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b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8-06
- 消息
- 1,29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留学还是游学?人情两毛五?生活奢侈?从渴望自由反转到完全自由是一种不知所措和迷茫?有人误入歧途?警察没用?柴米油盐酱醋茶比考90分的压力还大?留学生的消费倾向问题严重?不少留学生遭受不公平待遇?甚或被骗被吭?不需要投来家长似的眼光!请别把我们当肥肉!”这些,都是小留学生说的吗?
留学生心里想的到底是什么?谁来关心我们的小留学生?请您来倾听小留学生发自心中的肺腑之言。在星星生活周报18日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整个议题都围绕著小留学生话题,而抵加时间2个月到5年不等的近10位留学生的言谈,也同样表达了中国家长和加拿大华人关注一些焦点问题。
中秋佳节之际,2002年9月18日的下午,在加拿大爱加信国际学校,星星生活周报举办了“中国留加学生中秋节座谈会”。一张张小留学生的脸,有活泼的灵气,有淡淡的隐忧。满脸稚气的王晓杰自喻为成年女人,无奈而迷茫,她说由曾经的渴望自由到现今的完全自由,不知所措。她更深有感触地称,华人社区的人情味淡薄如纸,赚钱的新移民竟算计小留学生的小东小西。被一所加国顶级品牌大学刚刚录取的19岁男孩高深,具不俗的气质,他要求同学同龄人起码学会在异国他乡学会照顾自己。但他对加拿大的治安没有信心。另一位小留学生李博也有同感。
不少留学生与国际学校的老师也反映和反思了他们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小留学生孙伟、李博、周周、李卫等,希望有一整套系统,以服务于所有中国小留学生。同时,社区人士也认为,加拿大社区紧缺针对留学生的系统服务,比起韩国、日本社区差距很远。此外,小留学生矫天马认为,他们有时常被看作是一块“肥肉”,他更感找到一个合适的学校不容易。
与会者有小留学生、国际学校代表、留学中介顾问、作家、心理学家,还有来自明报等当地所有中文日报的朋友,及社区知名人士等各界人士,约四十人。会议深入探讨了许多与留学生相关的问题,会议时间长达三个多小时,许多人向星星生活周报记者表示,言犹未尽。特别是留学生的发言,震撼人心。来自明报的朋友说,这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么多留学生朋友在一起,曾有许多会议中,说是关于小留学生的,却见不到小留学生。
让我们来听听小留学生们,从心底发出的、直接的声音:
**高深(男生):至少得自己照顾好自己
在国内时生活能力比较差,出来后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曾有一个住在对门的新来的同学,夏天穿得特别多,第一个星期还好,第二个星期再也不出门了,自己把自己关在宿舍里,不吃不喝,拒绝一切个人来往。这个19岁的男孩,后来被送回国了。
很多人贪玩,浪费时间、消耗青春。父母送我们出来,我想不可能都会象盖茨、李嘉诚那样成功,但至少得自己照顾好自己吧。
我觉得,大多数留学生,想学就去学一下,我所认识的,能自己管住自己的只有20%。他们不是留学,而是游学。
留学生的安全问题,还是比国内安全得多,因为这里是有一点事,就马上报导了。但对警察办案没信心。打个比方,在学校打球时有人丢了1000多元的东西(衣物、鞋子之类),马路上见著有人被抢了包,这些事情都报了案告诉了警察。但没结果。第二天又同样如此,警察连人都不来了,只在电话里听听。
另外,我也听说唐文峰是早在赌场就被人给盯上了。唐的生活很奢侈的。
**王晓杰(女生):“人情两毛五”
中加文化、思想有太多冲突,让学生迷茫。曾渴望自由,现得到自由,反转到完全的自由,不知所措。
OPENMYMIND!主动接触本土人,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随时解开心中之结。
首先一来,特别无奈。我抱著这个心理,现在自认为是个女士,是中年人。衣食起居,找房子、找工作,时间一久,越来越象是成年人。超过本身年龄的成熟是挺悲哀的事情。
学校方面,我读的与想像中的差不多。
接触的移民,人情味很淡,用我一个网名“人情两毛五”来形容,恰如其份。在国内的阿姨,不沾亲带故的都可以帮帮你的。
而这里的新移民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举例租房子时,一个30多岁的男的(新移民)很八卦,一张桌子在他那寄存,一些日子后被他占用不还。一个赚钱的人抢留学生的桌子。另有一个留学生朋友在农场工作,手被刮破了,那个移民农场主说,“小心把手刮破了”,你还觉得暖心的吧?但接著一句,“别把我的蔬菜给弄脏了”……
我的感受:一,象我,一来,感觉这是对传统观念的严重打击。我们要承受中西文化的撞击。用国内爸爸妈妈教的观点,很难把握是非、价值取向观念和标准。二,要调整心态,很OPEN。截然不一样的是,在国内时,我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天天学校、家的来来回回,也很内向。除了好朋友可以打打闹闹之外。
这边,我要主动找别人,总不能求求你吧,与我说话。要试著去适应这个环境。更要改变看问题的心态。
现在,我已走向移民之路,没有任何退路。我最大的心愿是:落地生根。不是每一个留学生是高干子弟家庭,总有些好孩子,花爸爸妈妈这么多钱,应该由自己去找工作机会。
**孙伟(男生):望为中国小留学生有一整套服务
来加8个月了。看到有些人误入歧途。
我个人,有上学压力。原来抱的憧憬与这里不一样,整个情况不是太理想。学校房子贵,我搬出来,找了好久,又耽误学习时间。希望学校给予帮助。
不少留学生存在两种想法,一是先上大学再移民,有些想先拿身份才上大学。就算有钱,也想父母减轻压力。
还有,韩国人、日本人社区就有服务于留学生的系统,华人社区就没有。
**李博(男生):期待警察改善服务
来加8个月了。感受最深的就是被骗了!特别是在治安方面,感觉不好。周围天天感觉有人有问题。学校内打架,警察只指责中国人,说就中国人不能拉帮结派。另外,警察还排斥中国人,如朋友那,有两家被偷,结果西人那家又拍照又详查的,中国人那家没警察去过问。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留学生出了几起案子,没有一起查到歹徒。
**李浩(女生):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
来加5年,刚从多伦多大学毕业。我想说,人们怎么学会独立?
一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比考90分还要有压力。生活不会自理,就学习不好。学习不好,就办不了移民,留学也就没有意义。这是连锁反应。象我,现在就是就业问题。现在还没工作。
留学生的学费比当地学生付的多很多。但生活问题、朋友问题、学业问题、工作问题,社会各界应当有各种帮助。
**矫天马(男生):中国小留学生常被看作是一块“肥肉”
来加1年多。赞同小留学生这个称呼。来加后,不少学生,花费很多时间在转学、找学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学校真不容易!
有的什么也不知道,只是拿了钱过来。不少留学生在这遭受不公平待遇,可能会被骗被吭。这可能让他们走向比较危险的境地。一个是年龄问题,一个是处境问题,困扰著小留学生。
**周周(男生):留学生的消费倾向问题严重
来加仅2个月。小留学生独立的思维观念并没有。有些人主要是对学费问题认识不清,他们不知道钱来得是不是很辛苦。生活问题,就是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而消费倾向的问题在留学生中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盲目消费,学习以外,买高档消费品,如汽车、电器等。
加拿大对小留学生没有系统服务。火灾、警察等事务,为什么没有中文手册?
**李卫(男生):不需要社区投来家长似的眼光
我来加拿大是在去年的最后一天。我认为:1)有钱能行万里路,无财独坐自家门;2)自己的事自己办,将希望握在自己手里。我说话直。
我不赞同社区对留学生问题的夸大。大家对留学生的看法,谈了这么多。但到底留学生在想什么?心里话是什么?而有些留学生为什么会有不好倾向?因为有钱吗?
这个学期有七门课程,没钱的话,我得自己找出路。
另外,有些人家里有个好几百万,为什么不能花?买车,又为什么不能买呢?如何去管教他、约束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对社区能否真正帮助留学生,我怀疑。我和同学认为,一些家长似的眼光来自社区,但他们不了解留学生的实际状况,更不用说理解留学生的真正需求了。当然,留学生并不是不需要帮助。
留学生心里想的到底是什么?谁来关心我们的小留学生?请您来倾听小留学生发自心中的肺腑之言。在星星生活周报18日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整个议题都围绕著小留学生话题,而抵加时间2个月到5年不等的近10位留学生的言谈,也同样表达了中国家长和加拿大华人关注一些焦点问题。
中秋佳节之际,2002年9月18日的下午,在加拿大爱加信国际学校,星星生活周报举办了“中国留加学生中秋节座谈会”。一张张小留学生的脸,有活泼的灵气,有淡淡的隐忧。满脸稚气的王晓杰自喻为成年女人,无奈而迷茫,她说由曾经的渴望自由到现今的完全自由,不知所措。她更深有感触地称,华人社区的人情味淡薄如纸,赚钱的新移民竟算计小留学生的小东小西。被一所加国顶级品牌大学刚刚录取的19岁男孩高深,具不俗的气质,他要求同学同龄人起码学会在异国他乡学会照顾自己。但他对加拿大的治安没有信心。另一位小留学生李博也有同感。
不少留学生与国际学校的老师也反映和反思了他们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小留学生孙伟、李博、周周、李卫等,希望有一整套系统,以服务于所有中国小留学生。同时,社区人士也认为,加拿大社区紧缺针对留学生的系统服务,比起韩国、日本社区差距很远。此外,小留学生矫天马认为,他们有时常被看作是一块“肥肉”,他更感找到一个合适的学校不容易。
与会者有小留学生、国际学校代表、留学中介顾问、作家、心理学家,还有来自明报等当地所有中文日报的朋友,及社区知名人士等各界人士,约四十人。会议深入探讨了许多与留学生相关的问题,会议时间长达三个多小时,许多人向星星生活周报记者表示,言犹未尽。特别是留学生的发言,震撼人心。来自明报的朋友说,这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么多留学生朋友在一起,曾有许多会议中,说是关于小留学生的,却见不到小留学生。
让我们来听听小留学生们,从心底发出的、直接的声音:
**高深(男生):至少得自己照顾好自己
在国内时生活能力比较差,出来后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曾有一个住在对门的新来的同学,夏天穿得特别多,第一个星期还好,第二个星期再也不出门了,自己把自己关在宿舍里,不吃不喝,拒绝一切个人来往。这个19岁的男孩,后来被送回国了。
很多人贪玩,浪费时间、消耗青春。父母送我们出来,我想不可能都会象盖茨、李嘉诚那样成功,但至少得自己照顾好自己吧。
我觉得,大多数留学生,想学就去学一下,我所认识的,能自己管住自己的只有20%。他们不是留学,而是游学。
留学生的安全问题,还是比国内安全得多,因为这里是有一点事,就马上报导了。但对警察办案没信心。打个比方,在学校打球时有人丢了1000多元的东西(衣物、鞋子之类),马路上见著有人被抢了包,这些事情都报了案告诉了警察。但没结果。第二天又同样如此,警察连人都不来了,只在电话里听听。
另外,我也听说唐文峰是早在赌场就被人给盯上了。唐的生活很奢侈的。
**王晓杰(女生):“人情两毛五”
中加文化、思想有太多冲突,让学生迷茫。曾渴望自由,现得到自由,反转到完全的自由,不知所措。
OPENMYMIND!主动接触本土人,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随时解开心中之结。
首先一来,特别无奈。我抱著这个心理,现在自认为是个女士,是中年人。衣食起居,找房子、找工作,时间一久,越来越象是成年人。超过本身年龄的成熟是挺悲哀的事情。
学校方面,我读的与想像中的差不多。
接触的移民,人情味很淡,用我一个网名“人情两毛五”来形容,恰如其份。在国内的阿姨,不沾亲带故的都可以帮帮你的。
而这里的新移民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举例租房子时,一个30多岁的男的(新移民)很八卦,一张桌子在他那寄存,一些日子后被他占用不还。一个赚钱的人抢留学生的桌子。另有一个留学生朋友在农场工作,手被刮破了,那个移民农场主说,“小心把手刮破了”,你还觉得暖心的吧?但接著一句,“别把我的蔬菜给弄脏了”……
我的感受:一,象我,一来,感觉这是对传统观念的严重打击。我们要承受中西文化的撞击。用国内爸爸妈妈教的观点,很难把握是非、价值取向观念和标准。二,要调整心态,很OPEN。截然不一样的是,在国内时,我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天天学校、家的来来回回,也很内向。除了好朋友可以打打闹闹之外。
这边,我要主动找别人,总不能求求你吧,与我说话。要试著去适应这个环境。更要改变看问题的心态。
现在,我已走向移民之路,没有任何退路。我最大的心愿是:落地生根。不是每一个留学生是高干子弟家庭,总有些好孩子,花爸爸妈妈这么多钱,应该由自己去找工作机会。
**孙伟(男生):望为中国小留学生有一整套服务
来加8个月了。看到有些人误入歧途。
我个人,有上学压力。原来抱的憧憬与这里不一样,整个情况不是太理想。学校房子贵,我搬出来,找了好久,又耽误学习时间。希望学校给予帮助。
不少留学生存在两种想法,一是先上大学再移民,有些想先拿身份才上大学。就算有钱,也想父母减轻压力。
还有,韩国人、日本人社区就有服务于留学生的系统,华人社区就没有。
**李博(男生):期待警察改善服务
来加8个月了。感受最深的就是被骗了!特别是在治安方面,感觉不好。周围天天感觉有人有问题。学校内打架,警察只指责中国人,说就中国人不能拉帮结派。另外,警察还排斥中国人,如朋友那,有两家被偷,结果西人那家又拍照又详查的,中国人那家没警察去过问。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留学生出了几起案子,没有一起查到歹徒。
**李浩(女生):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
来加5年,刚从多伦多大学毕业。我想说,人们怎么学会独立?
一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比考90分还要有压力。生活不会自理,就学习不好。学习不好,就办不了移民,留学也就没有意义。这是连锁反应。象我,现在就是就业问题。现在还没工作。
留学生的学费比当地学生付的多很多。但生活问题、朋友问题、学业问题、工作问题,社会各界应当有各种帮助。
**矫天马(男生):中国小留学生常被看作是一块“肥肉”
来加1年多。赞同小留学生这个称呼。来加后,不少学生,花费很多时间在转学、找学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学校真不容易!
有的什么也不知道,只是拿了钱过来。不少留学生在这遭受不公平待遇,可能会被骗被吭。这可能让他们走向比较危险的境地。一个是年龄问题,一个是处境问题,困扰著小留学生。
**周周(男生):留学生的消费倾向问题严重
来加仅2个月。小留学生独立的思维观念并没有。有些人主要是对学费问题认识不清,他们不知道钱来得是不是很辛苦。生活问题,就是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而消费倾向的问题在留学生中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盲目消费,学习以外,买高档消费品,如汽车、电器等。
加拿大对小留学生没有系统服务。火灾、警察等事务,为什么没有中文手册?
**李卫(男生):不需要社区投来家长似的眼光
我来加拿大是在去年的最后一天。我认为:1)有钱能行万里路,无财独坐自家门;2)自己的事自己办,将希望握在自己手里。我说话直。
我不赞同社区对留学生问题的夸大。大家对留学生的看法,谈了这么多。但到底留学生在想什么?心里话是什么?而有些留学生为什么会有不好倾向?因为有钱吗?
这个学期有七门课程,没钱的话,我得自己找出路。
另外,有些人家里有个好几百万,为什么不能花?买车,又为什么不能买呢?如何去管教他、约束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对社区能否真正帮助留学生,我怀疑。我和同学认为,一些家长似的眼光来自社区,但他们不了解留学生的实际状况,更不用说理解留学生的真正需求了。当然,留学生并不是不需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