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One
版主
- 注册
- 2002-06-24
- 消息
- 43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
《纲要》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是今后几年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纲要》提出,2002-2005年,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人才总量有较大增加,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基本适应,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有利于游戏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逐步建立,人才市场体系和人才管理法规日趋完善,人才成长的环境进一步优化。
扩大人才队伍总量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05年。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员达到8350万以上,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达到5400万以上。各类人才占社会总人口比例达到6.3%左右。调整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人才在产业、地区、城乡间的分布趋于合理,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趋于合理。
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使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到2005年,在各类人才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达到58.8%左右,每10万人口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达到3700人以上,从事研究和实验发展活动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全时人员达到90万人年以上。各类人才人均年脱产学习时间达到12天以上。
《纲要》还要求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把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
我国第一个人才规划
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办、国办日前印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新华社昨天受权全文播发了这个纲要。纲要全文约9000字,分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成绩和面临的形势、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和目标、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西部地区人才的开发和引进、海外留学人才的吸引与使用、加强教育培训、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加强领导,保证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等11部分。
打造学习型社会
《纲要 》要求构建终生教育体系。在加快普通教育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把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度,增强人才的职业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终生学习需求。
引导人才向第三产业流动
《纲要》提出,2002-2005年,我国的人才流动的基本导向是:引导人才向第三产业流动,提高第三产业人才比重;引导大城市人才向中小城市流动,逐步解决大城市人才积压、浪费和中小城市人才缺乏的矛盾,引导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实现东、中、西部地区人才的合理分布。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之间人才的合理流动,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转移,改变企业人才和技术力量薄弱状况;鼓励科研院所人才向本行业内人才相对匮乏的单位流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鼓励有农业技术专长的人才到农村开发创业,对以各种形式到农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政策上予以支持。
党政人才:首先要忠实实践‘三个代表’
把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
有计划地选派一批骨干到国外、境外学习研修。坚持在实践中、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锻炼干部。
建立以工作实绩为重要内容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建立开放型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疏通从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机构中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渠道。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
坚持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锻炼制度。
加快公务员立法进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大批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
重点培养造就优秀企业家。围绕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
努力建设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培养一批政治上强、能够忠实代表和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国有企业产权代表。实行产权代表委任制。
建设一支职业经理人队伍。参照国际惯例,探索建立符合中国企业实际的首席执行官制度。
建设一支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的复合型管理人员队伍。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他们到国外大公司学习、锻炼、,提高他们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能力。
从中国企业的 实际出发,建设一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能够维护国家、企业和职工利益,善于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
专业技术人员:技工和学科带头人一样重要
重点培养造就优秀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一批急需的金融、财会、外贸、法律以及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精通世贸组织规则的 专业人才。注意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队伍。重视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较高、服务意识较强、善于组织重大科研项目、掌握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管理专家。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进一步破除项目课题管理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的论资排辈现象。
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和引进并重
稳定现有人才。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加大对西部地区工资政策的倾斜力度,逐步提高西部地区各类人才的工资水平。培养急需人才。围绕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培养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开发民族人才。建立若干培训基地,培养较高层次的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引进人才。有计划地从中央、国家机关、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西部地区任职或挂职锻炼,从高等院校选调应届优秀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锻炼。
海外和留学人才:不拘一格加以任用
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其他方式为国服务。积极倡导留学人员长期或短期回国工作,鼓励他们通过项目合作。兼职、考察讲学、学术休假、担任业务顾问等多种形式为国服务。抓紧研究制定选拔游戏留学回国人员担任领导职务的具体办法,将符合条件的留学回国人员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任用。选拔德才兼备、有发展潜力的留学回国人员列入后备干部名单,进行重点培养。
制定和实施国家紧缺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方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专家,以及金融、法律、国际贸易和科技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纲要》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是今后几年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纲要》提出,2002-2005年,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人才总量有较大增加,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基本适应,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有利于游戏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逐步建立,人才市场体系和人才管理法规日趋完善,人才成长的环境进一步优化。
扩大人才队伍总量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05年。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员达到8350万以上,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达到5400万以上。各类人才占社会总人口比例达到6.3%左右。调整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人才在产业、地区、城乡间的分布趋于合理,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趋于合理。
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使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到2005年,在各类人才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达到58.8%左右,每10万人口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达到3700人以上,从事研究和实验发展活动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全时人员达到90万人年以上。各类人才人均年脱产学习时间达到12天以上。
《纲要》还要求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把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
我国第一个人才规划
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办、国办日前印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新华社昨天受权全文播发了这个纲要。纲要全文约9000字,分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成绩和面临的形势、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和目标、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西部地区人才的开发和引进、海外留学人才的吸引与使用、加强教育培训、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加强领导,保证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等11部分。
打造学习型社会
《纲要 》要求构建终生教育体系。在加快普通教育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把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度,增强人才的职业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终生学习需求。
引导人才向第三产业流动
《纲要》提出,2002-2005年,我国的人才流动的基本导向是:引导人才向第三产业流动,提高第三产业人才比重;引导大城市人才向中小城市流动,逐步解决大城市人才积压、浪费和中小城市人才缺乏的矛盾,引导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实现东、中、西部地区人才的合理分布。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之间人才的合理流动,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转移,改变企业人才和技术力量薄弱状况;鼓励科研院所人才向本行业内人才相对匮乏的单位流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鼓励有农业技术专长的人才到农村开发创业,对以各种形式到农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政策上予以支持。
党政人才:首先要忠实实践‘三个代表’
把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
有计划地选派一批骨干到国外、境外学习研修。坚持在实践中、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锻炼干部。
建立以工作实绩为重要内容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建立开放型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疏通从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机构中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渠道。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
坚持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锻炼制度。
加快公务员立法进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大批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
重点培养造就优秀企业家。围绕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
努力建设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培养一批政治上强、能够忠实代表和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国有企业产权代表。实行产权代表委任制。
建设一支职业经理人队伍。参照国际惯例,探索建立符合中国企业实际的首席执行官制度。
建设一支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的复合型管理人员队伍。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他们到国外大公司学习、锻炼、,提高他们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能力。
从中国企业的 实际出发,建设一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能够维护国家、企业和职工利益,善于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
专业技术人员:技工和学科带头人一样重要
重点培养造就优秀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一批急需的金融、财会、外贸、法律以及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精通世贸组织规则的 专业人才。注意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队伍。重视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较高、服务意识较强、善于组织重大科研项目、掌握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管理专家。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进一步破除项目课题管理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的论资排辈现象。
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和引进并重
稳定现有人才。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加大对西部地区工资政策的倾斜力度,逐步提高西部地区各类人才的工资水平。培养急需人才。围绕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培养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开发民族人才。建立若干培训基地,培养较高层次的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引进人才。有计划地从中央、国家机关、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西部地区任职或挂职锻炼,从高等院校选调应届优秀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锻炼。
海外和留学人才:不拘一格加以任用
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其他方式为国服务。积极倡导留学人员长期或短期回国工作,鼓励他们通过项目合作。兼职、考察讲学、学术休假、担任业务顾问等多种形式为国服务。抓紧研究制定选拔游戏留学回国人员担任领导职务的具体办法,将符合条件的留学回国人员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任用。选拔德才兼备、有发展潜力的留学回国人员列入后备干部名单,进行重点培养。
制定和实施国家紧缺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方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专家,以及金融、法律、国际贸易和科技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