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的小说气味】――《天涯》杂志阅读札记[转贴]

笑言

早期用户
管理成员
VIP
注册
2002-01-16
消息
5,925
荣誉分数
18,522
声望点数
1,393
【迟子建的小说气味】――《天涯》杂志阅读札记
    
    朴素
    
    
在当今颇具实力的作家中,迟子建的小说别具一格。创作题材的新颖朴素、主题表现的深刻博大,每每激活现代人那颗日渐疲惫和麻木的心灵,而在叙事上的着意经营,更使得她的小说亲切而耐读,譬如她的代表作《北极村童话》、《原始风景》、《向着日夜旅行》、《白银那》等等。有一年,作家迟子建来海南参加一个文学座谈会,谈及创作,迟子建认为"来自大自然的体验对自己的写作是一种启示,她渴望表达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那种血肉相联的亲密。"于是我渴望看到迟子建的新作,并想象新作中"人与自然"的深刻表达。在这样的想象里,迟子建的新作变成了一种理想化的虚拟之物。
      
然而想象终究是想象,在迟子建的长篇新作《伪满洲国》面前,从前的迟子建消失了,一个新的迟子建走在文学的边缘。以前迟子建的小说大多写东北的乡村生活、城市人生,小说中有生活的琐碎与沉重,也有洋溢的诗情与浪漫,如《晨钟响彻黄昏》《向着白夜旅行》等作品。然而《伪满洲国》的创作对于迟子建来说是一个转变,从不知名的小村落到庞大的"伪满洲国",从当代生活到已经逝去的历史,从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到俯视东北大地上的芸芸众生,迟子建的创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了逆转。这种重大题材的书写,其实是每一个小说家的内心深处的欲望――那种重构历史的野心与梦想。
  
不过从内心深处我还是喜欢从前的迟子建,当我读到《天涯》杂志(2002年第五期)上的迟子建中篇小说《酒鬼的鱼鹰》时,我觉得这才是我所熟悉的作家迟子建。小说的故事很简单,一个乡镇上的小人物“酒鬼”刘年抓了一只鱼鹰,由这只鱼鹰而引出小镇上的种种琐事逸闻,各种人物的遭际片断由此串在一起,其中有日常生活的平庸乏味,也有普通人的悲欢喜乐。在作者的细腻笔墨中生活没有那种大起大落的戏剧冲突,而是呈现出一种恬淡平和的乡土风情,内中杂带着一种难言的忧伤。
  
关于小说,迟子建自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相信每一个优秀作家都是具有浪漫气息和忧愁气息的人。浪漫气息可以使一些看似平凡的事物获得艺术上的提升,而忧愁之气则会使作家在下笔时具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从而使作品散发出独特的韵味。”无疑《酒鬼的鱼鹰》这篇小说就具有独特的韵味,许哎呦、寒波等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在她们卑微的一生中体现出人性的美好与日常生活中所包涵的忧伤与困苦。作者对这样的人物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与理解,为逝去的平淡生活写就一首淡淡忧伤的挽歌。
  
小说的语言很有特色,譬如这样的句子:“刘年也醉成一片白雾了。”、“刘年梗着脖子”等等。其中“醉成”、“梗着”等词加强了小说的语言效果,东北风情的素描更使作品带有一种民族风味。在民族风味之外,作者更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譬如叫驴子酒馆的老板娘寒波在酒馆里与酒鬼刘年的饮酒谈心一段就写的温馨感人,老板娘寒波请酒鬼刘年喝酒,并说:“今天下雨,就不对外营业了,让我陪你好好地喝一天酒。”当刘年有些过意不去时,寒波讲出一番有着哲理的民间智语:“人不能老为生意活着。生意不过就是窗外的那些雨,有它时挺滋润,可它太多时又会涝着。”
  
小说的技术一直在不断的进步,新生代的作家技巧之高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们的一些写作没有那种洋溢的诗情与浪漫,更缺乏感人的温馨与难言的忧伤。而迟子建以她的小说《酒鬼的鱼鹰》向我们证明了小说之所以吸引人的那种独特的气味,读之让我们久久难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