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enjoy 发布
现在的中国领导人不再是毛泽东时代的领导人了,那时的毛泽东就知道把贫穷中国的老百姓的钱慷慨地抛给阿尔巴尼亚,越南,朝鲜那样的同志加兄弟的国家,得到的回报就是翻脸不认人。而自己有了唐山地震那样的大灾情,却打肿脸充胖子,拒绝国际援助。
现在中国政府是有经济头脑的,这些救灾援助实际上相当于国际灾害保险。想想中国每年的洪水干旱等大灾情,需要多少国际援助(不是具体从哪个国家),如果现在不交这份保险,就等于辞退受援助的资格,算算哪个合算。而救灾援助主要是实物援助,并不是现金,这些物品平时需要量并不大,是卖不太动的东西,因此可能救活了一些濒临绝境的企业。
《自助天助,川上川下产业联动,如何构造优势产业》
[愚蠢小猪] 于 2004-12-28 12:07:53上贴
你还是摆脱不了中国传统土财主的思维方式,就会点钱。那些国家跑到北京要钱
,是好事,说明它们需要中国的商品,这就足够了,帐面上亏了无所谓,只要把
东西捞到手就可以了,反正钱可以印。70年代的时候,中国捞了很多。要不然80年
代怎么改革开放。比如从西方大量引进三种神器的生产线,关键元件,各种高级
小汽车,那么多飞机,还有宝钢。中国哪来这么多外汇,当时中国有什么优势的
出口产业?家用电器纯粹是自己消费,出口是90年代后的事了。
投资政治文化,不需要多少综合国力,强有强的玩法,弱有弱的玩法。比如美国
干脆就出兵伊拉克,日本跟着喝汤。中国在伊朗修地铁,这实际是毛泽东的遗产
,要不然国内进外国地铁,自己的地铁要喝西北风。拉美的毛派游击队遍地,委
内瑞拉的总统查维斯是个毛派分子,完全可以给他提供技术援助,比如石油开采
和精炼。委内瑞拉有石油,但它的石油开采和精炼技术完全依靠美国,如果能依
靠中国那石油不就是中国的?委内瑞拉贫富分化严重,80%的石油收入不知去向,
广大国民极其贫困,中国怎么就不能想办法给他们提供自行车呢?提供简单实用
的住宅呢?这才是真正的“双赢”。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有心人,当年日本刚
开始在中国进出的时候,它算哪根葱,跟在其它列强后面找缝隙,如何联合如何
斗争,别人吃肉,自己先喝汤好了,这段历史难道忘记了吗。不要把什么“经济
殖民地”看得那么邪恶,别人做总比自己做好,换个好听的说法就可以了,比如
美国是“民主自由”,日本是“共荣圈”。日本当年的那套做法实际从中国学的
,有人问明治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如何处理国际关系,答曰“《左氏春秋》”
。你把中国春秋战国时的历史好好温习一下,看看我们的先人是如何做的。结果
其后的2000多年的市场经济,把中国人变成乖宝宝了,搞什么接轨,按国际规则
办事。
“问题已经不是中国输出革命有多大成效了,而是发达国家来围堵中国,中国挺
不挺得住!”你也知道现在的情况,当年可不是,而是通过输出革命冲破了封锁
。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基干产业瓦解了,主要装备材料元件都是进口的。你以为
不输出革命就不会被围堵了吗?比如台湾问题,不知道怎么办。如果发生战争,
无论胜负,中国必然被围堵,挺得住吗?yes/no你能不能明确回答。这也就是说
为什么方向错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大不如从前。如果在70年代末按照正确的方向
起飞,20年就可以成为发达国家,现在呢,则很难,可能永远也飞不起来。
那么,回过头来,看看日本是如何靠刷盘子实现经济起飞的。1945年日本战败,
它的优势产业是军舰和航空机,结果给禁止了。民用产品基本空白,因为都转向
军工生产了。这个条件比1978年的中国恶劣多了。按照原来的计划,美国要拆除
日本的基干产业,要它做纯粹的农业国。当时吉田茂首相巧妙与麦克阿瑟周旋,
国民也奋力抗争,再加上国际形式变化,美苏冷战,日本的基干产业被保存了下
来。吉田茂首相也作为一代名相被载入史册,他有句名言,该屈服时屈服,该妥
协时妥协。当时日本基干产业的规模是可笑的,历史上最高年产才700余万吨钢,
由于战争破坏,和很多门类被禁止,基干产业支离破碎。怎么办,就倾斜生产,
煤钢先行,国民的生活被尽量压缩,皇族、华族、三菱三井住友等以身作则,享
受一样的配给。基干产业就是生产钢铁和机器的部门,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用,但
却是民族的根,换作中国人,分解卖了挣钱好了。
所有的钢铁几乎都用于基干产业的重建,1948年时,80%的东京市民没有自己的住
宅。国家也拿不出钢铁修建被战火摧毁的学校,那就天当房,地当床,学校照常
上课,孩子是民族的未来。虽然自己艰苦奋斗,但自己的基干产业是落后的,需
要导入技术,日本也没有资源,也要买,都需要外汇,怎么办?发掘自己的技术
专长,军舰被禁止了,瞄准镜不需要了,但日本光学(后来的理光)做的镜头很
好,那就生产照相机。照相机光镜头不行,还要其他材料加工工艺和设备,那就
调集各门类人员,人海战术,不计报酬不计成本攻关。然后把相机卖给美军,获
得宝贵外汇,用这外汇再去买日本所需要的原料和技术,再扩大相机生产,挣更
多外汇。这些相机与日本国民没有关系,小孩子围着美军要巧克力。获得的利润
和外汇与日本光学也没有关系,由国家统一安排。在造相机的过程中,日本的技
术人员得到锻炼,钢铁装备等基干技术得到提升。
然后,转向计划造船。军舰是日本的优势产业,但与民船还是有很大区别,用的
钢材不一样,焊接工艺也不一样。还是人海战术去攻关,外引内联,通过计划造
船,又使基干产业的技术水准迈上新台阶,日本的船舶也被推向海外。在计划造
船的过程中,日本的技术力量资金投入产业安排都集中在船舶上。汽车工业顾不
上了,要日产丰田自谋出路。日产合资了,丰田濒临破产,面临被福特收购。丰
田聚积一帮航空机专业人员自力研制小型乘用车,也就是后来闻名的“皇冠”。
一家银行也愿意和丰田共同承担风险,给丰田贷款。丰田起航了,日本大企业的
章程里,第一条往往是“产业报国”,而不是中国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计划造船结束后,日本的基干产业又全力扑向汽车,为汽车研制优质钢板,加工
工艺,各种装备,由于有计划造船时的技术根底,技术飞跃是极快的,日本的汽
车也冲向世界。类似的方法,家电等也冲向世界。基干产业是川上产业,提供基
本的素材,加工工艺和装备,具体产品,如照相机、船舶、汽车、家电是川下产
业。在这种川上川下联动过程中,基干产业的技术越飞越高,川下产品越来越好
。最后,日本的基干产业达到了世界水准,一家中小公司,只要有点子,把材料
和设备买来,就可以生产出世界水准的东西,涌向国际市场。日本真正来钱来资
源的产业不是那些大宗物品,而是这些中小企业的高技术出口。
日本的基干产业成为世界水准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不是有世
界先进水平才能参加国际竞争。把世界上的国家归类,对哪些国家是后进型贸易
,是刷盘子的,出口资源。对哪些国家是先进型贸易,获得资源,针对性进行商
品生产和贸易,以提升自己的技术力为中心。这两类贸易进行统一协调,实现资
源净流入。整个日本是一家公司,“日本株式会社”,集团滚进。而现在的中国
是一盘散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当然买外国的设备材料元件好了,自己研制
是找死。所以中国的基干产业瓦解了。
毛泽东体制与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原来苏联模式上做了很大改进。中国有大
量的乡镇企业和校办工厂,这些都是毛泽东时代的产物。以基干产业为中核,无
数中小企业群环绕,这是中日两国共同的特征,而苏联没有这些集体和个体的中
小企业,缺乏柔韧性。毛泽东时代吃喝玩乐,磨洋工创造GDP非常英明,在“玩”
的过程中提高国民的知识水平,激发灵感,提高创造力,为中小企业准备人才。
70年代末的中国快要飞起来了。
后来苏联的改革,把基干产业分解了,又没有中小企业群支持,沦落到现在出口
资源,连刷盘子的机会也没有。中国的情况不比苏联好多少,基干产业也分解了
,但有中小企业奠底,还有刷盘子的机会。但随着时间流逝,人才丧失,组织力
下降,基干产业会永远站不起来了,中国彻底成为后进国家,无论GDP有多少,生
活会越来越贫困。GDP再翻两翻后,达到现在第三世界国家3000美元的程度,生活
水平也与他们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