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为什么要移民?我的先苦后甜移民路

Kent以东首帅哥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1-27
消息
10,446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为什么要移民?我的先苦后甜移民路
加国无忧 2004年12月25日,来源:星星生活

今天的月夜,星光烁烂。远处街上的车声飒然,后院的那排榆树亦夏风中在摇曳婆娑。这夏风带着怡人的凉爽从窗外习习地吹进来,拂在我的脸上,也抚慰着我澎湃的思绪。

两年前的今夜,同样的和风吹在我们一家人茫然的脸上,我们站在多伦多国际机场的二号出口,不知该向何处去,不知今后会如何渡过。举目无亲的感觉,那时最真切不过了。我和妻子那年三十五岁,女儿七岁。我们放弃了高级职称、新住房和蒸蒸日上的学术造诣,来到这陌生的国度,陌生的城市,望着那灯火辉煌、无边无际的城市,心中是一片空旷。但好在一家人在一起,我们也坚信自己的能力,所以又何须畏惧未来的艰辛与困难!

移民的冲动,源于我身上所流动的闯关东祖辈世代相传的热血,这种激情隐藏在灵魂深处,烙印在基因架构上是总要实现的未竟之梦。所以,激情便与现实密切地由我这代联系在一起,奔向枫叶之国。

从站在机场出口的茫然到现在安坐家中的怡然,两年之间一字之差却是我们一家人一步一步从无到有,从飘零到安居,从租房住骑自行车到住自己房子开汽车的努力过程。每个人都做了自己能付出的一切努力,包括我们的女儿。

我们在多伦多的首夜是在机场附近的旅馆中度过,次日经查黄页打电话联系又转至老移民开办的新移民接待站,几天后又转至租住的地下室,七个月后又转至自己的房子。至此,辗转挪移算是到了临时的终点。

到了新世界,有了太多的第一次,因为事无巨细,均有第一次的学习或实践过程,有着难数的苦乐辛酸。我的女儿,从不会讲一句英语到现在的与小朋友们快乐地玩在一起,她小小的心灵也承受了许多的转变与压力,或许她自己意识不到,但这却是我最为心疼的。因为每个人从原来的环境转到新世界时,必然有巨大的心理转变,但对她这小小年纪来说似乎太过沉重了一些。好在她也跟着我们一步一步走过了两年的艰辛,我心里真是很感谢、也更加怜爱我的女儿。

我在多伦多的第一个交通工具是来后第二天在跳蚤市场用十八加币买的旧自行车,我在多伦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到达多伦多后第十天骑着这自行车找到的。有了这第一份工作,我才能有去年的第二份和今年的第三份工作,也就是说,有了第一份工作,才有了转变自己职业的机会和生存下去的机会。

在移民接待站暂住的那几天,在寻找租房过程中,我们听到了老移民对我们的教导:“先生存,后发展”和“一年大苦,二年小苦,三年不苦”。我十分信奉这个教导。现在回头看过,所有新移民经历的困难,我们都经过,不论大小;而所有老移民已享受的幸福,我们已经享受了一部分,还没有体会到全面的滋味。所以,“先生存,后发展”确有道理,而“一年大苦,二年小苦,三年不苦”的格言,在我们身上也深刻地体现。

实际上,我们已实现了二年不苦,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幸运的。这只是在从国内涌来的大批新移民中相对而言,因为来到加拿大后,在中国新移民中所见所闻,有时很令我感慨、愤怒和悲哀。

在国内时,我从未相信过那些靠帮人办理移民手续的移民公司所吹嘘的,似乎加国是王道乐土,遍地黄金。实际上,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你不努力的话,绝不会有你的生存机会;来到加国后,我也未相信某些广告所吹嘘的,放弃自己的化学化工专业去学习热门的IT行业,因为一个行业一旦成为热门,就意味着这个行业里会有更多的失业者,所以我一直做与化学化工相关的工作至今;我也不同意那些来到加国后去大学或college读书的新移民们的借口,所谓“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在加国找工作”或“为以后回国发展”云云,实际上,那只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避世姿态。要知道,即使你两年或四年后毕业,仍要面临在加国的社会里找工作的问题,难道那时你就会得道成仙,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找到高薪又轻松的工作了吗?

即使说回国发展,你的加国大学文凭有何用?到你回去的时候,有更多的年轻人拿着美国的或欧洲的大学文凭回去谋职,你的加国大学文凭可与谁相比?更别提 college文凭了。另外,你在国内原来的空缺早被你的同胞兄弟填补,好马别吃回头草,我们的祖国缺少自然资源,缺少资金,缺少好的政体,但绝不缺少人才,让国内的同胞兄弟们做好他们应做的事业吧。所以我宁肯在四年的加国社会的实际工作中积累四年的相关工作经验,也不躲进学校去逃避找工作或自己创业的压力。因为你越快地了解并进入这个社会,你会越快地融入并生存下来而且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我真心希望所有的新移民朋友,尤其是刚来的朋友,都能有正确的心态和职业观,这对于你以后在加国的生活快乐与否极其重要。在与你我相同的新移民中,有一种钻营的人令我感到十分可鄙、可悲。那就是那些刚到加国就想尽办法享受政府福利的的新移民。有人甚至搞假分居或假离婚骗得住政府的福利房、孩子免费入托、吃社会救济等。我说这种人可鄙、可悲,是因为这些人和你我一样在国内有身份有地位,也是以正式的移民身份乘飞机来的,但却干这种连从海上乘小船舍命渡来的难民们都不屑干的勾当,简直让我连想起来就替他们汗颜,人生何以卑鄙至此?况且,请记住,天上掉下馅饼后,往往是永远的阴天。你目前觉得沾了光,占了便宜,但痛苦的日子在后头,因为至少是你个人的生存能力受到官方的怀疑,这可是真正的因小失大,实在不值,更不要说日后被政府查出弄虚作假时的惨状了。所以新移民朋友们千万不要走这下下之策,要坚信只有自己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必由之路,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也不能丢了我们新一代中国移民的骨气。

同样是中国新移民,来到加国后,有人表现出了比在国内还好的忍耐力和韧性,也有人则因在国内一帆风顺惯了,到这里后受不了丁点挫折,走极端的例子有。杀妻、杀子、自杀者均有之。但都属极个别现象,本地报纸都有报道。这些走极端的人,就是不适合走移民来加国生活之路的一类人。

有的移民在中文报刊上、网上刊载文章,连篇介绍自己在加国的情况,虽然大多属实,但毕竟一个人的观察能力、生活面及理解能力有限,国内的朋友不可将其文章当作所有中国新移民的整幅画卷。青蛙坐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大的一个天,但那绝不是整个新移民眼中加国的天。要有成千上万个象你我一样的青蛙将每个看到的天都讲出来,联成一片,那才是我们中国移民真正的加国生活。

和你我一样的新移民们,来到加国后,都会有这样的问题:自己为什么要移民?来到一个新环境中来居住、工作和生活?有人说,镀层金再回国,或来追求更好生活质量,或让孩子受北美教育,云云。其实均大谬不然。经过两年的生活,我有了自己的答案,而且越来越清晰─所有的新老移民都是在有意或无意地创造一段伟大的历史。正是因为我们移民到加国来,我们才是在创造历史;若我们仍留在国内,我们只能是和同胞兄弟姐妹们共同延续祖国的历史。

加国需要移民,是因为人口老化,出生率下降,劳动力大大不足,所以才吸引移民来补充劳动力;而中国移民移往加国,是因为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太少所致。加国的资源众多,我们从中国来到加国,大方向上是减缓了国内的压力,到加国来用自己的劳动以换取享用加国的资源,正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自然道理。

人口密度高地区的人们迁往人口密度低地区,资源贫乏地区的人们必向资源丰富的地区迁徙,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目前,我们的祖国正成为加国最大的移民资源,这使我十分欣喜,要知道,一个民族的地位在一个国家中首先取决于它的人口比例。我盼望二十年内或四十年内国内的精英们能持续不断地移民加国,使加国华人总数能超过所有其它民族而在加国政治和经济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那时我们就可以豪迈地说我们成功地创造了一个新时代,或者说一个新的国家,这就是历史。我希望所有的新老移民都能意识到那一刻的伟大─因为有了你我的共同奋斗,中华民族新的一脉崛起于北美大陆,那将多么激动人心。

所以,移民朋友们,敞开你的爱心,善待已来的和未来的新移民吧,我们要使他们能顺利地移来,扎根,成长,你我的子孙和他们的子孙将在未来共同奋斗,相互扶助,将他们父辈或祖辈曾为之努力的梦想变成现实,使中华民族在北美洲这块天赐的沃土上发扬光大起来,做为祖国母亲的强大外援。

我现在经常这样梦想:五十或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的华表,不只立在亚洲,也会明确地再造于北美洲。那时,两大洲上的同一民族,将会象双体航母一样稳定,将在五大洋中纵横无敌。(江心)
 
最初由 Kent以东首帅哥 发布
为什么要移民?我的先苦后甜移民路

加国需要移民,是因为人口老化,出生率下降,劳动力大大不足,所以才吸引移民来补充劳动力;而中国移民移往加国,是因为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太少所致。加国的资源众多,我们从中国来到加国,大方向上是减缓了国内的压力,到加国来用自己的劳动以换取享用加国的资源,正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自然道理。


如果加国修改移民法,吸收的是中国平均文化水平和技能的人移民,才谈得到“大方向上是减缓了国内的压力”。目前的移民政策,实际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掠夺和浪费!:flaming:
 
最初由 Kent以东首帅哥 发布
为什么要移民?我的先苦后甜移民路
人口密度高地区的人们迁往人口密度低地区,资源贫乏地区的人们必向资源丰富的地区迁徙,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胡说八道!人口密集资源贫乏的上海怎么不向西藏移民啊? 中国人怎么向人口密度更高,资源更贫乏的日本移民啊?加拿大人怎么向美国移民啊??
 
按美国移民局的统计来看的话, 每年加拿大人往美国移民的是反方向的4倍, 20000:5000, 而申请美国国籍的加拿大公民是反方向的近十倍.

而西藏还谈不上自然资源丰富, 除非是喜马拉亚山南面那些,如被印度占的那些地方.
 
现在上海的人均收入是西藏的20-30倍.

据说现在上海城市居民年收入4万元多, 而西藏只有1千元出头.
 
最初由 Kent以东首帅哥 发布
现在上海的人均收入是西藏的20-30倍.

据说现在上海城市居民年收入4万元多, 而西藏只有1千元出头.

只能说明收入低的地区向收入高的地区流动,而不能说明人口密集的地区向人口稀少地区流动。在加拿大国内也一样,移民来的人口,绝大多数都进入大城市,而不是一些小城市。
 
上海本身的人不多啊,是外来的人口多而已。那人家来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是一篇极好的文章。中文‘雅思’写作18分!
 
应该说你一开始就没有受苦!

呵呵,七个月后就住进自己的房子。看来还是国内带来的钱在起作用。

在国内有个象样单位工作的干部,去外地吃住都有接待单位安排。你啊,来加拿大也就是适应没有人接待按排。

这文,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
 
“我和妻子那年三十五岁,女儿七岁。我们放弃了高级职称、新住房和蒸蒸日上的学术造诣”...

本文不象是一个具有“高级职称、和蒸蒸日上的学术造诣”的人写的。
就中国目前的学术体制而言,要取得高级职称,必须发表论文,最好还是国家级的,当然,国际期刊更好。写出这样的文章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是具有一定的思辩能力。

再看本文,题目是《为什么要移民?我的先苦后甜移民路》,但作者通篇并未讲自己移民的原因,只是缘于“冲动”,而似乎更想通过讲述自己到加国之后的遭遇和感受来说服读者――移民是值得的。
可是先苦,苦到什么程度?后甜,甜到什么程度?作者并未讲述清楚。

难道“从站在机场出口的茫然到现在安坐家中的怡然,两年之间一字之差却是我们一家人一步一步从无到有,从飘零到安居,从租房住骑自行车到住自己房子开汽车的努力过程”就是作者想要说的“苦”和“甜”吗?
“住自己房子开汽车”就能够使一个在国内具有“高级职称、和蒸蒸日上的学术造诣”的人感到“甜”吗?我觉得有点可笑,也不相信这样的话出自一个具有“高级职称、和蒸蒸日上的学术造诣”的人之口。

实际上“苦”和“甜”都是相对的,对于国内某山区的一个农民,移民加国显然是划算的,到这里再不济也可以吃政府救济,可是对于我而言,让我放弃自己的专业和每年发表的论文、完成的课题以及各种学术奖励,以及学生、朋友,海胆、螃蟹等美味、海边漂亮的别墅......实在是难啊。

经济学中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就是成本收益分析。实际上对于是否移民这一原理同样适用。如果一个人认为移民带给他的收益大于其所放弃的成本,那么他就会选择移民,反则反是。经济学中还有一点就是个人之间的边际效用是难以比较的。比如甲和乙喝了同样一瓶牛奶,甲说他获得的满足程度是a,乙说他的满足程度是b,谁能搞清到底是a大,还是b大?所以说移不移民还得自己想清楚,听别人说是没用的,同样,试图说服别人也是徒劳无功的。
 
这段话纯粹是痴人说梦 ---

“我现在经常这样梦想:五十或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的华表,不只立在亚洲,也会明确地再造于北美洲。那时,两大洲上的同一民族,将会象双体航母一样稳定,将在五大洋中纵横无敌。”
 
最初由 volleyboy 发布
“我和妻子那年三十五岁,女儿七岁。我们放弃了高级职称、新住房和蒸蒸日上的学术造诣”...

本文不象是一个具有“高级职称、和蒸蒸日上的学术造诣”的人写的。
就中国目前的学术体制而言,要取得高级职称,必须发表论文,最好还是国家级的,当然,国际期刊更好。写出这样的文章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是具有一定的思辩能力。

再看本文,题目是《为什么要移民?我的先苦后甜移民路》,但作者通篇并未讲自己移民的原因,只是缘于“冲动”,而似乎更想通过讲述自己到加国之后的遭遇和感受来说服读者――移民是值得的。
可是先苦,苦到什么程度?后甜,甜到什么程度?作者并未讲述清楚。

难道“从站在机场出口的茫然到现在安坐家中的怡然,两年之间一字之差却是我们一家人一步一步从无到有,从飘零到安居,从租房住骑自行车到住自己房子开汽车的努力过程”就是作者想要说的“苦”和“甜”吗?
“住自己房子开汽车”就能够使一个在国内具有“高级职称、和蒸蒸日上的学术造诣”的人感到“甜”吗?我觉得有点可笑,也不相信这样的话出自一个具有“高级职称、和蒸蒸日上的学术造诣”的人之口。

实际上“苦”和“甜”都是相对的,对于国内某山区的一个农民,移民加国显然是划算的,到这里再不济也可以吃政府救济,可是对于我而言,让我放弃自己的专业和每年发表的论文、完成的课题以及各种学术奖励,以及学生、朋友,海胆、螃蟹等美味、海边漂亮的别墅......实在是难啊。

经济学中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就是成本收益分析。实际上对于是否移民这一原理同样适用。如果一个人认为移民带给他的收益大于其所放弃的成本,那么他就会选择移民,反则反是。经济学中还有一点就是个人之间的边际效用是难以比较的。比如甲和乙喝了同样一瓶牛奶,甲说他获得的满足程度是a,乙说他的满足程度是b,谁能搞清到底是a大,还是b大?所以说移不移民还得自己想清楚,听别人说是没用的,同样,试图说服别人也是徒劳无功的。
I am just curious: If you do not want to immigrate and are busy with自己的专业和每年发表的论文、完成的课题以及各种学术奖励,以及学生、朋友,海胆、螃蟹等美味、海边漂亮的别墅, how can you have interest and time to browse this site? This site is for us new immigrants who have nothing to do but play "website game" here.
Don't be too harsh. It's just a game!
 
最初由 volleyboy 发布
“我和妻子那年三十五岁,女儿七岁。我们放弃了高级职称、新住房和蒸蒸日上的学术造诣”...

本文不象是一个具有“高级职称、和蒸蒸日上的学术造诣”的人写的。
就中国目前的学术体制而言,要取得高级职称,必须发表论文,最好还是国家级的,当然,国际期刊更好。写出这样的文章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是具有一定的思辩能力。

再看本文,题目是《为什么要移民?我的先苦后甜移民路》,但作者通篇并未讲自己移民的原因,只是缘于“冲动”,而似乎更想通过讲述自己到加国之后的遭遇和感受来说服读者――移民是值得的。
可是先苦,苦到什么程度?后甜,甜到什么程度?作者并未讲述清楚。

难道“从站在机场出口的茫然到现在安坐家中的怡然,两年之间一字之差却是我们一家人一步一步从无到有,从飘零到安居,从租房住骑自行车到住自己房子开汽车的努力过程”就是作者想要说的“苦”和“甜”吗?
“住自己房子开汽车”就能够使一个在国内具有“高级职称、和蒸蒸日上的学术造诣”的人感到“甜”吗?我觉得有点可笑,也不相信这样的话出自一个具有“高级职称、和蒸蒸日上的学术造诣”的人之口。

实际上“苦”和“甜”都是相对的,对于国内某山区的一个农民,移民加国显然是划算的,到这里再不济也可以吃政府救济,可是对于我而言,让我放弃自己的专业和每年发表的论文、完成的课题以及各种学术奖励,以及学生、朋友,海胆、螃蟹等美味、海边漂亮的别墅......实在是难啊。

经济学中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就是成本收益分析。实际上对于是否移民这一原理同样适用。如果一个人认为移民带给他的收益大于其所放弃的成本,那么他就会选择移民,反则反是。经济学中还有一点就是个人之间的边际效用是难以比较的。比如甲和乙喝了同样一瓶牛奶,甲说他获得的满足程度是a,乙说他的满足程度是b,谁能搞清到底是a大,还是b大?所以说移不移民还得自己想清楚,听别人说是没用的,同样,试图说服别人也是徒劳无功的。



你要是某高官的儿子,可能还有比这些更快活的东西,比如搞它几亿美金给你玩玩什么符合经济学理论的公司管理(其实就是欺骗银行,玩弄员工)。实际你那个狗屁文凭也不知从哪里骗来。骗来的文凭必须要再骗,那就是欢迎海龟的狗屁高待遇。实际国内有学识有经验的专家少吗?为什么没有同样的待遇?你要是来加拿大,那估计你是出事了,非逃不可了。你跑这里炫耀啥?今朝有酒你今朝醉吧!小心海啸把你和别墅给吞了。
 
最初由 Kent以东首帅哥 发布
现在上海的人均收入是西藏的20-30倍.

据说现在上海城市居民年收入4万元多, 而西藏只有1千元出头.

可能指家庭年均收入

上海的低收入者也不少的,那些统计数据不具有广泛适用性。往往是官员为体现政绩而炮制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