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情人
Moderator
- 注册
- 2002-05-21
- 消息
- 7,248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8月11日,陈水扁和李登辉同时参加了“台湾团结联盟”成立一周年大会。李登辉在会上发表演说,全力推动“台湾正名”,主张今后更广泛使用“台湾”名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的“中国”有所区别。另据消息,台湾“外交部”人员表示,台湾已经联合有邦交的国家,以“中华民国(台湾)”的名义再次申请加入联合国,企图进一步分裂中国。
自“一边一国”论出台以来,虽然台湾当局取消了原定于8月15日在东部花莲外海举行的“海鲨”军演,以避免“国际误会”,但另一方面此举也是出于安全考虑。据悉,台“国防部”取消军演是为了确保台湾西部有足够的兵力部署和战备,以防出现突发情况时,军力部署不均。但即便如此,一旦台湾方面宣布“独立”,其地理特征和资源条件都决定了台湾在军事上并非易守难攻,而是易困难持、易攻难守。
孤悬海面易被封锁瘫痪
台湾地区包括台湾本岛与周围的澎湖列岛、兰屿、绿岛、钓鱼岛等以及福建沿海的金门、马祖群岛,总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台湾本岛与福建隔海相望,最近处只有130公里。台湾的对外交通除极少数空运之外,主要依靠海运。
台湾尽管拥有许多天然港口,但最主要的还是高雄港、基隆港和台中港,这三大港的吞吐量占台湾所有港口吞吐量的90%以上。这种结构,在和平时期看不出有什么弊端,然而从军事战略上来看,则存在重大隐患。如爆发战争,三大港口被破坏或被封锁,那么台湾的对外交通将基本上瘫痪,对外高度依赖的台湾经济将会一落千丈,台湾民众的生活必需品也将面临短缺局面。从军事技术角度来看,这三大港口被封锁或被完全破坏的可能性极大,只要发射数量不多的导弹,或施放一定数量的水雷,就都能达到破坏或封锁的目的。
那么,如果海运被封锁或被破坏后,台湾能否靠空运来弥补呢?台湾若被封锁,则肯定是在战争状态下,不大可能有外国的空中运补。而且台湾可作民用起降的机场只有15处,国际型机场只有桃园和高雄两处,其运输能力十分有限。
空间狭小难保决战取胜
台湾岛上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23%以上,而且东西狭窄,南北细长。这种地形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转移和调动,不适合于大兵团作战。近年来,台湾军方采取机动灵活作战的战略,缩小军队规模,将军事作战单位由师改为联兵旅。尽管这一战略有利于军队机动、灵活反应,但爆发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时,这种战斗力不集中的小兵团战法,恐将被各个击破,以至最后全盘皆输。如果台湾宣布“独立”,两岸爆发战争,台湾本身地形的特点及小兵团作战的战法,是难以取得反登陆作战的胜利的。
同时,由于台湾地域面积狭小,军事、民用目标比较集中,加上台湾离大陆比较近,战时这些相对集中、距离不远的目标易受到来自各个方向、各种形式的攻击,并很快被破坏、摧毁,难以保存第二次打击和决战的力量。另一方面,战争需要战场,更需要迂回作战的空间,而台湾本岛面积有限,平地也少,因而缺乏战略伸缩与回旋余地,台湾只能提前决战或被迫决战,这不利于保存实力和寻求取胜的最佳时机。
澎湖岛是天然攻坚桥梁
位于台湾海峡靠近台湾一侧的澎湖列岛,由澎湖本岛及周围的64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26平方公里。澎湖岛的东部与台湾本岛的云林县隔水相邻,相距只有60多公里;西部与福建省厦门市隔海相望,最大距离不到100公里。澎湖岛、白沙岛与渔翁岛都建有大陆型港口,大型船只可以靠岸;澎湖岛上还建有机场,大型飞机可以起降;岛上建有水库,淡水资源丰富。
澎湖列岛的战略位置历来极其重要。从福建、广东沿海地区迁到台湾的早期大陆移民,都是先乘船渡海抵达澎湖,经过短暂停留和补给后再从台湾本岛西部海滩登陆。中国政府最早对台湾的有效管理,也是通过澎湖来实现的。早在南宋乾道年间,中国政府就已派兵到澎湖巡防。公元1292年,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与台湾(时称琉球)事务。1683年清康熙政府统一台湾,就是先攻取澎湖,然后以澎湖逼取台湾,两岸实现一统。
如果海峡两岸因为“台独”而爆发战争,祖国大陆抢占澎湖岛后,台湾本部的防御犹如撕开一块大缺口。因为从澎湖岛进兵,海军只要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空军从澎湖飞抵台湾岛不超过10分钟,陆军的远程大炮可打到台湾岛西部海滩,掩护登陆部队。
自“一边一国”论出台以来,虽然台湾当局取消了原定于8月15日在东部花莲外海举行的“海鲨”军演,以避免“国际误会”,但另一方面此举也是出于安全考虑。据悉,台“国防部”取消军演是为了确保台湾西部有足够的兵力部署和战备,以防出现突发情况时,军力部署不均。但即便如此,一旦台湾方面宣布“独立”,其地理特征和资源条件都决定了台湾在军事上并非易守难攻,而是易困难持、易攻难守。
孤悬海面易被封锁瘫痪
台湾地区包括台湾本岛与周围的澎湖列岛、兰屿、绿岛、钓鱼岛等以及福建沿海的金门、马祖群岛,总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台湾本岛与福建隔海相望,最近处只有130公里。台湾的对外交通除极少数空运之外,主要依靠海运。
台湾尽管拥有许多天然港口,但最主要的还是高雄港、基隆港和台中港,这三大港的吞吐量占台湾所有港口吞吐量的90%以上。这种结构,在和平时期看不出有什么弊端,然而从军事战略上来看,则存在重大隐患。如爆发战争,三大港口被破坏或被封锁,那么台湾的对外交通将基本上瘫痪,对外高度依赖的台湾经济将会一落千丈,台湾民众的生活必需品也将面临短缺局面。从军事技术角度来看,这三大港口被封锁或被完全破坏的可能性极大,只要发射数量不多的导弹,或施放一定数量的水雷,就都能达到破坏或封锁的目的。
那么,如果海运被封锁或被破坏后,台湾能否靠空运来弥补呢?台湾若被封锁,则肯定是在战争状态下,不大可能有外国的空中运补。而且台湾可作民用起降的机场只有15处,国际型机场只有桃园和高雄两处,其运输能力十分有限。
空间狭小难保决战取胜
台湾岛上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23%以上,而且东西狭窄,南北细长。这种地形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转移和调动,不适合于大兵团作战。近年来,台湾军方采取机动灵活作战的战略,缩小军队规模,将军事作战单位由师改为联兵旅。尽管这一战略有利于军队机动、灵活反应,但爆发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时,这种战斗力不集中的小兵团战法,恐将被各个击破,以至最后全盘皆输。如果台湾宣布“独立”,两岸爆发战争,台湾本身地形的特点及小兵团作战的战法,是难以取得反登陆作战的胜利的。
同时,由于台湾地域面积狭小,军事、民用目标比较集中,加上台湾离大陆比较近,战时这些相对集中、距离不远的目标易受到来自各个方向、各种形式的攻击,并很快被破坏、摧毁,难以保存第二次打击和决战的力量。另一方面,战争需要战场,更需要迂回作战的空间,而台湾本岛面积有限,平地也少,因而缺乏战略伸缩与回旋余地,台湾只能提前决战或被迫决战,这不利于保存实力和寻求取胜的最佳时机。
澎湖岛是天然攻坚桥梁
位于台湾海峡靠近台湾一侧的澎湖列岛,由澎湖本岛及周围的64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26平方公里。澎湖岛的东部与台湾本岛的云林县隔水相邻,相距只有60多公里;西部与福建省厦门市隔海相望,最大距离不到100公里。澎湖岛、白沙岛与渔翁岛都建有大陆型港口,大型船只可以靠岸;澎湖岛上还建有机场,大型飞机可以起降;岛上建有水库,淡水资源丰富。
澎湖列岛的战略位置历来极其重要。从福建、广东沿海地区迁到台湾的早期大陆移民,都是先乘船渡海抵达澎湖,经过短暂停留和补给后再从台湾本岛西部海滩登陆。中国政府最早对台湾的有效管理,也是通过澎湖来实现的。早在南宋乾道年间,中国政府就已派兵到澎湖巡防。公元1292年,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与台湾(时称琉球)事务。1683年清康熙政府统一台湾,就是先攻取澎湖,然后以澎湖逼取台湾,两岸实现一统。
如果海峡两岸因为“台独”而爆发战争,祖国大陆抢占澎湖岛后,台湾本部的防御犹如撕开一块大缺口。因为从澎湖岛进兵,海军只要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空军从澎湖飞抵台湾岛不超过10分钟,陆军的远程大炮可打到台湾岛西部海滩,掩护登陆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