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之神: 解放军陆军近程炮兵装备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edjin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edjin

新手上路
注册
2004-10-28
消息
186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战争之神: 解放军陆军近程炮兵装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火炮所造成的伤亡超过战场全部伤亡的60%,是个不折不扣的头号杀手,所以炮兵一向被人称为「战争之神」。在现代战争中,虽然空对地攻击能力不断强化,地对地飞弹也已经被广泛使用,但火炮仍旧是陆军的主要武器装备。

自90年代以来,炮兵已经成为解放军陆军的最大兵种部队,而火炮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使解放军对炮兵力量的建设更加努力;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解放军空中力量薄弱,对地攻击能力较差,对陆军的火力支持有限。所以,炮兵一直是解放军陆军最主要的火力支持和火力打击力量。

事实上,解放军早在国共内战期间就对炮兵极为重视,炮兵也确实为解放军夺取内战的胜利立下大功,尤其在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战役中,炮兵往往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解放军华东野战军集中了超过500门的火炮,摧毁国军设有8道防线、4,000个钢筋水泥碉堡的防御体系,国军被歼的十万余人中有七成被炮火杀伤。在决定东北战局胜败的锦州战役中,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以600门火炮,9倍于守军的数量,支持步兵顺利完成攻坚任务;在攻打天津战役中,解放军又以10倍于国军的1,230门火炮,为攻克天津立下头功。紧接着,解放军在震惊中外的朝鲜战争上甘岭战役中,在3、4公里的作战正面调集了近400门火炮,以猛烈炮火支持坚守阵地的步兵,43天内歼敌一万三千余人。

到80年代后,解放军炮兵的作用越来大,在对越南战争中甚至成为杀敌制胜的主力。1984年7月12日的老山争夺战,解放军陆军第10军的一个团守老山,以优势的炮兵火力击溃越军6个团的猛攻,经过一天的激战,越军不仅没有拿下老山,反在阵前横尸三千余具,绝大部分都是被解放军炮兵打死的。所以,解放军对炮兵的评价是:「没有炮兵,就没有胜利」。

进入21世纪后,解放军为因应军事革命的挑战,军事思想又加更新,提出在今后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中,最主要的作战样式为┱信息战、火力战和特种战。所以,炮兵部队当仁不让成为解放军陆军发展建设的重点。

解放军火炮发展历程
解放军是以步兵起家,武器多是轻兵器,火炮很少,更别说是自走炮。1949年取得内战胜利时,解放军拥有火炮的数量仍然有限,而且口径小、性能差、型式杂,口径有二十多个、型号七十多种,产自九个国家。当时口径最大、性能最好的是美制155公厘榴弹炮,但全军只有35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解放军决定大力发展炮兵。

50年代初,解放军从苏联大量进口火炮,到1953年底,解放军半数火炮已经改换俄式火炮;到1955年底,解放军进口和接收的俄制火炮达11,000门。与此同时,解放军开始发展火炮研制与生产能力,并成功仿制俄式火炮且自研火炮,到60年代中已经具有大批生产能力,国产火炮占炮兵装备的85%。其中,射程10公里以上的大口径火炮,从1955年占全部火炮的十分之一增加到1965年的四分之一。到80年代,解放军火炮的研制和生产能力已极为庞大,全国有火炮制造厂28个、地方火炮制造厂17个、动员火炮生产线有近60条、综合研究所和型号设计研究所12个。

自60年代以来,解放军在火炮研制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包括研制成高强度薄壁钢材,增强炮管强度并减轻火炮重量;更重要的是掌握了高膛压、高初速、远射程火炮身管自紧技术,使炮管膛压提高近一倍,寿命延长数倍,为研制大口径高膛压火炮取得突破性进展。

70年代随着中共对外关系的好转,解放军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大提升了解放军的火炮研制能力。如瑞典的钢包精炼炉成套设备、奥地利的1,400吨精锻机等技术装备,并耗资8,000多万美元从美国进口了先进的火炮定位雷达以及大口径火炮成套生产技术。80年代之后,解放军研制出许多新型火炮,而且火炮弹药技术也获得多方面的突破。如研制出的第一代高破片率弹体材料,比常规炮弹钢材有效破片率提高30%以上,杀伤面积扩大50%;同时,解放军开始摆脱俄军152公厘口径火炮的传统,转而研制西方的155公厘口径火炮,同时采用全膛底排增程炮弹等技术,大口径身管远程火炮的技术大幅提升。

90年代之后,解放军大力发展自走炮并加速火炮自动指挥系统的建设,如研制成功的火炮瞄准显示系统运用了传感器、显示器、计算器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这些系统简化了火炮的阵地操作程序,提高了瞄准精度和射击速度,使炮兵在瞄准操作和阵地指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解决炮兵在夜间和不良天候条件下瞄准的难题,对提高炮兵快速反应能力和火炮作战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解放军利用俄罗斯经济的困境,大量引进其先进的军事科技,包括导引炮弹技术。到21世纪初时,多种口径、多种类型的半主动雷射导引炮弹将可开始服役,炮兵战力获得重大的提升。此外,结合外国的先进技术,解放军还大力研制红外线成像、毫米波等主动导引炮弹,以获得炮弹射后不理的自主式精确打击能力。

火炮工业的发展,使解放军炮兵实力迅速增强。70年代初,解放军火炮数量比60年代初增加一倍,比50年代初增加近4倍。火炮性能也有所改进,重量轻、机动好的国产火炮基本取代了俄式火炮,步兵师属火炮一次齐射炮弹总重量和有效杀伤面积分别比50年代中期增加3.2倍和1.9倍。到80年代后期,步兵师属大口径火炮射程增大45%,全师火炮发射管数达684管,一次齐射弹丸总重量和有效杀伤面积,又比70年代初增加了108%和89%。

此外,师属炮兵部队基本实现了射击半自动化,反应速度提高6到7倍,射击精度提高一倍以上。步兵团以下部队压制火炮射程增加,机动性增强,兼具便于携带的轻型火炮和车载牵引的大威力火炮。师以上炮兵部队装备的自走炮数量也大为增加,机动能力大幅提高。到90年代初,解放军陆军集团军所属炮兵连队已占全部战斗连队的一半以上,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这说明解放军陆军已实现了从兵力突击为主的传统作战方式,转变为以火力突击为主的现代作战方式。

目前解放军陆军炮兵部队基本分为两部分┱一是远程炮兵部队,由大军区直属炮兵师和炮兵旅,以及集团军直属炮兵师和炮兵旅组成;二是近程炮兵部队,由师级以下部队炮兵组成。炮兵单位编制如附表。

炮兵的基本武器主要包括身管火炮、火箭和迫击炮三大类。火炮的主要任务,是以火力压制敌火力,摧毁敌军事设施,杀伤敌有生力量。当然,高射炮、反战车炮等也属炮兵的范畴,但在解放军陆军中,两者通常编入防空部队和反战车部队。所以,本文以下仅从身管牵引火炮、身管自走炮、火箭和迫击炮四个方面,介绍解放军陆军的近程火炮装备。至于解放军的远程火炮,请看本刊191期。

身管牵引火炮
身管火炮即后膛火炮,是地面炮兵的典型压制兵器,也是历史最悠久的炮兵武器。依据炮管的长短,身管火炮分为榴弹炮、加农炮和加榴炮三大种。其中,榴弹炮的炮管短、初速低、射角大、弹道弯曲、射程较近,既可低射界对垂直目标射击,也可高射界对反斜面目标射击;加农炮的炮管长、初速大、射角小、弹道低伸、射程较大,适合对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射击;加榴炮身管长度介于榴弹炮和加农炮之间,兼有两者弹道特征,是二战后期发展出的新炮种。就炮管长度分,一般长度不超过39倍径的为榴弹炮,不超过45倍径的为加榴炮,超过52倍径的为加农炮。

现代身管火炮,有牵引和自走两种机动方式。到目前为止,解放军陆军装备的身管火炮大多数仍是牵引火炮。在口径上,自50年代以来解放军陆军的身管火炮主要有76.2、85、100、120、122、130、152和155公厘八种口径,其中,76.2公厘火炮已被淘汰,85、100和120公厘火炮主要担任反战车作战任务,压制火炮主要为122、130、152和155公厘四种口径。其中,前三种口径火炮均为仿俄式火炮规格,155公厘口径则是仿北约国家火炮体制,解放军可能会以155公厘取代152公厘;90年代后,解放军还研发出203公厘大口径火炮。因本文主要讨论解放军的近程火炮,射程较远的155和203公厘火炮以及130公厘以上口径的远程火箭均不讨论。

122公厘牵引火炮
122公厘火炮为师旅级炮兵部队的基本武器,也是解放军陆军炮兵部队数量最多的中口径身管火炮,先后有榴弹炮和加农炮两种,但主体是榴弹炮。到90年代结束时,估计装备总数达6,000门,超过全军大中型口径火炮数量的一半。122公厘榴弹炮的主要任务是支持步兵和战车的战斗行动,摧毁和压制敌有生力量和工事掩体。

到目前为止,解放军装备的国产122公厘牵引榴弹炮已经历了四代。1954年解放军按俄式M1938榴弹炮仿制出54式122公厘榴弹炮,最大射程12公里,为师属炮兵团主要压制兵器。这是解放军装备的第一代国产122公厘牵引榴弹炮,也是解放军装备的第一种国产中口径制式火炮。

60年代初,第二代的63式122公厘榴弹炮问世,性能有所提高,射程增到15公里。以后经反复改良,采用半自动炮闩和底凹炮弹等新技术,研制出射程达18公里的83式122公厘榴弹炮,较54式提高三分之一,射速每分钟6到8发,全重2.65吨,综合性能提升许多,达到7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当时师属压制兵器更新换代装备,此为第三代122公厘牵引火炮。

80年代时,解放军以俄制D-30火炮仿制出新型122公厘牵引榴弹炮,做为师属压制兵器。该型炮管较长为30倍径,全重3.2吨,射速每分钟6到8发,具有360度射界,可使用杀伤榴弹、破甲弹、增程弹、烟幕弹、照明弹及反装甲子母弹等多型弹种,还可使用54式、63式和83式122公厘榴弹炮的炮弹,使用一般炮弹射程为18公里,使用底凹增程弹射程可达21公里。其中,80年代研制成功的反装甲子母弹内装30枚子弹,破甲厚度50公厘,最大射程15公里,在2,000公尺内的命中率大于直接瞄准的反战车炮,还可以杀伤伴随战车作战的步兵,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多功能弹药。与国内外同类榴弹炮相比,这型火炮的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射程远、精度高、工艺简单、造价低廉,是解放军第四代122公厘牵引火炮。不过它的主要缺点是重量较重,用吉普车牵引或直升机吊运困难,快速部署能力较差。

就发展趋势看,122公厘火炮在解放军炮兵武器中仍是很有前途的,未来将与155公厘火炮成为解放军身管火炮的双雄主力。今后发展的重点是减轻重量以便直升机吊运,提高快速部署能力,并配备导引弹药提高精确打击能力。

90年代解放军从俄罗斯引进122公厘「鱼叉」半主动雷射导引炮弹技术,几年后便仿制成功122公厘雷射导引榴弹炮系统。该系统由单兵雷射导引指示器和雷射导引炮弹两部分组成,炮弹弹头重12公斤,最大射程12公里,导引方式与152公厘的「红土地」导引炮弹相同,初始段为惯性自由飞行,末段采半主动雷射导引。该炮弹的导引技术较为先进,导引头体积变小,弹头装药空间增大,具有足够的杀伤威力,对装甲车辆、野战工事等目标的命中率极高,通常在90%以上。

130公厘牵引火炮
这是解放军陆军装备的主要中口径火炮,只有加农炮一种,为军、师两级炮兵部队主要装备。到目前为止,解放军装备的130公厘加农炮主要有59式和59-Ⅰ式两种型号。

1959年,中国兵器工业部127厂按俄制M-46 130公厘加农炮仿制出59式130公厘加农炮。该炮全重8.5吨,炮班8人,六轮卡车牵引,每分钟射速7至8发,使用杀伤爆破弹最大射程27公里;燃烧照明弹最大射程24公里,照明时间40秒,这是解放军装备的第一代国产130公厘牵引加农炮。之后在59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结合采用122公厘加农炮和152公厘加榴炮的炮架结构设计,使炮架大为缩小,全炮减重2.1吨,射速提高到每分钟8至10发,射程仍保持27公里,性能提升且运动操作都更加灵活方便,命名为59-Ⅰ式,是第二代130公厘牵引加农炮。59-Ⅰ式前后装备部队一千多门,在1979年对越战争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颇受参战部队称赞。

80年代后,解放军先后研制出9种13公厘加农炮的配用弹药,其中杀伤爆破弹的最大射程27.5公里,杀伤半径26公尺;远程杀伤爆破弹采用枣形弹体,最大射程达32公里;底排增程弹则采用底凹技术,最大射程增到38公里,与155公厘火炮不相上下。反战车子母弹内装反装甲子弹35枚,最大射程25公里,炮弹发射后飞抵目标上空预定高度时,内装时间引信点燃?射药将子弹?出散开,子弹击中目标时引爆成形装药,产生高温高速金属流击穿装甲。同时,子弹壳体炸裂的高速破片还能杀伤有生力量。此外,烟幕弹内装24枚黄磷发烟剂子弹,最大射程26公里,当弹头飞至目标区上空在时间引信作用下,黄磷发烟剂子弹被?射出母弹,呈锥形散布飞向目标,可产生200秒时间的大面积烟雾屏障。

整体看,130公厘加农炮是一种性能非常优越的火炮,具有射程远、火力猛、命中度高、性能可靠、造价低廉等特点。在60年代的越战中,该炮射程超过美军的155公厘榴弹炮。不过从解放军炮兵武器的发展趋势看,这种口径火炮的前途似乎有些捉摸不定,有可能会逐渐退役。

152公厘牵引火炮
152公厘炮是解放军陆军目前主要的大口径火力压制兵器,有榴弹炮、加农炮和加榴炮三种类型,主要为军师两级炮兵部队装备。到90年代结束时,该炮全军装备量估计超过2,000门,其中加榴炮占大多数,约1,400门。

在三种类型中,装备最早的是152公厘牵引榴弹炮,但数量不多。1956年,解放军按苏联资料仿制出56式152公厘榴弹炮。该型火炮仅重3.6吨,射速每分钟4发,但最大射程仅12.4公里。在50、60年代时,56式是解放军主要的大口径榴弹炮,但因射程短、精度低、性能差,早已停产并全部退役。

1959年,127厂按苏联资料制成59式152公厘加农炮。在很长时间内这是解放军唯一的大口径加农炮,也是解放军的第一代152公厘加农炮,不过性能普通,射程仅20公里。80年代,127厂采用新技术又研制出86式152公厘加农炮,这种加农炮功能完善、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射击稳定性好,深受部队迎。该炮为52倍径,炮身可360度旋转,射速每分钟3到5发,全炮重10.5吨,由六轮卡车牵引。

86式152公厘加农炮可使用多种弹药,其中普通杀伤爆破弹最大射程31公里,比59式152公厘加农炮射程提高了50%;配用底凹技术装有尼龙闭气环的全膛底排增程弹最大射程达38公里,具有飞行稳定、命中度高、炮膛磨损小等特点,提高了远程火力支持能力。整体看,86式的主要性能与西方的45倍径155公厘加榴炮基本上相当,某些方面还稍强一些,使用可靠的炮弹散布精度相当不错,而火炮和弹药成本却只有一半左右。不过它主要的缺点是重量较重、机动性差。

解放军152公厘火炮的主力是加榴炮,也是解放军装备的首种加榴炮。1966年,127厂仿俄制D-20 152公厘加榴炮研制66式152公厘加榴炮,填补了解放军炮兵装备的空白。66式全重5.7吨,由10至12人操作,六轮卡车牵引。该炮身管长4.24公尺,使用高爆杀伤榴弹和烟幕弹最大射程均为17.2公里,最大射速6至8发。后来还研制出射程21.9公里的增程弹和燃烧弹、照明弹和烟幕弹三种新炮弹。后来研制的152公厘自走炮,采用的就是这种加榴炮。

152公厘牵引火炮曾长时间担任解放军陆军的主要大口径火炮,但从解放军研制和装备155公厘火炮情况来看,该口径火炮可能会逐渐退役。

155公厘轻型火炮
这是解放军正在研制的大口径轻型野战炮,将用来装备陆军快速反应部队、空军空降兵部队和海军陆战队,以增强快速反应部队的作战能力。80年代中期,北方工业公司就仿制奥地利GHN-45型 155公厘火炮发展出45倍径、最大射程39公里的「炮兵长拳」88式牵引加榴炮,并在1999年的国庆阅兵中亮相,能发射俄制红土地雷射导引炮弹,大幅提升炮兵战力。

进入90年代之后,解放军军事战略发生重大变化,由以前打全面战争的内围防御作战转向打局部战争的外围进攻作战,所以急需能由空运快速部署的大口径远程轻型火炮,但解放军现役的大口径火炮「傻、大、笨、粗」,根本无法由飞机进行快速部署。因此,解放军将大口径轻型火炮做为重点武器研制项目,希望尽快研制成功服役。目前,正在研制的大口径远程轻型火炮具体节还不为人知,但从解放军对英国的UFH-155 155公厘超轻型榴弹炮的关注,以及根据解放军空运和空投能力判断,可大略估计出一二。

UFH-155超轻型野战火炮是为了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需要而研制,性能要求优于M198式155公厘榴弹炮,全重不超过4.1吨,可由UH-60黑鹰直升机吊运。最后研制出的火炮为35倍径,发射一般炮弹最大射程22公里,使用增程弹药最大射程30公里。该炮大量使用铝、钛轻型材料,全重仅3.3吨,为世界上最轻的155公厘火炮,既可由黑鹰和美洲豹等中型直升机吊运,也可由两吨级小型机动车牵引,一架C-5型运输机甚至可载运19门。另外,英美两国还在研制一种52倍径,最大射程40公里,全重4.5吨的全面支持型155公厘轻型火炮。

由此可以推测,目前解放军正在研制的大口径轻型火炮应为155公厘35倍径,预估最大射程30公里左右,最大重量不超过5吨。如能达成设计指针,这种大口径轻型火炮就可以装备空降兵部队,一架载运量20吨的运8飞机可装运3至4门,一架载运量40吨的Il-76飞机则可装运一个炮兵连6至8门,并可实施伞降空投;此外,也可由载运量5吨的直8型直升机吊运到地面。这种火炮可以由小型机动车辆牵引,具有良好的机动性。

以中国的科技水平看,研制这种轻型火炮应无太大问题,估计近年就可以装备部队。目前解放军快速反应部队的最大口径火炮只有射程短、威力小的122公厘榴弹炮,一旦装备了大口径轻型火炮,战力将有效大幅提升。

自走炮
二战之后研制装备兼具机动力和防护力的自走炮,是现代炮兵发展的一大方向。自走炮的战斗转换快、生存能力也高,根据作战经验自走炮的生存能力是非自走炮的3倍以上,因此,各国军队无不积极发展自走炮。到70年代中期,美、俄、英、法等国已基本实现火炮自走化,装备自走炮的比例高达70%。

解放军研制自走炮较晚,始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仅研制出两种自走炮。80年代解放军加速军事现代化,野战部队向多兵种合成军转变,武器装备也随之向重型化、自走化方向发展,先后研制生产出多种自走炮。这种发展趋势既加强了解放军陆军的压制火力,也为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快速作战提供了有力的火力支持。到2000年初,解放军陆军装备的自走炮主要有122公厘榴弹炮和152公厘加榴炮,另外还装备有少量的130公厘自走加农炮和155公厘自走榴弹炮。在此,本文仅讨论122公厘、130公厘和152公厘三种自走炮,155公厘榴弹炮因射程较远,不在讨论之内。

122公厘履带自走榴弹炮
122公厘履带自走炮是解放军陆军现役的中口径自走火力压制武器,主要配备战车师、机械化步兵师炮兵团和装甲旅炮兵营。122公厘自走炮基本是以营为装备单位,一个营满编装备有18辆炮车。到2000年初,解放军至少已装备了三代122公厘自走炮,另外还研制出一种122公厘轮型自走炮。

60年代末解放军装甲部队急需自走炮,北方车辆厂就以63式一型装甲车装上一门54式122公厘榴弹炮,于1970年研制成70式122公厘履带自走炮。经过实弹射击检验,火炮精度良好、速度转移快、反应时间短,战术技术性能满足要求,但炮塔属半徜开式自走炮,防护性较差。随后生产了一个营18辆交部试验使用,结果发现悬挂性能差、机动部分强度不够,无法满足使用要求而没有量产。

接着北方车辆厂又以531B车型与54式122公厘榴弹炮结合,于1980年研制出70-Ⅰ式122公厘自走炮,生产了200辆装备部队。该自走炮仍为徜开式炮塔,战斗全重15.4吨,乘员2人,炮班5人,装有一具260匹马力的水冷柴油引擎,最大路速56公里,最大行程500公里。火炮最大射程11.8公里,战斗射速每分钟5发,车内载弹40发,并装有7.62公厘机枪一挺。70-Ⅰ式的性能提高不多,并不适合伴随机械化部队作战,不过它总算让解放军战车部队有了伴随支持火力,这也是解放军的第一代122公厘履带自走榴弹炮。

80年代中期,北方车辆厂又以85式装甲车搭配83式122公厘榴弹炮,研制出85式122公厘自走炮,这是解放军陆军的第二代122公厘履带自走炮。85式自走炮战斗全重16.5吨,乘员2人,炮班4人,装有一具320匹马力汽冷柴油引擎,最大路速60公里,最大行程500公里。火炮最大射程15.3公里,战斗射速每分钟5发,车内载弹40发,机枪换成一挺12.7公厘机枪。为加强浮游能力,车体两侧与后侧还装有浮囊固定支架,浮囊充气后可增加炮车浮力。此外,火炮配备了直瞄镜,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敌直接射击。与70式自走炮相比,85式的载具与火炮性能提高不少,但仍为半徜开式结构,车顶用折叠式帆布遮盖,防护性较差,火炮的射界也较小,无法360度转动射击。

以上两代122公厘自走炮均以「小车载大炮」著称,虽造价低廉,但车体较小无法加装全封闭炮塔,防护力有限,强度也不够。80年代末,北方工业公司以车体较大的77式水陆装甲车结合D-30 122公厘榴弹炮,采用全封闭式炮塔、油气悬挂装置、半自动输弹机、自动灭火装置、核生化防护装置等设备,并配备先进光学射控系统,研制出89式122公厘自走炮,成为解放军装备的第三代122公厘履带自走炮。

89式战斗全重20吨,战斗乘员5名,火炮最大射程21公里,车内载弹40发,最大路速60公里,最大行程500公里。炮塔可360度转动,上装一挺12.7公厘机枪。89式的防护能力还算不错,炮塔和车体均由装甲板焊接而成,对枪弹和炮弹破片有一定防护能力。车内装有自动灭火装置,炮塔两侧并有烟幕发射器。由于本刊190期曾经详细报导过89式自走炮,在此不再赘述。

与前两代122公厘自走炮相比,89式自走炮的火力强、射程远、性能先进、乘坐舒适、防护性佳。据配发部队使用后证实,一辆89式122公厘自走炮的作战威力足以和80年代的一个122公厘炮兵连相当。目前该炮已量产服役,估计将装备超过50个营1,000辆左右,并在1999年国庆阅兵中出现。此外,据《解放军报》透露,为配合两栖登陆作战的需要,解放军总参谋部已批准立项,由南京炮兵学院改良89式122公厘自走炮成为具有水上航渡能力的两栖炮兵武器。由于89式的车体原为两栖装甲车,将其改为两栖火炮难度应该不大。

122公厘轮型自走榴弹炮
轮型自走炮是80年代之后开始出现的新型火炮,它以火力猛、机动强、价格低廉、维护方便等特点,受到各国军方的青睐,解放军也跟随世界潮流开始研制轮型自走炮。80年代末,北方工业公司以八轮的WZ-551轮型装甲车结合D-30 122公厘榴弹炮,研制出122公厘轮型自走炮,车尾装有驻锄,战斗全重超过18吨。动力采用了功率更强的柴油引擎,最高路速达80公里,最大公路行程600公里。车上装有一个特制的全封闭装甲钢炮塔,炮塔可360度旋转,最大射程21公里,车内载弹40发,炮塔上装有一挺12.7公厘机枪。车上的防护装置、火控系统、观测系统和通信设备等与89式122公厘履带自走榴弹炮基本相同。
这是解放军研制和装备的第一种122公厘轮型自走榴弹炮车,主要担任解放军陆军轻型机械化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装备的中口径自走火力压制武器,战斗性能目前尚不清楚。从火炮和载具来看,这型自走炮的火力应不逊于89式122公厘自走炮,机动力则较强;只是车尾装有驻锄,战斗转换时间较长,准备工作也较多。不过,从解放军强化陆军快速反应能力的趋势来看,这款轮型自走炮经过一定的改良后,应该会大量装备部队。

130公厘履带自走加农炮
这是解放军陆军装备的第一种自走加农炮,主要装备于战车师、机械化师炮兵团和装甲旅炮兵营。

90年代初,北方工业公司结合59-Ⅰ式130公厘加农炮与321型通用自走炮底盘,研制成130公厘自走炮,它的结构与83式152公厘自走炮相同,只是换装了一门130公厘炮。炮塔为全封闭式焊接装甲钢板,可360度旋转,车内载弹38发,另有一挺12.7公厘机枪。这型自走炮的性能应与59-Ⅰ式130公厘牵引加农炮相当,并使用同样的弹药。1995年11月《新华社》曾报导,解放军准备在1996至2000年的「95计划」期间投产一批新研制的武器装备,其中之一即为自走加农炮。看来这种130公厘自走炮将会批量生产,成为解放军的新一代制式炮兵武器。
目前,59式130公厘加农炮仍是解放军炮兵的要武器装备,前后生产了大量的炮弹。为适应现代战争纵深加长的需要,90年代后期解放军成功地将大量旧式130公厘炮弹改良为底排增程弹,使最大射程由原来27公里增加到38公里,达到了世界同类弹种的先进水平。

152公厘履带自走加榴炮
解放军陆军现役装备的大口径自走火力压制武器,是军、师两级炮兵部队制式装备之一,主要配备于战车师、机械化师炮兵团和装甲旅炮兵营。

152公厘自走加榴炮是解放军装备的第一种国产大口径自走炮,由中国北方工业公司127和674厂研制,1983年11月定型,命名为83式152公厘自走加榴炮。1984年国庆阅兵时16辆83式参加校阅,一时引起国际间的注意。这种自走炮是以66式152公厘加榴炮装在321型履带车底盘上,火炮最大射程22公里,车内载弹30发,车顶并装有一挺12.7公厘机枪。车上乘员5人,战斗全重30吨,车内装有半自动装填系统,最大射速每分钟可达4至5发。该炮所用的弹药和零件均能与152公厘牵引火炮通用,都久经生产和战场考验,性能可靠。

83式的载具321型履带车是专门设计的自走炮底盘,采用了大重量的履带底盘,与地面附着力大,射击稳定性较好,现已成为解放军自走炮的通用载具,具有6组承载轮和520匹马力引擎,最高时速55公里,最大行程450公里。此外,83式自走炮也是解放军装备的第一种全封闭式自走炮,主要是配合装甲部队作战,目前已经量产服役,总装备量估计超过500辆。

90年代初期,解放军从俄罗斯引进了152公厘「红土地」半主动雷射导引炮弹系统,它的命中精度一般在90%以上,最大射程可达20公里,并且几乎可以用于所有的俄制152公厘火炮,稍加修改还可用于155公厘火炮。解放军已经掌握「红土地」导引炮弹的技术,不仅为152公厘火炮配备了雷射导引炮弹,而且也为其它大中口径火炮研制出相同的导引炮弹。目前83式已经配用了导引炮弹,使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解放军装备雷射导引炮弹后提升了炮兵的战力,不过这种炮弹除了容易受到天候影响外,还要由前进观测员用雷射指示器照射目标,并与指挥所、火炮阵地保持密切的联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阻就无法发挥出炮弹的威力。目前西方正在大力研制不需雷射照射的全自主式导引炮弹,对此解放军一方面大力研制红外线成像、毫米波等自动搜索和追踪目标的导引技术;另一方面设法将半主动雷射导引炮弹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其中的一个办法就是强化陆军的侦察力量。目前,解放军一些师级部队的侦察兵力已经由原来的一个连扩编为一个营,大部分侦察兵都配有先进的通信设备和雷射指示器,渗透敌人阵地后以雷射指示器照射,引导炮兵进行摧毁打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