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之福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3-08-19
- 消息
- 750
- 荣誉分数
- 2
- 声望点数
- 0
要想让中国员工们漂亮地执行任务,上司就必须告诉他们“怎样做”,而外国员工接到命令后,会不停地问“为什么要这样做”,直至上司的答复令他们满意。
我很少会被朋友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的笑话或是电影片断逗乐,但是前不久我收到的一个瑞典广告短片却着实令我忍俊不禁。广告里,一个年轻的父亲带着儿子逛超市,突然儿子被货架上的巧克力所吸引。于是他拽了拽父亲的袖子:“爸爸,我能吃点巧克力吗?”“现在不行!一会就要吃晚饭了。”听到父亲的回答,小家伙的眉毛皱了起来:“不嘛,我偏要!我偏要!”小家伙的喊声越来越大,他躺在地上又哭又闹。周围的人越聚越多,年轻的父亲十分尴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时,镜头一转,出现几个字:请使用安全套。
西方没见过裹婴儿的襁褓
这个广告给人印象相当深刻,相信欧美的每一个父母都对此感同身受。至于中国的父母,不知道他们是否经历过这种尴尬的场面?有时候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我在1988年头一次来到中国时的感触之一就是――中国的孩子实在是太听话了。
中国的小孩子不会像很多白人小孩那样总是满地乱跑,大声尖叫,令人抓狂。他们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或者玩着自己的玩具,一声不响地等待父母做完事然后来照顾他们。他们从来都不哭!
自那时起,我就爱上了楚楚可怜的中国小孩,我经常看着他们出神,我想知道,中国孩子为什么会比西方孩子安静和听话,究竟是民族特性使然还是成长环境导致的?
中西方在养育孩子的观念上的确有一些区别。有一张著名的照片,拍摄的就是一个中国的新生儿,这个小婴儿就像邮包一般被严严实实地裹在襁褓中,完全不能动弹。这张照片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不知道这样包裹婴儿的方式是否沿用至今?
每当我想像自己像这个孩子一样,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中完全没有自由来伸伸胳膊踢踢腿时,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在西方,人们是绝对不会这样包裹孩子的。西方父母用一个类似肚兜的背带把婴儿套住,让他们的头和手脚能够自由活动,父母多数时候用手托着婴儿的腹部,让婴儿身体趴着,而不会像中国父母永远都希望孩子是躺着的状态。西方的父母会鼓励婴儿尽早用手抓取物品。
在孩子学步时,中国父母总会把他们放在安全的学步车里,还要时刻警告他们这不能摸那不许碰,西方的父母则选择让孩子依照天性从地上捡起感兴趣的东西并让他们知道那究竟是什么。当孩子在空旷的场地上想要跑跑跳跳,中国的父母会在孩子还没抬腿的时候就说“不要跑”,怕他们摔倒,而西方的父母则会任孩子尽情撒欢,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父母还巴不得他们玩累了晚上可以早些睡觉。
中国人工作了,心还被裹在襁褓里
由此看来,中西方孩子表现出的行为差异更多是源于早期父母照顾方法的不同。孩子乖巧顺从从不反驳,总是像天使一般微笑着安静地坐在一边,这简直就是世界上每一家父母的梦想。但是,这个梦想是个美梦吗?无知的父母总想控制可怜的孩子。如果孩子总是遵从父母的旨意,他们长大后还有什么想像力和独立精神可言?
童年的我当然也是一个淘气的小鬼,但我自打16岁就开始挣钱养活自己,18岁就搬出父母家单独居住。我的父母也为我不听从他们的话而感到头痛,但是他们后来知道,在独立生活的摸爬滚打中,我很早就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如何应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这在我后来的人生中,让我获益非浅。我会将这一宝贵经验传授给我的孩子们。
在香港,有许多公司既有中国雇员也有外国员工。在这样的公司里,上司总会抱怨,中国员工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中国员工的确很有服从精神,他们一旦接到指示,绝不会质疑上司的决定。但是,要想让他们迅速漂亮地执行这一任务,上司就必须告诉他们“怎样做”,并把任务的每一个细节和步骤都交待得非常详尽。而外国员工则不同,接到上司的命令后,他们会不停地问“为什么要这样做”,直至上司的答复令他们满意。随后,他们就会独立处理好这件事情。我在想,这种差异,跟他们婴儿期是否被裹在襁褓中有关?
如今,中国的独生子女更是如此。自打出生,他们身边就有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6个人围在他的身边,伺候他的饮食起居,照顾他的学习思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又如何要求他们保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吃苦耐劳、聪敏智慧呢?
尽管过去16年我所交往的男朋友都是中国人,但我想我不会与一个中国男人结婚生子。我简直想像不出那将是怎样一种灾难!直至孩子成年,他还是尽力把孩子留在身边,并且大声喊道:“别乱跑,那很危险!”而我则将冲着孩子嚷嚷:“你都20岁了,还住在家里干什么?”
(作者16年前来到中国,现居住在香港,是自由撰稿人。) (青年参考 Cecilie Gamst Berg(挪威) 文 宁蒙 编译)
我很少会被朋友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的笑话或是电影片断逗乐,但是前不久我收到的一个瑞典广告短片却着实令我忍俊不禁。广告里,一个年轻的父亲带着儿子逛超市,突然儿子被货架上的巧克力所吸引。于是他拽了拽父亲的袖子:“爸爸,我能吃点巧克力吗?”“现在不行!一会就要吃晚饭了。”听到父亲的回答,小家伙的眉毛皱了起来:“不嘛,我偏要!我偏要!”小家伙的喊声越来越大,他躺在地上又哭又闹。周围的人越聚越多,年轻的父亲十分尴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时,镜头一转,出现几个字:请使用安全套。
西方没见过裹婴儿的襁褓
这个广告给人印象相当深刻,相信欧美的每一个父母都对此感同身受。至于中国的父母,不知道他们是否经历过这种尴尬的场面?有时候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我在1988年头一次来到中国时的感触之一就是――中国的孩子实在是太听话了。
中国的小孩子不会像很多白人小孩那样总是满地乱跑,大声尖叫,令人抓狂。他们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或者玩着自己的玩具,一声不响地等待父母做完事然后来照顾他们。他们从来都不哭!
自那时起,我就爱上了楚楚可怜的中国小孩,我经常看着他们出神,我想知道,中国孩子为什么会比西方孩子安静和听话,究竟是民族特性使然还是成长环境导致的?
中西方在养育孩子的观念上的确有一些区别。有一张著名的照片,拍摄的就是一个中国的新生儿,这个小婴儿就像邮包一般被严严实实地裹在襁褓中,完全不能动弹。这张照片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不知道这样包裹婴儿的方式是否沿用至今?
每当我想像自己像这个孩子一样,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中完全没有自由来伸伸胳膊踢踢腿时,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在西方,人们是绝对不会这样包裹孩子的。西方父母用一个类似肚兜的背带把婴儿套住,让他们的头和手脚能够自由活动,父母多数时候用手托着婴儿的腹部,让婴儿身体趴着,而不会像中国父母永远都希望孩子是躺着的状态。西方的父母会鼓励婴儿尽早用手抓取物品。
在孩子学步时,中国父母总会把他们放在安全的学步车里,还要时刻警告他们这不能摸那不许碰,西方的父母则选择让孩子依照天性从地上捡起感兴趣的东西并让他们知道那究竟是什么。当孩子在空旷的场地上想要跑跑跳跳,中国的父母会在孩子还没抬腿的时候就说“不要跑”,怕他们摔倒,而西方的父母则会任孩子尽情撒欢,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父母还巴不得他们玩累了晚上可以早些睡觉。
中国人工作了,心还被裹在襁褓里
由此看来,中西方孩子表现出的行为差异更多是源于早期父母照顾方法的不同。孩子乖巧顺从从不反驳,总是像天使一般微笑着安静地坐在一边,这简直就是世界上每一家父母的梦想。但是,这个梦想是个美梦吗?无知的父母总想控制可怜的孩子。如果孩子总是遵从父母的旨意,他们长大后还有什么想像力和独立精神可言?
童年的我当然也是一个淘气的小鬼,但我自打16岁就开始挣钱养活自己,18岁就搬出父母家单独居住。我的父母也为我不听从他们的话而感到头痛,但是他们后来知道,在独立生活的摸爬滚打中,我很早就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如何应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这在我后来的人生中,让我获益非浅。我会将这一宝贵经验传授给我的孩子们。
在香港,有许多公司既有中国雇员也有外国员工。在这样的公司里,上司总会抱怨,中国员工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中国员工的确很有服从精神,他们一旦接到指示,绝不会质疑上司的决定。但是,要想让他们迅速漂亮地执行这一任务,上司就必须告诉他们“怎样做”,并把任务的每一个细节和步骤都交待得非常详尽。而外国员工则不同,接到上司的命令后,他们会不停地问“为什么要这样做”,直至上司的答复令他们满意。随后,他们就会独立处理好这件事情。我在想,这种差异,跟他们婴儿期是否被裹在襁褓中有关?
如今,中国的独生子女更是如此。自打出生,他们身边就有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6个人围在他的身边,伺候他的饮食起居,照顾他的学习思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又如何要求他们保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吃苦耐劳、聪敏智慧呢?
尽管过去16年我所交往的男朋友都是中国人,但我想我不会与一个中国男人结婚生子。我简直想像不出那将是怎样一种灾难!直至孩子成年,他还是尽力把孩子留在身边,并且大声喊道:“别乱跑,那很危险!”而我则将冲着孩子嚷嚷:“你都20岁了,还住在家里干什么?”
(作者16年前来到中国,现居住在香港,是自由撰稿人。) (青年参考 Cecilie Gamst Berg(挪威) 文 宁蒙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