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明研究引发中西论战

盗版情人

Moderator
注册
2002-05-21
消息
7,248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万维读者网】 一项名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中国古文明史研究课题,在一九九五年列入中国「九五」国家建设计画之中,二○○○年底公布初步研究成果,但只隔了两天,美国「纽约时报」就刊载了一篇题为「中国,古代历史引发现代怀疑」的新闻报导。
台湾中国时报消息,报导引述美国历史学家夏含夷(Edward L.Shaughnessy)的批评说,这是一种沙文主义的愿望,企图把中国历史记载前推到公元前三千年,把中国推到和埃及一样的水平上。他认为,这与其说是学术上的冲动,还不如说是一种政治和民族主义上的冲动。

「远东经济评论」对此也刊载一篇评论说,大陆把夏朝列为中国神圣历史的证据,其意义等同於日本在一九三○年代吹嘘自己历史,而日本当年的吹嘘,是为了替发动二次世界大战造势,中共发动此项工程的目的因此非常值得怀疑。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学勤在北京接受访问时表示,这项工程的推动,源起於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现名「国家科学技术部」)主任宋健有一次到埃及的博物馆访问,发现国外古文明的历史陈述,都有一份国际公认的年表,但中国则无。一九九五年九月宋健回到北京之後,就提出运用科际整合的方式,做一个年代学研究的计画。於是,大陆在一九九六年春成立了一个专家组,由政府提供经费,共二百余名大陆各类专家参与研究,课题并正式列入「九五」计画。

依据原始的研究动机,李学勤认为,中国古史的确切年代,目前只能上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八四一年,再往前的纪年,或学者间彼此歧异,或多阙失,难以考证,所以「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目标,要从公元前八四一年往前推,首先要对西周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其次要对商代後期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至於西方史学界仍质疑是否确实存在的中国夏代,也要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大陆学者的思路其实很单纯,如果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称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那么五千年中只有二千八百年的年代可考,未免说不过去,因此有必要进行「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年代问题尽可能说个清楚。

但外界的批评集中於两个方面,其一,由官方出资来做这种学术研究,将失去它的公正客观性,例如「远东经济评论」就报导说,外国考古学家不能参加工程,因为他们是夏王朝是否存在的最大怀疑者,不仅如此,大陆一些对夏持怀疑态度的学者,甚至对夏的疆域和王名试图提出质疑的学者,在经过一系列的工作报告会议之後,也消声匿迹了。其次,外界也质疑中共当局是民族主义心态在背後作祟,企图藉此张扬中国的悠久文明。

对於外界的质疑,李学勤有解释、也有反驳。他说,由於「夏商周断代工程」属於「九五」计画,经费由政府支持,所以没有和台湾、香港或其他国家学者的合作,但也曾安排多次交流的机会。他举例说,他们和台湾中研院历史研究所就有很多次的交换意见,虽然不是正式合作,还是做了不少事。至於政府出资是否合适的问题,李学勤认为,这是全世界各国都在做的事,台湾国科会的存在就是一个例证。

李学勤表示,外界产生这种质疑,他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大陆所有走过文化大革命年代的学者,对政府如何「指导」学术研究,都已经有深刻的体会。但他保证说,「夏商周断代工程」提出的阶段性成果,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东西,等到所有报告正式对外公开之後,对不对都可以讨论,错了可以批评,中共不会把这些阶段性成果列进中、小学教科书中。

对於「夏商周断代工程」与「民族主义」的关联,李学勤就表示不解。他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民族主义」变成一个不好的词,他还记得小时候看的美国课本,封面是一面美国国旗,上面还写著「向我们的国旗致敬」;再说,去年「九一一」发生过後,美国纽约到处插满国旗,这不也是「民族主义」吗?

但他强调说,科学是科学,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不能影响科学的研究;同样的,科学也不能干预民族主义。李学勤说,看「夏商周断代工程」提出的结果就可以发现,他们完全根据证据来说话,不会刻意拉长中国文明历史,当然也没必要刻意缩短,他们提出的年代,有些比过去的说法还晚。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全部论文资料,李学勤表示,目前有一些环节还需要修正,今年已经来不及出版,预计明年公开发行。但一本「夏商周断代工程一九九六-二○○○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已经在二○○○年底出版。根据这份报告,大陆学者将夏朝定在公元前二○七○到一六○○年,商朝前期在公元前一六○○至一三○○年,武王克殷(商纣王)在公元前一○四六年,西周在公元前一○四六到七七一年。大陆媒体据此宣扬说,中国历史纪年因此向前推进了一千二百多年。

李学勤解释说,他们的工作,并不是把中国历史拉长,西周及盘庚迁於殷都已经拥有确实的存在证据,他们只是希望在历史上能给一定证据的「数字」上下手。至於西方仍有疑义的中国夏朝,李学勤表示,大陆参与研究的多数(非全部)学者都认为,豫西、晋南一带的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遗址。他也引用台湾学者王国维的话说,如果《史记》的《殷本纪》是真的,难到《夏本纪》就不是真的?

在研究方法问题上,李学勤重点介绍了「天文历史学」的应用。例如古本《竹书纪年》载:「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郑」,其中的「天再旦」就是天亮了两次的奇异天象,大陆学者认为,这是日出之际发生了一次日蚀造成,而「郑」的地理位置在西安附近的华县或凤翔,大陆天文学者因此根据数学方法,对公元前一千年到八百四十年间的日蚀进行全面测算,得出公元前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一日的日蚀可以在西周郑地造成天再旦现象,并且是唯一的一次。

对於下一步工作,李学勤表示,马上展开更大的研究项目比较困难,不只因为经费的问题,要组织十几个学科几百名学者共同参与研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他们想利用三年的缓冲期,先做「中国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的预备研究」,作为未来继续进行中国古文明研究的基础工作。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