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225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HTML>中国摄影2001-1相机文化 CAMERA COLLECTION
20世纪最具价值的12种相机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过去的一个世纪是人类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一个世纪,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照相机也不例外。在整个20世纪里,照相机从技术上完成了由纯机械方式向电子控制方式的过渡,由化学感光材料方式向纯物理方式的初步递进……。2000年8月,本刊编辑与北京华夏摄影收藏研究会筹备组成员刘志坚、易威、沈铭、赵俊毅、刘杰、金铁路等就20世纪世界上最具价值的相机进行了广泛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推选出12种20世纪有代表性的相机。这些相机大都在相机发展史上具备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将他们依次罗列,也是对过去20世纪相机发展的一个回顾。
1. 勃朗宁方盒式相机(图1)
勃朗宁(Brownie)方盒式相机产于1900年,由美国柯达公司出品。它是20世纪最为廉价的相机之一,当时售价为1美元。尽管这架相机只装备了一只105mm 1:17单片新月型镜头,但它在日光下拍照却相当有效,使用117型胶卷能够获得2.25×2.25英寸的大幅照片,很容易直接观赏。因此,该机一上市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事实上,照相机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其结构也是由简而繁,有它自身的进化过程。20世纪初,象勃朗宁这种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的照相机将摄影乐趣带给了普通人。从此,摄影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同时,勃朗宁在大众中也倍受青睐,持续生产了半个多世纪,主要原因是,它不但价格极其低廉,而且操作十分简便,只要环境照度足够的情况下,没有拍照经验的人也能胜任这类相机的使用。因此,这种结构的廉价相机在以后的岁月中被许多相机厂仿效,以致于今天的各种35mm玩具相机和一次性相机也是这种结构的变种。
2. 埃尔曼诺克斯新闻相机(图2)
埃尔曼诺克斯(Ermanox)新闻相机是德国德累斯顿H-埃尔曼工场(Heinrich Ernemann Were A.G.,Dresden.Germany)的产品。原型机于1924年发布,这是一台装有埃尔诺斯塔(Ernostar)100mm 1:2和1:1.8高像质大口径镜头的相机,使用2×3英寸(5×7.6cm)散页片。该相机快门时间范围为T、B、20~1/1000秒。这种相机体积小,又有超大口径镜头和较大面积的片幅,摄影师可以凭借现场光线完成大的集会或舞台活动快照,一改以往莱卡相机片幅小和新闻相机笨重的缺点,因而很受常在光线不足场所活跃的摄影记者们的欢迎。20世纪30年代,《柏林画报》的E-萨洛蒙(Erich Salomon)就是使用这种相机拍摄了大量反映政界活动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照片。
3. 莱卡I(A)型相机(图3)
虽然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于1913年研制出UR莱卡原型机,但直到1925年才开始小批生产改进型莱卡I(A)。这种新相机长133mm,高56mm,厚29.2mm,快门时间有2(B门)、1/20、1/30、1/40、1/60、1/100、1/200、1/500秒,共分8级,镜头采用50mm f/3.5爱尔马(Elmar)金属筒可以收缩固定在相机前方,但不能卸下。相机本身不附带测距器,装有一个光学取景器,小巧坚实,携带方便。可以说,从莱卡I(A)开始,相机小型化、精密化和批量化成为世界相机工业的发展模式。
4. 罗莱弗莱克斯双镜头反光式相机(图4)
1929年,德国的福兰克海德司克联合公司(Franke & Heidecke,Braunschweig,Germany)率先在世界上发布了完全由金属组件为依托的双镜头中片幅相机,拉开了新型双镜头反光相机发展的历史序幕。最初的罗莱弗莱克斯相机装有蔡司公司提供的优质75mm 1:4.5天塞(Tessar)镜头,快门康般型(Compur),快门时间为B、T、1~1/300秒。这种范围的技术指标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加上罗莱弗莱克斯相机颇具独创性的集俯视、仰视、平视和视差校正于一身的腰平取景器和优良的加工工艺,使得罗莱弗莱克斯相机更具魅力。世界上许多相机制造厂家也纷纷仿制,从此罗莱相机名声大振。在中片幅相机哈苏500C/M面世以前几乎风行了50年之久。
5. 宝丽来Model 95相机(图5)
Model 95是宝丽来公司(Polaroid Co.,)1944年的一个试验型相机,它率先在一步成像技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随后,宝丽来一步成像技术几经改进,于1948年实用机型问世,它采用立式大型折叠风箱结构,镜头为135mm 1:11,在相机机身上方安装一个能折叠的光学取景器,后盖一端突起,能容相纸卷,另一端推杆及开口中间安有卷轴,能将相纸卷中显影药包挤压均匀分布在相纸上,挤出机外。早期的宝丽来相机只能生成黑白照片,1963年以后彩色片也相继问世。随宝丽来一步成像技术的空前发展,其商业化产品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科研、医疗、教育、军事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技术出现后还引发过与柯达公司的专利之争,最后以柯达公司的失败而告终。
6. 哈苏1600F单镜头反光相机(图6)
1948年瑞士维克多-哈苏公司(Victor Hasselblad Co., Sweden)发表了这款高品质的120相机。它在世界上第一次采取组合式结构的中片幅相机,镜头、后背、取景器均可更换,使相机的扩展性和机动性大大提高。金属焦平面快门,快门时间有B,1~1/1600秒,镜头采用柯达爱克泰(Kodak Ektar)80mm 1:2.8镜头及蔡司Opton Sonnar 135mm 1:4。由于它的拍摄质量十分出色,为世界广大专业摄影者公认。
7. 康泰克斯S型135单反相机(图7)
尽管世界上最早使用135胶卷的单反相机是前苏联的斯勃特(Sport),它废弃了传统的折叠式取景遮光装置,改用具有放大调焦屏功能的目镜,这种方式基本上解决了小型单反相机取景外扰的问题。不过,这种相机需要俯视取景,影像左右也仍然倒置,使用很不方便。1949年,前东德的蔡司伊康公司(VEB Zeiss-Ikon,Dresden,GDR.)发表了康泰克斯S型135单反相机,它首先采用了五棱镜取景技术,彻底解决了反射式相机取景影像左右倒置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康泰克斯S型相机成为相机发展史上第一架名副其实的单反相机,它基本实现了无视差取景。它的出现,持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单反相机产品,直至今天。
8. 佳能AE-1全自动单反相机(图8)
1975年,日本佳能公司集中了当时单反相机制造经验而生产的佳能AE-1全自动单反相机诞生,它标志着世界上内装微型计算机相机的开始。由于该机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两个双向性集成电路(IC)为主的运算中枢,首次实现了相机的高度电子化和自动化。这一伟大实践迅速带动了照相机向中央处理器方式的电子化方向发展。
9. 美能达XD-7型相机(图9)
1977年,日本美能达公司发表了美能达XD-7相机,它率先赋予照相机以多种曝光模式的面貌出现。其后的高档相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多种曝光模式成为一种时尚,并引发出曝光模式方面的不断创新,从此曝光模式的种类激增。
10. 柯尼卡C35 AF自动调焦相机(图10)
1977年11月,日本小西六写真工业公司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35毫米自动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 AF。它采用的组件是美国好尼威尔(Honeywell)公司新推出的双像对称式光电调焦系统(Visitronic System)。它是通过两个测距窗后面的反光镜把影像反射到AF传感器上,两个影像的反差进行比较,并改变其中一块反光镜偏角位置,当两个影像反差完全一致时,AF组件内的集成电路即可操纵照相机进行调焦。
11. 美能达Maxxum7000单反自动调焦相机(图11)
美能达Maxxum7000是世界上第一台机身一体化AF单反相机,它放弃了沿用数十年的MD卡口,启用了完全新型的AF卡口,在机身上装有一块液晶显示面板(LCD),来显示各种参数,光圈大小和快门时间都通过按钮调节液晶板显示。在全黑暗场合能实现自动调焦,因而它首先受到眼力不济的中老年用户欢迎,而且只要按动快门就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12. 柯达DCS 100专业数码相机
虽然静态照相机率先开辟了无感光胶片的照相方法,但是,实用意义上的使用纯物理方法的照相机应当归属柯达公司1990年推出的柯达DCS 100型数字照相机。这架以尼康F3相机机体为构架,结合了柯达公司开发的数字影像技术的照相机首次在世界上确定了数字相机的一般模式,为数字相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DCS 100一面市,就引导着数字相机朝桌面出版、医学、科研、工业、军事、新闻、刑侦、鉴定、广告、建筑、网络等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其技术理论也直接带动了家用数字相机的发展。所以,柯达DCS 100是20世纪数字相机领域里的一个重大创举,它确立了数字相机挑战传统相机的可能。
*照片由上海照相机研究会提供
(本文执笔:沈铭#、易威#)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cphoto/2001-1/2001-1p84.html</HTML>
[%sig%]
20世纪最具价值的12种相机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过去的一个世纪是人类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一个世纪,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照相机也不例外。在整个20世纪里,照相机从技术上完成了由纯机械方式向电子控制方式的过渡,由化学感光材料方式向纯物理方式的初步递进……。2000年8月,本刊编辑与北京华夏摄影收藏研究会筹备组成员刘志坚、易威、沈铭、赵俊毅、刘杰、金铁路等就20世纪世界上最具价值的相机进行了广泛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推选出12种20世纪有代表性的相机。这些相机大都在相机发展史上具备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将他们依次罗列,也是对过去20世纪相机发展的一个回顾。
1. 勃朗宁方盒式相机(图1)
勃朗宁(Brownie)方盒式相机产于1900年,由美国柯达公司出品。它是20世纪最为廉价的相机之一,当时售价为1美元。尽管这架相机只装备了一只105mm 1:17单片新月型镜头,但它在日光下拍照却相当有效,使用117型胶卷能够获得2.25×2.25英寸的大幅照片,很容易直接观赏。因此,该机一上市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事实上,照相机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其结构也是由简而繁,有它自身的进化过程。20世纪初,象勃朗宁这种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的照相机将摄影乐趣带给了普通人。从此,摄影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同时,勃朗宁在大众中也倍受青睐,持续生产了半个多世纪,主要原因是,它不但价格极其低廉,而且操作十分简便,只要环境照度足够的情况下,没有拍照经验的人也能胜任这类相机的使用。因此,这种结构的廉价相机在以后的岁月中被许多相机厂仿效,以致于今天的各种35mm玩具相机和一次性相机也是这种结构的变种。
2. 埃尔曼诺克斯新闻相机(图2)
埃尔曼诺克斯(Ermanox)新闻相机是德国德累斯顿H-埃尔曼工场(Heinrich Ernemann Were A.G.,Dresden.Germany)的产品。原型机于1924年发布,这是一台装有埃尔诺斯塔(Ernostar)100mm 1:2和1:1.8高像质大口径镜头的相机,使用2×3英寸(5×7.6cm)散页片。该相机快门时间范围为T、B、20~1/1000秒。这种相机体积小,又有超大口径镜头和较大面积的片幅,摄影师可以凭借现场光线完成大的集会或舞台活动快照,一改以往莱卡相机片幅小和新闻相机笨重的缺点,因而很受常在光线不足场所活跃的摄影记者们的欢迎。20世纪30年代,《柏林画报》的E-萨洛蒙(Erich Salomon)就是使用这种相机拍摄了大量反映政界活动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照片。
3. 莱卡I(A)型相机(图3)
虽然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于1913年研制出UR莱卡原型机,但直到1925年才开始小批生产改进型莱卡I(A)。这种新相机长133mm,高56mm,厚29.2mm,快门时间有2(B门)、1/20、1/30、1/40、1/60、1/100、1/200、1/500秒,共分8级,镜头采用50mm f/3.5爱尔马(Elmar)金属筒可以收缩固定在相机前方,但不能卸下。相机本身不附带测距器,装有一个光学取景器,小巧坚实,携带方便。可以说,从莱卡I(A)开始,相机小型化、精密化和批量化成为世界相机工业的发展模式。
4. 罗莱弗莱克斯双镜头反光式相机(图4)
1929年,德国的福兰克海德司克联合公司(Franke & Heidecke,Braunschweig,Germany)率先在世界上发布了完全由金属组件为依托的双镜头中片幅相机,拉开了新型双镜头反光相机发展的历史序幕。最初的罗莱弗莱克斯相机装有蔡司公司提供的优质75mm 1:4.5天塞(Tessar)镜头,快门康般型(Compur),快门时间为B、T、1~1/300秒。这种范围的技术指标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加上罗莱弗莱克斯相机颇具独创性的集俯视、仰视、平视和视差校正于一身的腰平取景器和优良的加工工艺,使得罗莱弗莱克斯相机更具魅力。世界上许多相机制造厂家也纷纷仿制,从此罗莱相机名声大振。在中片幅相机哈苏500C/M面世以前几乎风行了50年之久。
5. 宝丽来Model 95相机(图5)
Model 95是宝丽来公司(Polaroid Co.,)1944年的一个试验型相机,它率先在一步成像技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随后,宝丽来一步成像技术几经改进,于1948年实用机型问世,它采用立式大型折叠风箱结构,镜头为135mm 1:11,在相机机身上方安装一个能折叠的光学取景器,后盖一端突起,能容相纸卷,另一端推杆及开口中间安有卷轴,能将相纸卷中显影药包挤压均匀分布在相纸上,挤出机外。早期的宝丽来相机只能生成黑白照片,1963年以后彩色片也相继问世。随宝丽来一步成像技术的空前发展,其商业化产品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科研、医疗、教育、军事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技术出现后还引发过与柯达公司的专利之争,最后以柯达公司的失败而告终。
6. 哈苏1600F单镜头反光相机(图6)
1948年瑞士维克多-哈苏公司(Victor Hasselblad Co., Sweden)发表了这款高品质的120相机。它在世界上第一次采取组合式结构的中片幅相机,镜头、后背、取景器均可更换,使相机的扩展性和机动性大大提高。金属焦平面快门,快门时间有B,1~1/1600秒,镜头采用柯达爱克泰(Kodak Ektar)80mm 1:2.8镜头及蔡司Opton Sonnar 135mm 1:4。由于它的拍摄质量十分出色,为世界广大专业摄影者公认。
7. 康泰克斯S型135单反相机(图7)
尽管世界上最早使用135胶卷的单反相机是前苏联的斯勃特(Sport),它废弃了传统的折叠式取景遮光装置,改用具有放大调焦屏功能的目镜,这种方式基本上解决了小型单反相机取景外扰的问题。不过,这种相机需要俯视取景,影像左右也仍然倒置,使用很不方便。1949年,前东德的蔡司伊康公司(VEB Zeiss-Ikon,Dresden,GDR.)发表了康泰克斯S型135单反相机,它首先采用了五棱镜取景技术,彻底解决了反射式相机取景影像左右倒置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康泰克斯S型相机成为相机发展史上第一架名副其实的单反相机,它基本实现了无视差取景。它的出现,持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单反相机产品,直至今天。
8. 佳能AE-1全自动单反相机(图8)
1975年,日本佳能公司集中了当时单反相机制造经验而生产的佳能AE-1全自动单反相机诞生,它标志着世界上内装微型计算机相机的开始。由于该机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两个双向性集成电路(IC)为主的运算中枢,首次实现了相机的高度电子化和自动化。这一伟大实践迅速带动了照相机向中央处理器方式的电子化方向发展。
9. 美能达XD-7型相机(图9)
1977年,日本美能达公司发表了美能达XD-7相机,它率先赋予照相机以多种曝光模式的面貌出现。其后的高档相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多种曝光模式成为一种时尚,并引发出曝光模式方面的不断创新,从此曝光模式的种类激增。
10. 柯尼卡C35 AF自动调焦相机(图10)
1977年11月,日本小西六写真工业公司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35毫米自动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 AF。它采用的组件是美国好尼威尔(Honeywell)公司新推出的双像对称式光电调焦系统(Visitronic System)。它是通过两个测距窗后面的反光镜把影像反射到AF传感器上,两个影像的反差进行比较,并改变其中一块反光镜偏角位置,当两个影像反差完全一致时,AF组件内的集成电路即可操纵照相机进行调焦。
11. 美能达Maxxum7000单反自动调焦相机(图11)
美能达Maxxum7000是世界上第一台机身一体化AF单反相机,它放弃了沿用数十年的MD卡口,启用了完全新型的AF卡口,在机身上装有一块液晶显示面板(LCD),来显示各种参数,光圈大小和快门时间都通过按钮调节液晶板显示。在全黑暗场合能实现自动调焦,因而它首先受到眼力不济的中老年用户欢迎,而且只要按动快门就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12. 柯达DCS 100专业数码相机
虽然静态照相机率先开辟了无感光胶片的照相方法,但是,实用意义上的使用纯物理方法的照相机应当归属柯达公司1990年推出的柯达DCS 100型数字照相机。这架以尼康F3相机机体为构架,结合了柯达公司开发的数字影像技术的照相机首次在世界上确定了数字相机的一般模式,为数字相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DCS 100一面市,就引导着数字相机朝桌面出版、医学、科研、工业、军事、新闻、刑侦、鉴定、广告、建筑、网络等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其技术理论也直接带动了家用数字相机的发展。所以,柯达DCS 100是20世纪数字相机领域里的一个重大创举,它确立了数字相机挑战传统相机的可能。
*照片由上海照相机研究会提供
(本文执笔:沈铭#、易威#)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cphoto/2001-1/2001-1p84.html</HTML>
[%s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