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大陆计算机技术的腾飞为期不远了。ZT:龙芯2号

畜生

新手上路
注册
2004-08-13
消息
181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但愿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龙芯2号主频明年达1G 突破通用CPU设计核心技术
-------------------------------------------------------------

 CPU是计算机系统及各类电子设备的核心,其设计和制造是技术实力的象征。因为缺乏自主的CPU设计和实现技术,我国信息产业中与CPU相关的许多核心技术及产品仍然主要依赖进口,不仅经济上受制于人,产品的增值空间小、盈利能力弱,而且信息系统的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也面临威胁。因此,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CPU芯片甚为必要。


  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中科院把掌握信息产业核心技术、解决我国信息产业“空心”的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并以高性能通用CPU的研制为突破口,于2002年启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研制”,进行龙芯2号高性能通用CPU的研制。这项工作同时得到了国家863计划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的支持,成为该主题的重点课题。项目以中科院计算所为依托单位,并联合微电子所、自动化所和北京微电子所等单位进行集中攻关,在通用CPU的芯片设计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龙芯2号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在研制过程中就有了很好的市场前景,出现了“市场等芯片”的局面。


  一、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实现跨越发展


  根据中科院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要求以及计算所作为国立研究所的定位,所领导和课题组在立项之初就制定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坚持高起点,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即从通用CPU入手,先发展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突破其中的关键技术,再在此基础上带动嵌入式的应用。上述目标对龙芯2号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通用,即龙芯2号不仅可以作为PC机和服务器芯片使用,而且可以在大量的嵌入式场合使用。二是高性能,作为通用CPU芯片,龙芯2号必须达到一定的性能,在性能上与Intel、IBM、SUN等公司生产的通用CPU芯片差距不能太大。


  龙芯2号的研制目标为:通过研制与主流兼容的64位、四发射高性能通用CPU芯片,掌握现代CPU的核心设计和实现技术。在性能方面的目标为:在0.18微米工艺条件下达到500MHz主频,使用国际通用的SPEC CPU2000测试程序测试的分值为300分。其中SPEC CPU2000的分值达到300分,意味着500MHz的龙芯2号实际性能将与1.3GHz左右的PIV性能相当,超过威盛CPU的实际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课题组制定了如下技术路线。


  一是做到战略上的高起点和战术上的稳扎稳打相结合。在任务紧难度大的情况下,课题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做到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在实现方法方面,在结构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阶段都进行步步为营的验证和分析,尤其是在结构设计阶段进行一拍一派的C模拟器模拟,并把C模拟文件作为详细结构设计的文档,实现 “可执行的结构设计”。在项目进度方面,为降低风险采用“小步快跑”的策略,进行多次流片并根据流片结果不断优化结构和物理设计以提高性能。目前龙芯2号已经进行了两次成功的试流片,龙芯2号0.18um的定型芯片也已于2004年7月初交付中芯国际进行流片。根据实际的性能测试和分析,龙芯2号首片的性能是龙芯1号的3-5倍,而7月份流片的定型芯片的性能又是首片龙芯2号的3-5倍。


  二是充分发挥结构设计优势和进行软硬件协同的设计。在结构上通过CPU中各个层次的并行性开发来提高性能。这些并行性包括指令级并行、数据级并行以及线程级并行。龙芯2号在并行性开发上主要开发指令级并行技术,即实现四发射结构,并实现充分的乱序执行技术有效发挥多发射通路的效率,减少指令间的互相等待。此外,龙芯2号还实现了数据级并行的媒体处理部件。软硬件协同主要指通过编译优化及硬件对编译器的支持提高性能,既不片面追求复杂的硬件,也不把沉重的优化负担完全压在编译器身上。龙芯2号的后期版本及龙芯3号将进一步实现线程级并行技术。


  三是从兼容起步的策略。由于现代计算机中软件开发费用已经大大超过硬件开发费用,因此兼容性设计是龙芯CPU设计的重要目标。龙芯CPU与主流CPU之一的MIPS兼容。除了用于计算机外(SGI的工作站主要使用MIPS兼容CPU),MIPS CPU还在网络、打印机、游戏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支持MIPS兼容的指令系统,除了很容易运行LINUX操作系统外,龙芯CPU还能支持VxWorks以及WinCE等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当国家与企业有足够的投入和其他条件成熟时,将按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设计自己的指令系统。


  四是坚持系统设计、物理设计和验证的紧密结合。首先,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需要紧密结合。在龙芯2号的设计中,流水线的最大逻辑路径不是由体系结构设计的需要来确定,而是由物理设计的要求来确定。即先确定每一级流水线的最大延迟并在此约束下进行结构设计。其次,验证工作贯穿于设计的整个过程,占总工作量的60-70%。验证的难度在于对于CPU这样的复杂系统,任何验证工作只能证明错误,不能证明正确。因此,验证的目标是为了增加项目管理人员的信心,验证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错误。


  二、坚持产出导向,加速产业化


  根据计算所领导关于科研人员应该以产出为目标,而不是以申请经费为目标的要求,龙芯课题组在龙芯2号的研制过程中就着眼于龙芯2号的未来应用,并随时根据市场的要求调整设计目标。


  龙芯2号的研制目标是实际性能达到PIII或低端的PIV的性能。这样性能的芯片与目前主流的通用CPU芯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课题组在分析了CPU从Performance per Second,到Performance per Dollar,到Performance per Watt的发展过程后,在低成本和低功耗设计上下工夫,提出CPU加上北桥芯片的成本在20美元之内,功耗在3-5瓦之内的设计目标。为此,课题组在经费和任务都紧张的情况下进行了北桥芯片的设计,以降低系统成本。


  龙芯2号的主要应用目标是Linux桌面PC、低端服务器、信息家电、网络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等,其低主频的早期版本也可以用于NC、无盘工作站等瘦客户机。针对上述应用,在龙芯2号样片的基础上已开始进行系统设计,为潜在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正是由于在龙芯2号的研制过程中紧密联系市场的需求,使得龙芯2号在设计过程中就有了很好的市场前景。虽然龙芯2号定型芯片还在设计,但已有很多企业使用龙芯2号的试验芯片进行系统及市场开发。还有不少海外企业准备购买龙芯2号的IP(龙芯2号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出售设计技术的64位高性能CPU芯片)。


  三、坚持以任务带学科,在执行任务中突破关键技术


  作为一个国立研究机构,承担国家的重大项目,处理好任务与学科的关系十分重要。片面重视完成任务忽视科研和片面重视论文忽视任务都是不对的。任务和学科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统一的关系。在执行项目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以任务带学科,以系统带科研”,即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研究解决问题,向任务提供关键技术。课题组十分重视处理好完成任务和人才培养的关系。龙芯课题组中有三分之二人员是研究生,课题组的导师克服把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的思想,结合任务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坚持研究生的论文应该“从任务中来、到任务中去”,“源于任务、高于任务”,并把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作为重要目标。在课题组中,很多研究生都成了业务骨干,有的甚至在读期间就成为子课题组长。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经过努力,项目在芯片设计方法学、体系结构设计、验证、CPU芯片物理设计、通用CPU芯片的配套软硬件环境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与创新成果(篇幅所限,这里不一一列举)。


  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龙芯课题组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从2001年初的以研究生为主的没有芯片设计经验的十几人的队伍,经过短短的三年时间,已发展成为近百人的能打硬仗的队伍,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7岁。为了完成任务,全组常年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从2001年起三个春节中有两个春节加班。在项目紧张的时候经常连续一个礼拜不分昼夜地工作。每次流片成功后,课题组成员都要到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以激励士气。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目前课题组已基本掌握通用CPU的设计技术,龙芯2号的实际性能已达到2001年左右的国际先进水平。与国际上其他通用处理器设计公司如Intel、IBM、SUN等公司相比,也许课题组在经验上还差些火候,但在关键技术的掌握方面,已经不存在“没有捅破的窗户纸”,需要的是更多的实践和大工程的锻炼。


  在完成现有任务的基础上,课题组拟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使用0.13或0.09微米工艺,争取在年底前实现600-800MHz的CPU芯片,并在2005年达到1GHz以上的目标。同时通过进一步结构优化,使其实际性能相当于1.5GHz到2GHz的PIV的性能。
 
To use this chip at near future, only if you like linux and can live with linux.
 
linux怎么了?基本的功能也都有。
 
This is a great news!

If it can be massively produced with a reasonable retail price. We Chinese will be very proud of it. It will be the foundation of a Led-By-China computing structure. Linux is a great OS. It is open source based. no one owns it. We can and ought make use of it. We should start from making departmental Linux server. There are a huge market in China as well as in the world for this type of servers. If it hits street within a six months. I will definitely buy it for my company. :D It happens that I will need a new Linux server soon.
 
Linux的和平崛起,为打击Micros$oft霸权,建立一个多级世界做出了贡献。Linux还存在问题,但是它还在改革并开放其源代码。其发展进步是有目共睹的。21.1世纪是Linux的世纪!

不要忘记MacOS X也是个抗衡Windows单边主义行径,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好!


最初由 玉树临风 发布
但愿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龙芯2号主频明年达1G 突破通用CPU设计核心技术
-------------------------------------------------------------

 CPU是计算机系统及各类电子设备的核心,其设计和制造是技术实力的象征。因为缺乏自主的CPU设计和实现技术,我国信息产业中与CPU相关的许多核心技术及产品仍然主要依赖进口,不仅经济上受制于人,产品的增值空间小、盈利能力弱,而且信息系统的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也面临威胁。因此,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CPU芯片甚为必要。


  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中科院把掌握信息产业核心技术、解决我国信息产业“空心”的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并以高性能通用CPU的研制为突破口,于2002年启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研制”,进行龙芯2号高性能通用CPU的研制。这项工作同时得到了国家863计划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的支持,成为该主题的重点课题。项目以中科院计算所为依托单位,并联合微电子所、自动化所和北京微电子所等单位进行集中攻关,在通用CPU的芯片设计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龙芯2号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在研制过程中就有了很好的市场前景,出现了“市场等芯片”的局面。


  一、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实现跨越发展


  根据中科院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要求以及计算所作为国立研究所的定位,所领导和课题组在立项之初就制定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坚持高起点,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即从通用CPU入手,先发展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突破其中的关键技术,再在此基础上带动嵌入式的应用。上述目标对龙芯2号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通用,即龙芯2号不仅可以作为PC机和服务器芯片使用,而且可以在大量的嵌入式场合使用。二是高性能,作为通用CPU芯片,龙芯2号必须达到一定的性能,在性能上与Intel、IBM、SUN等公司生产的通用CPU芯片差距不能太大。


  龙芯2号的研制目标为:通过研制与主流兼容的64位、四发射高性能通用CPU芯片,掌握现代CPU的核心设计和实现技术。在性能方面的目标为:在0.18微米工艺条件下达到500MHz主频,使用国际通用的SPEC CPU2000测试程序测试的分值为300分。其中SPEC CPU2000的分值达到300分,意味着500MHz的龙芯2号实际性能将与1.3GHz左右的PIV性能相当,超过威盛CPU的实际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课题组制定了如下技术路线。


  一是做到战略上的高起点和战术上的稳扎稳打相结合。在任务紧难度大的情况下,课题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做到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在实现方法方面,在结构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阶段都进行步步为营的验证和分析,尤其是在结构设计阶段进行一拍一派的C模拟器模拟,并把C模拟文件作为详细结构设计的文档,实现 “可执行的结构设计”。在项目进度方面,为降低风险采用“小步快跑”的策略,进行多次流片并根据流片结果不断优化结构和物理设计以提高性能。目前龙芯2号已经进行了两次成功的试流片,龙芯2号0.18um的定型芯片也已于2004年7月初交付中芯国际进行流片。根据实际的性能测试和分析,龙芯2号首片的性能是龙芯1号的3-5倍,而7月份流片的定型芯片的性能又是首片龙芯2号的3-5倍。


  二是充分发挥结构设计优势和进行软硬件协同的设计。在结构上通过CPU中各个层次的并行性开发来提高性能。这些并行性包括指令级并行、数据级并行以及线程级并行。龙芯2号在并行性开发上主要开发指令级并行技术,即实现四发射结构,并实现充分的乱序执行技术有效发挥多发射通路的效率,减少指令间的互相等待。此外,龙芯2号还实现了数据级并行的媒体处理部件。软硬件协同主要指通过编译优化及硬件对编译器的支持提高性能,既不片面追求复杂的硬件,也不把沉重的优化负担完全压在编译器身上。龙芯2号的后期版本及龙芯3号将进一步实现线程级并行技术。


  三是从兼容起步的策略。由于现代计算机中软件开发费用已经大大超过硬件开发费用,因此兼容性设计是龙芯CPU设计的重要目标。龙芯CPU与主流CPU之一的MIPS兼容。除了用于计算机外(SGI的工作站主要使用MIPS兼容CPU),MIPS CPU还在网络、打印机、游戏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支持MIPS兼容的指令系统,除了很容易运行LINUX操作系统外,龙芯CPU还能支持VxWorks以及WinCE等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当国家与企业有足够的投入和其他条件成熟时,将按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设计自己的指令系统。


  四是坚持系统设计、物理设计和验证的紧密结合。首先,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需要紧密结合。在龙芯2号的设计中,流水线的最大逻辑路径不是由体系结构设计的需要来确定,而是由物理设计的要求来确定。即先确定每一级流水线的最大延迟并在此约束下进行结构设计。其次,验证工作贯穿于设计的整个过程,占总工作量的60-70%。验证的难度在于对于CPU这样的复杂系统,任何验证工作只能证明错误,不能证明正确。因此,验证的目标是为了增加项目管理人员的信心,验证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错误。


  二、坚持产出导向,加速产业化


  根据计算所领导关于科研人员应该以产出为目标,而不是以申请经费为目标的要求,龙芯课题组在龙芯2号的研制过程中就着眼于龙芯2号的未来应用,并随时根据市场的要求调整设计目标。


  龙芯2号的研制目标是实际性能达到PIII或低端的PIV的性能。这样性能的芯片与目前主流的通用CPU芯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课题组在分析了CPU从Performance per Second,到Performance per Dollar,到Performance per Watt的发展过程后,在低成本和低功耗设计上下工夫,提出CPU加上北桥芯片的成本在20美元之内,功耗在3-5瓦之内的设计目标。为此,课题组在经费和任务都紧张的情况下进行了北桥芯片的设计,以降低系统成本。


  龙芯2号的主要应用目标是Linux桌面PC、低端服务器、信息家电、网络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等,其低主频的早期版本也可以用于NC、无盘工作站等瘦客户机。针对上述应用,在龙芯2号样片的基础上已开始进行系统设计,为潜在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正是由于在龙芯2号的研制过程中紧密联系市场的需求,使得龙芯2号在设计过程中就有了很好的市场前景。虽然龙芯2号定型芯片还在设计,但已有很多企业使用龙芯2号的试验芯片进行系统及市场开发。还有不少海外企业准备购买龙芯2号的IP(龙芯2号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出售设计技术的64位高性能CPU芯片)。


  三、坚持以任务带学科,在执行任务中突破关键技术


  作为一个国立研究机构,承担国家的重大项目,处理好任务与学科的关系十分重要。片面重视完成任务忽视科研和片面重视论文忽视任务都是不对的。任务和学科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统一的关系。在执行项目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以任务带学科,以系统带科研”,即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研究解决问题,向任务提供关键技术。课题组十分重视处理好完成任务和人才培养的关系。龙芯课题组中有三分之二人员是研究生,课题组的导师克服把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的思想,结合任务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坚持研究生的论文应该“从任务中来、到任务中去”,“源于任务、高于任务”,并把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作为重要目标。在课题组中,很多研究生都成了业务骨干,有的甚至在读期间就成为子课题组长。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经过努力,项目在芯片设计方法学、体系结构设计、验证、CPU芯片物理设计、通用CPU芯片的配套软硬件环境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与创新成果(篇幅所限,这里不一一列举)。


  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龙芯课题组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从2001年初的以研究生为主的没有芯片设计经验的十几人的队伍,经过短短的三年时间,已发展成为近百人的能打硬仗的队伍,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7岁。为了完成任务,全组常年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从2001年起三个春节中有两个春节加班。在项目紧张的时候经常连续一个礼拜不分昼夜地工作。每次流片成功后,课题组成员都要到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以激励士气。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目前课题组已基本掌握通用CPU的设计技术,龙芯2号的实际性能已达到2001年左右的国际先进水平。与国际上其他通用处理器设计公司如Intel、IBM、SUN等公司相比,也许课题组在经验上还差些火候,但在关键技术的掌握方面,已经不存在“没有捅破的窗户纸”,需要的是更多的实践和大工程的锻炼。


  在完成现有任务的基础上,课题组拟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使用0.13或0.09微米工艺,争取在年底前实现600-800MHz的CPU芯片,并在2005年达到1GHz以上的目标。同时通过进一步结构优化,使其实际性能相当于1.5GHz到2GHz的PIV的性能。
 
由中科院主导,并不是长久之计。应该私有化,由自由市场主导,政府只要提供后援就足够了
 
最初由 Marvin 发布
由中科院主导,并不是长久之计。应该私有化,由自由市场主导,政府只要提供后援就足够了

世界上那么多私有化的国家和公司(中国私人公司也不少吧?),怎么没见有很多“长久之计”的CPU强家? 自由市场讲究比较效益,造CPU肯定不如倒手转卖CPU
 
最初由 无业游民 发布
Linux的和平崛起,为打击Micros$oft霸权,建立一个多级世界做出了贡献。Linux还存在问题,但是它还在改革并开放其源代码。其发展进步是有目共睹的。21.1世纪是Linux的世纪!

不要忘记MacOS X也是个抗衡Windows单边主义行径,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与其说MAC OS/X,还不如说*BSD
:rolleyes:
 
There's nothing wrong of Linux. I have used Redhat since its version 4.0. But there are certain commerical software which don't have the linux version. Do NOT tell me to use some public domain software. They simply don't work that way. Compaing with the cost of those commerical software, even M$ Office seems a bargain.
 
最初由 无业游民 发布
Linux的和平崛起,为打击Micros$oft霸权,建立一个多级世界做出了贡献。Linux还存在问题,但是它还在改革并开放其源代码。其发展进步是有目共睹的。21.1世纪是Linux的世纪!

不要忘记MacOS X也是个抗衡Windows单边主义行径,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如果Windows是软件霸权主义, 那么MacOS甚至连硬件都垄断了.
 
研究出来没有用,CPU这个东西,量产以前说根本没有意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