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戒
Moderator
- 注册
- 2002-04-10
- 消息
- 30,130
- 荣誉分数
- 32
- 声望点数
- 228
:smoke:
第一章:初入新德里
到印度已经一个星期了,来跟大家说说我的所见所闻。
由于中国对媒体的控制力度比较大,因此我们对很多国家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于政府的宣传:“印度人口也有10亿之多,但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大小,因此地少人多;近代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广大人民生活在剥削与压迫之中;科技很发达,软件业名列世界第二;天气太热,每年都热死几千人,不适合人类居住”。
到了印度,首先让人感到惊讶的就是新德里国际机场的破旧,机场大厅的四面墙都是用石灰水粉刷的,没有什么广告和宣传画,墙上面满是污渍,很多大块的墙皮已经掉了下来,露出黑乎乎的砖块。更令人惊讶的是,从新德里国际机场望出去:唯一一条公路的两边居然到处都是破旧的棚屋,还有很多人就睡在公路边上,甚至睡在汽车下面,公路两边的地面上还有很多象下水道井盖大小的洞穴,据说这都是穷人居住的地方。沿着公路进入市中心,我们惊讶的发现,马路两边有很多穷人的房子。所谓“穷人的房子”,就是用装石灰的编织袋和几根树枝搭成的,没有四面的墙壁,一家十几口人就住在几平方米的屋顶下面;也有条件稍好一些的,住在黑乎乎的帆布做成的帐篷里面,让人联想起了电影里的游牧民族;条件再好一点的就用废弃的铁皮搭成屋子,在城里,很少见到砖瓦搭成的房子。以上信息完全正确。
进入城市,吃惊的目睹了传说中印度的一大奇景: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不但车厢里挤满了人,车顶上也坐着人,居然连车厢外面也挂满了人,虽然扒着车窗,神情却泰然自若,毫不紧张,其技术之高实在让人佩服,我当时就想:美国的蜘蛛侠是不是从印度移民过去的。再仔细一看,发现在车门的位置上没有门,只有一个门框,连驾驶室也没有门,后来才听说:这边的公共汽车路过站台时是不停车的,上车的人直接扒到车窗、车门框上,下车的人就直接从车门跳下去。(不太全面,有时候车顶都做满了人)进入新德里的繁华市区,失望的发现所有的建筑通常只有二、三层,全城最高的建筑也只有4、5层楼高,实在不像一个大国的首都。后来,经过当地人确认:得知整个德
里的最高建筑为9层。
更令人失望的是:街上的商店大多都只有国内的一个售报亭那么大,无论店里、店外都是极其的脏乱和破旧。由于面积太小,通常每个商店只卖一类商品,种类也非常之少,没有什么挑选的余地。比如说买鞋吧:一进门,老板就会请你坐下,服务员跪在地上仔细观察你的脚,估计一下号码,然后拿一双鞋给你,不满意就再换一双,直到大小合适为止,最多可以挑选一下颜色,基本没有样式可供选择。
尽管城市如此残破,但是物价却令人咋舌:任何生活用品的价格都是国内的2-3
倍,甚至10倍:洗发水要50多元一瓶,矿泉水瓶(空瓶)要6元,香皂10元1块;大白菜要10元钱1斤……。原因很简单:当地的穷人用不到这些东西,这些都是用来给外国人用的。是这样的,东西奇缺,还很贵,没有大的超市
尽管如此,很多必要的生活用品在这里仍然买不到,比如:餐巾纸、洗洁精、一次性纸杯等。很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印度人所谓的“上厕所”,就是在大街上解决问题,不论男女。很好笑的是,街边的公共厕所没有屋顶、也没有四面的墙,只有几个露天的蹲位孤零零的放在那里。
印度人的饭店就更不能提了,大家做好呕的准备。首先:在印度,餐具是不消毒
的,全印度的市场也买不到消毒柜。其次,就是他们的吃饭方法,将菜肴熬成糊
状,用手指将菜和米饭搅在一起成一团浆糊状,再把牛奶、饮料倒进去,继续用手指搅。看着他们用黑乎乎的大手搅拌的过程,大多数国人都会作呕;不过通常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因为他们的饭菜发出一种熏天的酸臭气,中国人闻到了都会躲在至少十米之外。在当地,很少中餐厅,也买不到任何中国的零食,很让人难熬。吃饭是这样的,中国餐馆条件要稍微好一些,但是也都没有消毒,吃饭用的餐具,他们都是用一条黑的发亮的毛巾给你擦一下就用了印度人的穷是真正的“赤贫”。在城市里,即使是闹市区,也随处都可以看到:一家十几口人,住在用装石灰的编织袋和几根树枝搭成的,仅有8、9平方米的房子里,没有四面的墙壁,一家十几口人就住在几平方米的屋顶下面。据说坐飞机在孟买上空可以看到地面上很大一片白色的东西,好像我们中国的塑料大棚一样,其实那就是穷人用
编织袋做的屋顶。不过我倒觉得他们的治安不错,房子既没有墙壁也没有门,居然都不会丢东西。
有一次,我在车上看到路边一个走路的年轻女孩,身上的“衣服”质地很特别,朦朦胧胧的似隐似透,还发出闪烁的天蓝色光芒,我当时就很奇怪这衣服是什么做成的,在中国没见过这样的布料。走近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她根本就没穿衣服,只是在身上抹上了一层蓝色的颜料。我估计:她可不是为了时尚而裸奔,也不是完全是为了遮羞,主要是为了防晒:当地的气温通常都有45度,下午可达到50度,半夜也有40度,如果不穿衣服,肯定会把人晒死。
当地人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白天上班或睡觉,晚上拜佛,就连世界五百强企业里的员工也一样。包括那些搞软件的,离开计算机就开始祈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当地所有的商场、饭店、理发店、甚至按摩的地方,所有的服务人员都是男的,传说联通老总来印度考察,点名要去当地最豪华的洗浴中心,要了一个“泰式洗浴”、一个“土耳其浴”后就进屋了,过了一会,围着浴巾就出来骂:“怎么服务的全都是男的!”。
第二章 排名世界第二的发达国家
尽管印度如此落后,然而,在印度人的心中,他们从来都是整个世界的第二名(第一当然是美国了),他们认为印度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只有美国和日本才能够和他们相比(愚昧与无知);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We must work more hard, Otherwise,China will catch up with us in twenty years.”。在印度人的心目中,今天的中国还没有楼房,我们还都住在茅屋里,更谈不上坐在这里上网灌水了。印度人常常把中国的上海称作“东方小孟买”。事实上,清政府时期的上海,恐怕已经超过现在的孟买了。
前几天,一个印度人都上海去,看到七、八十层的金贸大厦,眼睛都直了,我同事对他说“印度有这个吗?”,他竟然回答说:“唉!想不到我们印度给你们中国贷了这么多款,你们竟然拿来盖这些东西!。”
有一次,我和司机开玩笑问:“哇,德里怎么有这么多高层建筑,每栋楼都有二、三层?他回答我说:“Of course,does China have so many high buildings?”德里有一个著名的三层楼电影院,下面有五、六个专卖店,当时我问司机,这是哪里呀?司机骄傲的回答:“This is New YorkManhattan!”。听得我哈哈大笑,于是我指着路边的一个帐篷问:“那这里是不是芝加哥?”
不过,由于印度全民信奉宗教,几乎人人都活在神的世界里,他们的幸福感非常
强,是全世界几个幸福感最强的国家之一。印度人的张狂只有到印度之后才能体会到,在他们眼里,我们到印度就应该有到了天堂的感觉,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国内见不到的。
第一章:初入新德里
到印度已经一个星期了,来跟大家说说我的所见所闻。
由于中国对媒体的控制力度比较大,因此我们对很多国家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于政府的宣传:“印度人口也有10亿之多,但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大小,因此地少人多;近代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广大人民生活在剥削与压迫之中;科技很发达,软件业名列世界第二;天气太热,每年都热死几千人,不适合人类居住”。
到了印度,首先让人感到惊讶的就是新德里国际机场的破旧,机场大厅的四面墙都是用石灰水粉刷的,没有什么广告和宣传画,墙上面满是污渍,很多大块的墙皮已经掉了下来,露出黑乎乎的砖块。更令人惊讶的是,从新德里国际机场望出去:唯一一条公路的两边居然到处都是破旧的棚屋,还有很多人就睡在公路边上,甚至睡在汽车下面,公路两边的地面上还有很多象下水道井盖大小的洞穴,据说这都是穷人居住的地方。沿着公路进入市中心,我们惊讶的发现,马路两边有很多穷人的房子。所谓“穷人的房子”,就是用装石灰的编织袋和几根树枝搭成的,没有四面的墙壁,一家十几口人就住在几平方米的屋顶下面;也有条件稍好一些的,住在黑乎乎的帆布做成的帐篷里面,让人联想起了电影里的游牧民族;条件再好一点的就用废弃的铁皮搭成屋子,在城里,很少见到砖瓦搭成的房子。以上信息完全正确。
进入城市,吃惊的目睹了传说中印度的一大奇景: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不但车厢里挤满了人,车顶上也坐着人,居然连车厢外面也挂满了人,虽然扒着车窗,神情却泰然自若,毫不紧张,其技术之高实在让人佩服,我当时就想:美国的蜘蛛侠是不是从印度移民过去的。再仔细一看,发现在车门的位置上没有门,只有一个门框,连驾驶室也没有门,后来才听说:这边的公共汽车路过站台时是不停车的,上车的人直接扒到车窗、车门框上,下车的人就直接从车门跳下去。(不太全面,有时候车顶都做满了人)进入新德里的繁华市区,失望的发现所有的建筑通常只有二、三层,全城最高的建筑也只有4、5层楼高,实在不像一个大国的首都。后来,经过当地人确认:得知整个德
里的最高建筑为9层。
更令人失望的是:街上的商店大多都只有国内的一个售报亭那么大,无论店里、店外都是极其的脏乱和破旧。由于面积太小,通常每个商店只卖一类商品,种类也非常之少,没有什么挑选的余地。比如说买鞋吧:一进门,老板就会请你坐下,服务员跪在地上仔细观察你的脚,估计一下号码,然后拿一双鞋给你,不满意就再换一双,直到大小合适为止,最多可以挑选一下颜色,基本没有样式可供选择。
尽管城市如此残破,但是物价却令人咋舌:任何生活用品的价格都是国内的2-3
倍,甚至10倍:洗发水要50多元一瓶,矿泉水瓶(空瓶)要6元,香皂10元1块;大白菜要10元钱1斤……。原因很简单:当地的穷人用不到这些东西,这些都是用来给外国人用的。是这样的,东西奇缺,还很贵,没有大的超市
尽管如此,很多必要的生活用品在这里仍然买不到,比如:餐巾纸、洗洁精、一次性纸杯等。很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印度人所谓的“上厕所”,就是在大街上解决问题,不论男女。很好笑的是,街边的公共厕所没有屋顶、也没有四面的墙,只有几个露天的蹲位孤零零的放在那里。
印度人的饭店就更不能提了,大家做好呕的准备。首先:在印度,餐具是不消毒
的,全印度的市场也买不到消毒柜。其次,就是他们的吃饭方法,将菜肴熬成糊
状,用手指将菜和米饭搅在一起成一团浆糊状,再把牛奶、饮料倒进去,继续用手指搅。看着他们用黑乎乎的大手搅拌的过程,大多数国人都会作呕;不过通常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因为他们的饭菜发出一种熏天的酸臭气,中国人闻到了都会躲在至少十米之外。在当地,很少中餐厅,也买不到任何中国的零食,很让人难熬。吃饭是这样的,中国餐馆条件要稍微好一些,但是也都没有消毒,吃饭用的餐具,他们都是用一条黑的发亮的毛巾给你擦一下就用了印度人的穷是真正的“赤贫”。在城市里,即使是闹市区,也随处都可以看到:一家十几口人,住在用装石灰的编织袋和几根树枝搭成的,仅有8、9平方米的房子里,没有四面的墙壁,一家十几口人就住在几平方米的屋顶下面。据说坐飞机在孟买上空可以看到地面上很大一片白色的东西,好像我们中国的塑料大棚一样,其实那就是穷人用
编织袋做的屋顶。不过我倒觉得他们的治安不错,房子既没有墙壁也没有门,居然都不会丢东西。
有一次,我在车上看到路边一个走路的年轻女孩,身上的“衣服”质地很特别,朦朦胧胧的似隐似透,还发出闪烁的天蓝色光芒,我当时就很奇怪这衣服是什么做成的,在中国没见过这样的布料。走近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她根本就没穿衣服,只是在身上抹上了一层蓝色的颜料。我估计:她可不是为了时尚而裸奔,也不是完全是为了遮羞,主要是为了防晒:当地的气温通常都有45度,下午可达到50度,半夜也有40度,如果不穿衣服,肯定会把人晒死。
当地人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白天上班或睡觉,晚上拜佛,就连世界五百强企业里的员工也一样。包括那些搞软件的,离开计算机就开始祈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当地所有的商场、饭店、理发店、甚至按摩的地方,所有的服务人员都是男的,传说联通老总来印度考察,点名要去当地最豪华的洗浴中心,要了一个“泰式洗浴”、一个“土耳其浴”后就进屋了,过了一会,围着浴巾就出来骂:“怎么服务的全都是男的!”。
第二章 排名世界第二的发达国家
尽管印度如此落后,然而,在印度人的心中,他们从来都是整个世界的第二名(第一当然是美国了),他们认为印度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只有美国和日本才能够和他们相比(愚昧与无知);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We must work more hard, Otherwise,China will catch up with us in twenty years.”。在印度人的心目中,今天的中国还没有楼房,我们还都住在茅屋里,更谈不上坐在这里上网灌水了。印度人常常把中国的上海称作“东方小孟买”。事实上,清政府时期的上海,恐怕已经超过现在的孟买了。
前几天,一个印度人都上海去,看到七、八十层的金贸大厦,眼睛都直了,我同事对他说“印度有这个吗?”,他竟然回答说:“唉!想不到我们印度给你们中国贷了这么多款,你们竟然拿来盖这些东西!。”
有一次,我和司机开玩笑问:“哇,德里怎么有这么多高层建筑,每栋楼都有二、三层?他回答我说:“Of course,does China have so many high buildings?”德里有一个著名的三层楼电影院,下面有五、六个专卖店,当时我问司机,这是哪里呀?司机骄傲的回答:“This is New YorkManhattan!”。听得我哈哈大笑,于是我指着路边的一个帐篷问:“那这里是不是芝加哥?”
不过,由于印度全民信奉宗教,几乎人人都活在神的世界里,他们的幸福感非常
强,是全世界几个幸福感最强的国家之一。印度人的张狂只有到印度之后才能体会到,在他们眼里,我们到印度就应该有到了天堂的感觉,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国内见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