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情人
Moderator
- 注册
- 2002-05-21
- 消息
- 7,248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万维读者网】上官天乙综合报道:联合早报18日消息,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昨晚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礼堂举行的国庆群众大会上以马来语、华语和英语发表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
在谈到中国的崛起时,吴作栋吁请新加坡人把这视为机会,而不是威胁。他说,中国的中产阶级人口将在2010年增至4亿人,它在外国的投资也大幅增加,目前已达270亿美元(约470亿新元)。因此,新加坡必须尽力争取中国人到这里旅行和投资。
吴作栋强调,新加坡要将挑战转化为机会,国人就须更机敏,更灵活。
他吁请新加坡人努力学习华文,而政府也将致力裁培新一代的华文精英。
吴作栋演讲节录1:中国改革波澜壮阔
中国的改革转型可说波澜壮阔,蔚为奇观。新加坡花了30年的时间,从第三世界踏入第一世界。对整个中国这个幅员广大以农村为主的国家来说,30年办不到。
但是,对北京、上海和中国沿海大城市,他们的确可以30年的时间拥有第一世界的生活水平。今天,他们早已脱胎换骨,以全新的姿态出现。我们看见的不只是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工厂,或者绵延数千里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我们还看到的是配合变革,人民思想的转变。1971年我第一次到中国去,当我把打赏的小费留在桌上时,服务生追赶上来把钱还给我。到了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想富起来。他们非常热衷学习,而且学得很快。
前阵子,职总英康保险合作社总裁陈钦亮到中国,准备把一些与保险相关的知识技术去卖给他们。让他吃惊的是,他不只卖不成,反倒从中国买了一个管理保险生意的电脑软件回来。这个电脑产品很好,他很高兴把它买下来。
所以,面对中国的挑战,我们该怎样回应?
我认为,我们应该把中国视作机会而不是威胁。如果我们把中国当成威胁,我们会被恐惧吓得动弹不得。但是如果我们把中国当成机会,我们会激起无数创意,以便乘着中国成长的顺风车好好地发展。
节录2:从中国腾飞的经济中获益
我们已经与中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早期,我们把自己的发展经验与中国分享。就算到今天,每年还是有数百名中国官员到新加坡来考察、学习或受训。现在,倒转来,我们希望能从中国腾飞的经济中获益。有这个希望的人,不只是新加坡的华人,还有新加坡的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人。
举个例子说,中国的中产阶级不断壮大。预期到了2010年,人数将达到4亿人之多。这些人有能力游山玩水,到处旅游。目前我们每年接待50万名中国旅客,接下来我们会简化让中国籍旅客来新加坡旅游的手续,以便吸引更多中国旅客入境。
另外,中国已经加快他们企业到外国上市的政策。同时,他们对外投资的股票值也已经从25年前的几乎零到现在超过270亿美元。在这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分一杯羹。
好些中国企业正以新加坡作为区域中心,向周遭国家进军。据我所知,一家中国企业以新加坡为转口站,把中国的缝纫机转售去印尼。其他的则通过新加坡把洗衣机、冷气机和电单车卖去亚细安国家。新加坡的商人应该在向外发展的时候,知道如何去与中国商家合作,如何为自己定位。
但是在能善用所有这些机会之前,新加坡人必须好好掌握华文。中国无穷的商机,已经吸引了世界上2500万人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学华文。
我们不应该丧失双语政策所带给我们的好处。如果我们轻视华文,而其他人却热切地学习华文,很快,我们与中国人做生意,已经再没有什么优势了。所以,我已经要求教育部长张志贤探讨如何把华文教得更好,以便培养出一批掌握双语的华文精英,他们能通晓中国文化、历史和最新发展状况。这样将对到中国去做生意的新加坡人有帮助。
事实上,一名中国导游已经希望未来有更多新加坡人在中国居住和工作。我的小舅子告诉我,他参加一个旅行团,到苏州工业园参观的时候,带团的中国导游告诉他们说:
“这个工业园是你们国家建造的。你看看,说不上来,也许有一天,你的孩子和孙子就在这里定居。”
无论我们的孩子或孙子会不会在中国定居,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奖学金学生应该多送到中国顶尖大学深造,这能让他们建立起与未来中国领袖、官员和商人的联系网络。
这是我为什么与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达成一个让两国优秀大学生互相交往的交换计划。第一批到中国去的新加坡大学生将在明年6月成行,50名来自中国顶尖大学的优秀生则将在两个月后抵步。参加这个交换计划的学生,将有机会参观政府机构,与部长和高级官员对话。
如果我们能中英文兼通,如果我们能好像了解西方人那样了解中国人,我们肯定能在中国经济的腾飞过程中得益。
中国的崛起,并不是我们的末日。其实它提供了无穷的机会。
别当“逃兵”
吴作栋相信新一代新加坡人具备和上一代人一样的坚强意志,当国家遇到风雨时,必当“守将”,不当“逃兵”。
“前途仍然飘摇,这条路不会好走。让我们一起坚持下去。我们不一定可以改变世界,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重造新加坡。我们可以使明天比今天更灿烂。没有任何挑战足以阻截我们的前路。”
吴作栋认为新加坡要在经济上取得持久的优势,人们就必须改变一些对人对事的消极心态,使自己变得更具创业和自立精神,并且以更实际的态度面对工作和以宽广的心胸对待外来人才。
他说,新加坡保持繁荣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人民必须对国家有一份深厚的感情,愿意为国家的前途而奋斗。
他观察到有一部分新加坡人对国家的前景感到悲观。这些人担心新加坡无法与中国、马来西亚等国竞争,其中一些还动了移民他国的念头。
“这些‘晴时同甘、风雨弃舟’的新加坡人,当国家一遇上风雨,必会逃之夭夭。这些人,我称他们为‘逃兵’。”
不过,吴相信只有小部分的新加坡人是“逃兵”。绝大多数的国人都是“守将”,不论是晴是雨,都会守住新加坡。
“我们的阿兵哥无论是参与军事演习或担当国际维和任务,都尽忠职守。他们都值得新加坡武装部队和人民自豪。”
在谈到中国的崛起时,吴作栋吁请新加坡人把这视为机会,而不是威胁。他说,中国的中产阶级人口将在2010年增至4亿人,它在外国的投资也大幅增加,目前已达270亿美元(约470亿新元)。因此,新加坡必须尽力争取中国人到这里旅行和投资。
吴作栋强调,新加坡要将挑战转化为机会,国人就须更机敏,更灵活。
他吁请新加坡人努力学习华文,而政府也将致力裁培新一代的华文精英。
吴作栋演讲节录1:中国改革波澜壮阔
中国的改革转型可说波澜壮阔,蔚为奇观。新加坡花了30年的时间,从第三世界踏入第一世界。对整个中国这个幅员广大以农村为主的国家来说,30年办不到。
但是,对北京、上海和中国沿海大城市,他们的确可以30年的时间拥有第一世界的生活水平。今天,他们早已脱胎换骨,以全新的姿态出现。我们看见的不只是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工厂,或者绵延数千里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我们还看到的是配合变革,人民思想的转变。1971年我第一次到中国去,当我把打赏的小费留在桌上时,服务生追赶上来把钱还给我。到了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想富起来。他们非常热衷学习,而且学得很快。
前阵子,职总英康保险合作社总裁陈钦亮到中国,准备把一些与保险相关的知识技术去卖给他们。让他吃惊的是,他不只卖不成,反倒从中国买了一个管理保险生意的电脑软件回来。这个电脑产品很好,他很高兴把它买下来。
所以,面对中国的挑战,我们该怎样回应?
我认为,我们应该把中国视作机会而不是威胁。如果我们把中国当成威胁,我们会被恐惧吓得动弹不得。但是如果我们把中国当成机会,我们会激起无数创意,以便乘着中国成长的顺风车好好地发展。
节录2:从中国腾飞的经济中获益
我们已经与中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早期,我们把自己的发展经验与中国分享。就算到今天,每年还是有数百名中国官员到新加坡来考察、学习或受训。现在,倒转来,我们希望能从中国腾飞的经济中获益。有这个希望的人,不只是新加坡的华人,还有新加坡的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人。
举个例子说,中国的中产阶级不断壮大。预期到了2010年,人数将达到4亿人之多。这些人有能力游山玩水,到处旅游。目前我们每年接待50万名中国旅客,接下来我们会简化让中国籍旅客来新加坡旅游的手续,以便吸引更多中国旅客入境。
另外,中国已经加快他们企业到外国上市的政策。同时,他们对外投资的股票值也已经从25年前的几乎零到现在超过270亿美元。在这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分一杯羹。
好些中国企业正以新加坡作为区域中心,向周遭国家进军。据我所知,一家中国企业以新加坡为转口站,把中国的缝纫机转售去印尼。其他的则通过新加坡把洗衣机、冷气机和电单车卖去亚细安国家。新加坡的商人应该在向外发展的时候,知道如何去与中国商家合作,如何为自己定位。
但是在能善用所有这些机会之前,新加坡人必须好好掌握华文。中国无穷的商机,已经吸引了世界上2500万人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学华文。
我们不应该丧失双语政策所带给我们的好处。如果我们轻视华文,而其他人却热切地学习华文,很快,我们与中国人做生意,已经再没有什么优势了。所以,我已经要求教育部长张志贤探讨如何把华文教得更好,以便培养出一批掌握双语的华文精英,他们能通晓中国文化、历史和最新发展状况。这样将对到中国去做生意的新加坡人有帮助。
事实上,一名中国导游已经希望未来有更多新加坡人在中国居住和工作。我的小舅子告诉我,他参加一个旅行团,到苏州工业园参观的时候,带团的中国导游告诉他们说:
“这个工业园是你们国家建造的。你看看,说不上来,也许有一天,你的孩子和孙子就在这里定居。”
无论我们的孩子或孙子会不会在中国定居,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奖学金学生应该多送到中国顶尖大学深造,这能让他们建立起与未来中国领袖、官员和商人的联系网络。
这是我为什么与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达成一个让两国优秀大学生互相交往的交换计划。第一批到中国去的新加坡大学生将在明年6月成行,50名来自中国顶尖大学的优秀生则将在两个月后抵步。参加这个交换计划的学生,将有机会参观政府机构,与部长和高级官员对话。
如果我们能中英文兼通,如果我们能好像了解西方人那样了解中国人,我们肯定能在中国经济的腾飞过程中得益。
中国的崛起,并不是我们的末日。其实它提供了无穷的机会。
别当“逃兵”
吴作栋相信新一代新加坡人具备和上一代人一样的坚强意志,当国家遇到风雨时,必当“守将”,不当“逃兵”。
“前途仍然飘摇,这条路不会好走。让我们一起坚持下去。我们不一定可以改变世界,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重造新加坡。我们可以使明天比今天更灿烂。没有任何挑战足以阻截我们的前路。”
吴作栋认为新加坡要在经济上取得持久的优势,人们就必须改变一些对人对事的消极心态,使自己变得更具创业和自立精神,并且以更实际的态度面对工作和以宽广的心胸对待外来人才。
他说,新加坡保持繁荣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人民必须对国家有一份深厚的感情,愿意为国家的前途而奋斗。
他观察到有一部分新加坡人对国家的前景感到悲观。这些人担心新加坡无法与中国、马来西亚等国竞争,其中一些还动了移民他国的念头。
“这些‘晴时同甘、风雨弃舟’的新加坡人,当国家一遇上风雨,必会逃之夭夭。这些人,我称他们为‘逃兵’。”
不过,吴相信只有小部分的新加坡人是“逃兵”。绝大多数的国人都是“守将”,不论是晴是雨,都会守住新加坡。
“我们的阿兵哥无论是参与军事演习或担当国际维和任务,都尽忠职守。他们都值得新加坡武装部队和人民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