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15000元(转帖)

xuefeng

新手上路
注册
2004-09-22
消息
417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我数年前来澳洲的时候本是准备工作一两年然后带着海外经验和澳币存款回深圳或者北京当海
>龟的。然而数年之后,我一次又一次推迟了归乡的打算。作为中国人,无论我是何国籍,我当
>然不是不想回,而是不敢回,这也是我不入籍的原因。
>
>最近我又在英国和上海各住了2个多月,考虑再三后最终决定入籍,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条:
>
>和国内一些猎头公司接触之后,薪酬尚可,但是这些钱的实际消费能力是在比较低。以月薪1
>万5千为例,须缴个人所得税3400多元,很多人都说澳洲税重,但是你因为税收也享受medicar
>e等等福利,但是很多朋友都不太了解澳洲的税收,其实你处理得当是可以节税很多的,比如
>注册一家皮包公司等等。
>虽然外企替我买医疗保险无需我负担一分钱,但是我在澳洲的公司不仅替我买而且负担我所有
>家庭成员的HCF health
>care。所以在上海我如果替我未婚妻和将来的孩子购买医疗保险(whole cover)的话,我需要
>每月付将近1100元。
>
>国内好些的外企里housing fund每月大概是工资额的50%,但是大多数根据你的职位和公司有
>所不同,一般外企白领恐怕能有20%就很好了,所以如果购买上海徐家汇120平方米的新房(含
>1个露天车位)我每月仍需还贷6000元。但是在悉尼除去公司给我的housing fund我可以用工
>资按揭购买现在Epping的双层house,双封闭车库,一个40平方米的游泳池,每月还贷3200刀
>。
>
>国内现在年轻人都在勉为其难的过买车的瘾,但是上海现在的交通条件实在令人掩鼻不止,在
>淮海路一带大部分时间车速都低于35公里/小时,而且尾气刺鼻。我在上海的同学主要购买的
>都是16万以下的国产轿车,因为便宜,我不知道现在国内生产的轿车行驶8万公里后怎样,但
>是我知道韩国车在悉尼各大二手车市场上出尽风头,96年的大宇只买2900元,因为韩国车的变
>速箱,引擎等等综合常数只能做到84左右,但是日本的丰田平均在94,奔驰是96,而纯手工的
>劳斯莱士是115。我衷心希望中国的车能够达到90,特别是在中国的路况下。一个年薪10万的
>人无法在中国用一年的工资购买一辆象样的车,但是在澳洲3万块就可以买到很好的车,恐怕
>连一年的comprehensive insurance都富富有余。
>
>所以月薪15000元的人,扣除税收,房贷,车贷,医疗保险,食品,汽油,物业,
>你还剩多少?????
>
>另外在澳洲,小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你基本只需负担她的生活消费,学费很少,高中毕业后,
>如果她能考上墨尔本大学,她不用担心学费,因为她可以用HECS或PELS,生活费她可以自己打
>工负担(食品房租等),但是在中国一个孩子在幼儿园的开销是多少?小学初中的义务教育难
>道不是一个笑话?穷孩子考上大学却无力负担发生的还少吗?即便孩子愿意打工上学,可是在
>中国打零工的学生付得起房租吗?恐怕连民工都还找不到工吧。所以,为人父母你还得从你那
>15000元中再攒出孩子的教育开销。除此之外还有年迈的父母因为中国的历史原因一般都没有
>像样的医疗保险,为人子女你难道不为他们准备各种可能的手术开销吗?
>现在,请问你在中国月薪15000高吗?
>
>另外我已经从中国大学毕业8年,我的很多同学也都陆续来到了上海工作,我在中国的大学不
>一定排名前五,但是一定排名前十,所以我有理由认为我的同学们是有智慧有能力有经验的人
>才,但是当初全班又有百分之几达到月薪15000呢?的确有三四个,但是大部分依然还是月薪
>七八千左右的白领,有的甚至还在4000块。一个500人的公司,请问又多少人会达到月薪15000
>?记住我说的是完全凭自己本事的同学,靠裙带关系觅得高薪职位的人我不予正视!
>
>我不回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目前中国仍然没有一种透明的监督机制,无论是金融,学历,足球
>还是司法依然处于暗箱*作状态,看看连续阴跌40个月的股市,为什么这些年那么多垃圾公司
>都被证监会作为优质资产上市,为什么上市公司的老总都成了富豪而股民从来得不到分红?看
>看风雨飘摇中的中国足协,为什么搞了10多年的联赛却从来没有公布历年财务状况??再看看
>中国现在处级以上干部,还有谁不是硕士学历??新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灾难发生前,人民都不
>能事先从政府得到第一手资料,都不能事后从政府听到一声对不起,从58年自然灾害到非典再
>到股市萎靡,老百姓能做的只能是为政府的失误买单。灯火璀璨的上海,我怎么能相信你不是
>又一个泡沫?一个透明的 政治监督机制才是一个国家安定团结长治久安的基础,80年代的拉
>美4国也曾有过连续1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他们最终没有成为欧洲第二,因为皮诺切特等
>人的军人独裁无法保证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他们最终只能走向经济长期衰退和政治动荡。
>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我是在诋毁中国的发展,我只是充分肯定中国的改革开放并衷心希望我能够
>回到一个透明稳定繁荣的中国,不要以为冒险家的乐园是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在座各位有谁
>真是个象样的冒险家呢?如果中国今天允许海外保险公司进入中国,我就会回国,因为我信任
>这样的保险公司远胜于深圳平安。如果中国今天允许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办个人业务,我也会立
>即回国,因为我的存款有了保证,不会因为可能的通货膨胀银行挤兑儿损失半点。 另外我要
>说的是,在世界各国现在的中国留学生中都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从前在国内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于是痛骂中国没发展后跑到了国外,希望混个样文凭然后欺骗自己也是个人才,只是中国有
>眼无珠而已。可是在国外几年又混的没碗象样的饭吃,于是又大骂国外穷,没有dvd,电视机
>太小,人少没发展,最后可能真会又跑回国内,可是国内现在也不是方鸿渐的天下,没本事立
>马让你变海带!!
>
>所以无论你选在出国还是在国内,都应该闭上你的嘴,做好你的事,整天卖嘴的人别说年薪30
>万,连3万都不会有人赏你。
>
>上个贴子只是看了前些日子坛子里的一些言论后有感而发,没想到造成这种局面,光悄悄话就
>收到不少,遗憾的是反对我的人在悄悄话里以破口大骂为主,希望这个贴子之后能有改观。
>
>先说说几个主要的分歧吧:
>
>有的人认为我将徐家汇的房子和悉尼郊外的epping对比有些不等量,但是我头脑中的等量不是
>以离市中心的距离计算,因为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比悉尼墨尔本的city大
>很多,城外基本是农用地,我上个月去法国旅游,发现巴黎的city也很小,只是一些办公楼而
>已,中国人绝大多数没有私家车,所以当然要住在city,近些年因为房地产开发拆迁才逐渐有
>人住到了城外。在澳洲成家的人一般都住在Suburb, 只不过要选择公共设施及社区环境好些的
>区,从这些角度来说,徐家汇只能和Epping比较,因为在悉尼city居住的本地居民恐怕不到20
>%,city大都是出租户和办公楼,如果非要以离市中心多少公里来物理概念的“等量对比”的
>话,我觉得有些形而上学死搬教条,因为两个国家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至于我是否将MEDICA
>RE当救命草真没想过,只是看到国内我们的父辈没有一个像样的医疗保险心中实在不是个滋味
>,当然个人家境不同,但是我想让绝大多数中国人逐步拥有MEDICARE一类的最低保障体系还是
>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另外相比在国内买辆捷达之类的车坐等他人艳羡,我宁愿自在的生活在
>人均福特的环境,因为我天生喜欢安静,不喜欢SHOW OFF.
>
>也有人认为我留在澳洲是没有进取心的偏安一方,我真的很冤枉!!恐怕这些年坛子里没有人
>象我这样和国内猎头联系密切的,难道真得啥都不想买张机票就算有魄力?!
>
>我主要考虑这几条:
>
>第一,我认为现在回国至少对于我这样情况的酷似股市追高,处于一个短期内风险高于机会的
>时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对于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尤
>其是金融监管司法体系不健全的国家,前期的强劲的经济发展往往在蜜月期后最终滋生大面积
>的腐败,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典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是马来西亚马哈蒂尔总理在国会失声痛
>哭的场景历历在目,幸运的中国由于金融封闭躲过一劫,然而下一次呢?
>
>每年以上海为首的大中城市大量依靠外资注入拉动GDP神话,但是同时对于每100万美元的投资
>,中国人民银行就要印800多万人民币的本地对应货币,在国外,过量的基础货币供应往往可
>以通过政府抛售中短期债券等流通手段进行控制以避免通货膨胀,然而中国的5年期记帐式国
>库券只能以对国有经济实体摊派的形式发售,这种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做法一方面加重了企业的
>负担,另一方面给了企业领导层向政府和银行要贷款的借口,持续的贷款从来不会正经用到企
>业的革新上,因为一个脱困的企业就会断送企业领导层的生财之路,也会使一个企业的MBO(
>管理层收购)之路没了理由。
>
>也有人在大谈国内外企的幸福生活,可是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谁是国内外企的最大客户---是
>国营企业,我对这个问题的感触来自于在上海外企的2年的销售工作,以变频器而言,一个民
>营工厂可能只用2台,但是一个大型的国营企业可能一次订货就是40台,再加上这以后的维修
>,配件以及更新换代,而且国营企业的订货并不根据企业需求来,不经常技术升级企业领导怎
>么拿回扣,怎么出国“培训”?只要先去通过中间人找到主管总工,谈好回扣再去面见分管厂
>长或经理,糖衣炮弹拿下后订单基本搞定。请你告诉我:国企倒台后西门子的自动化设备卖给
>谁?爱立信北方电讯的交换机卖给谁?外企白领的工资谁来发?我觉得这些事实可以告诉我们
>为什么中国企业效益不好却设备世界领先,为什么中国的大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缺位但是高楼大
>厦光彩夺目,为什么顾雏军张瑞敏成了富豪可是股民们10年不见分红?
>
>原谅我在此重点强调了中国此刻的风险,因为一个已经连续顺利发展了20年的新兴市场经济国
>家在没有完善并落实法制的前提下必然也同时累积了和高经济增长率同样的高风险。建设部上
>周以官方名义批驳了摩根斯坦利谢国忠的中国房地产过热论,我个人认为如果中国房地产不过
>热,那么就无需进行前两天0.25%的升息,嘴硬归嘴硬,经济规律毕竟是硬科学,大部分人购
>买吃力或无力的房地产想持续过热也难,我衷心希望政府在这些问题上不要重蹈非典覆辙:不
>被外电当众扒光裤子决不承认得了杨梅大疮!泡沫终究有破灭的一天,如果这种社会矛盾累积
>之后的破灭能顾加速国家民生职能的确立也不失为好事。
>
>我其实在海外华人中是一个回国派,但是如果回国风险大于机遇,从risk management的角度
>讲就不是一个理智的决定,因为我除了自己的两双手外,没有什么别的过人之处,如果谁因此
>说我是个没有魄力的loser,我暂时认了,因为我敢拍着胸脯说:中国少则2年多则5年,必有一
>次矛盾积累下得挫折和磨难。泡沫过后,如果政治经济环境有了实事求是的发展环境,我就会
>卖房回国,到那时,如果哪个今天叫嚣爱国的人龟缩在澳洲谁就是孙子!!!
>
>第二,很多人认为澳洲空间狭小没有发展,但是我个人这些年的认识是:绝大部分人还没有能
>力大到澳洲容纳不下的地步,大家遇到的主要困难其实不是业务而是语言,包括我自己。如果
>你语言好,你有比中国广阔的多的发展空间,因为澳洲是世界的,你有去欧洲美洲的各种机会
>,当然也包括中国。我们公司70%的项目来自欧洲和日本,在这个公司我生平第一次接触到各
>国不同的IT商业技术标准,小日本连documentation都有200页的合同标准,而我从前在上海接
>触到的就相对单一,因为处于世界资金链末端的产业模式只有行业差异,技术标准上没有大的
>不同只有尺度的把握。
>
>有人说,中国现在也逐渐在许多领域领先了,比如说载人航天,我同意,也忧虑,虽然从战略
>上说载人航天非搞不可,但是更多的明星项目确是政治色彩浓厚,比如磁悬浮和世界第一高楼
>。澳洲3G已经投入民用不少时间了,可是中国还在讨论何时发放3G牌照的问题,为什么?因为
>目前信息产业部的3G系统测试报名表上,世界手机产量第一的中国却只有一家夏新拿得出样机
>,而且还面临面临跨界失频的考验。而在北悉尼的LG研发中心和墨尔本大学,就有现成的3G跨
>平台多重服务组的研发队伍,在大家都闲澳洲手机土气的时刻,我却无法发出同样的声音。大
>部分中国学生作为事业刚刚起步的人才,我们难道不觉得自己在国外可学的东西很多吗?当你
>真正学到一些国外的先进东西再回国不是对中国更有意义吗?难道100个学生都学同样的JAVA
>和BUSINESS LAW就是我们留学生的价值和特点吗?我们应该以什么来在中国的人才竞争中处于
>领先地位?如果把自己当个人才,那么第一要有国际上先进的技术或管理知识,第二要有自己
>令土鳖自愧不如得杀手锏。
>
>第三,关于澳洲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问题,我觉得很多人到回国前对澳洲的福利也没什么了解
>,但是她已经急于对其不屑一顾了,我个人认为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在20年后如果能达到澳洲现
>在水平的一半就很了不起,这不是能用人口多就搪塞过去的。我希望个别朋友在发悄悄话用脏
>话骂我之前先知道以下什么是HCF之类的问题后再同贬澳洲福利不迟,因为那时你会发现每年
>你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不用排队随时去医院选医生并且COVER所有的住院费,牙医费甚至配眼
>镜。
>
>说了这么多,我还是要说:我真心等待回国合适机会。因为只有一个越不完善的国家才越可以
>充分发挥我这些年在国外的经验。但是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回国,什么人应该回国而且马上回
>国?我的观点如下,不全请跟贴补充:
>
>1. 依赖裙带背景的人应该回国,因为离开中国你一文不名,离开中国的你就像一条被排出体
>外的蛔虫一样没有了寄食的土壤,人的能力低并不可耻,但是离开前请对别的国家保持尊重。
>
>
>2. 具有紧缺技术职能的专业精英中的精英中的精英中的精英,因为紧缺的专业代表极具诱惑
>的机遇。
>
>3. 父母身体欠安的的朋友们,亲情毕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即便我们暂时割
>舍,也是为了日后的重聚,一个人彻底离开了和睦的家庭也就在一生中失败了一半
>4. 经过长久的挣扎之后,依然无法适应语言环境的人,毕竟人一辈子不是用来学语言的,良
>好的语言是事业更进一步的敲门砖,反之则是羁绊。
>
>
>但是我个人觉得本科刚毕业的人最应该留下,原因如下:
>
>1. 国内大学生连年扩招成灾,对于同样没有工作经验的你,用人单位不会给你什么高薪,相
>比之下,澳洲GRADUATE 35K-45K的工资好要高些。
>
>2. 一两年海外工作经验对你今后回国无疑有着非常正面的影响。
>
>3. 只有工作后你才会真正参与社会,你才会真正了解企业文化,社交,福利待遇等等,有利
>于你看清社会与社会之间的优缺点。
>
>最后,请每一个中国人在国外凡事力争上游,日后都能够带着足够得能力在适合发展的时机回
>国效力,因为只有那时,我们得回国才能多一份自信与豪情,少一份无奈和沮丧。
>
>
>我不是怕离开你,我只是怕离开你后再也没有人像我这么爱你!
 
“以月薪1万5千为例,须缴个人所得税3400多元”,

信口开河还是道听途说,15000元月薪(税前)的个人所得税=2425元,2400多变成了3400多,白多交了40%。(如果月薪为2万,个人所得税则是3425元。)

真不知道他的数据都是哪里来的。




附个人税计算方法(原码):用IE执行就可以

>

<head>
http-equiv="Content-Type"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default.css">
<title>个人收入所得税 </title>
JavaScript>
<!--

function clickBtn( K )
{
switch ( K )
{
case 'sh' :
a = Number( form1.textfield1.value );
if ( a <= 1000 )
t = 0;
else if ( a <= 1500 ) // 1000 + 500
t = ( a - 1000 ) * 0.05;
else if ( a <= 3000 ) // 1000 + 2000
t = 25 + ( a - 1500 ) * 0.1;
else if ( a <= 6000 ) // 1000 + 5000
t = 175 + ( a - 3000 ) * 0.15;
else if ( a <= 21000 ) // 1000 + 20000
t = 625 + ( a - 6000 ) * 0.2;
else if ( a <= 41000 )
t = 3625 + ( a - 21000 ) * 0.25;
else if ( a <= 61000 )
t = 8625 + ( a - 41000 ) * 0.3;
else if ( a <= 81000 )
t = 14625 + ( a - 61000 ) * 0.35;
else if ( a <= 101000 )
t = 21625 + ( a - 81000 ) * 0.4;
else
t = 29625 + ( a - 101000 ) * 0.45;
form1.textfield2.value = Number( a - t ).toFixed( 2 );
form1.textfield3.value = Number( t ).toFixed( 2 );
break;
case 'sq' :
a = Number( form1.textfield2.value );
if ( a <= 1000 )
t = 0;
else if ( a <= 1475 ) // 1000 + 500 - 25
t = ( ( a - 1000 ) / 0.95 ) * 0.05;
else if ( a <= 2825 ) // 1000 + 2000 - 175
t = 25 + ( ( a - 1475 ) / 0.9 ) * 0.1;
else if ( a <= 5375 ) // 1000 + 5000 - 625
t = 175 + ( ( a - 2825 ) / 0.85 ) * 0.15;
else if ( a <= 17375 ) // 1000 + 20000
t = 625 + ( ( a - 5375 ) / 0.8 ) * 0.2;
else if ( a <= 32375 )
t = 3625 + ( ( a - 17375 ) / 0.75 ) * 0.25;
else if ( a <= 46375 )
t = 8625 + ( ( a - 32375 ) / 0.7 ) * 0.3;
else if ( a <= 59375 )
t = 14625 + ( ( a - 46375 ) / 0.65 ) * 0.35;
else if ( a <= 71375 )
t = 21625 + ( ( a - 59375 ) / 0.6 ) * 0.4;
else
t = 29625 + ( ( a - 71375 ) / 0.55 ) * 0.45;
form1.textfield1.value = Number( a + t ).toFixed( 2 );
form1.textfield3.value = Number( t ).toFixed( 2 );
break;
}
}
//-->
>
</head>

leftmargin="0" topmargin="0" background="../../../mtkb/images/mental.gif">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
width="780" align="center" height="400"> width="600">
>
>跳槽在 IT 业可以说是比较常见的了,而找一份新工作,薪水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了。
通常公司会谈的薪水一般是税前月薪,我们又不是搞财务的,常常搞不清楚税前税后究竟有多大的差别, 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也不是按固定的比例,估计值有时会跟实际值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我收集了一些资料写了这个程序,
本来是用 Delphi 写的,后来发现还是很简单的,于是就用 JavaScript 写成页面,这样在浏览本站时就可以计算了。 >
>
>
<form name="form1" onSubmit="return false">
border="1" cellspacing="0" bordercolor="#99CCFF">
bgcolor="#99CCFF">
colspan="3">
align="center">

<h4>个人收入所得税计算器 </h4>
>>
>
>
width="74" height="19">税前月薪:>
width="160" height="19"> <input type="text" name="textfield1">
>
width="58" height="19"> <input type="submit" name="Submit" value="计算税后" onClick="clickBtn('sh')">
>
>
>
width="74" height="20">税后月薪:>
width="160" height="20"> <input type="text" name="textfield2">
>
width="58" height="20"> <input type="submit" name="Submit2" value="计算税前" onClick="clickBtn('sq')">
>
>
>
width="74">所得税额:>
width="160"> <input type="text" name="textfield3"> >
width="58">>
>
>
</form>>
>
height="32" bgcolor="#FFFFCC">
width="780" align="center" bgcolor="#CCFFFF">


Copyright (c) 2000, 01 by Mental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p>>
>
>
>
>
 
你这个还是不要回去,你虽然是中国人,对中国极不了解。

在中国许多公共设施远远比外国齐全,你不必建这个、建那个的,那狗屁游泳池,建了你还不会去游呢!国内哪个城市没有设施先进的游泳池。

我刚从国内来,发现国内许多东西比这里方便得多。

倒是,我发现一个问题,真正富裕的华人不在国外,而在国内;真正生活舒适,不在国外,而在国内;对于生活讲究程度国内远高于国外,也就是说同类的人,国内的生活水平高于国外,比如同样是副教授。
 
最初由 willi 发布
你这个还是不要回去,你虽然是中国人,对中国极不了解。

在中国许多公共设施远远比外国齐全,你不必建这个、建那个的,那狗屁游泳池,建了你还不会去游呢!国内哪个城市没有设施先进的游泳池。

我刚从国内来,发现国内许多东西比这里方便得多。

倒是,我发现一个问题,真正富裕的华人不在国外,而在国内;真正生活舒适,不在国外,而在国内;对于生活讲究程度国内远高于国外,也就是说同类的人,国内的生活水平高于国外,比如同样是副教授。


您老的这句话算是说对了!!!!
 
别跟写这个文章的人较劲, 你没看他写吗, 他没有工作经验. 他在中国还没挣过钱, 不知道真的挣到月薪15000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也不知道挣了钱怎么去享受生活. 他仅仅是凭他的想象去理解15000会如何如何花掉, 而对中国真正的生活一无所知.所以他才会觉得澳洲比中国哪都好. 我不了解澳洲, 但是好像不比加拿大好吧.
 
澳洲,我听说是现代农村,本来我是要去澳洲(主要冲着那气候好),后来在信函联系中发现澳洲人对咱中国人有偏见、歧视。我心里想,你个澳洲有啥了不起,我搞的是遥感,这方面你不如中国,很多方面都不如中国,我不鸟你。所以就转到加拿大来。不过,也有点失望。
 
国内是小环境好, 大环境差. 看看北京上空两千米厚的巨大灰带就让人闷气.
 
那你就不要呆在北京

那你就不要呆在北京,中国有的是地方可去
 
应该说国内这几年还是有进步的, 比如说厕所里有纸的比两三年前更多一些了, 可是细看仍然有很多问题.就提俺们省城(也是数百万人口)的行路吧:

交通混乱: 大量行人和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灯. 逆行, 任意横穿马路, 闯红灯. 三条道的路挤下四条车流.在每一个十字路口车流都不停地左转和右转, 和行人混在一起.

俺在加拿大骑自行车通常都可以到30-40公里的时速, 但在国内就只能跑20. 别看国内好象有"专门"的自行车路, 但是经常被出租汽车,公共汽车,甚至是大货车挤占. 又有许多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逆行, 加上每一个小路口都时不时会窜出个车, 没看见你人就不踩刹车, 好象就抢那么几秒钟似的. 除此外, 还有大量低速的三轮车, 许多人又喜欢并排骑挡住整个路面, 所以俺经常被迫骑到机动车道上去.

通常国内的自行车在夜间没有人用灯的, 而郊区偷下水道盖的事还是很多, 俺就有次到最后一秒钟才发现并从那样一个缺口上跳过去过, 相当危险.

停车都是个问题, 在加拿大很方便, 随便找一棵树或者标示牌一锁就是, 只要你的车不是500加元甚至千元以上的高档车, 没有快卸,就没什么担心. 但在国内, 哪怕是人民币一两百元的车, 只要是你把它擦新了都可能被偷. 省城就有那么个地方专门买这种被偷的车, 许多人丢个几辆后, 索性也去买别人被偷的车.

公共汽车经常拥挤不堪, 因为现在多是无人售票, 所以有没有投钱, 投了多少钱上都时不时能有争吵, 司机反正可以躺倒不开. 又因为经常有修路, 碰上就慢的很, 十公里多点路竟然要一个小时. 有次俺去接人, 晚了一两分钟错过一辆公共汽车, 俺一着急就不顾一切地沿着自行车道跑下去, 过了十分钟竟然发现自己跑到那辆公车的前面去了, 后来还是在一个站上了那辆车.
 
楼上这位老兄,说的好象都对,但细细回味,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主要的东西一点也没讲到。

你也可以设想一下,当你辛苦一天后,你想去泡泡脚、放松一下,这里有地方吗?

当你走在外面,突然下雨,你可能要硬着头皮淋回家,半个小时、1个小时甚至2个小时。。。。。

而这在国内会有吗?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与摆谱,是希望你明白,这些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不要紧,中国有中国的优缺点,这里有

这里的优缺点。一个怕寂寞、孤独的人,在这呆下去,搞不好会得忧郁症。一个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在这可

能会有更大的作为。

当然真正有发展前途要数国内,加拿大人少地多, 机遇不如国内多,许多事情想做做不了,因为人少,

另外,加拿大在国际上的地位是不如中国,也就是说很难听到加拿大的声音。

不说了,扯远了,没啥意思。

一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初由 willi 发布
楼上这位老兄,说的好象都对,但细细回味,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主要的东西一点也没讲到。

你也可以设想一下,当你辛苦一天后,你想去泡泡脚、放松一下,这里有地方吗?

当你走在外面,突然下雨,你可能要硬着头皮淋回家,半个小时、1个小时甚至2个小时。。。。。

而这在国内会有吗?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与摆谱,是希望你明白,这些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不要紧,中国有中国的优缺点,这里有

这里的优缺点。一个怕寂寞、孤独的人,在这呆下去,搞不好会得忧郁症。一个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在这可

能会有更大的作为。

当然真正有发展前途要数国内,加拿大人少地多, 机遇不如国内多,许多事情想做做不了,因为人少,

另外,加拿大在国际上的地位是不如中国,也就是说很难听到加拿大的声音。

不说了,扯远了,没啥意思。

一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ool: 同意! 中国和加拿大各有各的好. 到底哪里更好自在个人心中,自己觉得哪好就在哪呆着, 没必要一定要去贬低另一个.
 
你讲的是从另一个角度的"鸡毛蒜皮"的事.

首先这里的任何房子都有锅炉烧热水, 比国内的煤气热水器担心煤气中毒经常开关还要调温度要方便, 在浴缸里放一缸水还不够泡和放松吗? 当然要象国内的什么浴足城花30元雇用农村姐妹来按摩是做不到的.

这边人出去绝大部分是开车, 所以天气基本没有影响. 即使是俺这种骑车多的也随身带着55c一件的一次型轻便雨披, 而且这边的骑行服本身就是防水的, 通常不会搞成落汤鸡. 即使成了, 回家洗个热水澡也很方便.

真正重要的是工作, 无论在任何地方没有合适工作那都艰难, 但那不是生活.
 
昨天,去参加了一个English Class.有10多个中国人,印象最深的是,只有一个中国人脸色红润(哦,还有我),其他十多个男男女女,都是营养不良,精神状态欠佳,怎么搞的,留学、留学,也要注意身体啊!
 
一看就知道1990年以前的文章.
大家还要看吗? 几乎给耍啦.
没美国独资保险啦, 够他满意啦.
1990年LIFE / MEDICAL 就有AIA啦.
1995年PROPERTY/CASULTY/LIABILIY找AIU去啦.
现在外资保险满街都是. AXA, MUNICHI, POTENTIAL...
都什么年代啦.
 
最初由 willi 发布
昨天,去参加了一个English Class.有10多个中国人,印象最深的是,只有一个中国人脸色红润(哦,还有我),其他十多个男男女女,都是营养不良,精神状态欠佳,怎么搞的,留学、留学,也要注意身体啊!

俺不在就不行. 上次回国聚会, 一桌十二三人年龄跟俺都差不多, 可是看上去普遍偏胖, 有肚子, 苍老. 最后大家公认俺是里面气质体形最佳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