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 wei dong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4-12-30
- 消息
- 6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加拿大的文化根源于哪里
辽阔富饶的北美大陆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但是他们的文化根源于哪里,一直是专家和学者们关心的问题。1982年11月,联合国大会讨论为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的一项草案时,各国专家学者展开了激烈辩论。起因是到底是谁发现了北美大陆。
据人类考古学家考证,大约在公元1,000年左右,挪威探险家首次登上了这块土地,成为到达北美大陆的第一批欧洲人。1497年,意大利航海家约翰 卡博特从英国到达纽芬兰沿岸。1534年法国人雅克 卡蒂亚航抵圣劳伦斯湾,并宣布该地区为法国领地。
1642年,法国的一个名叫Paul de Chomedy的将军,以召开会议的方式,采取极端暴力手段,当场开枪杀戮因地安头领,强行占领蒙特利尔,驱使印第安人北迁。当时的法国皇帝为了表彰Paul de Chomedy的“丰功伟绩”,赐他官名Sir de Maisonneuve 。时值今日,蒙特利尔一直是加拿大国家和法语区的重镇。
16世纪以后,法、英殖民主义者相继入侵加拿大,两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展开了七年战争,最后以法国战败告终。1763年英法两国签订了《巴黎条约》,从此昔日的“新法兰西”变成了“英属北美洲”。
据加拿大国家档案资料记载,华人足迹是在1780年踏上北美大陆这片热土。1788年(清乾隆53年)有华人从美国旧金山来到加拿大西海岸;1881年加拿大开始修建西起温哥华,东至大西洋长达6,100公里横贯加拿大全境的太平洋铁路,直接从香港、澳门招募华工15,000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为振兴中华民族,1897年到1911年,先后三次赴加,在华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得到了华人加拿大人的同情和帮助。加拿大第一任总理约翰 麦克唐纳在国会演说中说:“如果没有中国工人的勤奋努力,太平洋铁路就不可能如期完成,加拿大西部的资源就无从开发。”
与中国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相比,加拿大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多民族移民国家。400年前,当其它民族来到这片土地的时候,因纽特人已经在此繁衍生息了上千年。因纽特人是什 时间来的?他们的血缘与那些人种有关系? 现在学者们一般认为:因纽特人和印地安人的祖先都是亚洲的蒙古人种,同属美洲大陆的迁移者。而印地安人的得名来源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初的误解。
早在1761年法国汉学家德 吉涅就根据《梁书》记载,提出“中国人最先发现美洲”的观点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讨论。1975年美国潜水员在洛杉矶附近的海底发现了一块重250公斤的石头,它圆形中空,形似轮胎,经专家鉴定,系古代轮船的石锚。以后又发现了镇石锚用的石枕和起锚用的石码。这些航具的石质砂岩和南中国海岸地区砂岩相同。根据其表面的锰矿外衣已达2.5―3毫米推算,在海底沉睡已经两三千年(锰积聚为千年1毫米)。为此,美国圣地亚哥大学教授亚蒂博士1979年写信给中国考古学家说,这一发现为早期中国人航渡太平洋提供了作证。
中国学者认为,约在3,000年前的殷商时期,武王伐纣时,殷军国破家亡,从“夷方”故地(今山东省沿海)逃向海外,到达北美。如果这个假设成立,中
国人发现北美大陆比哥伦布早2,000多年。
与我先后到达加拿大的访问学者有学习语言和文化的专家,她深入当地考察,并再次证明,因纽特人也好,印第安也罢,他们眼睛是黑的,头发也是黑的,皮肤是黄的(图1),这些事实无人能否认。
2004年万圣节前夕,加拿大国家档案馆工作人员与本文作者一起到总督府观赏枫叶,我非常高兴,因为这个官邸的主人就是华裔,当今加拿大国家的总督----武冰枝(阿德里安娜 克拉克森 Adrienne Clarkson)。按照惯例,总督府专门有在冬季为公众开放的日子(平时是开放式,很多旅行团都把他作为一个观光景点)。2004年的这一天是在12月12日下午。总督和她的夫君在府内与民众渡过了一个温馨的下午。由于来客众多,每个人大约等候两个小时才能轮到与总督谈话和拍照 。总督在她的书面致词说:欢迎大家来到总督府,也许我应该说“欢迎大家回家”。“回家”!仅仅两个字,以下子拉近了来客的心弦,使我这个来自中国的客人另有一翻感悟。
在这个“皇家花园”里,加国政府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向人们展示着他们的真实文化记录,其中因纽特人的图腾就矗立在枫树林中(图2)。据加方专家讲,这个图腾代表着加拿大文化根,它源于中国的风筝。
他的话使我想起中国学者杨培华在其著作《万事由来》一书中对风筝的阐述。大意是:风筝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人用木、竹做风筝,相传其代表人物是木匠鲁班,以“削木为鹞,成而飞之,三日不下。”《韩非子•外储说左匕》上也有记载:“墨子为木鸢三手而成,蜚(飞)一日而败。”《墨子》则记载了“公输子削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这些文字记载,都看不出用绳子牵引,加之当时还没有发明纸,因此可以想见,“木鸢”是用木料制作的,用现代语说是靠滑翔的鸟形飞行器,到了汉朝,才出现了用竹制框架、以纸糊之、以绳牵之、放之空中的“纸鸢”。到五代时李邺在风筝上拴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有声,很像“筝”声,因而得名“风筝”。
当我把这些中国文化背景内涵告诉老外时,他表示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种强烈的震撼,但是并没有表示怀疑。因为我和他都知道,现在加拿大国家保存有一万余件来自中国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档案,其中5,000余件是带字的极品。陪同我的这个老外,他不仅仅是一个档案工作者,他还是一个博士、历史学家。而这些甲骨档案的历史和来历他是清楚地,何止是3,000年?好在我们不是座谈纯学术问题,也不是华山论剑,只好点到为止。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11月4日报道: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流失在海外的文物超过1,000万件,其中收藏在各国档案馆博物馆的多达163万件。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原址保护”原则,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应该回到中国。
我在想,按照现在的国际相关法律,甲骨档案什么时间才能回到她的故乡!
景卫东 2004年圣诞节前夕 于加拿大渥太华国家档案图书馆
辽阔富饶的北美大陆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但是他们的文化根源于哪里,一直是专家和学者们关心的问题。1982年11月,联合国大会讨论为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的一项草案时,各国专家学者展开了激烈辩论。起因是到底是谁发现了北美大陆。
据人类考古学家考证,大约在公元1,000年左右,挪威探险家首次登上了这块土地,成为到达北美大陆的第一批欧洲人。1497年,意大利航海家约翰 卡博特从英国到达纽芬兰沿岸。1534年法国人雅克 卡蒂亚航抵圣劳伦斯湾,并宣布该地区为法国领地。
1642年,法国的一个名叫Paul de Chomedy的将军,以召开会议的方式,采取极端暴力手段,当场开枪杀戮因地安头领,强行占领蒙特利尔,驱使印第安人北迁。当时的法国皇帝为了表彰Paul de Chomedy的“丰功伟绩”,赐他官名Sir de Maisonneuve 。时值今日,蒙特利尔一直是加拿大国家和法语区的重镇。
16世纪以后,法、英殖民主义者相继入侵加拿大,两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展开了七年战争,最后以法国战败告终。1763年英法两国签订了《巴黎条约》,从此昔日的“新法兰西”变成了“英属北美洲”。
据加拿大国家档案资料记载,华人足迹是在1780年踏上北美大陆这片热土。1788年(清乾隆53年)有华人从美国旧金山来到加拿大西海岸;1881年加拿大开始修建西起温哥华,东至大西洋长达6,100公里横贯加拿大全境的太平洋铁路,直接从香港、澳门招募华工15,000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为振兴中华民族,1897年到1911年,先后三次赴加,在华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得到了华人加拿大人的同情和帮助。加拿大第一任总理约翰 麦克唐纳在国会演说中说:“如果没有中国工人的勤奋努力,太平洋铁路就不可能如期完成,加拿大西部的资源就无从开发。”
与中国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相比,加拿大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多民族移民国家。400年前,当其它民族来到这片土地的时候,因纽特人已经在此繁衍生息了上千年。因纽特人是什 时间来的?他们的血缘与那些人种有关系? 现在学者们一般认为:因纽特人和印地安人的祖先都是亚洲的蒙古人种,同属美洲大陆的迁移者。而印地安人的得名来源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初的误解。
早在1761年法国汉学家德 吉涅就根据《梁书》记载,提出“中国人最先发现美洲”的观点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讨论。1975年美国潜水员在洛杉矶附近的海底发现了一块重250公斤的石头,它圆形中空,形似轮胎,经专家鉴定,系古代轮船的石锚。以后又发现了镇石锚用的石枕和起锚用的石码。这些航具的石质砂岩和南中国海岸地区砂岩相同。根据其表面的锰矿外衣已达2.5―3毫米推算,在海底沉睡已经两三千年(锰积聚为千年1毫米)。为此,美国圣地亚哥大学教授亚蒂博士1979年写信给中国考古学家说,这一发现为早期中国人航渡太平洋提供了作证。
中国学者认为,约在3,000年前的殷商时期,武王伐纣时,殷军国破家亡,从“夷方”故地(今山东省沿海)逃向海外,到达北美。如果这个假设成立,中
国人发现北美大陆比哥伦布早2,000多年。
与我先后到达加拿大的访问学者有学习语言和文化的专家,她深入当地考察,并再次证明,因纽特人也好,印第安也罢,他们眼睛是黑的,头发也是黑的,皮肤是黄的(图1),这些事实无人能否认。
2004年万圣节前夕,加拿大国家档案馆工作人员与本文作者一起到总督府观赏枫叶,我非常高兴,因为这个官邸的主人就是华裔,当今加拿大国家的总督----武冰枝(阿德里安娜 克拉克森 Adrienne Clarkson)。按照惯例,总督府专门有在冬季为公众开放的日子(平时是开放式,很多旅行团都把他作为一个观光景点)。2004年的这一天是在12月12日下午。总督和她的夫君在府内与民众渡过了一个温馨的下午。由于来客众多,每个人大约等候两个小时才能轮到与总督谈话和拍照 。总督在她的书面致词说:欢迎大家来到总督府,也许我应该说“欢迎大家回家”。“回家”!仅仅两个字,以下子拉近了来客的心弦,使我这个来自中国的客人另有一翻感悟。
在这个“皇家花园”里,加国政府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向人们展示着他们的真实文化记录,其中因纽特人的图腾就矗立在枫树林中(图2)。据加方专家讲,这个图腾代表着加拿大文化根,它源于中国的风筝。
他的话使我想起中国学者杨培华在其著作《万事由来》一书中对风筝的阐述。大意是:风筝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人用木、竹做风筝,相传其代表人物是木匠鲁班,以“削木为鹞,成而飞之,三日不下。”《韩非子•外储说左匕》上也有记载:“墨子为木鸢三手而成,蜚(飞)一日而败。”《墨子》则记载了“公输子削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这些文字记载,都看不出用绳子牵引,加之当时还没有发明纸,因此可以想见,“木鸢”是用木料制作的,用现代语说是靠滑翔的鸟形飞行器,到了汉朝,才出现了用竹制框架、以纸糊之、以绳牵之、放之空中的“纸鸢”。到五代时李邺在风筝上拴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有声,很像“筝”声,因而得名“风筝”。
当我把这些中国文化背景内涵告诉老外时,他表示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种强烈的震撼,但是并没有表示怀疑。因为我和他都知道,现在加拿大国家保存有一万余件来自中国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档案,其中5,000余件是带字的极品。陪同我的这个老外,他不仅仅是一个档案工作者,他还是一个博士、历史学家。而这些甲骨档案的历史和来历他是清楚地,何止是3,000年?好在我们不是座谈纯学术问题,也不是华山论剑,只好点到为止。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11月4日报道: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流失在海外的文物超过1,000万件,其中收藏在各国档案馆博物馆的多达163万件。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原址保护”原则,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应该回到中国。
我在想,按照现在的国际相关法律,甲骨档案什么时间才能回到她的故乡!
景卫东 2004年圣诞节前夕 于加拿大渥太华国家档案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