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悬殊100倍
我的一个朋友,是莫斯科俄罗斯学院公众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所的研究员,前不久,他做过一项调查:莫斯科实施了整整 10年的改革,造就一批俄罗斯新生代富人,他们月收入的底线是5000美元。俄罗斯达到这样收入的人数为1200万―1800万,占俄全国总人口的8%― 12%。莫斯科富人的财富水准与外省相比,还要高出2倍―2.5倍。俄罗斯的老百姓有一句话,富人的每个戈比都散发着血腥。
莫斯科富人的财富,就像宇宙的秘密,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深不可测。因为在俄罗斯国家统计局得到的所有数据报表上,莫斯科人的月收入都在起征税2023卢布(约74美元)以下,几乎没有超过这个数字的。就是说,俄罗斯基本上没有一家赚钱的公司,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有钱的人。
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现阶段俄罗斯富人分三等。头等富人,主要是以俄罗斯主要经济寡头为主的、具有政治背景的大财阀,切尔诺梅尔金、丘拜斯、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等是最典型的代表。他们的个人资产,保守地估计,平均在10亿美元以上;二等富人,曾经具有或目前仍然具有政府背景,并且在国家要害部门任要职,掌控资源的调配和流通。例如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副主席博塔宾克少将,还有“克拉佐夫斯基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贝科夫等人;三等富人,主要是一些私营与合资企业的业主,不乏从旧体制下的国有公司转道而来的人,更有靠个人奋斗致富的样板。
莫斯科私营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的克舍廖夫,后台是莫斯科市政府负责商业和市场的部长马雷什科夫。马部长几乎无偿提供莫斯科大环南部公路边的厂房做鸡肉的加工和批发销售,克舍廖夫仍然抱怨上面收的保护费太高。
我弄到一份莫斯科主要从业人员的月薪价目表,薪金最高的职业是企业财务经理,每月的工资为1500美元-2500美元。而中学教师、清洁工和商店的销售员的月薪,大多数不过五十多美元。如果与新生代富人的月收入底线5000美元相比,今天的俄罗斯,普通人和富人的收入至少相差100倍。
什么样的人能够发财
我在俄罗斯了解到,不少过去在苏联共产党、青年团和政府其他组织机构任职的人,1992年,他们善于应变和攫取,在国家急速转型的时期,个个都不手软。
我在莫斯科的时候,有机会和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博塔宾克少将聊过天。目前,他在莫斯科、沃龙涅什、彼得堡和海参崴等地拥有自己的旅行社,还在莫斯科拥有一本介绍海外留学信息的杂志《国外学习》的控股权。
他在希腊一个风光如画的小岛上,买了一幢价值上千万美元豪宅,平时不回莫斯科居住,只在最忙的时候,亲自回来照顾一下生意。周末,他经常包专机回到希腊的家。他的妻子拿的是英国护照,两个子女都在英国剑桥读书。
有一次,我们聊天喝酒,他喝得有点高兴,得意地对我说,权力给他带来人生价值的全面提升。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他成功地跨越平民阶段,跻身富豪行列。
俄罗斯朋友也告诉我,绝大多数富人都有政府工作人员的背景,或多或少接近俄罗斯权力中心,很大一部分富人与或明或暗的犯罪组织有关系。他们可以娴熟地利用过去的关系,巧妙绕过法律的禁地,攫取大量的资本,让绝大多数普通百姓望尘莫及。
我的俄罗斯朋友概括得好,今后,什么样的俄罗斯人可以发财,第一,已经致富的人会持续致富;第二,掌握权力的人一定会致富;第三,与犯罪组织沾边的人很可能致富;第四,其他的人几乎不会致富。
根据我在俄罗斯的观察,74%的穷人舍不得花钱为自己购置服装和鞋帽;49%的人在饮食方面的消费很节俭,以至于营养不良;22%的俄罗斯人有病,舍不得就医。
2000年冬天,我住在莫斯科东南部战士大街22号楼18层的老女人尼娜家。她原是莫斯科一家物理研究所的会计,今年已经88岁,耳聋眼花,老伴早已亡故,家里只养了一只叫“斯大林”的猫。她觉得猫的胡子与斯大林的胡子很像,于是就给猫起名“斯大林”。
我第一次见到老太太尼娜时,她坐在厨房的木椅子上,抱着“斯大林”,对我说:“我今天还没吃东西,给我弄点吃的吧。”
原来,尼娜的退休金只有600卢布,折合21美元,根本不够每月的饮食,再说,还有“斯大林”呢,还是那么瘦弱,急需营养。
每天晚上,尼娜叫我煮一大锅土豆,捞出来,浇上番茄汁,配以洋葱,再切几块面包,权当一天的正餐。早上,她偶尔喝一点牛奶,或是吃昨天晚上的剩饭。中餐就是一杯红茶,加上几块巧克力夹心糖。
来客的时候,她让我做一些炸牛排,这是非常奢侈的享受。偶尔叫我买条鱼,“斯大林”吃一半,剩下的我们再享用。
我经常可以见到,在莫斯科的街头和农贸市场踯躅而行的老太太和老头,拎着塑料袋,装着刚买的土豆、胡萝卜等简单食物。以他们微薄的退休金,合理支付每日的食物,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前不久,莫斯科的传媒关注到退休老人的饮食结构有些偏差,比如食用土豆的比例比实际需求每月多20倍,黄油多了8倍,因为这是可以买到最便宜的食物。
每周吃鱼肉少于两次
在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年轻人的情况也不大好。我认识一个俄罗斯女孩子,住在莫斯科南部的图拉(这是俄罗斯的粮仓,在前苏联时代,当地居民生活得不错),只有21岁,在图拉州立医院的内科工作。
她告诉我,她的月收入是600卢布(折合21美元),低于俄罗斯公民的生活水准下限。她每天的食品是面包、牛奶和鸡蛋,蔬菜有洋葱和胡萝卜,黄瓜和西红柿买不起,太贵了。当地的蔬菜贩子开出天价,有点像北京人吃进口水果的感觉。
平时,她吃不到水果和糖果之类的东西,过新年和“三八”节的时候,也会奢侈一回。
我们走在四月早春的寒风里,图拉的街头远远没有莫斯科热闹。在医院外面的小商亭,我给她买了一个巧克力冰激凌(就是在新年的夜晚,俄罗斯人依然要吃冷饮)。
她高兴地说:“太好吃了。”
我提了几个问题:“在生活消费方面,你的奢望是什么?”
她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说:“买一个长沙发,需要2600卢布(折合90美元),攒了两年的钱,还是不够。”
“你最有可能实现的理想是什么?”
她告诉我,医院最近裁员,17个护士只剩3人,其中有她,估计该涨工资了。
“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昨天,她们护士住的筒子楼(类似中国的集体宿舍)的房费又涨了。
我问她为什么不结婚?
她说,原来有一个情人,同居过两年。后来,她不能忍受小伙子酗酒的恶习,这不是中国人想象的酗酒,而是周期性的酒精过敏综合征。不让喝酒,他就脸色苍白,烦躁不安,六神无主。只要喝一点,马上表现得手脚哆嗦,高烧不退,卧床不起,或者精神高度亢奋。
据统计,苏联至少有2500万以上的酒鬼。
回到北京,很多朋友问我,俄罗斯人的生活为什么那样穷困?这是一个不完全合理的判断,是片面的。由于俄罗斯尚处于经济转型的初级阶段,因此,对穷人生活品质的估价,不能套用西方人的评价标准,甚至不能沿用对中国人生活质量的测评概念。
具体地说,就是不用数字证明观点,评价俄罗斯人的生活质量,如果用和过去相比失去多少作为标准,似乎更加客观。比如,俄罗斯穷人家庭吃肉和鱼的次数,现在每周少于两次,有些穷人的家庭日化产品的需求不能够满足,例如牙膏、香皂和洗衣粉,有人没钱缝补衣服和修鞋,有的家庭买不起冰箱和最简单的家具、电视机 (哪怕是黑白的),没钱做房屋最简单的装修,买不起药品和看医生,还有的家庭没钱安葬死去的亲人,没有条件贷款买房子和汽车,也没有钱定期给孩子购买糖果、服装和鞋帽,甚至难以支付孩子学校的制服费和早餐,还有幼儿园的托儿费。
事实上,俄罗斯穷人的经济改革前享受过大锅饭式的好日子,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惰性。现在,有些人每天最低收入仅仅为2.15美元,仍然无法将俄罗斯人唤醒,迫使自己调换职业。有时候,国家出钱安排进修学习,他们都没有兴趣。
绝大多数俄罗斯人的价值观,生成于旧体制,很多人还停留在在传统的荣誉感里不能自拔,自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怎么能挣到钱,怎么发家致富呢?
我的一个朋友,是莫斯科俄罗斯学院公众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所的研究员,前不久,他做过一项调查:莫斯科实施了整整 10年的改革,造就一批俄罗斯新生代富人,他们月收入的底线是5000美元。俄罗斯达到这样收入的人数为1200万―1800万,占俄全国总人口的8%― 12%。莫斯科富人的财富水准与外省相比,还要高出2倍―2.5倍。俄罗斯的老百姓有一句话,富人的每个戈比都散发着血腥。
莫斯科富人的财富,就像宇宙的秘密,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深不可测。因为在俄罗斯国家统计局得到的所有数据报表上,莫斯科人的月收入都在起征税2023卢布(约74美元)以下,几乎没有超过这个数字的。就是说,俄罗斯基本上没有一家赚钱的公司,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有钱的人。
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现阶段俄罗斯富人分三等。头等富人,主要是以俄罗斯主要经济寡头为主的、具有政治背景的大财阀,切尔诺梅尔金、丘拜斯、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等是最典型的代表。他们的个人资产,保守地估计,平均在10亿美元以上;二等富人,曾经具有或目前仍然具有政府背景,并且在国家要害部门任要职,掌控资源的调配和流通。例如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副主席博塔宾克少将,还有“克拉佐夫斯基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贝科夫等人;三等富人,主要是一些私营与合资企业的业主,不乏从旧体制下的国有公司转道而来的人,更有靠个人奋斗致富的样板。
莫斯科私营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的克舍廖夫,后台是莫斯科市政府负责商业和市场的部长马雷什科夫。马部长几乎无偿提供莫斯科大环南部公路边的厂房做鸡肉的加工和批发销售,克舍廖夫仍然抱怨上面收的保护费太高。
我弄到一份莫斯科主要从业人员的月薪价目表,薪金最高的职业是企业财务经理,每月的工资为1500美元-2500美元。而中学教师、清洁工和商店的销售员的月薪,大多数不过五十多美元。如果与新生代富人的月收入底线5000美元相比,今天的俄罗斯,普通人和富人的收入至少相差100倍。
什么样的人能够发财
我在俄罗斯了解到,不少过去在苏联共产党、青年团和政府其他组织机构任职的人,1992年,他们善于应变和攫取,在国家急速转型的时期,个个都不手软。
我在莫斯科的时候,有机会和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博塔宾克少将聊过天。目前,他在莫斯科、沃龙涅什、彼得堡和海参崴等地拥有自己的旅行社,还在莫斯科拥有一本介绍海外留学信息的杂志《国外学习》的控股权。
他在希腊一个风光如画的小岛上,买了一幢价值上千万美元豪宅,平时不回莫斯科居住,只在最忙的时候,亲自回来照顾一下生意。周末,他经常包专机回到希腊的家。他的妻子拿的是英国护照,两个子女都在英国剑桥读书。
有一次,我们聊天喝酒,他喝得有点高兴,得意地对我说,权力给他带来人生价值的全面提升。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他成功地跨越平民阶段,跻身富豪行列。
俄罗斯朋友也告诉我,绝大多数富人都有政府工作人员的背景,或多或少接近俄罗斯权力中心,很大一部分富人与或明或暗的犯罪组织有关系。他们可以娴熟地利用过去的关系,巧妙绕过法律的禁地,攫取大量的资本,让绝大多数普通百姓望尘莫及。
我的俄罗斯朋友概括得好,今后,什么样的俄罗斯人可以发财,第一,已经致富的人会持续致富;第二,掌握权力的人一定会致富;第三,与犯罪组织沾边的人很可能致富;第四,其他的人几乎不会致富。
根据我在俄罗斯的观察,74%的穷人舍不得花钱为自己购置服装和鞋帽;49%的人在饮食方面的消费很节俭,以至于营养不良;22%的俄罗斯人有病,舍不得就医。
2000年冬天,我住在莫斯科东南部战士大街22号楼18层的老女人尼娜家。她原是莫斯科一家物理研究所的会计,今年已经88岁,耳聋眼花,老伴早已亡故,家里只养了一只叫“斯大林”的猫。她觉得猫的胡子与斯大林的胡子很像,于是就给猫起名“斯大林”。
我第一次见到老太太尼娜时,她坐在厨房的木椅子上,抱着“斯大林”,对我说:“我今天还没吃东西,给我弄点吃的吧。”
原来,尼娜的退休金只有600卢布,折合21美元,根本不够每月的饮食,再说,还有“斯大林”呢,还是那么瘦弱,急需营养。
每天晚上,尼娜叫我煮一大锅土豆,捞出来,浇上番茄汁,配以洋葱,再切几块面包,权当一天的正餐。早上,她偶尔喝一点牛奶,或是吃昨天晚上的剩饭。中餐就是一杯红茶,加上几块巧克力夹心糖。
来客的时候,她让我做一些炸牛排,这是非常奢侈的享受。偶尔叫我买条鱼,“斯大林”吃一半,剩下的我们再享用。
我经常可以见到,在莫斯科的街头和农贸市场踯躅而行的老太太和老头,拎着塑料袋,装着刚买的土豆、胡萝卜等简单食物。以他们微薄的退休金,合理支付每日的食物,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前不久,莫斯科的传媒关注到退休老人的饮食结构有些偏差,比如食用土豆的比例比实际需求每月多20倍,黄油多了8倍,因为这是可以买到最便宜的食物。
每周吃鱼肉少于两次
在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年轻人的情况也不大好。我认识一个俄罗斯女孩子,住在莫斯科南部的图拉(这是俄罗斯的粮仓,在前苏联时代,当地居民生活得不错),只有21岁,在图拉州立医院的内科工作。
她告诉我,她的月收入是600卢布(折合21美元),低于俄罗斯公民的生活水准下限。她每天的食品是面包、牛奶和鸡蛋,蔬菜有洋葱和胡萝卜,黄瓜和西红柿买不起,太贵了。当地的蔬菜贩子开出天价,有点像北京人吃进口水果的感觉。
平时,她吃不到水果和糖果之类的东西,过新年和“三八”节的时候,也会奢侈一回。
我们走在四月早春的寒风里,图拉的街头远远没有莫斯科热闹。在医院外面的小商亭,我给她买了一个巧克力冰激凌(就是在新年的夜晚,俄罗斯人依然要吃冷饮)。
她高兴地说:“太好吃了。”
我提了几个问题:“在生活消费方面,你的奢望是什么?”
她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说:“买一个长沙发,需要2600卢布(折合90美元),攒了两年的钱,还是不够。”
“你最有可能实现的理想是什么?”
她告诉我,医院最近裁员,17个护士只剩3人,其中有她,估计该涨工资了。
“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昨天,她们护士住的筒子楼(类似中国的集体宿舍)的房费又涨了。
我问她为什么不结婚?
她说,原来有一个情人,同居过两年。后来,她不能忍受小伙子酗酒的恶习,这不是中国人想象的酗酒,而是周期性的酒精过敏综合征。不让喝酒,他就脸色苍白,烦躁不安,六神无主。只要喝一点,马上表现得手脚哆嗦,高烧不退,卧床不起,或者精神高度亢奋。
据统计,苏联至少有2500万以上的酒鬼。
回到北京,很多朋友问我,俄罗斯人的生活为什么那样穷困?这是一个不完全合理的判断,是片面的。由于俄罗斯尚处于经济转型的初级阶段,因此,对穷人生活品质的估价,不能套用西方人的评价标准,甚至不能沿用对中国人生活质量的测评概念。
具体地说,就是不用数字证明观点,评价俄罗斯人的生活质量,如果用和过去相比失去多少作为标准,似乎更加客观。比如,俄罗斯穷人家庭吃肉和鱼的次数,现在每周少于两次,有些穷人的家庭日化产品的需求不能够满足,例如牙膏、香皂和洗衣粉,有人没钱缝补衣服和修鞋,有的家庭买不起冰箱和最简单的家具、电视机 (哪怕是黑白的),没钱做房屋最简单的装修,买不起药品和看医生,还有的家庭没钱安葬死去的亲人,没有条件贷款买房子和汽车,也没有钱定期给孩子购买糖果、服装和鞋帽,甚至难以支付孩子学校的制服费和早餐,还有幼儿园的托儿费。
事实上,俄罗斯穷人的经济改革前享受过大锅饭式的好日子,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惰性。现在,有些人每天最低收入仅仅为2.15美元,仍然无法将俄罗斯人唤醒,迫使自己调换职业。有时候,国家出钱安排进修学习,他们都没有兴趣。
绝大多数俄罗斯人的价值观,生成于旧体制,很多人还停留在在传统的荣誉感里不能自拔,自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怎么能挣到钱,怎么发家致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