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情人
Moderator
- 注册
- 2002-05-21
- 消息
- 7,248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万维读者网】在中国大陆夏季军演结束之际,日前传出台湾军方利用电脑推演,模拟F-16战机群携带“精灵炸弹”及“小牛导弹”,准备经过长途飞行,对长江三峡大坝进行攻击。台军还将台湾中科院研制的“雄风二型”导弹改制成巡戈导弹,同时对大陆地面目前进行攻击。不过台湾军方并未公布推演结果。
香港商报报道,对台军的模拟军演,有关军事专家指出,电脑推演的可能性令人质疑。因为台空军虽有远程作战的能力,但从未有远程作战的训练,这样的演练只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
军事专家还指出,三峡在建设中以充分考虑到了战略重要性,其周边及外围都有严密的防御系统,以目前台湾的军事力量,尚无法对三峡大坝构成威胁。
至於台军此次军演的目的,有专家指出,无非是对大陆近段的军演作出回应,其作秀意味甚浓。
电脑谈兵作秀味浓
在大陆上海进行大规模的防空演习不久,台湾军方进行了利用F-16战机攻击长江三峡大坝的电脑推演。不过台湾军方未透露推演的结果。
有消息称,台军F-16战机群在其他战机的掩护下,挂载著“精灵炸弹”及“小牛导弹”准备经过长途飞行对三峡进行攻击。同时台军还将台湾“中科院”研制的“雄风二型”导弹改制成巡戈导弹,辅助战机对大陆地面目前进行攻击。在台军战机及导弹的攻击过程中,遭到了大陆防御系统的拦截。至於台军的攻击战况如何,台湾军方并未公布推演结果。
台军攻击三峡的电脑推演灵感,据悉主要来自台综院院长刘泰英曾表发表过的“台湾导弹打到香港与上海”的言论。不过,台湾地对地导弹的研发属高度机密,目前台湾是否有中程导弹,外界尚无法得知。
有军事专家称台军目前虽已有远距作战能力,但没有相关作战计划。此次的军事推演很可能只是回应大陆不断的军事演习,作秀意图很可能大於真正操演。
此次台军深入大陆内部攻击目标的电脑推演,在台军近年来的军事推演中尚属首次。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也许是台军前段常提的“决战境外”战略的延续。台湾的“境外决战”战略,是陈水扁在2000年5月上台後,前往台湾陆军官校阅兵时,首度公开对外宣示的新战略。
不过台军高层近年并未将“决战境外”列为建军方向。特别是汤曜明掌管台湾国防部以来,称“决战境外”易让外界产生“台军要到大陆打仗”的疑虑。因而汤曜明曾对外说明,“决定境外”的“境外”,指的是台湾海峡。
不过台湾今年7月出版的国防报告书,却再未提及“决战境外”,而是强调“本土防御”。因而有评论指出,台湾军方的战略也如陈水扁的对外政策一样,时常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台军的F-16战机攻击三峡的电脑推演,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三峡筑“天网”防敌袭
对台湾军方试图用F―16战机对三峡进行军事攻击的军事推演,许多军事专家不以为然。他们普遍认为,台湾目前还没有这个军事打击的能力,而且大陆为是否建三峡论证了几十年,军事安全是重中之重,严密的防御系统决不会让敌方轻易得手的。
有关军事专家指出,正在建设的三峡工程,必然成为未来战争中举足轻重的战略目标。因而,对三峡工程所采取的一系列防卫措施,都从战略高度来考虑的。三峡全部完工虽要到2008年,但各种防御部署早在1997年就基本就绪,以应付突发事件。
可能受到四种攻击
军事专家说,三峡是一个固定的目标,攻击三峡工程的手段很多,但从攻击效果和实施条件上分析,可能性较大的有四种:
(1)战略核弹头攻击:从敌国本土直接发射,只要有一颗弹头直接击中,就可以达到摧毁大坝的目的。如果使用一枚多弹头分导式核弹头,不仅命中概率大,而且突防能力强。很容易得手。
但这种手段的风险是要承受国际的压力和中国的核报复。
(2)常规导弹攻击:投掷和发射的方式比较机动,准备简单,影响较小,但通常需要数枚导弹直接命中方能达到实防能力强的目的。
(3)航空兵突击攻击:使用远程轰炸机机群对三峡大坝实施火力突击。
军事专家指出,估计台湾的军事推演就是采取的第二种或第三种方式。
(4)制造爆炸:使用精干的特种分队对三峡大坝实施破坏性爆破。
不过军事专家称,就目前世界各国军事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的战略关系来看,能够有条件采取以上攻击手段,对三峡工程构成威胁的国家只有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台湾目前尚无攻击三峡的能力。
军事专家强调,中国在建设三峡的同时,已构建起两张三峡工程防御网,并且是有针对某些国家的攻击能力和特点进行部署的。如果该防御系统能防止美日俄印等四国可能实施的攻击,那么其他国家和地区就容易对付了。
外围有反导防御系统
第一张“天网”是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这张网不仅是保护三峡的,它还将覆盖住长江一线包括成都、武汉、郑州、南昌、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以及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战略要点。
这张“天网”的主要任务是拦截来自任何方向的弹道导弹,即在大气层以外实施拦截。它的部署不需要作专门的调整,因为,中国的反弹道导弹的部署是固定发射点与机动发射点相结合的,陆上有,海上也能发射。
担负反弹道导禅发射任务的是第二炮兵和海军潜艇部队。目前主要使用的武器有两种:“CZ-AI”型反弹道导弹及中国90年代初开始研制“CZ-B-01”新型反弹道导弹。特别是“CZ-B―01”导弹上装有新型快速双面目标跟踪雷达,具有高超音速的拦截速度,能在5分钟内击中目标。据称,这种拦截弹能摧毁包括美国MX这样先进导弹在内的各种洲际弹道导弹。
为了提高这个系统的作战能力,中国还在积极研制与之配套的性能更好的新型雷达,计划在南岭一带建造一部大型作战指挥相探阵雷达,将来在山东泰安、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汇的黄岗山、四川西昌一带还要再建几个这种相控阵雷达。它可以监测和跟踪美国潜艇从太平洋发射的“三叉戟”导弹。为提高雷达生存能力,同时还要积极研制机动式的相控雷达。
大气层内立体拦截
第二张“天网”是大气层内的立体拦截体系,是防御体系的关键,因为中国目前的防御能力在大气层以内比较有优势。大气层以内的防御体系,分高、中、低三层。分别是2000米以上空间,500米至2000米空域及500米以下空域。
担负防御任务的主要力量是第二炮兵、空军航空兵、空军地面防空部队及陆军防空部队。组成防御的主要兵器大致有:地―空拦截导弹,歼-7、歼-8、SU-27及SU-30等作战飞机,单兵对空导弹、各型高射炮和高射机枪。
防御以三峡为中心
组成第二“天网”的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基本原则是以三峡大坝为圆心,从里到外按陆军防空部队、空军防空部队、第二炮兵部队、空军航空兵的循序进行疏散配置。其任务分配是:高中空由第二炮兵和航空兵主要负责,中低空由空军、陆军的防空部队负责。
有消息称中国已在河西走廊一线部署了100枚陆基非核拦截导弹。其中,70枚为外大气层再入体拦截器(ERIS),使用“短跑”反导弹的发射井;30枚为高层内大气层防御拦截器(HEDI),使用“长征”火箭的发射井。
据悉中国根据三峡工程的进度,整个防御体系,将分成六步完成。军事专家还指出,为使防御体系反应更灵敏,并有效地发挥作用,中国在构建“天网”的同时,还构建了与这相配套的预警指挥中枢―――C3I系统。
三峡全部完工虽要到2008年,但各种防御部署早在1997年就基本就绪,以应付突发事件。
香港商报报道,对台军的模拟军演,有关军事专家指出,电脑推演的可能性令人质疑。因为台空军虽有远程作战的能力,但从未有远程作战的训练,这样的演练只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
军事专家还指出,三峡在建设中以充分考虑到了战略重要性,其周边及外围都有严密的防御系统,以目前台湾的军事力量,尚无法对三峡大坝构成威胁。
至於台军此次军演的目的,有专家指出,无非是对大陆近段的军演作出回应,其作秀意味甚浓。
电脑谈兵作秀味浓
在大陆上海进行大规模的防空演习不久,台湾军方进行了利用F-16战机攻击长江三峡大坝的电脑推演。不过台湾军方未透露推演的结果。
有消息称,台军F-16战机群在其他战机的掩护下,挂载著“精灵炸弹”及“小牛导弹”准备经过长途飞行对三峡进行攻击。同时台军还将台湾“中科院”研制的“雄风二型”导弹改制成巡戈导弹,辅助战机对大陆地面目前进行攻击。在台军战机及导弹的攻击过程中,遭到了大陆防御系统的拦截。至於台军的攻击战况如何,台湾军方并未公布推演结果。
台军攻击三峡的电脑推演灵感,据悉主要来自台综院院长刘泰英曾表发表过的“台湾导弹打到香港与上海”的言论。不过,台湾地对地导弹的研发属高度机密,目前台湾是否有中程导弹,外界尚无法得知。
有军事专家称台军目前虽已有远距作战能力,但没有相关作战计划。此次的军事推演很可能只是回应大陆不断的军事演习,作秀意图很可能大於真正操演。
此次台军深入大陆内部攻击目标的电脑推演,在台军近年来的军事推演中尚属首次。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也许是台军前段常提的“决战境外”战略的延续。台湾的“境外决战”战略,是陈水扁在2000年5月上台後,前往台湾陆军官校阅兵时,首度公开对外宣示的新战略。
不过台军高层近年并未将“决战境外”列为建军方向。特别是汤曜明掌管台湾国防部以来,称“决战境外”易让外界产生“台军要到大陆打仗”的疑虑。因而汤曜明曾对外说明,“决定境外”的“境外”,指的是台湾海峡。
不过台湾今年7月出版的国防报告书,却再未提及“决战境外”,而是强调“本土防御”。因而有评论指出,台湾军方的战略也如陈水扁的对外政策一样,时常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台军的F-16战机攻击三峡的电脑推演,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三峡筑“天网”防敌袭
对台湾军方试图用F―16战机对三峡进行军事攻击的军事推演,许多军事专家不以为然。他们普遍认为,台湾目前还没有这个军事打击的能力,而且大陆为是否建三峡论证了几十年,军事安全是重中之重,严密的防御系统决不会让敌方轻易得手的。
有关军事专家指出,正在建设的三峡工程,必然成为未来战争中举足轻重的战略目标。因而,对三峡工程所采取的一系列防卫措施,都从战略高度来考虑的。三峡全部完工虽要到2008年,但各种防御部署早在1997年就基本就绪,以应付突发事件。
可能受到四种攻击
军事专家说,三峡是一个固定的目标,攻击三峡工程的手段很多,但从攻击效果和实施条件上分析,可能性较大的有四种:
(1)战略核弹头攻击:从敌国本土直接发射,只要有一颗弹头直接击中,就可以达到摧毁大坝的目的。如果使用一枚多弹头分导式核弹头,不仅命中概率大,而且突防能力强。很容易得手。
但这种手段的风险是要承受国际的压力和中国的核报复。
(2)常规导弹攻击:投掷和发射的方式比较机动,准备简单,影响较小,但通常需要数枚导弹直接命中方能达到实防能力强的目的。
(3)航空兵突击攻击:使用远程轰炸机机群对三峡大坝实施火力突击。
军事专家指出,估计台湾的军事推演就是采取的第二种或第三种方式。
(4)制造爆炸:使用精干的特种分队对三峡大坝实施破坏性爆破。
不过军事专家称,就目前世界各国军事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的战略关系来看,能够有条件采取以上攻击手段,对三峡工程构成威胁的国家只有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台湾目前尚无攻击三峡的能力。
军事专家强调,中国在建设三峡的同时,已构建起两张三峡工程防御网,并且是有针对某些国家的攻击能力和特点进行部署的。如果该防御系统能防止美日俄印等四国可能实施的攻击,那么其他国家和地区就容易对付了。
外围有反导防御系统
第一张“天网”是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这张网不仅是保护三峡的,它还将覆盖住长江一线包括成都、武汉、郑州、南昌、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以及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战略要点。
这张“天网”的主要任务是拦截来自任何方向的弹道导弹,即在大气层以外实施拦截。它的部署不需要作专门的调整,因为,中国的反弹道导弹的部署是固定发射点与机动发射点相结合的,陆上有,海上也能发射。
担负反弹道导禅发射任务的是第二炮兵和海军潜艇部队。目前主要使用的武器有两种:“CZ-AI”型反弹道导弹及中国90年代初开始研制“CZ-B-01”新型反弹道导弹。特别是“CZ-B―01”导弹上装有新型快速双面目标跟踪雷达,具有高超音速的拦截速度,能在5分钟内击中目标。据称,这种拦截弹能摧毁包括美国MX这样先进导弹在内的各种洲际弹道导弹。
为了提高这个系统的作战能力,中国还在积极研制与之配套的性能更好的新型雷达,计划在南岭一带建造一部大型作战指挥相探阵雷达,将来在山东泰安、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汇的黄岗山、四川西昌一带还要再建几个这种相控阵雷达。它可以监测和跟踪美国潜艇从太平洋发射的“三叉戟”导弹。为提高雷达生存能力,同时还要积极研制机动式的相控雷达。
大气层内立体拦截
第二张“天网”是大气层内的立体拦截体系,是防御体系的关键,因为中国目前的防御能力在大气层以内比较有优势。大气层以内的防御体系,分高、中、低三层。分别是2000米以上空间,500米至2000米空域及500米以下空域。
担负防御任务的主要力量是第二炮兵、空军航空兵、空军地面防空部队及陆军防空部队。组成防御的主要兵器大致有:地―空拦截导弹,歼-7、歼-8、SU-27及SU-30等作战飞机,单兵对空导弹、各型高射炮和高射机枪。
防御以三峡为中心
组成第二“天网”的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基本原则是以三峡大坝为圆心,从里到外按陆军防空部队、空军防空部队、第二炮兵部队、空军航空兵的循序进行疏散配置。其任务分配是:高中空由第二炮兵和航空兵主要负责,中低空由空军、陆军的防空部队负责。
有消息称中国已在河西走廊一线部署了100枚陆基非核拦截导弹。其中,70枚为外大气层再入体拦截器(ERIS),使用“短跑”反导弹的发射井;30枚为高层内大气层防御拦截器(HEDI),使用“长征”火箭的发射井。
据悉中国根据三峡工程的进度,整个防御体系,将分成六步完成。军事专家还指出,为使防御体系反应更灵敏,并有效地发挥作用,中国在构建“天网”的同时,还构建了与这相配套的预警指挥中枢―――C3I系统。
三峡全部完工虽要到2008年,但各种防御部署早在1997年就基本就绪,以应付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