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富有与空虚

盗版情人

Moderator
注册
2002-05-21
消息
7,248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万维读者网】香港文汇报18日刊发严晓文章:美国人的富有与空虚。全文如下。

 如果人一来到世界上就可以不用为自己这一辈子的生活用度操心,那么他心里还会想些什么呢?有证据表明,瑞典是一个自杀率很高的国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国家过度保护的福利政策削弱了人们的生命力。没有生存的挑战、没有挑战刺激起来的兴奋和成就感、没有无法满足的欲望……芭芭拉?艾伦里奇在《坠落的恐惧―中产阶级的内心生活》一书中指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人认为,自己也面临了这样一个人类的终极问题―没有问题的问题。

财富掩饰不平等的事实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中产阶级的确认为,他们已经完全实现了自己追求的物质财富和生活目标――房车、电视、带花园的别墅、烧烤聚会―这就是美国。从他们那看得见风景的窗口望出去,永远的郊野,没有边界。他们几乎相信,美国已经走出历史,将来唯一的变化就是可以预见的技术进步带来的更美好的生活,那意味著自动化、太空旅游、癌症的攻克和保真度高的发烧音响。

 有财富支撑起来的优越感像中年人发福的腰围一样缠绕著美国社会,掩饰了不平等的事实。整个社会好像已经消除了阶级差别,唯有一个边界模糊的庞大的中产阶级。蓝领工人也有能力自己买房和供孩子上大学了;「黑人」这个词还在使用,但是很明显,他们早已能够和白人平起平坐,利益均等。再没有一个社会阶层会起来闹事,他们全都高高兴兴地加入了中产阶级的大联合。

 丹尼尔?贝尔在一九六○年宣布了「意识形态」的终结,因为「意识形态应该是一种倾注了热情的信仰。」而对於社会的热情,信仰只能是在那种一出生即被决定命运的缺乏公正的环境里产生。很显然,在人人都有机会通过「技术手段」改变命运的美国社会,贝尔夸张地问道:「还能有什么阶级吗?」这种关於意识形态死亡的论调极容易使人们相信,如果没有深刻的不平等,而仅剩下需要「技术调整」的偶然事件,那么,真是没有那些社会问题再值得美国人去倾注感情。

中产阶级的空虚心灵

 艾伦里奇指出,二十世纪中期的美国中产阶级由於认识上的局限所产生的虚无感,颇有些像五百多年前欧洲人发现新大陆的情形。哥伦布的发现让我们看到十五世纪欧洲人膨胀的虚荣和视觉的盲点:他们相信世界很小,小到完全可以便利地进行黄金和香料的贸易。但他们在估计地球的大小时,至少漏掉了两块大陆和一个海洋。通常涉及到阶级问题的社会学论著都很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厌倦,但本书却自始至终引人入胜。它是对美国社会阶层的重要分析,可以作为每一个美国人的社会学读本,尤其自身是中产阶级的美国人。

 芭芭拉?艾伦里奇对美国中产阶级从二战结束直至雷根时代的崛起历程进行了深入的追溯和透彻的研究。对弥漫於整个中产阶级的精神气质如何塑造了美国的文化、政治和媒体,以及这个组成美国公民的最大的群体常常被错误定义的原因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媒体、反叛的学生、雅皮现象、疯狂的过度健身运动……每一件事都在它刀片一样锋利的解剖之後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以惊人的大胆揭示了深受野心和焦虑折磨的美国中产阶级富有的生活状态和空虚的心灵状态,使我们不得不对我们正在创造的世界深思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