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的科学观

清之福

新手上路
注册
2003-08-19
消息
750
荣誉分数
2
声望点数
0
英语学习的科学观

周应之 吕丽委

  多年的英语学习让我们都有深切的隐痛:英语也只是一种语言而已,我们学自己的母语如此轻松,而学习英语却耗费了我们无数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人读到了博士后还在学英语,更有多少人为考级、求职而烦恼?聪明的中国人怎么会学习英语如此艰难,一定是出了问题!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从“ 儿童英语”(即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模式)入门学英语科学吗?

回答是否定的

  传统的英语教材是根据从浅到深、从易到难的顺序来编写的,我们学英语就是从简单的开始学起,这是否科学呢?让我们做以下分析:

一、从心理角度来看?

我们学习母语时,无论周围的语言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是我们模仿、学习的素材,因此,我们对母语的认识没有难易之分。然而,通常的英语教材却是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来编写的,一开始就给英语学习者有难易之分的概念,英语是越学越难,而且在相当长的学习时间里都没有有效地掌握英语,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众多英语学习者的心理障碍,这种心里障碍一般在学习的第二、三年就开始出现,再加上英语的考级制度,更是使学习者的心理雪上加霜,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我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热情和信心,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到了一定程度,都觉得很难再突破,心理障碍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从生理的角度来看?

  生理研究表明:人的听觉细胞从0-3岁成长60%,3-6岁成长20%,6-13岁成长10%。这一时期是人类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丰富的语言能够刺激听觉细胞的正常生长,而听觉细胞的正常生长更有助于语言的学习。学习母语如此,学习英语也是如此,错过这段时间,要完整掌握一门语言是相当困难的。很多留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过了13岁去国外留学,他们的外语发音和语调总还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因此,开始就接触丰富的语言符合我们生理的发展。但是,传统的英语教材一开始只给我们提供简单的语言,而简单的语言对听觉神经的刺激作用是远远不够的,不利于语言的学习。

三、从音韵的角度来看:?

音韵是语言的语声、语调、语韵的总和。掌握音韵,有助于发音和对语言的记忆。只有系统完整丰富的语言才可能让我们完整而准确地掌握音韵,婴儿就是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掌握了音韵而渐渐发音说话的。而传统的英语教材是依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来编写的,这样一来,英语初学者只能感受到简单甚至单一的语音和语调而无法完整准确地掌握音韵,所以我们只能说出语音、语调中国化的英语。?

四、从语言系统的完整性来看?

  要了解”系统”这个科学的概念,就必须要大体了解西方科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西方早期的科学思想是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机械自然观,它研究的只是事物之间、事物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简单的关系。在它看来,这些关系都是线性的关系,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必须是确定的知识;而且,它认为,任何复杂现象都可以通过对其组成部分的精确分析,然后将其还原,就能了解事物的本质,这就是所谓的“还原论”。但随着人类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无论所涉及的事物还是事物的内在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的各种特征都越来越多,科学家发现:无论对复杂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的分析和研究作得多么精详,由此还原得出的事物的特性和功能,与事物整体原本的特性和功能有很大、甚至是根本性的差异。传统的机械自然观已完全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在本世纪40年代产生了系统科学,系统科学强调直接对系统进行研究。随着对系统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又在确定性系统中发现了非周期性、内在随机性的混沌现象,对混沌现象的研究,到了七十年代,形成混沌理论。混沌理论认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多是非线性的关系。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在一个系统中,系统的整体的特性和功能在原则上不能归纳为组成它的要素的特性和功能的总和,处于系统整体中的组成要素和特性和功能,也异于它在孤立状态时的特性和功能。而且在混沌理论中,系统的概念同时包含了“有序与无序”、“简单与复杂”,“确定性与随机性”,“可逆与不可逆”,“必然与偶然”这些相对的概念,这在机械自然观看来是不可能的。(混沌理论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问世后,本世纪物理学的第三次革命。它改变了人类认识自然宇宙以及人类自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已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与经济学等的研究。它已促使整个现代知识体系向新的结构转变。)

  科学的思想在发展,我们对英语语言的认识和我们的英语教学观念在发展吗?

  我们知道,语言是由语音、语义、语法组成的系统,。语音有高、有低、有长、有短,语义有深有浅,语法有稳定性、有不稳定性,这构成了语言系统的科学特征:语言系统是有序和无序、稳定和不稳定、简单和复杂相结合的有机整体。也正是由于这三个要素的复杂多样性,才构成生动活泼的语言。对语言来说,系统的整体性是第一性的。从以上系统的整体性思想,我们知道语言系统整体的特性和功能,不是由组成它的三个要素的特性和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三者的有机结合,而且语言、语义、语法在他们独立状态下的特性和功能也完全不同于他们在整体语言系统中所表现的特性和功能。因此,只有在整体的语言系统中学习语言、语义、语法,才能有效地掌握英语语言。而传统的英语教材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原则来编排的,也就是从单词、简单句型、语法入手的,其实是把语言的单个要素和构成要素的部分特征割裂出来,这是简单的机械方法论,完全破坏了语言系统的整体性,使得我们的英语学习一开始就背离语言系统的整体性思想而机械地学习处在割裂状态下的语言、语义、语法,这种最初形成的机械的英语学习方法将一直贯穿在我们今后的英语学习中,虽然历经了多年的努力,也能累积大量的单词、句型,精确地了解单词、词组的中文意思,也能熟练地套用语法,但由于这些英语知识大多不是在整体的语言系统中学习取得的,所以往往一到实际运用时,不是用词不当,就是语不达意,学习者最终无法有效完整地掌握英语。(由于破坏了语言系统的完整性而导致的学习心理的障碍,以及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的缺憾在前文中均有论述。)
五、从人的认知行为看?

以往的观念认为:人的认识或学习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人的认知果真如此吗?起码我们学习母语的方式不是这样。我们出生下来,周围的一切语言无论简单或是复杂、懂还是不懂都是我们模仿学习的对象,长大后自然就能流利地使用母语。既然母语的学习不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模式,那么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不是按照这种模式呢?我们的回答:仍然不是。为什么呢?第一,让我们回到语言本身来探讨。就知识层面而言,语言系统其实是非常复杂的知识系统,其内涵可以广及人类的一切知识领域,也可以是普通的生活语言,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掌握这个复杂的系统,我们在学习任何一门科学知识之前,已经充分掌握了语言(文字)系统,没有语言(文字)基础,是不可能学习任何科学知识的,因为科学知识内容本身就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只是加上这个科学知识领域所特有的符号和公式而已。第二,表面看来,科学知识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符号和公式,但是其内在的科学原理和我们已知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密切相关的。很多的科学原理多是浅显易懂的。比如:“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可以很好地理解“微积分”的概念;爱因斯坦在回答什么是“相对论”时,曾形象地比喻说,一个年轻人坐在姑娘旁边和坐在火炉旁边对时间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时间相对性概念”;而对于所谓的最新科学“混沌理论”,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只要看到“混沌”二字,就能大体猜出“混沌理论”的基本思想。这都表明: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之前,对其内在的本质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第三,我们学习科学知识时的思维方法和我们已经形成的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之间同样有碍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四,科学是对自然客观实际的真实反映,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生就和自然有着共通性,这决定了我们学习任何科学知识都不可能是盲目的。所以,科学知识的学习从来都不是只简单地依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单一模式。再者“难与易”,“懂与不懂”,只是相对的概念,就如同中国人对说中国话一点都不觉得难,而对外国人来说就难了,而且随着时间推移,难的可以变易,容易也可变难了,“懂与不懂”也是如此,老子所说的“难易相成”就是这个道理。这些相对的概念只是学习过程中的工具和方便而已。而人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认识真理,真理是包含相对概念而又超越相对的,因此,我们不能把这些相对的概念简单地排列,来做为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限制了人的思维的健康发展。

  在“混沌理论”看来,人的思维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复杂系统,可称之为人的“系统智慧”;整体性同样是“系统智慧”的核心:人类不仅具有理性的缜密思辩,而且具有直觉的灵感和超越;既有局部的精细思考又有整体的宏观把握;循序渐进与跳跃顿悟、模糊思维与精确思考也是同时并存的,人的各种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是有机交织的,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没有主次、先后之分.婴儿就是以这样复杂的认知系统有效地掌握了语言系统,也就是无论难易,简单和复杂,懂和不懂,只要不断地模仿、学习就能掌握,人类也是以这样的认知系统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毕竟生命是一大奇迹,具有这样的能力。

  把人的认知设定为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模式,是典型的机械自然观,它直接影响了近代的教育思想,使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材的编辑思想长期以来一直都无法摆脱机械自然观的影响,英语教学也深受其害。

六、最后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文化虽然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但文化的核心是以道德人伦为基准的人文文化精神和以认识自然为要旨的的科学文化精神。西方不仅有科学文化传统,同样有深厚的人文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同样给我们滋养,提升我们的人格和思想境界,我们学英语应该要了解西方文化精神,而不能仅仅学习所谓的日常生活英语,让我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停留在诸如“咖啡”、“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商业文化上。传统的英语教材在文化内涵方面是严重缺失的,当然也影响我们的英语表达水平。

从以上分析可知,传统英语教材、教法的最终目的也是让我们整体系统地掌握英语,但由于传统英语教育理论对人的认知行为和英语语言的科学本质认识不清而使英语教材编辑思想发生偏失,从而导致了我们对英语学习的方法也产生偏失。这种偏失使我们觉得英语越学越难,虽经多年刻苦学习,始终无法有效地掌握英语,不仅造成了人生资源和财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得原本优美的英语在中国人的嘴里大都变成了语音、语调中国化、表达呆板、甚至是单词、词组中文式叠加(诸如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之类)的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满口满耳的英语垃圾严重污染了英语语言环境,结果令人痛心。

  成功的英语学习者最终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超出这类教材而把自己放到整体语言环境中去学习才获得成功。虽然他们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很多遗憾是终生无法弥补的。而更多的学习者都被困在初级和高级之间,英语成了永远的畏途,永远达不到的彼岸。

英语是不同于我们汉语的另外一种语言系统,我们应该也完全可以直接系统地学习英语,只有直接系统地学习英语,才可能系统、完整地掌握英语。


“领读、跟读”这种教学法不仅体现了很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也是轻松、简单、便行、高效的学习法。

  我们推开上述理论,再来看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能同时有母语和英语环境的话,那么这个孩子能说英语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也就是说我们天生就有系统学习英语的能力。所以不会说英语是因为我们没有学英语的语言环境。中国人真的没有很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吗?

  我们普遍认为只有到说英语的人群中才算是语言环境。请记住,语言表达和交流的根本是音声,只要环境中具有一定的语言内容,而且能同时提供听和说的机会,就是很好的“语言环境”。

   “领读、跟读”这种学习方法是让我们跟着老师(或教学录音带),按所学的内容老师读一句,我们跟一句,这其中包含了听和说的机会。“领读、跟读”不正是体现了很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吗??

我们学习语言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是最轻松的学习方式。“领读、跟读”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你在语言环境中不断模仿,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读错了不要紧,可以再来,就这样反复学习,不断地听、不断地说,我们就能够掌握音韵、词汇和语法。有了听和说的基础,又有了英语的词汇、语法、句型的累积,我们就可以开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别人自由交流,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领读、跟读”是将听、说、记忆(单词、语法、句型)等语言学习的诸多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在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学习方法。其实,“领读、跟读”也是婴儿学习母语方式的高度概括。因为两者强调的都是语言学习从模仿开始,模仿多了,自然就会。

  模仿学习是要达到自由表达语言的必经之路,离开这个过程,学习英语就会出现很大偏差。传统英语教学恰恰忽视了这种教学方法,忽视模仿学习的过程,代之以掺杂着很多西方哲学中模糊不定的名词或是不成熟的科学观念的教学法,结果是教学方法越来越复杂,学生越学越疲惫。

  “领读、跟读”这种轻松的学习方法,一直是世界各国早期语文教学的根本方法,直到20世纪初,受到当时不成熟的科学观念的冲击,把语文教学简单化、机械化了,这种教学法才渐渐被其它方式取代。但是现在世界各国都普遍认识到国民的语文水平、人文素质一代不如一代,随着系统科学观念的出现和对人文精神重要性的重新认识,这种教学法,又逐渐受到重视。

英语教材的编辑思想及教学方法

英语教材的编辑思想:内容丰富,保持英语语言系统的完整性,充分体现文化内涵,体现先进的科学文化精神。教材内容可分为“语”和“文”两部分。

一、“语”的部分:可采用《英语导读1000句》的形式,包括英语常用的句型、语法、词汇,内容广泛而且相对集中,可反复学习。语句应该保持英语的原本风貌,无须初、中、高级或儿童、成人英语之分,同样的教材适用于不同的年龄。

二、“文”的部分:1、采用《英文经典导读》的形式,辑选西方历史上有代表、有文化价值的经典文章。2、采用《科学文论导读》的形式,辑选科学发展史上著名的科学文论。

所选择的教材均须用标准的英语录制成朗读及领读、跟读教学录音。录音就是最好的专业英语教师。对于家庭学习而言,家长只须陪孩子多听多读,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老师只须组织学生听录音并跟读即可。所有的学习内容均要求反复诵读直至能够熟练背诵。(成人的的记忆力已逐渐减弱,只要求熟练读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就可以接触英语媒体,并广泛进行英文阅读。

英语的学习不需要借助汉语

最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问题:英语的学习要借助汉语吗?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如此,而且我们认为必须要明白英文的中文意思才能学习英语。其实这都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因为我们学习自己的母语时,从来就不需要借助另一种语言,也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借助,而且我们学习母语时,从来不需要别人告诉我们所学内容是什么意思,因为语言本身既是工具又是内容,即便需要对所学内容做更多解释,也是用自己的母语来解释,而不需要借助第二语言。(同样,英国人学习英语不需要借助其他语言。)因此,我们学习英语不需要借助汉语。那么,不借助汉语学习英语,最终能明白英文的中文意思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如果一个人能同时用英语和汉语表达时,英文和中文自然就相通了。

有一点需要强调的,不借助汉语的英语学习只有建立在系统学习英语的基础上。如果是依循传统的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英语学习模式机械地学习英语,则必须借助汉语,因为这种机械的学习方法使我们始终无法有效地掌握英语,所以我们只能借助汉语来学习英语。如果英语的学习无法摆脱汉语的影响,英语就不能成为我们的第二母语。

“儿童读经”(又称”儿童中西文化导读”)给我们的信心

  我们完全可以采用”领读和跟读”的方法直接系统地学习英语,这是我们在推广“儿童读经”活动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的。(“儿童读经”是王财贵教授于1994年台湾发起的教育运动,旨在倡导:利用13岁以前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读诵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以夯实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建构“人文与科技交融”的未来世界作出贡献)。?

  一个孩子能轻松地背诵《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诗经》、《易经》等中国文化经典和《莎士比亚》等西方文化经典,我们可能以为只有象辜鸿铭先生、钱钟书先生这样的中西学问大家才有可能,但这种现象在我们推广“儿童读经”的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这些孩子都不是天才,也不是来自有深厚文化传承的家庭,对于“四书五经”的学习,他们只是遵照“小朋友、跟我读”的简单原理,在大人的带读下,他们看着带有汉语拼音的经典诵读本跟读;对于西方经典的学习,他们也是遵照“小朋友,跟它读”(跟录音读)的原理,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看着不带中文翻译的经典原文和家长一起跟读,对于语文和英语的学习,他们已经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为什么这样简单的方法却有这样好的成效呢?一是因为经典本身就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音韵优美的语言(文字),二是因为这种学习方法本来就符合人类学习语言(文字)的天性。孩子真是让他学什么他就能学什么,天生的模仿、 学习能力是无穷的,实在不需要担心他能不能学。

  科学是时代的标竿,但科学也有陈旧的观念。机械自然观的基本原理背离了自然界的客观实际,是陈旧过时的科学观。遗憾的是我们的科学教育是依循科学的发展史来编排的,也同样是依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模式来做科学教育的,使绝大多数人只能了解早期的科学思想,并且把它当成科学的唯一信条,而不了解这种观念的局限性,不知道它已严重影响了科学思维的发展。科学昌明的时代需要先进的科学思想做指导,这样才能有正确的教育哲学观念和教育科学思想,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水平。
 
儿童读英文经典的五个问题

尹飞舟博士

语言学习,找到语感最为重要。没有语感,就是瞎折腾,没入门。有了语感,那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什么考试都可以对付了。人们在英语学习上花去了过多的时间,还是找不到语感,一是因为没有找到经典英文,二是因为没有掌握诵读的法门,三是没有从小学习。这三句话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从小背诵经典英文,进展神速,毫不费力。就这么简单。从小背诵英文经典,只需三年左右功夫,就可以通过英语托福考试。因为,有了经典诵读的童子功,托福考试那点点技巧根本算不得什么。但是如果不背经典,专门去搞什么四级、五级、六级英语考试,在语法、词汇、阅读、理解上穷费功夫,那就是本末倒置,一辈子陷在英语考试里头出不来,始终找不到语感。我们有一个儿童经典英语托福计划,就是首先要求把心思完全集中在经典英语背诵默写上,经典听多了、背熟了、说多了、默写了,烂熟于胸,语感好极了,再训练做题能力。你会发现,哇塞,原来这么容易!酷必耶!

下列问题,也有人提过,你可能也遇到过――

第一问 在今天这样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还用得着读这些古书吗?

人们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来称呼今天,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今天这个时代里似乎是越来越快了。知识、信息每天都在增长,技术每天都在更新。前人有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到了今天,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这句诗得改一改了,“江山常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只几年”。生在这个时代,孩子们得努力去接受新信息,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哪有闲暇去读这些古代经典呢?

 

不过、朋友,你是否注意到,在我们追求创新的时候,工作和生活都显得有点技术化、程序化;在人类整体的知识空前增长的同时,人类个体的知识都趋向于专精;我们每天要接受大量的信息,其中大多是资料性和操作性的。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也越来越忙,有时忙得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此时此刻,不妨暂且放慢脚步,驻足于人类历史上一些先圣们的像前,聆听他们许久以前发出的智慧的声音,或许会获得新的灵感。

对于人类今天的进步,我们当然感到喜悦和自豪。我们要像旅行家品味异地风情一样,观赏天地万物的更新。的确,孩子们的主要精力要用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他们将来也许会成为电脑天才、网络专家或者股市分析大师,但如果他们满脑子的“软件”、“红利”,除此之外所知甚少,那将多么遗憾。如果他们能够在天真的孩提时代,读一点先圣们留下的经典作品,一定会终生受益。因为这些经典所讨论的宇宙、人生方面的问题,是亘古以来人类所思考和探索的,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每一代人都要自己的体验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和回答。

所以啊,在关注知识更新、技术进步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人文关怀。

第二问 读母语写成的经典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读英文经典呢?

本来,能够读经典就是好事,的确不一定要读英文写成的经典或者翻译成英文的经典。虽然今天的人们为了交流的需要在努力学习外语,许多人能会一门乃至几门外语,但毕竟用母语阅读理解更为方便。人类历史上许多经典并不是用英文写成的,而是用汉文、德文、法文、梵文、希伯来文或者其他文字写成的。如果能够直接读古汉语的《老子》、《论语》,希伯来文的《旧约》,古希腊文的荷马史诗当然好,甚至更好。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尽然。我们读经典是为了领悟其中的伟大思想,为了和先圣们进行心灵的交流和对话,至于经典是用何种文字写成的或译成的并不重要。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读经典,贵在因言会意,会意而忘言。明白这个道理,也就不会执着于只读母语写成的或者译成了母语的经典。

况且,今天的时代已经是双语的或是多语的时代。今天的书许多是双语或者多语对照的,今天的媒体也是双语的或多语的,今天的孩子们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学习外语,他们将来会成为双语人或者多语人。而英语是目前世界上最通行的语言之一,让孩子们读读英文经典,何尝不是一种好事?

第三问 英文经典很难吧,孩子们读得懂吗?

母语经典者没读过几种,还别说英文经典了。那应该是大学生、研究生们读的吧,孩子们怎么读得懂呢?

孩子们读经典与成人读经典的方式是不同的。成人们往往从训诂入手,对经典的含义逐字逐句地进推敲解释,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当然太难了。但孩子们读经典可以有自己的读法啊。读经,读经,讲究的就是“读”吗。孩子们把经文拿来,张口就读,琅琅上口,久而久之,这些经文就在脑海中打下了难以磨去的印记。日久生慧,孩子们生活经验丰富起来,会对经文有所领悟的,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要说成人读经典比孩子们容易懂,那倒未必。成人们经验多、阅历广,对事物与人生往往有着比较成熟的看法,就容易追求对经典作刻意、确定的解释。其实,经文是“死”的,而经义却是“活”的,不同的人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孩子们心田纯洁无瑕,人生旅途才刚刚开始,他们的人生感受还远未确定,更有可能赋予经典新的解释。

所以,对孩子们读英文经典,不要抠字眼,要他们当时就理解,只要他们能跟着读就行。多读,反复地读,读得烂熟于心,自然会懂的。

第四问 经典这么多,该读哪一些呢?

“吾生有涯,而学无涯”。人类的经典很多,恐怕一个人穷一生之力也难以全部读完。我们当然不会也不能追求读完所有的经典,只要在课后工余选一些经典来读读,就很好了。

既然只选读一些经典,那何妨就选一些本国本民族的经典来读呢。这当然亦无不可。只不过今天的人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是网络时代、或称地球村时代。今天的人们应该不囿于一地一俗,要接触各国的文化,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都是我们所要继承的。这些经典所体现的思想,是人类的大智慧,大智慧面前,如何分得出彼此呢?

中国古代有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思想,也有过“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怀,即便是到了近代西方的国家观念输入的时候,还保存着天下大同的世界主义理念,只是列强环伺之下感到自己的落后,才又萌生出民族振兴的心情。到了今天,回首往事,对此应该有更高的认识了。

实际上,世界主义和民族主义是所有的人民都会遇到的问题,重要的是如何去认识和处理它。那么,不分国界,不分民族,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选读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些经典,就是最好的方法了。

第五问 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读这些经典不会枯燥吗?

孩子们是应该愉快、应该玩的。人生有许多愉快的事情,但最大的愉快应该是求知。这里说的“求知”当然不只是狭义的接受书本知识,而应该包括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感悟和认识。今天的孩子们有很多指定的书要读,还有许多考试要应付,完全没有必要再给他们加上新的学习任务了。读这些经典完全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而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享受。

如果读经典不能带给你愉快,最好不要去读。“条条道路通罗马”,你大可以用其他方式去感悟人生。法度有缘人。你今天没有心情读经典,就不必勉强自己去读,明天心情好了,明天再读。能够在娱乐玩耍之中读一读经典,也是很好的。

你也没必要刻意地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没必要追求速度,规定自己何年何月读完。这些经典的智慧是永远都在那里的,备有一套经典,就像是请来一位随时都可以轻松交谈的极具智慧的朋友。

汽车、房子、花园什么的,都可能是个人的财产,而经典中的思想智慧却完全是人类公有的。它就在那里,只要你高兴,随时都可以接触它。
 
Seriously, don't worry about your kids' English. :D
 
语言永远都要不停的学习,活到老雪学到老,语言更是这样!

我强烈赞同――语言的学习靠模仿!跟读、跟读、再跟读;模仿、模仿再模仿!我见过一个伊朗人说英文几乎没有什么口音,他能流利说7国语言!虽然他的专业就是语言文学,但经验可以借鉴――跟读CNN新闻,几十年如一日。
 
我觉得讨论英语学习方法,意义不大,国内近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可百试不灵。

最好的方法是从幼儿开始,要用英语为母语的老师,
 
最初由 丫丫 发布
And don't even try to teach them English:D

:cool::D

No Chinglish allowed
 
我认为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语言是最快的。
也许没有什么太大的说服力,我自己的孩子来加拿大的时候3岁8个月,只会讲日语,听得懂一些些中文。
来到加拿大,经过2年kindgarten,现在上小学2年级,英语没有任何问题,可以读成本成本的英文儿童读物,中文
坚持送她上周六的中文学校,听说表达没有任何问题。对于儿时的记忆--日语,虽然口语不灵光了,可还是能听懂不少并且可以翻成英文或中文。

不要在家教孩子说英文,用自己的母语和他们交流吧。孩子的语言能力不是我们大人想象的那么弱。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