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捧走诺贝尔文学奖桂冠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xyh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xyh

Moderator
注册
2002-03-07
消息
1,118
荣誉分数
13
声望点数
168
她捧走诺贝尔文学奖桂冠

周文翰 微蓝




“她用超凡的语言以及在小说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以及它们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

“for her musical flow of voices and counter-voices in novels and plays that with extraordinary linguistic zeal reveal the absurdity of society's clichés and their subjugating power”

当地时间10月7日下午一点,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奥地利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ElfriedeJelinek)获得了200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耶利内克将获得了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6万美元)的奖金。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颁奖的布告中说,授予耶利内克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她用超凡的语言以及在小说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以及它们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不过,据奥地利通讯社报道,耶利内克说自己12月10日不会去领奖,“不是因为身体欠佳,而是心理上受不了众目睽睽”。

耶利内克于1946年出生于奥地利小镇穆尔祖什拉克。她于1967年出版了她的首部作品集《利莎的影子》。她被誉为同一辈奥地利作家中的翘楚,著有《女情人们》(DieLiebhaberinnen)、《我们是骗子,宝贝》(wirsind lockvochgelbaby?)及《情欲》(Lust)等小说,另有剧本、散文等著作。1986年她因对德语文学的贡献,荣获海里希・波尔(HeinrichBoll)文学奖;1998年荣获著名的德国毕希纳奖(GeorgBuchner),以表彰她的创作成就。她也在报章上发表自己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在2000年奥地利大选中她反对约尔克・海德尔(Haider)的右翼党(Right WingParty),而右翼分子曾经打出海报“你要耶利内克还是要文化?”可见她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作家。针锋相对的她则说如果海德尔进入政府,她将拒绝自己的戏剧在奥地利境内上演,以示抗议。

耶利内克的宠物狗“弗洛皮”

像很多西方人一样,狗是耶利内克最钟爱的宠物。耶利内克曾有多次养狗的经验,而这个叫“弗洛皮”的精灵则是对耶利内克影响最大的一条宠物狗。耶利内克曾在开始收养弗洛皮之时以及将弗洛皮送给一动物收养机构之后,两度写下关于此狗的散文。两篇文章都是耶利内克近期散文的代表作。

在这两篇文章中,耶利内克以一个女性作家特有的柔情表达了自己对小狗的温婉的爱怜。“这只动物是那么的漂亮和柔软,有了它,我每日的散步有了意义和目的,我一个人走在那条路上的时候,那么像一位退休的老妇人。”

不过,像所有的德语文学大家一样,耶利内克的文中也充满了哲思,她因宠物而起笔,文字却开始讨论生命的意义,自在与他在的意义。在第一篇文章的开头,她便这样写道:“我想,这只动物是没有未来的,因为它无法意识到现在。”

在说到最终将自己宠爱的弗洛皮转送他人之时,耶利内克独特的个性也显露无遗,她认为自己对宠物的爱怜渐成一种“恐惧”,而弗洛皮对自己的依恋又让这个小生命失去了自己的存在。在第二篇文章的结尾,她这样写道:“它现在和一些大气的人生活在一起,和许多其他的动物生活在一起。这些人将它从我这里解放,拯救了它。我想,它现在应该很幸福。我感谢他们。”

相关背景

耶利内克:一个饱受争议的女人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ElfriedeJelinek)1946年10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穆尔祖什拉克镇。他的父亲有捷克犹太血统,是一位化学家,二战期间曾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生产部门工作,由此幸免于难。她的母亲来自奥地利的一个富裕家庭,Elfriede就是在那里长大,上学。她在幼年时期就开始学习钢琴、管风琴和长笛,并进入著名的维也纳音乐学院(MusicConservatory)就读。1964年她从Alberts gymnasium毕业后,即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戏剧和艺术史,同时继续她的音乐学习。1971年她通过了管风琴师资格认证考试。

耶利内克很早就开始写诗。她文学上的初次试手是1967年出版的文集《利莎的影子》(LisasSchatten)。由于与学生运动的接触,她的写作走向社会批评的道路。1970年,她写作了讽刺小说《我们是骗子,宝贝》(wir sindlockvochgelbaby?)与她下一部小说《Michael.Ein JugendbuchfürdieInfan tilgesellschaft》一样,语言颇具反叛色彩,所针对的是流行文学粉饰生活表述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她在柏林和罗马呆了几年时间后,与GottfriedHüngsberg结婚,在维也纳和慕尼黑之间两地奔波。令她征服德国文学界的是小说《作为情人的女人们》DieLiebhaberinnen(1975;WomenasLovers,1994),DieAusgesperrten(1980;Wonderful,Wonder fulTimes,1990)和自传体小说《钢琴教师》(DieKlavier spielerin1983年),这部作品2001年被麦克尔・汉克MichaelHaneke拍成了电影。这些小说在各自的框架内通过不同的问题表现了在这个无情的世界上,人们所面对的暴力、屈服、捕食与掠夺。她还展现了娱乐产业如何渗透人们的意识,使人们被阶级偏见和性别压抑所麻痹。在《情欲》(1989;Lust)这部小说之中Jelinek将她的社会分析进一步扩展为文明的本质性批判:认为对女性的性暴力就是我们的文明的真实模式。这个主线贯穿了其后的作品,只是语气似乎缓和了一些。在长篇小说《贪婪》(Gier.Ein Unterhaltungsroman,2000)中,她对男性力量的冷血行为作了研究。在她的作品DieKinderderToten(1975)中奥地利被描绘成了死亡之地。

在她的祖国奥地利,她是一个极富争议性的人物。2002年她出版了剧本《告别》(DasLebewoh),其中三部小戏剧《沉默》、《死亡和姑娘II》以及《告别》针对的是奥地利最新的政治纷争。《告别》是一本关于政治家的剧本,采取的是独白的形式,它是对约尔克・海德尔撤退回克恩滕州作出的反应。

Jelinek作品的性质很难被界定,它们介于散文与诗,咒语与赞歌之间。它们包含了戏剧的场景和电影的序列。她写作的重心已从小说转向了戏剧。1974年,她写作的第一部广播剧:wenndie sonnesinktistfürmanche schonbüroschluss大受欢迎。从那时起,她就开始大量为广播和剧场写作。在这些作品中她成功地摆脱了传统的对话模式,创造了一种复调独白:不是为塑造角色服务,而是为了使来自灵魂和历史的多重声音同时展现。近年来,她在戏剧中表现的Totenauberg,Wolken.Heim,EinSportstück,IndenAlpen,DasWerk这些形象,与其说是人物角色,不如说是相互对立的声音。她最近出版的戏剧,所谓的“公主戏剧”(DerTodunddasMdchen I-V,2003)是作者基本主题的一个变调:女性在这个自身被赋予多重形象的世界上无法充分完成自我。 (翻译:唐妮)

反应

耶利内克本人:

获悉此消息后,耶利内克将自己得到的这个奖项称为“意外而巨大的荣誉”。不过通过瑞典的广播,她表示,由于健康的原因,她本人不会出席今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颁奖礼。

出版商:

耶利内克的出版人,德国著名出版社Rowohlt的亚历山大・费斯特是除了耶利内克本人外,最开心的一个人。他表示,耶利内克获得此荣誉当之无愧,对创作的主题和状态,她毫无保留地以巨大的勇气不停地探索,同时她也是一个非常关心政治的人。

不过费斯特也没能联系上维也纳的耶利内克,耶家的电话一直占线。

德国电视一台

德国电视一台的报道除了强调她是继1999年格拉斯之后又一位获奖的德语作家之外,还特意强调了她的女性身份。耶利内克是1996年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而从1901年第一届开始算,她也只是第10位女作家。而与此对应的是,瑞典皇家科学院的18位终身会员中只有4位是女性。

美联社

经常通过作品探讨女性社会地位的耶利内克是奥地利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不过她的作品在国内外的评价却不尽一样,在国外,她用文学语言对性别问题,社会中的性与暴力等主题的探讨有很高的声誉,而在国内,她却是个争议人物,尤其是她对当代奥地利社会问题,对伊拉克问题,对反犹主义等的态度。

《新京报》2004年10月8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