谨慎的证明。只是,那时谁想得到胆小爱哭的我,有一天会独自走南闯北呢?
我的第一个洋娃娃,是一位表舅在我满月时送的,还有一个是三四岁时得到的。两个娃娃,都不幸在我抱出去玩的时候,被同楼的小男孩用弹弓把 一只眼睛打瞎了。一只伤左眼,一只伤右眼。每次,我都是跑回家抱住外婆委屈地大哭一场。对那两个娃娃的感情,正如我对陪伴我十年的小猫的感情,只是看着它们,心头就有无限安乐。至今,除了外婆,还没有遇到令我有这种感受的人。
如今,娃娃在北京的衣柜里。小猫早已去了极乐之地。外婆......
而我和他们之间,竟然已经是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人为什么那么难,难在合适的时间,身在合适的地方,做合适的事情?
多少外婆讲了一半的故事,我还没来得及听全;而且,永远没机会听全了。这种遗憾,这种痛,希望不要再有;可是,我明白,将来一定会有更多。就是眼下,我们作为亲人的,勉强维持她的生命,令她忍受痛苦,前路又无希望......究竟是爱她,还是害她?是为了安慰我们自己的道德良心,还是在损害生命的尊严?我怕看到这样的外婆,这是她自己说过的最不希望出现的情况。无奈的是,我们别无选择。
多少对外婆的承诺,我还没有实现;有些,也许真的无法实现。冥冥中的命运之手,会将我推向何方?这不是我能完全自己掌握的,尤其是遇到什么人,又爱上什么人。所谓成熟,也许只是看到了自己的局限,尽管这样的力不从心令人悲哀。是否,只要我努力过,就可以了呢?
小时候囫囵吞枣念古诗十九首的时候,不懂什么是岁月忽已晚。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