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L时代华纳是非法操作出来的巨型王国?

盗版情人

Moderator
注册
2002-05-21
消息
7,248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万维读者网】在上周的日本盂兰盆节放假期间,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着实让美国媒体热闹了几天。围绕该公司的话题层出不穷,如假帐问题、负责人员的辞职、经营高层的人事变动等等。进入本周以来,又曝出了该公司涉嫌以同等价格回购已售出商品的“来回转帐(round-tripping transaction)”丑闻。这一系列的报道刊登的时期,恰巧是该公司提交证明结算正确性的宣誓书的时候。
日经BP社报道,该公司在去年1月刚刚进行了大规模合并,其后,一直陷于巨额亏损等“合并后遗症”的困境中。今年,该公司采取了经营改革、提高用户满意度等各种措施,或许是这些措施奏效,在第2季度结算报告中恢复了赢利。

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目前围绕这一季度会计处理的各种传闻、猜测正日益扩散。此次,笔者将综合有关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一系列报道来分析一下该公司的现状。

-口头强调“不存在非法行为”

围绕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尤其是美国在线(AOL)的业务信息处理振兴事业协会(IPA)的Web站点,在最近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实在是发生了太多的事情。首先,笔者想按照时间清理一下这些接连不断的坏消息。

事情起源于《华盛顿邮报》于7月18日刊登的对“AOL公司的会计处理失当”的报道。该报道的内容为,“AOL公司虚报了2000年~2001年的在线广告/销售的销售额”(《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而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开始着手进行调查。

而当事人却直到第二周才发表了有关申明。7月24日,在线时代华纳在当天举行的第2季度结算发表后不久宣布,“我们接到了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调查的通知”。

当时在线时代华纳的解释为:“负责公司审计工作的美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 Young)重新调查的结果显示,未发现非法行为。所有交易与公开信息均遵循会计原则”(美国在线时代华纳)。

但就在一周后的7月30日,《华盛顿邮报》又报道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AOL业务部门负责人David M. Colburn(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高级副总裁)不再担负日常业务”。此前,David M. Colburn在AOL大宗交易谈判部门负责在线广告及销售交易(《华盛顿邮报》的报道)。

不久,《华盛顿邮报》的这一报道得到了证实。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于2周后的8月14日宣布,David M. Colburn已于8月9日卸任。

8月14日这一天恰好是该公司将证明结算内容正确性的宣誓书提交给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最后期限。而且,虽然该公司是在这一天傍晚、期限即将结束时才提交了宣誓书,但在此后立即发表了更为重要的消息。

-180度急转弯,承认涉嫌作假

这一发表一反此前的论调,表示:“AOL在会计处理正确性上存在问题”。该公司解释说:“在AOL过去的三宗交易中,有可能将从第三方获取的报酬‘不恰当’地作为广告及销售收入计入了结算结果”。

而且,还对该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补充说明。以前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只是表示涉嫌的交易是在过去的一年半的时间内发生的,交易额极少,仅4900万美元。现在,该公司补充说明道∶“已经开始了公司内部调查、今后将对其他交易展开调查,这一调查计划于第3季度前完成等等”。

截止撰写本稿的8月22日,该公司尚未对三宗交易的详细情况以及其与卸任的Colburn之间的联系做出任何解释。而且,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各种猜测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多的是,“仅靠该公司的说明和结算正确性证明是无法消除嫌疑的”。

顺便提一下,8月16日的美国《华尔街日报》与英国《金融时报》(均为电子版)报道说:“AOL编造了大量的交易。有关当局正在就这一事件进行调查”。

进入上周后,出现了有关虚报收入具体方法的报道。19日的《华尔街日报》在线版报道说,“有关当局正在调查AOL公司的互惠信贷交易”。

这里讲的所谓互惠信贷交易是指商品及资产的“购回交易”。购回交易指的是,随着某种资产的销售,以几乎相同的金额买回销售的资产本身或者销售对方的相同资产。这种交易包括几乎同时进行销售与购回的“来回转帐”与时间上多少有些差距的“连续交易(back-to-back transaction)”。如果恶意使用这些方法,就可以有意识地虚报双方的收入。

-Colburn成为刑事搜查对象

上面就最近一个月发生的事情做了大致的回顾,但实际上除此之外,还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情。笔者认为,这两件事给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此次的发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其中一件是7月31日,美国司法部继证券交易委员会之后,也开始对在线时代华纳展开了调查。这是对该公司虚报收入进行的刑事调查。有关这一点,美国媒体报道说,“目前,司法部正在对一系列涉嫌作假的交易的幕后指使者Colburn展开调查”。

另一件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大规模组织变动(人事变动)。这恰恰是在《华盛顿日报》刊登首次报道的7月18日发表的。根据这一组织变动,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二号人物Robert W. Pittman将离开公司。Robert W. Pittman在合并之前是AOL的总裁。卸任之前,担任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首席运营官(COO)和AOL的临时首席执行官(CEO)。

另外,AOL的正式CEO一职在今年4月Barry Schuler辞职以后,一直是虚位以待。所以,由Pittman暂时担任CEO,今年8月6日,原USA Interactive公司的管理人员Jonathan F. Miller担任了(AOL的)正式CEO。

-涉嫌“为得到合并许可而人为维持股价”

据美国《纽约时报》在线版透露,在投资家中间,如今正流传着“2000年开始出现的IT泡沫经济的崩溃,导致了一系列的非法会计”的猜测。也就是说,“为了在2000年6月的原AOL与原时代华纳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获得股东们的合并认可,不得不进行假帐会计”。当时,虽然.com企业的股价开始下降,但是AOL的股价却出现了持续上涨。股价开始下降是在顺利地获得股东们认可合并之后出现的。

最后让我们再详细地看一下该公司股价的变化情况。

在2000年1月发表合并之前的股价方面,AOL为73美元、时代华纳为64美元。截止发表合并一个月后的2月,虽然AOL的股价下降到了58美元,但时代华纳的股价却上升到了81美元。此后,AOL的股价恢复到了60美元(2000年4月),在股东大会批准合并后的7月份也维持在了61美元。但此后该公司的股价却开始出现了缓慢的下跌,到了10月下降到了43美元。

2001年1月结束合并、新诞生的在线时代华纳的股价徘徊在39~45美元间。但911事件后,其股价一下子跌到了34美元。此后,一直未出现恢复的迹象。今年1月,该公司在结算发表中终于宣布赤字额进一步扩大。由此,股价下跌到了26美元。之后,今年4月该公司公开了542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于是乎股价跌破了20美元大关。此后,股价持续下滑,在各种报道沸沸扬扬的前一周更是一落千丈到10~13美元。

有消息说上面提到的二号人物Pittman是因为未能有效阻止股价下跌与低迷的广告收入而引咎辞职的(《华盛顿邮报》报道)。

凭借非法操作而诞生的巨型合并企业,业绩下降到如此地步,想必股东们也不会再沉默下去了。围绕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暗箱操作的报道今后还将继续下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