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中国和加拿大大项目公关的一点差异.
中国是个权利高度集中的社会体系外加工会等劳工组织的薄弱,使得很多在中国的大项目的公关中,几乎可以说只要把管事的几个人重金搞定就行了,底下的技术人员,工人再怎么抱怨,都没用.
这里的很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也是打工的,工会的势力相当强大,在涉及到收购等,决定因素往往是
1)能否和UNION达成工作稳定性,养老金的协议?
这里的工人的养老金可是天文数字,一个工人平均10万-20万的养老金是很平常的事情,这些UNION相关的费用甚至可以超过总费用的50%以上.李嘉成最后没有搞定AC还是因为和UNION没有搞好.李嘉成在传媒上做得很好,很多加拿大报纸给李嘉成吹风.
2)和投资银行,债权人和当地政商舆论的关系.
矿产属于国家战略资源,如果五矿真心想买,就要想方设法努力减少中国官方色彩.多在本地做些企业宣传,多搞几次酒会啊,高尔夫球活动,参加一些慈善机构的活动.这里其实搞这些活动的费用,老实说,比在中国搞,费用要低得多.这里的很多记者,其实很好搞定的.
如果收购NORANDA的是个私人公司, 做法和现在的五矿可差别大了去了.中国的红顶商人,可要用好老百姓的钱啊,报纸上部分说法也有道理,这50亿美元的背后是很多缺乏退休保障的中国工人和农民,把这些钱给加拿大工人付养老金,是否合算?投资的监管? 如果去收购发展中国家的矿产是否更合算? 既然五矿是国有企业,人民代表大会在涉及5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中,倒底能否起到一点监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