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想在日本人面前输掉精神?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myzbl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myzbl

新手上路
注册
2004-05-29
消息
53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最近日本对中国的态度,以外交语言来说,叫“强硬”,用草民的话说,叫“猖狂”,比如小泉及其内阁成员对参拜靖国神社的顽固、钓鱼岛纷争、东海资源纷争、李贼登辉访日、修改《日美安保条约》声言染指台海等等等等,种种切切,无不在挑衅中国的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日本的“得志”,源于其对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亦步亦趋,在世界超级霸权卵翼下军事实力的日益膨胀,还源于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可能会取得的“重大突破”,就是日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大人关于日本可能要进安理会的预备金“支票”。
日本人很聪明也很现实,他们知道其身在中国这个亚洲大国身旁的政治、经济、资源等诸多方面,有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参加八国联军、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都充分表明了这个国家在从中国手中争夺利益时的贪婪、残暴、毫无人性。而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牺牲最惨重,唤起民族精神最充分的,也莫过于抗日战争。

时代过去了不短的岁月,二战后特别是当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的时候,日本人其骨子里的大和民族“优越”感,特别是对亚洲其他民族的那种轻视与不屑,不时在一副文质彬彬的假面下露出,而对强权之威压表面上唯唯诺诺,内心极端复仇的扭曲心态,也不时在美国奴才外套的衣角闪现。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日本人很讲究精神传承,特别是其世代传递下来的“武士道”精神,日本人无时不刻在精心呵护着,最典型的,莫过于“靖国神社”问题。记得一位据称留学日本多年的精英在凤凰电视讲解过,日本人如此执著到近乎疯狂地参拜“靖国神社”的精神底蕴,源于“武士道”对战死的军人(武士)的无原则的崇拜,如果这些战死的亡魂不进入“神社”,就等于是“犬死”,意为“像狗那样死掉”的一样。所以,无论包括中条英机这些头等战犯在内的军国主义刽子手及其帮凶、炮灰们,在历次侵华战争中犯下了何等的滔天罪行,在“武士道”看来,都是“英勇献身”必须崇拜的。这种信条,在日本、特别是日本的政客、教育界毫不动摇地坚持着,没有日本人会认为“出于与时代接轨考虑”要动一动这样的信念。

与此同时,日本在教育下一代方面,也是费尽心机,极力淡化、美化侵略、屠杀亚洲人民、中国人民的罪行,特别是对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细菌战、劳工、慰安妇等等罪证的开脱,也是意在让其下一代记住,日本当年“进入”中国,是做“好事”,是“大东亚共荣”。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送审的《新历史教科书》却大肆美化日本侵略战争,歪曲侵华历史,宣传中日历次战争责任都在中国,大肆煽动对中国的仇恨。日本人不但不愿意自己忏悔,还特别反感受害者的追问与控诉,日本外相町村信孝日前声称,将要求中国改善反日历史教育。日本传媒也发表评论,无端指责中国推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反日教育”。从根本上说,日本人的内外表现,正是其无法摆脱历史,坚持侵略本性,并且要将其作为精神财富世代传承下去的真实写照,“武士道”们知道,即便二战他们输了,但“武士道”精神不能输掉。

作为受害者的中国呢,我们的文化精英、教育精英们却要与时代“接轨”了,接什么“轨”呢,就是反映中华儿女在抗日岁月,八路军五个普通战士在日本侵略者军队面前,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战至最后一枪一弹,在前有追兵,后临绝壁的选择面前,纵身跳下悬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据说因为“新时期有了新英雄,革命英雄主义应该转化形式”而“在新的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被正式删除。”(《新京报》)。

“前天,上海市教材编写组主编徐根荣告诉记者,除了上海市的新语文教材,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课本也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内容。”、“‘同样,把《狼牙山五壮士》从新课本中删除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徐根荣说,现在社会以多元化为主,学生们需要更多更新鲜以及种类丰富的知识,过去单一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就与学生们的思想脱节。”、“另外,《狼牙山五壮士》所反映的时代与现代社会从时间上来说也有差距,学生从小的生活环境与那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文章也越来越难勾起年轻老师们的共鸣,再用这些战争题材的课文教育学生,‘教’与‘学’的作用都不会很大。”(《新京报》)

草民认为,这位徐大主编的一番说辞,正是当代主流文化精英们思想的真实写照,绕来绕去,无非是说《狼牙山五壮士》“过时了”,成“古董”了,“不合时宜”了,不能够代表“先进文化”了。现在,是精英们所谓的“多元化”时代了,什么是多元化呢,放眼望去,无非是拜金主义、个性反叛、新老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泛滥,文化表现形态无非是帝王将相、鸳鸯蝴蝶、武林侠客,黑道白道。徐大主编还举出了“新时代的英雄主义”的范例,“现在和平时期,有杨利伟,有桑兰,甚至还有刘翔。在新时期,他们用新的方式付出,这些方式很贴近生活,与孩子们的环境接近。”,拿杨利伟,桑兰,刘翔们来堵住别人的嘴,显得愈发心虚和无聊,狼牙山五壮士所代表的在民族危亡中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血战到底的精神,与杨利伟,桑兰,刘翔们代表的为国争光的奋斗精神,是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是并行不悖的,还有传承关联的,杨利伟,桑兰,刘翔们的成功与花环,正是建立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无畏献身之上的。

有一些精神,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教育、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点滴授受的。《狼牙山五壮士》要表达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民族灾难,以及在这场灾难中无私无畏的不屈抗争的崇高精神,徐大主编说“把《狼牙山五壮士》从新课本中删除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似乎“现代社会”就不需要反侵略战争的教育与必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了,中国真的是如此高枕无忧了吗?连一种精神传递的痕迹都无法在中小学生的头脑中立足了吗?

不知道是否某种巧合,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幸存者葛振林老人近日辞世,今天的报纸上就出现了这则戳人心肺的新闻,我们希望老人所代表的精神长存,文化教育精英们却急不可耐地想抹去那点痕迹。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不久以前,日本外相町村信孝日还叫嚷将要求中国改善反日历史教育,文化教育精英们的决定也跟得如此乖巧。

日本人不依不饶地向他们的后代灌输“大和民族优越”感、“武士道”崇拜,把参拜“靖国神社”的传统坚持不懈,要的就是一种精神。而《狼牙山五壮士》的被删除,要的是抹去一种精神,我们扪心自问,谁想在日本人面前输掉精神?(国际掺望 )
 
我不说大的,至少我在一起就读日本学生面前从不示弱!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