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新旧十字军漫谈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187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本文转自“枫华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旧十字军漫谈
-都人-

  “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总统公开将针对伊斯兰恐怖极端主义的斗争,形容为一场“新十字军远征New Cr
usade”,在国际上尤其是伊斯兰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应,无端加深了穆斯林对美国和西方的反感。

  在这样的反应下,白宫不得不对这一用语表示遗憾。可是在当今这一重大国际危机甚至可说历史转折点上,美国总统的任何言
行,都为万众关注,可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布什的“十字军远征”概括和他本人的“重生基督徒”身份,至少在伊斯兰、
阿拉伯世界,将深深地印刻于媒体和民众心目之中,非常难以消除。

  尽管美国政府口口声声说不是针对穆斯林,美国国内至少已经有三人因被认为是穆斯林或阿拉伯人而被杀还。另外美国政府又
贸然将迫在眉睫的军事行动,定名为亵渎伊斯兰教义的“无限正义”。如此种种,不能不令人怀疑布什政府对伊斯兰和阿拉伯世界
的真正了解和尊重,是否会将目前这场对付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扩大到伊斯兰与西方基督教社会之间的宗教、文明冲突。

  布什近日强调,针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将会旷日持久,无法在短期内完成。从这个意义,“新十字军远征”比喻,倒是十
分贴切。可是从西方文明的角度,前后历时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尽管轰轰烈烈,开始时战绩累累,最终却以彻底失败结束。
今日西方文明的“无限正义”尚未出师,最高统帅布什已有如此比喻,可谓十分不祥的谶语。

  众所周知,十字军远征是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各国声称为了“收复圣地”而开展的“圣战”,从第一次远征(1096-109
9)占领耶路撒冷,到1291年欧洲基督教势力丧失在东地中海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Acre),前后持续近两百年。今天
在大部份西方世界,十字军东征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可是在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十字军”却仍然是个宗教和文化含义非常强
烈的名词,具有不可磨灭的现实政治作用。

  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在杀戮了大量回教徒之后,占领了圣城耶路撒冷。当时圣地的状态,可谓“血流漂杵”,据称
十字军战士们涉足于被杀异教徒的血流之中。十字军由此在地中海东岸各地建立了基督教统治。可是不到百年,祖籍库尔德族的穆
斯林领袖撒拉丁(阿拉伯文Salah-ud-Din,西文中通称Saladin)于1187年发起伊斯兰圣战(jiha
d),率领回教军队夺回了耶路撒冷,十字军在圣地的势力从此式微,百年后终于被全部驱逐出地中海东岸。

  宗教和历史原因之外,由于百多年来西方基督教强权对阿拉伯和穆斯林地区的压迫和控制,今天的伊斯兰世界对十字军东征的
历史非常敏感,当年对抗十字军的回教英雄撒拉丁在伊斯兰世界更享有极崇高的形像地位。

  例如1992年,已故叙利亚总统老阿萨德在首都大马士革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撒拉丁骑马雕像,特别描绘了被他击败的十字军
武士们匍匐在地,象征撒拉丁是伊斯兰的卫护者,而西方世界向他臣服。

  伊拉克的萨达姆更进一步,叫人画了一幅巨大的壁画,将他指引伊拉克装甲部队前进的形像,和撒拉丁率领回教武士打击十字
军的图象并列重叠,明确表示萨达姆继承了撒拉丁的传统,要将西方“新十字军”势力逐出中东圣地。

  其他回教激进领袖将中东冲突形容为伊斯兰和西方“新十字军”的圣战,指责美国为“现代十字军运动的领袖”等等,更是不
在话下。中东和圣地各种回教激进“圣战”组织如同雨后春笋,岂徒然哉。所以布什近日自己将对付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比喻为一
场新十字军远征,只会更加加剧中东冲突以及伊斯兰世界和美国代表的西方世界的矛盾的宗教“圣战”色彩。

  甚至在不属于“正统西方文明”的基督教东正教世界,十字军仍然是个引起深刻伤痛的名词。这是因为当年的十字军东征,尽
管表面上高举宗教“圣战”旗帜,其实包含很大的经济掠夺成份。就像今天布什的“新十字军远征”,表面上是“捍卫民主和自
由”,可是人人皆知中东、里海和中亚的巨大石油资源,才是美国真正国家利益所在。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居然置“圣地”于脑后,而去进攻同奉基督教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廷),攻陷君士
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肆劫掠,迫使东罗马帝国迁都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城。

  十字军东征对东正教的伤害如此之深,以至今天东正教中仍然有人将梵蒂冈天主教教皇称为“罗马的两头怪物”。今年五月,
教皇若望保禄二世访问希腊时,还不得不就八百年前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一事公开道歉。目前美国欧洲盟邦中,希腊民众的反美
情绪最烈,在中东冲突中最同情巴勒斯坦,良有以也。

  必须指出,历史上的十字军运动,包括了对犹太人的大肆迫害和杀戮。但是因为以色列和美国的特殊关系,以及以色列占领圣
城耶路撒冷,使得阿拉伯和回教世界纷纷将犹太复国运动看成是十字军东征的延续,把以色列的建国,视作西方为当年十字军东征
失败对回教世界的报复。

  从这个角度,早有许多人预言:现代以色列国作为西方文明在中东的“桥头堡”,尽管在短期内具有很强的军事经济优势,但
最后仍然会步中世纪十字军势力之后尘,被回教势力驱逐出中东圣地。

  从历史和人口发展趋势看,上述预言绝非一厢情愿的主管想象。笔者已经数次指出,由于阿拉伯族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犹
太族,就是在以色列“本土”境内,阿拉伯人称为多数,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可以说,如果不是苏联瓦解为以色列带来大量新移
民(其中多达40%并非真正犹太人),以色列这一民族成份危机会更早日爆发。

  早有专家断言,不出几十年,以色列如果仍然想作为一个犹太人主导的国家,就无法再维持其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必须
采取类似前南非白人政权那样的种族隔离制度(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其实一直受到制度化的歧视而是“二等公民”),届时任何
标榜“民主”的西方国家都无法在道德和现实政治上再积极支持以色列。然而五十多年来中东阿、犹之间的仇杀,使得两族在未来
几十年中难以真正找到长久相安共处的和解方案。如果美国的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斗争不幸沦为一场“新十字军远征”,不论其短期
结果如何,中世纪十字军运动的最终失败,完全可能在中东重演。


FHY Magazine 2001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