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1
Moderator
- 注册
- 2003-04-20
- 消息
- 2,646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9月21日,日本首相小泉将在联大会上发表演讲,为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争取支持。日前,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表示,安理会改革是一个重大问题,需要各方达成共识。具体到日本,我可以表明这样的原则立场,即我们理解日本方面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
本报北京9月16日电
9月14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开幕。本届联大备受关注的是关于联合国改革的议题,其中安理会改革最受瞩目。国际传媒认为这是二战后世界权力的又一次重新调整。
9月21日,日本首相小泉将在联大会上发表演讲,为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争取支持。从13日开始,小泉已经开始出访,将先后访问巴西、墨西哥、美国等3个国家,并将同德国、印度、巴西的首脑就联合国改革举行四国会谈,寻求相互支持。从1993年开始,日本的“常任梦”已经酝酿十余年。日本外相川口顺子称,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条件已经成熟。
否决:会成为中日关系的新伤口
“日本的常任理事国问题必然会构成中日关系新的挑战。”9月16日,南开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庞中英教授对本报表示:“若处理不当将严重损害中日关系,也会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
隶属于中国外交部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室主任晋林波研究员分析说,日本人心里非常清楚,要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绕不过中国。但是,由于中日关系的现状,日本也感到,争取到中国的支持非常困难,所以它改变了策略,干脆抛开中国,实行战略转移,重点做外围工作。经过十多年的经济外交,日本已经在国际社会上博得了相当多的支持。日本已经放出风来,5个常任理事国中的4国已经表态支持,大多数会员国也支持。这些都是说给中国听的,大意是:你不支持,就是孤立于国际社会。
理论上讲,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张否决票可以粉碎日本的所有努力。晋林波担心,这张否决票的动用可能会对中日关系造成巨大的损害。直接后果就是强烈刺激日本国民,两国国民的信任基础将荡然无存,日本将视中国为最大威胁,日本的战略矛头将直接指向中国。
虽然有中国学者已经表示,即使不刺激日本,日本国内部分人已经视中国为威胁。但是晋林波强调,“潜在敌人”和“直接敌人”的概念有着巨大不同,前者是一种终极分析,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没有意义,若日本立即视中国为现实敌人,外交战略将据此修改,这将严重恶化中国的国际环境。
庞中英也认为,中国如果处理不当,除中日两国关系会增加新“伤口”外,也将影响到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关系。由于日本人做的工作,中国很可能会受到孤立。
晋林波呼吁,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中国外交部门都应作好深入的研究,应该预想到后果,并能作好响应的战略准备。
支持:能超越理性超越不了情感
庞中英认为,让日本这样一个过去曾经发动过侵略战争,给世界和平带来重大灾难,且至今都没有诚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国家成为常任理事国,对中国的威胁太大。“中国应该坚持,日本必须首先对过去的罪行进行深刻反省和认识。否则,中国应当坚决反对这样的国家成为新增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他说,从现实情况看,中国支持日本不会得到任何利益。日本会认为,这是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被迫作出的举动,日本不会感激中国,中日关系也不会得到实质性改善。中国支持其他国家情况就不同了。支持德国,可以进一步发展中欧关系,可以换来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令等条件;支持印度,可以期待实质性改善中印关系,由于印度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中印若接近,将大大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回旋余地;支持巴西或者其他国家,不仅会促进中巴等国贸易,还会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
从东亚格局来看,一旦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东亚格局会发生巨大变化,日本也会彻底成为“正常国家”,日本将进一步巩固在东亚的领导地位,中国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这不利于中国的利益。
除去专家们的理性分析之外,让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更大的阻力来自中国民众。由于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不断否认侵略历史,日本接连刺激亚洲国家人民的历史神经。中国公众已经被日本的拙劣做法激怒。在中国几大著名的网络论坛中,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声音一直占据主流。
晋林波呼吁,希望对中日关系的思考能够超越情绪,建立在中国的长远国家利益之上。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梁云祥副教授表示,明确支持和直接反对都不符合国家利益。这个问题将严重考验中国的外交智慧。
新加坡学者、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卓南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在追求大国梦,二战在日本看来是一个挫折。这次力争的常任理事国席位也是成为世界大国的标志,但这和日本国内政治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表示,1993年以来,日本的“常任梦”一直是与修改宪法、海外派兵、拥有核武器、为历史翻案等步骤配套的,所以日本一直在宣扬美国附加的支持条件,即成为常任理事国就要修改宪法,其实这正中日本下怀。成为常任理事国后,日本将会逐一完成其他目标。
日本没有资格担任常任理事国
庞中英教授表示,联合国不是经济组织,是世界政治组织,不能简单以财富或者经济贡献为标准。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严重不足;另外,在地域原则上,东亚的中国已经是常任理事国。如果遵循这两大原则,怎么排队,也轮不到日本。
但是,日本自认为拥有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充足理由。
日本一直宣称,它是仅次于美国的联合国会费第二大分摊国。日本《朝日新闻》专栏政治评论员船桥洋一也表示:“日本派兵行动就是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最大筹码。日本现在不只对伊拉克派兵,还提供50亿美元的援助,在联合国改革上可望有发言权。”
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主任李铁城教授对本报表示,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脚。首先,关于“海外派兵贡献说”,伊拉克战争没有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战争本身是非法的,而且日本是应美国的要求派兵的,帮美国的忙,而不是应联合国的要求派兵,与联合国无关;其次,关于“联合国会费贡献论”,日本一直是贸易立国,是自由贸易的最大受益者,由于联合国在维持世界和平与保障世界安全上作用突出,日本经济也是世界和平的受益者,在这个意义上,这点分摊的会费与日本所享有的和平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比微不足道。
日本曾经威胁,如果不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将减少缴纳会费,至少是5%。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阮次山表示,如果日本真的削减会费,更表明日本的道德根本不足以成为常任理事国。如果真的削减,法国、中国等国家完全有能力分摊,这威胁不了联合国。
中国要有高超的外交智慧
卓南生曾经担任新加坡《联合早报》驻日特派记者,并担任该报社论委员。他表示,多数东南亚国家正在观望中国,中国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它们,因为中国是地区大国,如果中国没有一个明确方针,迟迟不表态,将招致这些国家不满。《联合早报》日前一篇评论《中国不必扭扭捏捏》就道明了东南亚国家的心态。他们希望中国有个明确的态度。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说,除了联合国的改革原则,日本长期以来在历史问题上含糊不清,再加上中日关系近几年一直处于低谷,中国不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是预料中的事情,但如何表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弄不好会造成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孤立。
9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第一,随着形势的变化,安理会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第二,安理会的改革要优先考虑扩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因为在当今世界中,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在日益扩大,但在安理会中,这种变化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第三,安理会改革是一个重大问题,需要各方达成共识。具体到日本,我可以表明这样的原则立场,即我们理解日本方面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
这是中国在日本期待成为常任理事国问题上的首次表态。晋林波表示,这个表态技巧很高,在外交上没有失分。
晋林波称之为“平衡战略”。他分析说,这个讲话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也没有明确反对。我们当然不会极力赞成,只对日本的愿望表示理解,因为日本在历史问题等方面的表现“不及格”;我们也没有极力反对,避免直接刺激日本,但是重申了我们对安理会改革的原则,而这些原则是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安理会改革若接受这些原则就等于排除了日本。
庞中英也支持这样的表态。他表示,在这个问题上的表态会产生巨大影响,要慎重,要高超,要站得住脚。他说,中国也可以像其他安理会成员那样明确表示支持日本,但是我们的这种支持是要有条件的,诸如日本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能进行核武装、在历史问题上有更清晰和更明确的表示。支持是高调姿态,但开出的条件既符合道义原则,又排除了日本。这样既不强烈刺激日本,又不孤立于国际社会。
他建议,中国应该积极参与联合国改革方案的设计,包括中国前副总理钱其琛加入联合国改革高级别研究小组就是一个积极举动。中国也可以像德国等国一样发表自己的改革方案,不仅包括抽象的改革原则,也包括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
他认为,即使没有中国的反对,日本也有其他的阻力。
日本共同社报道说,强烈要求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日本、德国、印度、巴西的共同的问题是,各国在各自周边都有竞争对手。日本有韩国,德国有意大利,印度有巴基斯坦,巴西有阿根廷。这些反对国结成所谓“咖啡俱乐部”,力图阻止上述强有力候选国的攻势。此外,在新增国数量以及新常任理事国是否拥有否决权问题上,各国意见分歧严重。
庞中英表示,安理会的改革将注定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日本的“常任梦”可能还得继续做。
小泉为何从“慎重”到支持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已经启程前往巴西、墨西哥和美国访问。他此行的最大目的就是出席联合国大会并发表讲演,阐述日本寻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意义和决心。但是,从小泉嘴里提出这一要求,就连日本媒体都感到意外,因为在小泉政治生涯的前半程中,他一直对此持“慎重”态度。
日本期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意愿早已有之。将近10年前,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之际,日本抓住联合国改革的契机,当时的外相河野洋平在联大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日本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的要求。当时的理由多种多样:日本作为经济大国已经在国际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理应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日本承担着联合国经费的19%,却在联合国的重大事务中发不出任何声音,等等。其实,明眼人看得出,当时日本是作为“战后总决算”的一部分提出这一要求的,即想甩掉二战侵略国的包袱,改变国际形象,实现政治大国梦想。但10年努力的结果却是连联合国宪章中的“敌对国条款”也未能删除。
其实,当时在日本国内围绕是否加入常任理事国问题,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就在日本政界呼吁加入安理会的大潮中,一些国会议员组织了“思考加入安理会问题议员之会”,领头者就是当时的众议员小泉纯一郎。他们强调日本与他国的不同,提出为进入安理会而模糊本国所不能为之事,只能招致更大的国际不信任。小泉当时的原话为“常任理事国不是日本伸腰跳脚就能摸着的”,因此,要求外务省采取“慎重态度”。就在当年河野外相赴联大讲演之前,小泉代表议员之会专门召见了外相,要求在讲演稿的第一段先说明日本国内有宪法第九条等限制,日本不会参加联合国的军事行动,等等。小泉就任首相后于2002年赴联大讲演时,也拒绝了外务省提出的阐明加入安理会的要求。
日语将一个人在地位变化后而产生的态度上的突变,称为“豹变”。小泉的态度恰好堪称“豹变”的样板。日本媒体分析其中原因,普遍认为:随着美国反恐战争的扩大,日本对美国的配合力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在伊拉克战场上,日本第一次在战争状态下派遣自卫队进入当事国,并正式参加了多国部队等等,日本的“国际贡献”已经进入“新时期”,为此,要积极参加联合国的最高意志决定机构。
对此,小泉的新的说词是:“根据迄今为之的经验,能够与现有常任理事国发挥不同作用的国家加入安理会,变得更加重要了。”(中国青年报/苏海河)
安理会扩大应先考虑发展中国家
???专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金永健
本报北京9月16日
9月14日,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金永健在北京表示,安理会的改革要优先考虑扩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
金永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16名在国际事务中有影响力的人士组成的高级别研究小组将于今年12月发表一份关于联合国改革的建议报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根据这份建议报告,向联合国大会起草一份联合国改革报告。他说,这份报告非常重要,如果大会批准或在此基础上讨论修改,将意味着联合国的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
金永健曾于1996年3月至2001年8月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此前曾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以及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现任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
金永健说,虽然在本届联大会议上,有些希望加入安理会的国家首脑将到联大发表演讲。但演讲至多是给高级别研究小组的成员留下印象,实质性改革程序是否能够启动将要视高级别研究小组的建议报告来定。他表示,由于联合国的工作程序比较复杂,即使联合国决定改革,各成员国也要进行充分协商,只有在大部分会员国的意见达成广泛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决定修改联合国宪章,况且,修改宪章需要所有会员国的三分之二同意,在5个常任理事国全部同意或者无一反对的情况下,才能通过。程序复杂,所以即使安理会决定扩大,新成员的加入也需要一个较长过程。
金永健认为,高级别研究小组的报告将提出安理会改革方案,扩大还是不变,新的常任理事国是否与老常任理事国享有同等权力等问题。金永健说,各方都期待报告能够提出具有战略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但他估计,报告多会涉及改革的原则,而不太可能强调哪个国家应该加入,哪些国家不应该加入。
高级别研究小组由安南秘书长亲自任命,其中包括中国前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泰国前总理阿南,联合国前难民高专、日本人绪方贞子等。高级别研究小组本来决定今年8月在联大召开前发表报告,但后来决定推迟到12月。外界据此估计,高级别研究小组的工作难度非常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联大通过决议启动联合国改革计划,成立“扩大安理会工作组”,由联大主席担任工作组主席,所有会员国参加,至今已工作10年。金永健表示,工作组除了在增加安理会的透明度等工作方法和方式上取得一些进展之外,在实质性问题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他还透露,在他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期间,联合国改革几乎每年都是联大讨论的议题,但都没有具体结果。在联合国内部,很多会员国对此也难以达成一致,他经常会听到各种不同意见,有的支持增加常任理事国,也有国家反对安理会扩大。
他最后表示,联合国改革要反映当今世界国际力量的实际情况。不过他强调,地区平衡和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问题应该是考虑安理会扩大的前提。 (中国青年报/记者 石洪涛)
本报北京9月16日电
9月14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开幕。本届联大备受关注的是关于联合国改革的议题,其中安理会改革最受瞩目。国际传媒认为这是二战后世界权力的又一次重新调整。
9月21日,日本首相小泉将在联大会上发表演讲,为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争取支持。从13日开始,小泉已经开始出访,将先后访问巴西、墨西哥、美国等3个国家,并将同德国、印度、巴西的首脑就联合国改革举行四国会谈,寻求相互支持。从1993年开始,日本的“常任梦”已经酝酿十余年。日本外相川口顺子称,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条件已经成熟。
否决:会成为中日关系的新伤口
“日本的常任理事国问题必然会构成中日关系新的挑战。”9月16日,南开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庞中英教授对本报表示:“若处理不当将严重损害中日关系,也会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
隶属于中国外交部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室主任晋林波研究员分析说,日本人心里非常清楚,要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绕不过中国。但是,由于中日关系的现状,日本也感到,争取到中国的支持非常困难,所以它改变了策略,干脆抛开中国,实行战略转移,重点做外围工作。经过十多年的经济外交,日本已经在国际社会上博得了相当多的支持。日本已经放出风来,5个常任理事国中的4国已经表态支持,大多数会员国也支持。这些都是说给中国听的,大意是:你不支持,就是孤立于国际社会。
理论上讲,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张否决票可以粉碎日本的所有努力。晋林波担心,这张否决票的动用可能会对中日关系造成巨大的损害。直接后果就是强烈刺激日本国民,两国国民的信任基础将荡然无存,日本将视中国为最大威胁,日本的战略矛头将直接指向中国。
虽然有中国学者已经表示,即使不刺激日本,日本国内部分人已经视中国为威胁。但是晋林波强调,“潜在敌人”和“直接敌人”的概念有着巨大不同,前者是一种终极分析,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没有意义,若日本立即视中国为现实敌人,外交战略将据此修改,这将严重恶化中国的国际环境。
庞中英也认为,中国如果处理不当,除中日两国关系会增加新“伤口”外,也将影响到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关系。由于日本人做的工作,中国很可能会受到孤立。
晋林波呼吁,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中国外交部门都应作好深入的研究,应该预想到后果,并能作好响应的战略准备。
支持:能超越理性超越不了情感
庞中英认为,让日本这样一个过去曾经发动过侵略战争,给世界和平带来重大灾难,且至今都没有诚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国家成为常任理事国,对中国的威胁太大。“中国应该坚持,日本必须首先对过去的罪行进行深刻反省和认识。否则,中国应当坚决反对这样的国家成为新增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他说,从现实情况看,中国支持日本不会得到任何利益。日本会认为,这是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被迫作出的举动,日本不会感激中国,中日关系也不会得到实质性改善。中国支持其他国家情况就不同了。支持德国,可以进一步发展中欧关系,可以换来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令等条件;支持印度,可以期待实质性改善中印关系,由于印度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中印若接近,将大大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回旋余地;支持巴西或者其他国家,不仅会促进中巴等国贸易,还会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
从东亚格局来看,一旦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东亚格局会发生巨大变化,日本也会彻底成为“正常国家”,日本将进一步巩固在东亚的领导地位,中国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这不利于中国的利益。
除去专家们的理性分析之外,让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更大的阻力来自中国民众。由于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不断否认侵略历史,日本接连刺激亚洲国家人民的历史神经。中国公众已经被日本的拙劣做法激怒。在中国几大著名的网络论坛中,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声音一直占据主流。
晋林波呼吁,希望对中日关系的思考能够超越情绪,建立在中国的长远国家利益之上。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梁云祥副教授表示,明确支持和直接反对都不符合国家利益。这个问题将严重考验中国的外交智慧。
新加坡学者、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卓南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在追求大国梦,二战在日本看来是一个挫折。这次力争的常任理事国席位也是成为世界大国的标志,但这和日本国内政治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表示,1993年以来,日本的“常任梦”一直是与修改宪法、海外派兵、拥有核武器、为历史翻案等步骤配套的,所以日本一直在宣扬美国附加的支持条件,即成为常任理事国就要修改宪法,其实这正中日本下怀。成为常任理事国后,日本将会逐一完成其他目标。
日本没有资格担任常任理事国
庞中英教授表示,联合国不是经济组织,是世界政治组织,不能简单以财富或者经济贡献为标准。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严重不足;另外,在地域原则上,东亚的中国已经是常任理事国。如果遵循这两大原则,怎么排队,也轮不到日本。
但是,日本自认为拥有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充足理由。
日本一直宣称,它是仅次于美国的联合国会费第二大分摊国。日本《朝日新闻》专栏政治评论员船桥洋一也表示:“日本派兵行动就是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最大筹码。日本现在不只对伊拉克派兵,还提供50亿美元的援助,在联合国改革上可望有发言权。”
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主任李铁城教授对本报表示,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脚。首先,关于“海外派兵贡献说”,伊拉克战争没有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战争本身是非法的,而且日本是应美国的要求派兵的,帮美国的忙,而不是应联合国的要求派兵,与联合国无关;其次,关于“联合国会费贡献论”,日本一直是贸易立国,是自由贸易的最大受益者,由于联合国在维持世界和平与保障世界安全上作用突出,日本经济也是世界和平的受益者,在这个意义上,这点分摊的会费与日本所享有的和平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比微不足道。
日本曾经威胁,如果不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将减少缴纳会费,至少是5%。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阮次山表示,如果日本真的削减会费,更表明日本的道德根本不足以成为常任理事国。如果真的削减,法国、中国等国家完全有能力分摊,这威胁不了联合国。
中国要有高超的外交智慧
卓南生曾经担任新加坡《联合早报》驻日特派记者,并担任该报社论委员。他表示,多数东南亚国家正在观望中国,中国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它们,因为中国是地区大国,如果中国没有一个明确方针,迟迟不表态,将招致这些国家不满。《联合早报》日前一篇评论《中国不必扭扭捏捏》就道明了东南亚国家的心态。他们希望中国有个明确的态度。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说,除了联合国的改革原则,日本长期以来在历史问题上含糊不清,再加上中日关系近几年一直处于低谷,中国不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是预料中的事情,但如何表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弄不好会造成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孤立。
9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第一,随着形势的变化,安理会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第二,安理会的改革要优先考虑扩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因为在当今世界中,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在日益扩大,但在安理会中,这种变化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第三,安理会改革是一个重大问题,需要各方达成共识。具体到日本,我可以表明这样的原则立场,即我们理解日本方面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
这是中国在日本期待成为常任理事国问题上的首次表态。晋林波表示,这个表态技巧很高,在外交上没有失分。
晋林波称之为“平衡战略”。他分析说,这个讲话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也没有明确反对。我们当然不会极力赞成,只对日本的愿望表示理解,因为日本在历史问题等方面的表现“不及格”;我们也没有极力反对,避免直接刺激日本,但是重申了我们对安理会改革的原则,而这些原则是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安理会改革若接受这些原则就等于排除了日本。
庞中英也支持这样的表态。他表示,在这个问题上的表态会产生巨大影响,要慎重,要高超,要站得住脚。他说,中国也可以像其他安理会成员那样明确表示支持日本,但是我们的这种支持是要有条件的,诸如日本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能进行核武装、在历史问题上有更清晰和更明确的表示。支持是高调姿态,但开出的条件既符合道义原则,又排除了日本。这样既不强烈刺激日本,又不孤立于国际社会。
他建议,中国应该积极参与联合国改革方案的设计,包括中国前副总理钱其琛加入联合国改革高级别研究小组就是一个积极举动。中国也可以像德国等国一样发表自己的改革方案,不仅包括抽象的改革原则,也包括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
他认为,即使没有中国的反对,日本也有其他的阻力。
日本共同社报道说,强烈要求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日本、德国、印度、巴西的共同的问题是,各国在各自周边都有竞争对手。日本有韩国,德国有意大利,印度有巴基斯坦,巴西有阿根廷。这些反对国结成所谓“咖啡俱乐部”,力图阻止上述强有力候选国的攻势。此外,在新增国数量以及新常任理事国是否拥有否决权问题上,各国意见分歧严重。
庞中英表示,安理会的改革将注定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日本的“常任梦”可能还得继续做。
小泉为何从“慎重”到支持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已经启程前往巴西、墨西哥和美国访问。他此行的最大目的就是出席联合国大会并发表讲演,阐述日本寻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意义和决心。但是,从小泉嘴里提出这一要求,就连日本媒体都感到意外,因为在小泉政治生涯的前半程中,他一直对此持“慎重”态度。
日本期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意愿早已有之。将近10年前,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之际,日本抓住联合国改革的契机,当时的外相河野洋平在联大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日本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的要求。当时的理由多种多样:日本作为经济大国已经在国际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理应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日本承担着联合国经费的19%,却在联合国的重大事务中发不出任何声音,等等。其实,明眼人看得出,当时日本是作为“战后总决算”的一部分提出这一要求的,即想甩掉二战侵略国的包袱,改变国际形象,实现政治大国梦想。但10年努力的结果却是连联合国宪章中的“敌对国条款”也未能删除。
其实,当时在日本国内围绕是否加入常任理事国问题,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就在日本政界呼吁加入安理会的大潮中,一些国会议员组织了“思考加入安理会问题议员之会”,领头者就是当时的众议员小泉纯一郎。他们强调日本与他国的不同,提出为进入安理会而模糊本国所不能为之事,只能招致更大的国际不信任。小泉当时的原话为“常任理事国不是日本伸腰跳脚就能摸着的”,因此,要求外务省采取“慎重态度”。就在当年河野外相赴联大讲演之前,小泉代表议员之会专门召见了外相,要求在讲演稿的第一段先说明日本国内有宪法第九条等限制,日本不会参加联合国的军事行动,等等。小泉就任首相后于2002年赴联大讲演时,也拒绝了外务省提出的阐明加入安理会的要求。
日语将一个人在地位变化后而产生的态度上的突变,称为“豹变”。小泉的态度恰好堪称“豹变”的样板。日本媒体分析其中原因,普遍认为:随着美国反恐战争的扩大,日本对美国的配合力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在伊拉克战场上,日本第一次在战争状态下派遣自卫队进入当事国,并正式参加了多国部队等等,日本的“国际贡献”已经进入“新时期”,为此,要积极参加联合国的最高意志决定机构。
对此,小泉的新的说词是:“根据迄今为之的经验,能够与现有常任理事国发挥不同作用的国家加入安理会,变得更加重要了。”(中国青年报/苏海河)
安理会扩大应先考虑发展中国家
???专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金永健
本报北京9月16日
9月14日,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金永健在北京表示,安理会的改革要优先考虑扩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
金永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16名在国际事务中有影响力的人士组成的高级别研究小组将于今年12月发表一份关于联合国改革的建议报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根据这份建议报告,向联合国大会起草一份联合国改革报告。他说,这份报告非常重要,如果大会批准或在此基础上讨论修改,将意味着联合国的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
金永健曾于1996年3月至2001年8月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此前曾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以及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现任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
金永健说,虽然在本届联大会议上,有些希望加入安理会的国家首脑将到联大发表演讲。但演讲至多是给高级别研究小组的成员留下印象,实质性改革程序是否能够启动将要视高级别研究小组的建议报告来定。他表示,由于联合国的工作程序比较复杂,即使联合国决定改革,各成员国也要进行充分协商,只有在大部分会员国的意见达成广泛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决定修改联合国宪章,况且,修改宪章需要所有会员国的三分之二同意,在5个常任理事国全部同意或者无一反对的情况下,才能通过。程序复杂,所以即使安理会决定扩大,新成员的加入也需要一个较长过程。
金永健认为,高级别研究小组的报告将提出安理会改革方案,扩大还是不变,新的常任理事国是否与老常任理事国享有同等权力等问题。金永健说,各方都期待报告能够提出具有战略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但他估计,报告多会涉及改革的原则,而不太可能强调哪个国家应该加入,哪些国家不应该加入。
高级别研究小组由安南秘书长亲自任命,其中包括中国前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泰国前总理阿南,联合国前难民高专、日本人绪方贞子等。高级别研究小组本来决定今年8月在联大召开前发表报告,但后来决定推迟到12月。外界据此估计,高级别研究小组的工作难度非常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联大通过决议启动联合国改革计划,成立“扩大安理会工作组”,由联大主席担任工作组主席,所有会员国参加,至今已工作10年。金永健表示,工作组除了在增加安理会的透明度等工作方法和方式上取得一些进展之外,在实质性问题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他还透露,在他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期间,联合国改革几乎每年都是联大讨论的议题,但都没有具体结果。在联合国内部,很多会员国对此也难以达成一致,他经常会听到各种不同意见,有的支持增加常任理事国,也有国家反对安理会扩大。
他最后表示,联合国改革要反映当今世界国际力量的实际情况。不过他强调,地区平衡和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问题应该是考虑安理会扩大的前提。 (中国青年报/记者 石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