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预测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可达到8%-10%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heb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heb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8-06
消息
1,29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吴敬琏预测今后5-10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应在8%-10%。供给政策相较财政和货币政策决定了中国经济今后的走向,所以更为重要。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8月中旬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上发言论述了入世后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近日,香港《大公报》分三次连载了此次发言的主要内容。

  潜在增长率可达8%-10%

  吴在发言中指出,到2001年,因全球经济速度放慢,特别是“9・11”后美国经济衰退,加上日本经济从1990年“泡沫经济”破灭后,一直处在衰退状态,欧洲经济也没有重大改观,所以,中国经济受到很大影响。但去年的经济计划执行结果仍比预期要好,原来估计外贸会有负增长并未出现。经济增长、出口投资、消费等都处在较高水平。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确定20年翻两番任务时,要求经济的年均增长达到7.2%。去年虽然觉得还不够好,但也超过这个水平。

  外贸在2000年呈现恢复性的高增长,在去年初出现下降到年底就稳住了,在今年第一季度又开始上升。投资情况还要好,现在投资增长率属于历史上的最高水平,预示未来经济走势还会向上。外国直接投资情况也保持在历史最高水平,也预示着今后的外国直接投资还会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总结出两点结论:首先2000年确是出现重大转机;其次可以肯定虽然2000年后经济增长有所放慢,但仍保持一个相对的高速度。

  吴认为,虽然外部环境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现在也不能确定外部条件到底有什么、有多少强度的变化,但多种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国内因素可保持7%以上的增长率和其他方面的向好趋势。在近期,也许是5年或10年的范围,如果环境较正常,中国经济潜在的增长率应是8%、9%甚至10%。所以如果做好各项工作,经济增长至少会是7.5%-8%。

  强化供给政策推进经济改革

  吴指出,从1998年开始,主要用财政政策来创造、支持增长。同时配合了一个被经济学家称为“温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就是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有购买力的需求。而像他这样的经济学家更看重供给方面的政策。所谓“供给方面”主要就指企业方面,就是焕发企业活力的政策。但似乎报刊或政府文件上没有强调得很充分。但这一方面的政策可能决定了中国经济今后的走向,所以是更重要的。

  目前许多经济学家主张采取供给方面的政策,应对经济放缓、需求不足和衰退的出现。但在经济学界也没有形成一致意见,更不用说形成政府的一个正式的、自觉的供给方面政策。事实上,由于改革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已经采取了许多有效增强、发挥企业活力的政策。

  吴认为,“入世”后的中国,有两大优势使外国企业愿意进来,一是中国有十几亿人的市场;其次最重要的是有非常勤劳、守纪律和廉价的劳动力。所以在21世纪,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已成定局。问题是这是谁的制造业?外国企业现在纷纷到大陆布局,他们认为中国企业的技术、物质基础根本不是竞争对手,他们考虑的只是他们之间的竞争,若干年后如果仍然停留在现有状况,恐怕绝大部分企业会被一扫而光、全军覆没,或者变成他们的部件、零件供应商。

  中国将进入一个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或者叫网络经济,它的组织原则与过去经济形态是不一样的。对此,中国应该怎么做?第一就是继续执行两手政策,不过要做调整。首先是强化发挥企业活力这一手的力度,其次是随企业活力的加强,应该要考虑“淡出”第一手政策的力度。“淡出”要相继进行。即使实施第一手政策也要把着重“用钱”改为“善财”,所谓“善财”就是减少收入,这其实都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收入在宏观经济中是等价的,都是通过财政手段扩张需求。

  他认为,去年12月国家计委关于启动民间投资的文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计委关于在“十五”期间发展服务业的文件非常重要。而报刊、领导部门似乎对此重视不够。第一个文件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凡是在WTO谈判中给予外方的各种承诺、允许外国资本进入的领域,都应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这个重要原则在很多地方并未做到。后一个文件列举了各个服务行业包括金融,逐步放开对民间资本的限制,这是个长期争论没有解决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计委的这个文件明确地指出要逐步放开,这表明党中央和政府还在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