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女孩不顾一切要出国深造如此读研该不该?

Wander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4-04-17
消息
850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贫困女孩不顾一切要出国深造如此读研该不该?
2004年08月24日 来源:辽沈晚报 

轻飘飘的家底,特困月入仅440元沉甸甸的梦想,读研还差10万元

如此不顾一切地要出国读研该不该?

  一个特困家庭22岁的女孩靠沈阳市工会、民政、教委等有关部门及各界人士的资助,靠勤工俭学读完上海外国语大学,不久前她又以优异的成绩争取到去英国华威大学就读翻译硕士研究生的机会。但是,除了家里亲属和社会各界的资助,还差10万元钱学费(学费一共近20万元)。昨日,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卢英说:这些天来她一直在家想着一件事,面对如天文数字般难以逾越的学费,面对入不敷出的家庭困境,她真的不知道是该努力争取还是该毅然放弃难得的深造机会。说真话,她真的不想放弃。

  昨日,她对所有关心过她帮助过她的人致以深深的谢意,同时郑重而诚恳地表示:“哪个企业或单位能帮助我深造,能借给我学费到英国读研,我毕业后就到那里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我的工资还款,绝不食言。我有信心也有这个实力!”

  对卢英来讲,这既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又是一种大胆的创意。要筹够那如天文数字般的20万元学费,要实现那沉甸甸的梦想对于本就困苦不堪的卢家意味着什么?想必大家都能想到。对于卢英的这种做法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你认为她是该先就业缓解家里的困境,还是该不顾一切地追求深造?你是出资相帮,还是愿意做用今天的钱预定明天的人才的爱心企业?她还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吗?请拨打我们的讨论热线电话22699146,请你帮她支招,请你发表看法。

  女孩说事

  难啊难全家月收入440元特困户供出大学生

  卢英家住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道海口社区,“两个简陋的房间,水泥地上的红漆早已失去本色,洗得发黄的床单和几条长凳,家里除了一台17寸的电视机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电器,还有的就是卢英上大学后别人资助安装的电话……”

  卢英的父亲是严重的类风湿病患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母亲也多病缠身,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和眩晕症,没钱看病就靠吃一些止痛片维持,生活艰难可想而知。卢英的父亲说:“我现在就是一个活的晴雨表,阴天下雨比天气预报都准。”坐在父亲身边的卢英紧紧地抓住父亲的手,眼眶红红的。

  卢英家是沈阳市第一批特困户,全家只靠城市最低保障金维持生活,而这区区的440元钱又怎够维持一家的开销呢?卢英家最好的菜就是鸡蛋了,每天早晨卢英的妈妈都会蒸一锅饭,再做一锅汤,这就是全家人的一天三顿饭。“肉那是过年才能吃的。”卢英说。为了给卢英省学费,卢英的父母经常以咸菜当菜,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掉了。

  省啊省大学四年不吃早饭一条牛仔裤穿了六年

  大学四年卢英的生活费自己解决,有时甚至一个月能打三四份工。她刚到上海时,为了节省开支就不吃早饭,饿的受不了也咬牙坚持着,四年下来这居然变成了习惯。卢英刚到大学时体重45公斤,如今只剩41公斤了。从上海到沈阳的学生票才120元钱,可这就相当于她一个月或半个月的生活费,为了省钱,她两个春节没有回家。听着话筒那边传来父母关切的问候,眼泪顺着卢英的脸颊悄悄地滑落。从小学到高中,她一直都以校服为主,一条牛仔裤穿了六年。

  学啊学“第一”挤满成绩单她被英国大学选中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要强好学的卢英以高出录取分数线三十多分的成绩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靠沈阳市工会、民政和教委等社会各界的资助和勤工俭学读完大学4年,考取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英语专业八级过级率不高,而她的证书上却赫然标着“良好”二字。高级英语第一、英语口语第一、语言学概论第一、古汉语第一……这些第一构成了她大学的成绩单。没上过一次辅导班,没买过一本辅导书,雅思她竟拿了7分;别人认为德语和意大利语是比较难学的语言,她不仅精通这两门外语而且都拿了90多分的高分。

  上海外国语大学同英国名校华威大学有一个合作交流项目,在达到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中,通过笔试、面试选拔出两名到华威大学攻读为期一年的翻译硕士。她就是其中一个。据资料介绍,华威大学是英国排名第五的名牌大学,其翻译专业水平在英国数一数二。

  愁啊愁还差10万元巨额学费谁预支我明天的“工资”

  做一名出色的翻译是她多年的梦想,在欣喜和兴奋之余卢英发愁了,因为华威大学只给3万元的奖学金,剩下的学费对于卢英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是争取还是放弃?卢英陷入抉择的困惑和痛苦之中。

  “我一定要去,那是我的梦想,我愿意为此付出一切。“可我也知道这很难,为了读大学,爸爸已经跟亲戚借了三四万块钱了,到现在也没还上,现在又借了三四万元了,加上华威大学的奖学金三万元和有关部门捐助的,共计10万元左右。可是还差十万怎么办,我和爸爸妈妈都快急死了,我真的很想读书……”卢英的父亲表示实在没法,就把家里的房子卖了,凑凑也差不多。可是对于身染疾患的他们来说,这可能意味着从此他们要寄人篱下甚或要流离失所。

  卢英无奈地说:“我想预支将来的工资,如果哪家企业愿意资助我,我愿意拿到学位后,到那家企业工作,作为报答。我之所以坚持要去深造,一是因为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而且当你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时,你才会获得更高的回报。我知道,如果现在工作赚钱,的确可以缓解家里的压力,但是我的梦想、我的希望恐怕就化为乌有了,我不甘心。”

  对话慈父

  记者:你支持女儿的决定吗?

  卢父:我支持她,因为她很优秀。

  记者:她要是现在就就业不也能减轻你的压力吗?

  卢父:那是一定的,但对女儿和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损失,女儿的心愿也是全家的心愿。

  记者:如果没有企业愿意拿钱资助她怎么办?

  卢父:我卖房子也要供她,她是个人才对社会也是好事。

  对话卢英

  记者:你为什么要把自己“卖”给企业?

  卢英:这样能圆我的梦,而且我相信,为我预支工资的企业也是一个真正需要我的企业。

  记者:除此,还有别的办法吗?

  卢英:没有。这是最好的办法,我不想让别人无偿付出,也不想无偿得到。

  记者:你需要的10万元什么时候之前得到才可以上学?

  卢英:在下月10日之前给学校邮去,10日以后就等于放弃。

  记者:要是没有人资助你怎么办?

  卢英(笑一笑):那就只有放弃,但我不会放弃奋斗。

  记者:你不怕别人对你提出疑义吗?

  卢英:不怕,我觉得企业值得下这个赌注,而且就业后我会把钱还给企业的。

  记者:如果企业资助了你,毕业后你不会变卦吗?

  卢英:不会的,人家帮助了你,你当然要回报人家。

  记者:你最希望在哪工作?

  卢英:在沈阳,因为是沈阳培育了我,我希望做沈阳“同声传译”第一人,为沈阳的发展做贡献。

  记者:你要是去不了英国华威大学还能念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吗?

  卢英:不能,因为名额已经给了别人,华威的通知书已经发了。

  记者:你这样做是不是有些自私?

  卢英(沉默一会):我要是出国不回来,或者不回资助我的企业工作,不把企业预支的钱最短的时间偿还,我认为我是自私的。但我是想到资助我的企业里去工作,发挥我的所学,应该不算自私吧。

  记者:你要是现在就工作,挣了钱再去继续学习深造,不是对己对家更好吗?

  卢英:我也想过这种选择,但我还是认为我在英国攻读一年的翻译后发挥的价值应该比现在大得多。
 
She is educated very well, but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her. Maybe she has wrong education. :confused:
 
这样的女孩子为了"发挥更大的价值",以后会找出一万个更美好的理由,不还钱,不去资助的企业,甚至不回国。

满篇的煽情话语,真不如那些为学费或救人而嫁人的女学生实在。
 
短时间内筹集大量的现金,除了抢,看来是没别的着儿了.
 
有时候我总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要走多远才会停止奋斗的脚步,欣赏一下美丽的人生.
人一生不能总是有了机会就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吧.
这个女孩子现在假设得到了资助,下次呢?她会发现她上了一列永远也没法下来的火车.
 
最初由 卖姑娘的小火柴 发布
有时候我总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要走多远才会停止奋斗的脚步,欣赏一下美丽的人生.
人一生不能总是有了机会就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吧.
这个女孩子现在假设得到了资助,下次呢?她会发现她上了一列永远也没法下来的火车.

可以边走,边看.譬如说,开二十公里,停下来看看.下次再走四十公里,停下来看看.也可以倒走十公里,再看看从前没看过的.
 
最初由 捶妮春 发布


停车坐爱嘛.
奋斗人生和欣赏人生是不矛盾的.

那时候老是喜欢开快车,旁边的景色是嗖嗖的飞过.总是拿极限跟自己挑战,不知道停车坐爱,也不知道这其中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后来才发现,但晚了.只剩下在马路边数车的份儿了.
 
卢英的梦想、卢英的希望: 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获得更高的回报。

到华威大学攻读为期一年的翻译硕士 = 更高的起点?

这样做是不是奋斗人生? "卢英家最好的菜就是鸡蛋了,每天早晨卢英的妈妈都会蒸一锅饭,再做一锅汤,这就是全家人的一天三顿饭。” 卢英说 "我和爸爸妈妈都快急死了,我真的很想读书."
 
借你十万,又没房子,没地的,真还不起的话,你拿什么还啊.想读书没钱的人多了.要不就说自己得病,要出国才能治疗.这着儿准行.
读完后找到工作,你也别还了.有钱的话,设立一个教育积金会.专门为没钱的孩子贷款上学,也算当初的钱没白骗.
 
I don't see any problem for her to do it. She is fighting with her fate for her dreams. She is unlucky that she's from a poor family and she's also lucky that her family supports her only not financially.

I think she is trying to solve it in a decent way, of course, if she can't keep her promise, we'll give her a thumb down. But nobody can tell the future.

Some people are more selfcontent than thinking about everybody else. She might be that kind of selfish person, not thinking about her family, or she might feel it's just a matter of time, a year later, she will come back and everything will be fine. I would say she is still too young, she doesn't know what life is yet. It's bad and also good.

If I were a person with enough money, I would like to give her a try.
 
最初由 捶妮春 发布


如果有姿色的话,
倒可以去风月场所去捞一把.
也算劫富济贫, 实现财富的重分配.
反正男女比例开始失调,
无论在朝在野, 都不愁嫁不出去.

老捶,你真敢说。对风月场所,是需要以"劫富济贫, 实现财富的重分配"的态度,重新认识。

本来俺想说: 满篇的煽情话语,真不如脱一下裤子来得实在,现在不是有些为学费或救人而嫁人的女学生吗?

但没好意思,於是改成了: 满篇的煽情话语,真不如那些为学费或救人而嫁人的女学生实在。
 
最初由 捶妮春 发布


也有把得住, 不脱裤子的,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象这位女学生,属于拿着裤腰带引诱别人先交钱,我估计她拿了钱后,裤子基本不会脱。
 
最初由 捶妮春 发布


如果有姿色的话,
倒可以去风月场所去捞一把.
也算劫富济贫, 实现财富的重分配.
反正男女比例开始失调,
无论在朝在野, 都不愁嫁不出去.

现在的富人也很聪明,讲究品位的.:D
也讲究PAY BACK.
 
最初由 visitor 发布


象这位女学生,属于拿着裤腰带引诱别人先交钱,我估计她拿了钱后,裤子基本不会脱。

I don't think it's appropriate to talk about somebody's pants regarding this topic. If it's a male poor student that's pursuing his dream, are you going to look at his pants?

This is insulting!
 
在中国,还有很多人没钱看病,没钱上学.
相比之下,这个女的不值得帮.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