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与潘石屹:从认识到结婚不足两星期 [推荐]
婚姻是人生中的转折点,许多人由于婚姻生活改变自己许多,那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悟所致。不论婚姻的来龙去脉多么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作为生命个体,婚姻都是一种无计划的组合,谁也不能按照自己预想的综合要求百分百地将爱情进行到底。同时,谁也不能按自己的意愿给别人的婚姻组合提供切实可行的理想计划。一切相对美满的婚姻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北京电视台的《夫妻剧场》栏目因更多地介绍了名流们的婚姻生活,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它向观众们展示了一对对嘉宾不同的人生经历。昆仑出版社适时地将节目编辑成《夫妻剧场――英达VS名流夫妻》一书出版,我们从中摘录了有关潘石屹与张欣的一段婚姻佳话介绍给读者。
英达: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走进《波司登・夫妻剧场》。有一个男人,他的名字叫“站立起来的石头”。石头站立,那就是建筑。他名副其实是一位盖房子的人,他的大名叫“潘石屹”,他盖的房子成为了很多人的家。他也为自己盖房子,筑巢引凤,营造家庭。现在,我们就欢迎潘石屹和他的夫人张欣上场!
英达:在节目刚开始的时候,咱们还是先来看一段大屏幕。
39年前,甘肃天水一位头发茂密的婴儿呱呱坠地。在头发陆续脱谢的39年里,此公经历了一连串人生传奇。他学的是石油,25岁以前按部就班,听天由命。25岁他决定南下深圳,投入商海,搞的却是房产开发。然而,他摔了一连串跟头,攒了一兜子经验。1995年,他脱离万通集团,创设自己的公司,并搬走红星酒厂,在北京东郊建起闻名遐迩的现代城。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潘石屹。
潘石屹不是木讷之人,他是爱情事业两不误。就在他为社区营建广厦之前,他也为自己建起了温馨小家,女主人便是北京生、香港长、英国留学归来的张欣。两人结成连理,颇有心得,事业上也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在现代城西侧再建SOHO,而且杀回海南,营建高档屋舍。比翼双飞,声名大噪。
英达:当初你们是谁追的谁?
张欣:主要是我追他。
英达:不会吧,他有什么好追的!
潘石屹:1994年我刚离婚,离婚后没事儿干……
我认识了一个女朋友,这女朋友说要跟我见面,我说行吧。等我出去见我的女朋友,女朋友旁边还坐着一个女孩儿,就是她。我看见她以后,远远地比较了一下,心想这女孩儿是从哪儿来的,她应该是我老婆嘛。(爆笑)这个时候,她跟另外一个朋友到下面去吃饭,我跟我女朋友也下去吃饭,大堂里有两张桌子,我看见她在吃饭,就跟我女朋友说,咱们跟他们凑到一桌儿吃吧。一桌儿吃着聊着,就聊到一起去了。
英达:你那个女朋友也是糊涂,你这种建议,她怎么就接受了呢!(大笑)这一过去不就完了嘛!我听了这个过程,觉得是老潘追张欣,怎么张欣说是追你呢!
张欣:是我追他,而且非常艰难。你看他又有女朋友,又有刚离婚的前妻,简直是困难重重,形势非常复杂。我们还没吃饭,电话就打来了,说不好,你出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他前妻就堵在门口儿。(笑)
英达:那要小心的也应该是他那女朋友,你小心什么?(大笑)
张欣:就是说,实际上还是我想追他。
英达:你这最多是守株待兔,是张开网等着他自投罗网。你陪他那个女朋友到他那儿去,是有目的吗?
张欣:我根本不认识他,去了以后才认识的。他有女朋友,后来发现还有前妻。这些说来简单,好像是两人好了就行了。没那么简单。
英达:好了,是你追他,他也乐于承认。下一个问题,说实话,对方的哪一点最吸引你?张欣,我一直想问这个问题,老潘他有什么可追的!这么个人,貌不惊人。
张欣:我就喜欢没什么优点可提的人!
英达:你在这之前,没听说过潘石屹和他的工程?
张欣:没有。
英达:完全是陪女朋友过去,偶然见到了你喜欢的这个没本事的人?
张欣:我有一个同学,有一天给我送了一篇文章,说你看看这文章,挺有意思的。文章的题目是《披荆斩棘,共赴未来》。写的是六个人――这六个人我一个都不认识。写他们这些年轻的知识分子的报国之路,写改革开放,写经济体制改革,写企业在经济改革中起的作用。从这篇文章中,我知道这六个人在海南岛创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写了他们的很多故事。反正写得特别好,特别激动人心。我就给这个朋友打电话,说把这文章中的几位介绍给我认识认识。
英达:很想见见这几位精英。
张欣:他就带我去了,也就是前面老潘讲的那一段故事。其实,我是在门口等着,旁边还坐着一个女的,我就随便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她告诉我名字后,说是从英国回来的。我说我也是从英国回来的呀,那你是从英国什么地方回来?她说是剑桥,我说,我也是啊!后来她说,她是我们学校最著名的一个学院――圣三医学院的毕业生。我说,你这么牛!她好像是不想继续跟我谈下去的样子,然后我就等等等,等到他最后出来,这女的就是他刚才说的那个女朋友。
英达:差一点娶一个圣三医学院的学子!那后来呢?
张欣:后来就吃饭。
英达:老潘,她起码也有吸引你的地方,你才决定和圣三医学院的那位女同志把餐桌挪到她那边儿。
潘石屹:我是在直觉上考虑,说这个人就应该是我老婆。以后在慢慢的接触过程中,真的觉得她一定是我老婆。我从小的生长环境是甘肃最荒凉的农村,所以对物质的东西和城市里的浪漫很麻木、很木讷,不是非常明白,只是觉得城里的什么东西都特别好。其实,她最吸引我的是她的思想。如果你对一切习以为常,周围的人都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突然有人说你这样可能不对,甚至是错的,这东西是吸引人的,能震撼人。
张欣:老潘也与众不同,城里人习惯于能说会道,碰见农村来的比较木讷的人,也会被吸引。
英达:老潘确实跟我们不一样。
张欣:所以他也吸引人。
英达:我更想知道那次他把餐桌挪到这边儿来之后,你是在哪种状态下决定跟他结婚的?你们俩的差异是很大的。
张欣:我结婚就是在什么也不知道的时候决定的。
英达:就是说,你被他蒙了,是被他骗到手的?老潘,你当时把自己的情况跟张欣交代了吗?
潘石屹:一见面就交代清楚了,我当时的状态是,原来的家没有了,一个人晃悠了几个月,特别渴望尽快成一个家。张欣也是这样一个状态,也是想尽快成家。
英达:光想尽快成家?张欣没有考虑老潘跟你在生活上的差异吗?
张欣:没有,真的没有。
英达:一点也没考虑到你们在学历上和家庭背景上的差异?
张欣:真的没有,我们俩从认识到决定结婚,前后不到两个星期。(惊叹)
张欣:所以没有很多时间去了解对方,完全是在一种激情状态下决定结婚。而从决定结婚到结婚这中间还有几个月,这就是我说的我艰难追他的那段时间,什么前妻啊、女朋友啊,一下子全出来了,全出来阻碍我们。
英达:我看老潘平常的为人,不大像充满激情的人,但我知道他挺会设计花招。我记得申奥成功那天,从潘石屹的现代城上“哗”就下来了一个巨型竖幅的旗子……
潘石屹:3600公斤的一块布。
英达:上面写着“我们胜利了”,当时就给北京人以及所有电视媒体一个特别大的震撼,觉得他挺会想花招。现在说,你是怎么把张欣骗到手的,想了什么花招!
潘石屹:我们特别聊得来,反差也很大,互补性也很强,也都有激情,她和我都很有激情。
英达:她很有激情这我相信,她受过良好教育,你是弄出点什么西北高招儿,是说看我吃面给你看,这肯定不行!(笑)
潘石屹:我们认识一个多星期,当时她在美国的香港分公司,我在北京,我们通了个电话,我还去过一次香港,然后就定下来,决定结婚。结婚之前,还要订婚。我想象中的订婚是陕甘宁边区的订婚方式,娘家人互相送个帖子,然后把周围邻居叫在一起吃顿饭,搞点儿红烧肉,喝点烧酒,送个红包,那是我十一二岁时的印象。我完全不知道我们的订婚该怎么做,结婚该怎么做,所以这些事都听她的。我就打电话给她,她有中国情结,说中国有两个东西特别著名,一个是长江,一个是长城,我们订婚安排在长江上。我说好啊,我还没去过长江呢!我们飞到长江上的重庆,我的几个哥们儿一高兴,说你们订婚,我们随便在那里把董事会开了吧,我过去的时候这几个合伙人也跟着过去了。
英达:张欣你被骗了,其实他们就是开董事会去了!
张欣:没错儿,我一上船就知道了。这哪儿是订婚啊,这就是开董事会来了,还不让我参加!(大笑)
潘石屹:所以就沿着长江一直坐着下来到武汉,上岸,这就算订婚结束了,董事会也结束了。
潘石屹:其实,董事会开得很不愉快。
英达:别说董事会的事儿!谁问你董事会了,你的婚订得愉快吗?(大笑)
张欣:不愉快。
英达:也不愉快?
潘石屹:还行。
英达:你是还行,人家给你一切定好了,他过来浪漫一下,随便把董事会开了,你当然愉快。张欣,你为什么不愉快?
张欣:天天开会能愉快吗?!
英达:那结婚是不是很愉快?
潘石屹:结婚是在长城,很热闹的,跟乡下的热闹不一样,来了全世界各地的好多朋友。
张欣:我们拿了一盆蒸包子,一人一瓶香槟酒,就上了长城。打开香槟,就着包子吃。
英达:浪漫!你们是专门租下了一个烽火台?
张欣:是顺着长城走,哪儿没人就去哪儿。
潘石屹:外国人一半儿,中国人一半儿。
英达:大家都吃着包子,还喝着香槟?
潘石屹:我挺担心的。中国人上长城是老老实实的,顺着台阶儿走。外国小伙子都挺疯,是在长城两边儿的墙上走,墙下面特别深,要把美国佬掉下一个,这问题可就大了。美国人让中国人表演节目,唱卡拉OK。我的一个朋友是副总经理,他特别高兴,说来一段儿快板儿,是《奇袭白虎团》。
英达:美国人反正也听不懂,肯定还跟着鼓掌!
张欣:这婚礼就像是一个大闹剧。我们带去了一个大乐队,音乐一响,美国人就疯狂地跳舞,中国人便特没劲地坐在地上。音乐一结束,中国人便说快板儿,美国人什么也听不懂,就蹲在地上。两边儿的人根本不交流。
英达:不知道你意识到没有,这恰好象征着你和老潘的两种背景相差得是多么遥远。说真的,我很为你们在后来的现实中能否把这种浪漫进行下去,会不会有冲突和争执,感到深深的担扰。
潘石屹:最大一次差点儿分手。
张欣:我记得当时有一个人是大款,说我给你们注资,我80%,你20%,潘石屹说行,我想,这怎么能行呢!那咱就别干了,干脆让他占100%算了!潘石屹说,我得明白什么是“借船出海”。后来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的确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是铁板一块。
英达:也许,这位大款给你们注资,干了一半儿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就垮了,然后他说,这么着吧,算我60%,后来又怎么怎么样,他就说,算我20%吧……所以现在回头看,当时你们冲突那么激烈,甚至要分手,其实挺可笑。你从科学管理角度看,觉得潘石屹做事情很土、很初级、很幼稚,但在咱们幼稚的大环境里,他这种幼稚做法,正好适应!
张欣:实际上很智慧。
英达:反过来从潘石屹的角度看,你这个揣着一脑袋洋想法的人,那是很幼稚。
张欣:他觉得我很教条,没办法生存,根本没有灵活性。
英达:以潘石屹自己为例,小学时在陕甘宁没饿死,才有后来这么大发展。(笑)潘石屹,你们当时要离,那时有孩子了吗?
潘石屹:当时没有。
英达:没孩子,那说离也就真离了,但人家张欣特别智慧,特别女性,主动提出让出一块儿。张欣是干事业的人,最早想见你,不是出于你好看,是帅哥儿,而是基于一种理想主义的考虑,后来和你结成夫妇,但为了保全夫妻关系,她反而放弃了理想,回家去当母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张欣做出让步,你潘石屹当时会做出什么来挽救这个婚姻?或者直接问,你可能让吗?
潘石屹:人都有这样一个心理,受到打击时,受到痛苦时,总爱喊“妈”,碰到不顺心的时候,老是怀念童年熟悉的地方,这会给人一种安全感。我和张欣碰到这样的冲突,两个人要分开,她是想回到她熟悉的地方,那就是英国,我开车送她去机场,箱子放在后备箱里,半路上又吵起来了。她要我把车停下,停下后她提着箱子,搭一辆出租车走了。
英达:根本不坐你的车了!
潘石屹:她一走,我就开始在北京城乱转,就在想这次婚姻又开始画句号了,生活可能又得重新开始。那就放一放吧,先看看工作上的事,她走了,整个公司的工作还得慢慢往前推进,我一人说了算……
英达:你有没有想过挽回这段婚姻?
潘石屹:我去了趟日本,回来后待在家里。她去了美国,给我打了一个很长的电话。这是一个让我特别感动的电话,知心的电话。电话里她说,如果我们俩再不做努力,放弃了关系,她可能永远不会回中国工作了,以后就在外面。她还谈了她的中国情结,上学的时候很少看到内地面孔,看到香港和台湾面孔都觉得特别亲切,希望能回到北京,往一起走,这个时候,我马上觉得为了我们的关系,我能做出什么让步就做什么让步,共同挽救我们的婚姻。
英达:可以听出你的用心,行,虽然最后的结果还是张欣下岗,但有这良苦用心,已经不错了。你们有了孩子以后,还有过类似的冲突吗?
张欣:上岗之后,我们再没有过工作上的真正的冲突。
稿件来源:中华读书报
网友评论
婚姻是人生中的转折点,许多人由于婚姻生活改变自己许多,那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悟所致。不论婚姻的来龙去脉多么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作为生命个体,婚姻都是一种无计划的组合,谁也不能按照自己预想的综合要求百分百地将爱情进行到底。同时,谁也不能按自己的意愿给别人的婚姻组合提供切实可行的理想计划。一切相对美满的婚姻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北京电视台的《夫妻剧场》栏目因更多地介绍了名流们的婚姻生活,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它向观众们展示了一对对嘉宾不同的人生经历。昆仑出版社适时地将节目编辑成《夫妻剧场――英达VS名流夫妻》一书出版,我们从中摘录了有关潘石屹与张欣的一段婚姻佳话介绍给读者。
英达: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走进《波司登・夫妻剧场》。有一个男人,他的名字叫“站立起来的石头”。石头站立,那就是建筑。他名副其实是一位盖房子的人,他的大名叫“潘石屹”,他盖的房子成为了很多人的家。他也为自己盖房子,筑巢引凤,营造家庭。现在,我们就欢迎潘石屹和他的夫人张欣上场!
英达:在节目刚开始的时候,咱们还是先来看一段大屏幕。
39年前,甘肃天水一位头发茂密的婴儿呱呱坠地。在头发陆续脱谢的39年里,此公经历了一连串人生传奇。他学的是石油,25岁以前按部就班,听天由命。25岁他决定南下深圳,投入商海,搞的却是房产开发。然而,他摔了一连串跟头,攒了一兜子经验。1995年,他脱离万通集团,创设自己的公司,并搬走红星酒厂,在北京东郊建起闻名遐迩的现代城。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潘石屹。
潘石屹不是木讷之人,他是爱情事业两不误。就在他为社区营建广厦之前,他也为自己建起了温馨小家,女主人便是北京生、香港长、英国留学归来的张欣。两人结成连理,颇有心得,事业上也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在现代城西侧再建SOHO,而且杀回海南,营建高档屋舍。比翼双飞,声名大噪。
英达:当初你们是谁追的谁?
张欣:主要是我追他。
英达:不会吧,他有什么好追的!
潘石屹:1994年我刚离婚,离婚后没事儿干……
我认识了一个女朋友,这女朋友说要跟我见面,我说行吧。等我出去见我的女朋友,女朋友旁边还坐着一个女孩儿,就是她。我看见她以后,远远地比较了一下,心想这女孩儿是从哪儿来的,她应该是我老婆嘛。(爆笑)这个时候,她跟另外一个朋友到下面去吃饭,我跟我女朋友也下去吃饭,大堂里有两张桌子,我看见她在吃饭,就跟我女朋友说,咱们跟他们凑到一桌儿吃吧。一桌儿吃着聊着,就聊到一起去了。
英达:你那个女朋友也是糊涂,你这种建议,她怎么就接受了呢!(大笑)这一过去不就完了嘛!我听了这个过程,觉得是老潘追张欣,怎么张欣说是追你呢!
张欣:是我追他,而且非常艰难。你看他又有女朋友,又有刚离婚的前妻,简直是困难重重,形势非常复杂。我们还没吃饭,电话就打来了,说不好,你出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他前妻就堵在门口儿。(笑)
英达:那要小心的也应该是他那女朋友,你小心什么?(大笑)
张欣:就是说,实际上还是我想追他。
英达:你这最多是守株待兔,是张开网等着他自投罗网。你陪他那个女朋友到他那儿去,是有目的吗?
张欣:我根本不认识他,去了以后才认识的。他有女朋友,后来发现还有前妻。这些说来简单,好像是两人好了就行了。没那么简单。
英达:好了,是你追他,他也乐于承认。下一个问题,说实话,对方的哪一点最吸引你?张欣,我一直想问这个问题,老潘他有什么可追的!这么个人,貌不惊人。
张欣:我就喜欢没什么优点可提的人!
英达:你在这之前,没听说过潘石屹和他的工程?
张欣:没有。
英达:完全是陪女朋友过去,偶然见到了你喜欢的这个没本事的人?
张欣:我有一个同学,有一天给我送了一篇文章,说你看看这文章,挺有意思的。文章的题目是《披荆斩棘,共赴未来》。写的是六个人――这六个人我一个都不认识。写他们这些年轻的知识分子的报国之路,写改革开放,写经济体制改革,写企业在经济改革中起的作用。从这篇文章中,我知道这六个人在海南岛创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写了他们的很多故事。反正写得特别好,特别激动人心。我就给这个朋友打电话,说把这文章中的几位介绍给我认识认识。
英达:很想见见这几位精英。
张欣:他就带我去了,也就是前面老潘讲的那一段故事。其实,我是在门口等着,旁边还坐着一个女的,我就随便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她告诉我名字后,说是从英国回来的。我说我也是从英国回来的呀,那你是从英国什么地方回来?她说是剑桥,我说,我也是啊!后来她说,她是我们学校最著名的一个学院――圣三医学院的毕业生。我说,你这么牛!她好像是不想继续跟我谈下去的样子,然后我就等等等,等到他最后出来,这女的就是他刚才说的那个女朋友。
英达:差一点娶一个圣三医学院的学子!那后来呢?
张欣:后来就吃饭。
英达:老潘,她起码也有吸引你的地方,你才决定和圣三医学院的那位女同志把餐桌挪到她那边儿。
潘石屹:我是在直觉上考虑,说这个人就应该是我老婆。以后在慢慢的接触过程中,真的觉得她一定是我老婆。我从小的生长环境是甘肃最荒凉的农村,所以对物质的东西和城市里的浪漫很麻木、很木讷,不是非常明白,只是觉得城里的什么东西都特别好。其实,她最吸引我的是她的思想。如果你对一切习以为常,周围的人都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突然有人说你这样可能不对,甚至是错的,这东西是吸引人的,能震撼人。
张欣:老潘也与众不同,城里人习惯于能说会道,碰见农村来的比较木讷的人,也会被吸引。
英达:老潘确实跟我们不一样。
张欣:所以他也吸引人。
英达:我更想知道那次他把餐桌挪到这边儿来之后,你是在哪种状态下决定跟他结婚的?你们俩的差异是很大的。
张欣:我结婚就是在什么也不知道的时候决定的。
英达:就是说,你被他蒙了,是被他骗到手的?老潘,你当时把自己的情况跟张欣交代了吗?
潘石屹:一见面就交代清楚了,我当时的状态是,原来的家没有了,一个人晃悠了几个月,特别渴望尽快成一个家。张欣也是这样一个状态,也是想尽快成家。
英达:光想尽快成家?张欣没有考虑老潘跟你在生活上的差异吗?
张欣:没有,真的没有。
英达:一点也没考虑到你们在学历上和家庭背景上的差异?
张欣:真的没有,我们俩从认识到决定结婚,前后不到两个星期。(惊叹)
张欣:所以没有很多时间去了解对方,完全是在一种激情状态下决定结婚。而从决定结婚到结婚这中间还有几个月,这就是我说的我艰难追他的那段时间,什么前妻啊、女朋友啊,一下子全出来了,全出来阻碍我们。
英达:我看老潘平常的为人,不大像充满激情的人,但我知道他挺会设计花招。我记得申奥成功那天,从潘石屹的现代城上“哗”就下来了一个巨型竖幅的旗子……
潘石屹:3600公斤的一块布。
英达:上面写着“我们胜利了”,当时就给北京人以及所有电视媒体一个特别大的震撼,觉得他挺会想花招。现在说,你是怎么把张欣骗到手的,想了什么花招!
潘石屹:我们特别聊得来,反差也很大,互补性也很强,也都有激情,她和我都很有激情。
英达:她很有激情这我相信,她受过良好教育,你是弄出点什么西北高招儿,是说看我吃面给你看,这肯定不行!(笑)
潘石屹:我们认识一个多星期,当时她在美国的香港分公司,我在北京,我们通了个电话,我还去过一次香港,然后就定下来,决定结婚。结婚之前,还要订婚。我想象中的订婚是陕甘宁边区的订婚方式,娘家人互相送个帖子,然后把周围邻居叫在一起吃顿饭,搞点儿红烧肉,喝点烧酒,送个红包,那是我十一二岁时的印象。我完全不知道我们的订婚该怎么做,结婚该怎么做,所以这些事都听她的。我就打电话给她,她有中国情结,说中国有两个东西特别著名,一个是长江,一个是长城,我们订婚安排在长江上。我说好啊,我还没去过长江呢!我们飞到长江上的重庆,我的几个哥们儿一高兴,说你们订婚,我们随便在那里把董事会开了吧,我过去的时候这几个合伙人也跟着过去了。
英达:张欣你被骗了,其实他们就是开董事会去了!
张欣:没错儿,我一上船就知道了。这哪儿是订婚啊,这就是开董事会来了,还不让我参加!(大笑)
潘石屹:所以就沿着长江一直坐着下来到武汉,上岸,这就算订婚结束了,董事会也结束了。
潘石屹:其实,董事会开得很不愉快。
英达:别说董事会的事儿!谁问你董事会了,你的婚订得愉快吗?(大笑)
张欣:不愉快。
英达:也不愉快?
潘石屹:还行。
英达:你是还行,人家给你一切定好了,他过来浪漫一下,随便把董事会开了,你当然愉快。张欣,你为什么不愉快?
张欣:天天开会能愉快吗?!
英达:那结婚是不是很愉快?
潘石屹:结婚是在长城,很热闹的,跟乡下的热闹不一样,来了全世界各地的好多朋友。
张欣:我们拿了一盆蒸包子,一人一瓶香槟酒,就上了长城。打开香槟,就着包子吃。
英达:浪漫!你们是专门租下了一个烽火台?
张欣:是顺着长城走,哪儿没人就去哪儿。
潘石屹:外国人一半儿,中国人一半儿。
英达:大家都吃着包子,还喝着香槟?
潘石屹:我挺担心的。中国人上长城是老老实实的,顺着台阶儿走。外国小伙子都挺疯,是在长城两边儿的墙上走,墙下面特别深,要把美国佬掉下一个,这问题可就大了。美国人让中国人表演节目,唱卡拉OK。我的一个朋友是副总经理,他特别高兴,说来一段儿快板儿,是《奇袭白虎团》。
英达:美国人反正也听不懂,肯定还跟着鼓掌!
张欣:这婚礼就像是一个大闹剧。我们带去了一个大乐队,音乐一响,美国人就疯狂地跳舞,中国人便特没劲地坐在地上。音乐一结束,中国人便说快板儿,美国人什么也听不懂,就蹲在地上。两边儿的人根本不交流。
英达:不知道你意识到没有,这恰好象征着你和老潘的两种背景相差得是多么遥远。说真的,我很为你们在后来的现实中能否把这种浪漫进行下去,会不会有冲突和争执,感到深深的担扰。
潘石屹:最大一次差点儿分手。
张欣:我记得当时有一个人是大款,说我给你们注资,我80%,你20%,潘石屹说行,我想,这怎么能行呢!那咱就别干了,干脆让他占100%算了!潘石屹说,我得明白什么是“借船出海”。后来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的确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是铁板一块。
英达:也许,这位大款给你们注资,干了一半儿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就垮了,然后他说,这么着吧,算我60%,后来又怎么怎么样,他就说,算我20%吧……所以现在回头看,当时你们冲突那么激烈,甚至要分手,其实挺可笑。你从科学管理角度看,觉得潘石屹做事情很土、很初级、很幼稚,但在咱们幼稚的大环境里,他这种幼稚做法,正好适应!
张欣:实际上很智慧。
英达:反过来从潘石屹的角度看,你这个揣着一脑袋洋想法的人,那是很幼稚。
张欣:他觉得我很教条,没办法生存,根本没有灵活性。
英达:以潘石屹自己为例,小学时在陕甘宁没饿死,才有后来这么大发展。(笑)潘石屹,你们当时要离,那时有孩子了吗?
潘石屹:当时没有。
英达:没孩子,那说离也就真离了,但人家张欣特别智慧,特别女性,主动提出让出一块儿。张欣是干事业的人,最早想见你,不是出于你好看,是帅哥儿,而是基于一种理想主义的考虑,后来和你结成夫妇,但为了保全夫妻关系,她反而放弃了理想,回家去当母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张欣做出让步,你潘石屹当时会做出什么来挽救这个婚姻?或者直接问,你可能让吗?
潘石屹:人都有这样一个心理,受到打击时,受到痛苦时,总爱喊“妈”,碰到不顺心的时候,老是怀念童年熟悉的地方,这会给人一种安全感。我和张欣碰到这样的冲突,两个人要分开,她是想回到她熟悉的地方,那就是英国,我开车送她去机场,箱子放在后备箱里,半路上又吵起来了。她要我把车停下,停下后她提着箱子,搭一辆出租车走了。
英达:根本不坐你的车了!
潘石屹:她一走,我就开始在北京城乱转,就在想这次婚姻又开始画句号了,生活可能又得重新开始。那就放一放吧,先看看工作上的事,她走了,整个公司的工作还得慢慢往前推进,我一人说了算……
英达:你有没有想过挽回这段婚姻?
潘石屹:我去了趟日本,回来后待在家里。她去了美国,给我打了一个很长的电话。这是一个让我特别感动的电话,知心的电话。电话里她说,如果我们俩再不做努力,放弃了关系,她可能永远不会回中国工作了,以后就在外面。她还谈了她的中国情结,上学的时候很少看到内地面孔,看到香港和台湾面孔都觉得特别亲切,希望能回到北京,往一起走,这个时候,我马上觉得为了我们的关系,我能做出什么让步就做什么让步,共同挽救我们的婚姻。
英达:可以听出你的用心,行,虽然最后的结果还是张欣下岗,但有这良苦用心,已经不错了。你们有了孩子以后,还有过类似的冲突吗?
张欣:上岗之后,我们再没有过工作上的真正的冲突。
稿件来源:中华读书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