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b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8-06
- 消息
- 1,29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自从上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支柱一直是伊朗和以色列。而伊朗和以色列正好位于伊拉克的东西两翼,使得伊拉克感到犹如芒刺在背。美国将萨达姆视为原苏联的盟友,对他并无太多好感。
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美国人的态度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当时伊朗民众的“反美情绪”空前高涨,美国失去了对波斯湾石油运输咽喉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权。1979年,伊朗学生占领了美国大使馆,将52名美国外交官扣押作人质,更直接导致美伊关系交恶。不得已,美国只好在海湾地区另觅伙伴遏制伊朗。于是,美国看中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1980年,积怨甚深的伊朗和伊拉克开战。伊拉克军队在战争初期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就在这个时候,美国人主动伸出了橄榄枝。
1983年12月19日:拉氏与萨达姆亲密会谈
1983年,里根派遣拉姆斯菲尔德作为特使访问伊拉克,和伊拉克领导人商讨合作事宜。而在20年后的今天,同样是拉姆斯菲尔德,积极主张对伊开战,正所谓“今天的朋友可能是明天的敌人”!《新闻周刊》的记者披露了档案中的记录,真是极具讽刺意味。
当年12月19日,拉姆斯菲尔德首先会晤了当时的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列举了美国与伊拉克之间的共同利益。拉氏遗憾地说,整整一代伊拉克人和美国人彼此没有联系,这非常不幸。阿齐兹则回答说,美国同伊拉克的关系有可能重新恢复。他还对拉姆斯菲尔德说:“你将会发现,萨达姆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
第二天早晨,拉姆斯菲尔德拜见身穿军装,腰佩手枪的萨达姆。伊拉克电视台录制了会见开始的片段,当时会见的场景十分友好,两人亲热地握手,互致问候。拉姆斯菲尔德向萨达姆转交了里根的亲笔信,随后两人就开始进行会谈。1984年,美国与伊拉克正式恢复外交关系。
1987年-1988年:默许伊拉克用“化学武器”
当时的里根政府对于萨达姆研制甚至使用生化武器都是采取了一种默许的态度。官方档案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向伊拉克提供的军事援助物资中就包括许多化学分析仪器和生化武器原料。
此外,美国政府还默许伊拉克原子能委员会进口有关细菌战的资料,这些资料极有可能帮助伊拉克人制造生化武器。美国中央情报局搜集的情报还称,在1988年两伊战争后期,萨达姆的军队曾经使用毒气杀害了伊拉克北部哈拉巴耶村大约5000名库尔德人。
两伊战争后期:美军援使萨达姆成海湾“强人”
在两伊战争期间,美国情报部门向伊拉克提供了伊朗军事力量的卫星图。有官方档案显示,美国还秘密向伊拉克提供坦克和其它军事设备。
还有证据表明,里根政府默许伊拉克向美国军火商购买大批军火和尖端设备,其中包括大型计算机数据库、运输直升机和摄像机等。美国为萨达姆购买军火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贷款。
美国的支持使得伊拉克扭转了在两伊战争初期处于下风的不利局面。此外,伊拉克和美国的海军在波斯湾频频袭击伊朗的运油船和护卫舰。
伊朗明显感觉到美国在两伊战争中的介入正不断加深。于是,在1988年8月8日,伊朗出人意料地主动向伊拉克妥协,在联合国的调停下,两伊战争结束。
作为“鹰派”人物代表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是“倒萨战”的强硬主战派。然而,时光倒流20年,正是拉姆菲尔德作为美国政府特使和萨达姆举行了亲密的会晤,表达里根政府的善意,并促成了美国随后向伊拉克提供大批的军事援助。最新一期美国《新闻周刊》的报道《萨达姆是如何诞生的―――美国帮助制造了恶魔》认为,没有美国的支持,萨达姆绝对不会有如今这般强悍。
科威特被占领后:美国方才幡然醒悟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力量已经首屈一指。他的军队从1980年的10个师扩充到55个师,近100万人;空军拥有各式作战飞机500余架;陆军所拥有的坦克数量高达5500辆。在美国的带动下,欧洲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纷纷与伊拉克交好,签订大型石油开发项目,各种援助不断。萨达姆讲话的语气越来越强硬,时不时把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拿出来敲打一番,甚至威胁要让以色列“无葬身之地”,以阿拉伯世界的发言人自居。
此时,在美国政府内部对萨达姆的评论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萨达姆是一个可怕的独裁者,应该马上将他推翻。而美国国会和老布什政府智囊团的大部分人则为他虽然是令人不快,但还是“有用的”。
直到科威特一夜之间被占领,美国才幡然醒悟。
海湾战争之后:无奈继续纵容萨达姆
在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受到重创一蹶不振,但萨达姆却并未倒台,依然牢牢掌控着政权,和历届美国政府周旋。
而老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也从来没有下过彻底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决心,这其中和美国的内政外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闻周刊》披露说,在海湾战争结束后,五角大楼的官员们曾经搜集了大量的证据,证明伊拉克的军警采用各种残酷的手段镇压反对派,这些证据足以用“战争罪”起诉萨达姆。
但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最终决定将这些证据作为机密资料加以保存而没有公开。因为当时距离199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已近,国防部高官不想让这些资料影响老布什的竞选。
此后入主白宫的克林顿在对伊政策上缺乏连贯性和协调性,使得很多努力都事倍功半。《新闻周刊》称,当时克林顿政府非常担心萨达姆倒台后会在伊拉克和整个中东引起混乱。
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美国人的态度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当时伊朗民众的“反美情绪”空前高涨,美国失去了对波斯湾石油运输咽喉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权。1979年,伊朗学生占领了美国大使馆,将52名美国外交官扣押作人质,更直接导致美伊关系交恶。不得已,美国只好在海湾地区另觅伙伴遏制伊朗。于是,美国看中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1980年,积怨甚深的伊朗和伊拉克开战。伊拉克军队在战争初期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就在这个时候,美国人主动伸出了橄榄枝。
1983年12月19日:拉氏与萨达姆亲密会谈
1983年,里根派遣拉姆斯菲尔德作为特使访问伊拉克,和伊拉克领导人商讨合作事宜。而在20年后的今天,同样是拉姆斯菲尔德,积极主张对伊开战,正所谓“今天的朋友可能是明天的敌人”!《新闻周刊》的记者披露了档案中的记录,真是极具讽刺意味。
当年12月19日,拉姆斯菲尔德首先会晤了当时的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列举了美国与伊拉克之间的共同利益。拉氏遗憾地说,整整一代伊拉克人和美国人彼此没有联系,这非常不幸。阿齐兹则回答说,美国同伊拉克的关系有可能重新恢复。他还对拉姆斯菲尔德说:“你将会发现,萨达姆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
第二天早晨,拉姆斯菲尔德拜见身穿军装,腰佩手枪的萨达姆。伊拉克电视台录制了会见开始的片段,当时会见的场景十分友好,两人亲热地握手,互致问候。拉姆斯菲尔德向萨达姆转交了里根的亲笔信,随后两人就开始进行会谈。1984年,美国与伊拉克正式恢复外交关系。
1987年-1988年:默许伊拉克用“化学武器”
当时的里根政府对于萨达姆研制甚至使用生化武器都是采取了一种默许的态度。官方档案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向伊拉克提供的军事援助物资中就包括许多化学分析仪器和生化武器原料。
此外,美国政府还默许伊拉克原子能委员会进口有关细菌战的资料,这些资料极有可能帮助伊拉克人制造生化武器。美国中央情报局搜集的情报还称,在1988年两伊战争后期,萨达姆的军队曾经使用毒气杀害了伊拉克北部哈拉巴耶村大约5000名库尔德人。
两伊战争后期:美军援使萨达姆成海湾“强人”
在两伊战争期间,美国情报部门向伊拉克提供了伊朗军事力量的卫星图。有官方档案显示,美国还秘密向伊拉克提供坦克和其它军事设备。
还有证据表明,里根政府默许伊拉克向美国军火商购买大批军火和尖端设备,其中包括大型计算机数据库、运输直升机和摄像机等。美国为萨达姆购买军火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贷款。
美国的支持使得伊拉克扭转了在两伊战争初期处于下风的不利局面。此外,伊拉克和美国的海军在波斯湾频频袭击伊朗的运油船和护卫舰。
伊朗明显感觉到美国在两伊战争中的介入正不断加深。于是,在1988年8月8日,伊朗出人意料地主动向伊拉克妥协,在联合国的调停下,两伊战争结束。
作为“鹰派”人物代表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是“倒萨战”的强硬主战派。然而,时光倒流20年,正是拉姆菲尔德作为美国政府特使和萨达姆举行了亲密的会晤,表达里根政府的善意,并促成了美国随后向伊拉克提供大批的军事援助。最新一期美国《新闻周刊》的报道《萨达姆是如何诞生的―――美国帮助制造了恶魔》认为,没有美国的支持,萨达姆绝对不会有如今这般强悍。
科威特被占领后:美国方才幡然醒悟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力量已经首屈一指。他的军队从1980年的10个师扩充到55个师,近100万人;空军拥有各式作战飞机500余架;陆军所拥有的坦克数量高达5500辆。在美国的带动下,欧洲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纷纷与伊拉克交好,签订大型石油开发项目,各种援助不断。萨达姆讲话的语气越来越强硬,时不时把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拿出来敲打一番,甚至威胁要让以色列“无葬身之地”,以阿拉伯世界的发言人自居。
此时,在美国政府内部对萨达姆的评论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萨达姆是一个可怕的独裁者,应该马上将他推翻。而美国国会和老布什政府智囊团的大部分人则为他虽然是令人不快,但还是“有用的”。
直到科威特一夜之间被占领,美国才幡然醒悟。
海湾战争之后:无奈继续纵容萨达姆
在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受到重创一蹶不振,但萨达姆却并未倒台,依然牢牢掌控着政权,和历届美国政府周旋。
而老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也从来没有下过彻底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决心,这其中和美国的内政外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闻周刊》披露说,在海湾战争结束后,五角大楼的官员们曾经搜集了大量的证据,证明伊拉克的军警采用各种残酷的手段镇压反对派,这些证据足以用“战争罪”起诉萨达姆。
但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最终决定将这些证据作为机密资料加以保存而没有公开。因为当时距离199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已近,国防部高官不想让这些资料影响老布什的竞选。
此后入主白宫的克林顿在对伊政策上缺乏连贯性和协调性,使得很多努力都事倍功半。《新闻周刊》称,当时克林顿政府非常担心萨达姆倒台后会在伊拉克和整个中东引起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