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ven, 增加一个“教子有方”论坛如何?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ltw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ltw

知名会员
注册
2002-06-15
消息
925
荣誉分数
6
声望点数
128
请增加一个“教子有方”论坛,使为人父母的网友有个交流的地方。多谢了。
 
□ 点燃孩子的想象“灵气” (2004-1-9 11:27:44)
□ 怎样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2004-1-9 11:27:04)
□ 变换教育方式见佳效 (2004-1-9 11:26:16)
□ 别让孩子说咱“没文化” (2004-1-8 11:06:37)



--------------------------------------------------------------------------------

点燃孩子的想象“灵气”
2004年1月9日 - 11:27
  
   这是一项有趣的测试:桌上放着一个红红的苹果,让一群学生说出对它的想象,结果大多数没有受过想象创造艺术教育的学生只能说出不到10种答案,而经过几年想象创造艺术教育熏陶的学生,则能从形状、声音、表演、戏剧、体育及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出了几十种“说法”;与此同时,越是年幼,对苹果的想象越是丰富多彩,初中生则就开始遭遇“瓶颈”,而高中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苹果就只是“苹果”了。

  想象创造意识随着年龄增高而出现弱化的现象,是不是表明高中生就没有想象创造力了呢?以开发少儿想象创造能力为主旨的上海现代儿童想象艺术教育中心校长周文富认为,高中阶段应该是想象创造的丰富期,只是我们给孩子想象创造的时空太狭,而且往往注重技能性的习得,忽视了生活中想象创造的思维性训练。

  记者在“中心”的教学大楼看到,各个教室用形象和抽象的载体建造了一个个儿童想象创造的世界:白纸揉成的“雪球”堆成了“雪人”,孩子们在打雪仗中想出了各种玩的花点子;吊扇扇叶披上卡通长条,电源一通想象创造气息便“旋”开来了;走廊两边几十个铁凳一字排开,每个凳上四个角挂着色彩各异的鞋子,“孩子只要一敲铁凳子,便会出现乐声,这鞋子也是音符”,周校长解释说。今年寒假,他们开设了“重返传统”、“机器时代”、“无声创造”、“动感的生存”等24项“上天入地”的想象空间项目,孩子参加后,普遍感到智慧的大门启开了。然而,有些家长不免有些嘀咕,对此周文富认为,一些家长对教育的理解还受传统的束缚,以为课堂、教材是正规的教育,学技术型的东西是教育,而对孩子开发潜能有明显作用的想象创造活动往往不屑一顾,结果使孩子想象创造的“灵气”被涅灭了。

  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最强的,但创造力排名却倒数第五。一些教育专家指出,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计算器,而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必须创造优化的环境,让中国孩子也有与计算一样出色的想象创造“灵气”。




--------------------------------------------------------------------------------

怎样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2004年1月9日 - 11:27

  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他们中绝大部分都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家长对此也持支持态度。但有些孩子个性比较胆小、喜静,或对活动兴趣不浓,讨厌集活动中纪律的约束,对集体活动兴致不高,而集体活动对孩子成长又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家长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呢?

  1、 要为孩子创造共同活动、共同体验的环境。可以通过提供必要的玩具、游戏材料、空间与时间,让孩子与亲朋邻里间的孩子游戏交往,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及幼儿园组织的各种类型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可以利用节日游园、郊游踏青、参观游览、走亲访友、演出比赛等机会,有意识地安排孩子与集体频繁接触,增进孩子对集体活动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孩子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2、 要诱导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发挥主动性。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根据他们的能力、爱好、兴趣组织集体活动。
  发挥同伴间的鼓励作用,允许孩子失败,用掌声等增添孩子的自信。
  给孩子提供发挥特长、帮助别人、服务于集体的机会。
  了解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困难,给予帮助,如技能技巧不熟练,家长可在家帮助练习,彩排;条件不充分的,帮助准备等,变被动为主动。

  3、 帮助孩子建立友情,培养合作能力。平时家庭可以开展合作游戏。比如“两人三足”;赛跑、下棋等,让孩子懂得有些事要大家合作才能完成好;也可让孩子自己找朋友,从跟他喜欢的伙伴共同参与逐步过渡到大家共同活动,用同伴的热情与积极性感染孩子,影响带动孩子。另外,在集体活动中要给孩子提出具体要求,分配具体任务,活动项目也应该利于孩子间合作。

  4、 要发挥荣誉的激励作用。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点滴进步和突出表现,家长都要给予肯定,如:“明明在今天的活动中帮助了小芳,我们要向他学习。”“毛毛你今天表演真棒!”“东东,今天表现得有进步,下次活动肯定更好。”类似这样的鼓励性语言是孩子参加集知动的无形动力,所以,我们不要放掉任何一个表扬、鼓励的机会。

  让我们都来做一个称职的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集体中健康、愉快地成长。




--------------------------------------------------------------------------------

变换教育方式见佳效
《家庭医生》2004年1月9日 - 11:26


  我的女儿从小就爱把玩具乱拆乱卸,一件玩具买回来用不了两三天便四分五裂,上学前班时,她居然今天把同学的饮料瓶扔了,明天把他人的书包装泥沙……女孩子成天惹是生非,弄得同学经常告状,老师反感之余不断批评,我和妻子也训斥怒骂。

  可是严厉的斥责仍旧没有改变她的缺点,最后竟然发展到把同学的书撕烂、跟同学打架,害得我和妻子给人家既赔书,又赔礼。为此,我们伤透了脑筋。面对自己这调皮惹事的孩子,我们束手无策。

  正在我们成天为孩子的教育苦恼的时候,邻居赵老师对我说,教育孩子不能总用斥责,换一种方式行么?

  我仔细琢磨他这句话,大概问题就出在这里,难怪当我给女儿讲作业时她都显得胆颤心惊,看来这样下去的确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变本加厉。

  于是,我改变了教育方式,不再大声训斥。遇到她犯类似的毛病总是跟她讲道理、讲危害、讲后果,特别注意了很少再说她死脑筋,笨死、草包之类的话。同时,一旦发现她的优点,便不失时机地表扬夸奖,使她增强了自信心。

  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孩子变了。邻居说女儿比原来懂事了,同学不再告状,老师反映说她守纪律了。

  实践告诉我,教育孩子应该摒弃那种传统的斥责方式,变换一种方式或许就很管用。当然并不一定非都用表扬,或都用奖励等。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程,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没有不厌其烦的耐性,没有良好的教育方式方法,要教育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人才,只能是一句空话。望子成龙,育女化凤也只能永远是一个梦想。




--------------------------------------------------------------------------------

别让孩子说咱“没文化”
作者:陈大超 2004年1月8日 - 11:6

  前不久,朋友夫妇来访,那位妻子提起她的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的孩子时,居然说:“每次她从学校回来,都跟她爸爸说得不知多么带劲,而把我给晾在一边。她说我是我们家最没有文化的人。”
这话让我暗自一惊:她是一名教师,怎么说也不至于是个“没有文化的人”啊。后来她丈夫也说到:“现在很多当父母的业余时间就是休息和玩乐,而不认为自己还需要学习一些新的知识,甚至连报纸都不看,看电视也不看新闻。这些父母虽然生活在现今,但脑子里装的都是一些陈旧过时的东西,跟自己的孩子都无法沟通。”他还笑着对妻子说:“别让孩子觉得你是我们家最没有文化的人啊。”
  
   我觉得孩子的这个说法真是意味深长。原来人们总认为,一个人手里有个文凭,就是有了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很多当父母的,都自以为是有文化的人;有些大学毕业的人,还会认为自己文化程度很高。但是在孩子的眼里,知识严重老化、不能与他们交流的父母,也早已成了“没有文化的人”。
  
   可见,我们平常所说的“文化”,既包括过去的经验总结和知识积累,也包括当前正在发生发展着的各种事物,或许,还要包括人们对未来的探索与思考。所以当父母的要想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要想和孩子保持快乐而有益的沟通,就不能以过去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为满足,就得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汲取各种能使自己的思想更新鲜、眼光更敏锐、谈吐更有魅力的知识信息,并且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使自己成为孩子心目中真正有“文化”的人。
如何避免被孩子认为没有“文化”,如何保持住自己在家庭里的文化地位和文化形象,这或许已经成了摆在当今为人父母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