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意象・家园・情爱 (转贴)

xiaomage

Moderator
VIP
注册
2002-01-17
消息
2,893
荣誉分数
289
声望点数
213
所在地
渥村仕同湾
花卉・意象・家园・情爱

一些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歌曲和专有语言,虽然原本承载着荒谬与屈辱,但那些烙着
鲜红色彩的印记在后来的记忆与诉说中渐渐斑驳蜕变,于是人们陶醉于充满回忆的
反讽与调侃,将其催眠般地幻化甚至强化为想象中的青春活力与自我肯定。

对我来说,虽然那也是个人过去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成长记忆中怀旧的重要主题,
但面对沉湎的陷阱与扭曲,我总能抑制住虚妄的兴奋;就算那些历史在大脑皮质层
上呼之欲出,即使无法拒绝其中的诱惑,哪怕被视为倔强、古怪而无法理喻的人,
至少我一直保持与坚守着自己的界线,拥有逃离的手段与理智上的摈斥,拥有自己
的心态、执着和距离。

人们似乎总爱在生活中用象征来显示自己的寄托与表征,以至于有时候不少“所指
(signified)”逐渐消隐在时间的帷幔之中,只剩下“能指(signifier)”的皮囊按
照时代与个人的需要而填装着杂瓤。

即使不提人类设立的无数节庆假日,生活中这样的象征符号(sign)也无所不在。也
许由于与生殖的紧密联系以及色彩的纯洁与鲜艳,花朵被赋予的话语与情结尤其广
泛:历史的承袭与身份的认同,或者某种共同认可的象征,比如献给情人的玫瑰。

于是便有国花的说法。印象里中国似乎一直想沿袭近代西方的案例,除了国旗、国
歌、国徽等标识之外,也要将中国人的气质凝炼于某种花卉,但不知道何种原因,
一直在传说中的牡丹、梅花、荷花、菊花、兰花等候选名单中徘徊,未能有个权威
的定夺。或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体身份或文化认同的迷茫与模糊?

记得从前买牛奶时老是看到商标上的三瓣草叶,不明就里,后来才知道那是一个爱
尔兰人家族创办的制奶公司产品,用三叶草(shamrock)的国花表达三位一体的信念,
如同汉文化里的“红双喜”商标一般触及文化的底蕴与暗流。

刚刚经历与法国的百年战争,英国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 1154-1458)
的两个后裔--以红玫瑰为徽记的兰卡斯忒(Lancaster)家族与用白玫瑰做象征的约
克(York)家族--为王位而展开30年的“玫瑰战争(War of the Roses, 1455-1485)”,
最后兰卡斯忒家族取得胜利,国王亨利七世(Henry VII, 在位1485-1509)将两种色
彩的玫瑰合二为一,以白色为心红色做底的都铎(Tudor)玫瑰作为统一后的英国国花。

历史上维京人(Vikings)一直骚扰蹂躏着苏格兰。传说中维京人在1263年的一场战争
(Battle of Largs)前于黑夜中赤脚潜入苏格兰,却不小心蹲在多刺的蓟上,于是痛
苦的惨叫声响成一片,苏格兰人便得到警报,最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结束了维京
人的长久威胁。紫红色的蓟便成了苏格兰人的国花。

或许你还记得电影Braveheart中的场景:在William Wallace的父亲的葬礼上,少女
Murron MacClannough送给William一朵紫色的蓟花。后来William回到故乡,在一个
婚礼上又与Murron重逢,便将当年的蓟花回献给她。爱情与家园的象征就在花朵的
传递之间绽放开来。为了避免Murron被英国辖治官员占有,他们秘密结婚,仪式上
Murron送给William一件镶有蓟花的婚服。然而婚后的Murron还是被统治苏格兰的英
国地方官员所抓获并杀死。William经历一系列的家仇乡恨,随身携带着那件婚服,
与同伴一起反抗着英国人的残暴。William被俘获处死之际,Murron的幻影走向刑场
上的William,而那件蓟花婚服又传递给Robert The Bruce,直到1314年他们终于在
Bannockburn为苏格兰赢得独立。

相较于历史悠久的国度里的瞻前顾后,美国人负载较轻,有些象征所包含的意味也
单纯简捷得多。加州在1903年裁定桔红色的罂粟(Eschscholtzia californica,
golden poppy)作为州花,是因为早期抵达西部的水手们看到满山遍野的罂粟花,火
红的色彩映入人们的瞳孔,也感染到心境的深处;水手们遂将加州称为“火焰之地
(Land of Fire)”。

在幽闭而青涩的年代,我在逃避的间隙剔括着思绪、歌曲与旋律。为了学习英语看了
电影“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 1965;台湾翻译为“真善美”),对其中
的几首歌--如The Sound of Music, Do-Re-Mi, Edelweiss等--印象深刻。那时候老
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Edelweiss中的w在德语中发英语v的音,要咬住嘴唇留下一道重
重的牙痕才能避免习惯的滞延。

当时从字典里知道Edelweiss叫做雪绒花,是瑞士和奥地利的国花,对其并没有任何具
体的观念。其实,Edelweiss是一个追溯到1784年的德语词,由词根edel(高贵noble)与
weiss(白色white)组成,在汉语里有多种译法:雪绒花、薄雪花、宝雪花、火绒草、
小白花等。雪绒花是主要生长于阿尔卑斯山脉(Alps)的火绒草属植物(Leontopodium
alpinum,Leontopodium在希腊语中是狮脚--Leon: lion, pod: foot--之意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草叶呈灰绿色,7-8月份开灰白色或淡黄色花,花卉由五个
相对较大的花瓣组成。除了阿尔卑斯山脉之外,雪绒花也散见于欧洲其它一些海拔2000
-4000米的高山草地,如比利牛斯山脉(Pyrenees)、咯尔巴阡山脉(Carpathians)和
巴尔干半岛。

理所应当地,雪绒花是阿尔卑斯山脉的象征,那里有一种说法:"Nur die Elite kann
Edelweiss erreichen" (only the elite can reach the Edelweiss). 传说中19世
纪后期有些求爱的男子为了俘获情人的心,攀岩爬坡,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雄鹰翱
翔的高处,忍受着氧气稀薄的煎熬,一方面通过坚毅向心爱的人证明自己的体魄,
征服高山也征服女人,同时在悬崖峭壁中采集这种洁白如雪的“云中之花(Cloud Flowers)
”、“雪地之花(Blossoms of Snow)”或“山花之后(queen of the mountain flowers)
”来宣示爱情的纯洁、真实与高贵。不少男人--据说每年都有几十人--不幸失足跌
入山崖,为爱情而祭出生命的代价。

由于奥地利皇帝Franz Josef (1830-1916)与皇后Elisabeth (Sissi, 1837-1898)、
德国皇帝威廉一世(Wilhelm I)、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格二世(King Ludwig II)都是
雪绒花的倾心者,于是便有“银花(Silverstars)”与“帝王之花”之别称。

由于人们的争相采集导致雪绒花在一些旅游和攀岩地带逐渐稀少甚至灭绝,在1878年
瑞士Obwalden召开的一次阿尔卑斯俱乐部会议上,奥地利、瑞士、意大利和德国等
政府颁布保护雪绒花的条例。如同有些人感叹雪绒花所负载情感--高贵、坚韧、勇
气、纯洁、真爱--的稀缺状态一样,雪绒花目前也仍然被列为濒危植物,开始被移
植到北美与新西兰的一些雪山。

其实,被瑞士与奥地利同时当作国花的雪绒花并不是真正土生土长的植物,而是过
去几个世纪中从亚洲迁移过来后的变种。它在亚洲的西伯利亚以及南部的蒙古、中
国的东北、西北、西南以及朝鲜半岛的近亲有三十多种。在中国的属种有老头草、
老头艾等称呼,并且还是常被采集的一种中草药。

虽然如此,人们仍然执着地让雪绒花走向更为广阔的地带,它的徽记或名称屡屡不
绝地出现在诸如胸针、悬坠物、矿泉水、饮料、啤酒和旅店之中,在奥地利的硬币
先令(Schilling)的背面,在德国党卫军山地部队的服装、帽子、臂章刺绣标志上。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
Maria Rainer到上校Georg von Trapp家里做孩子们的家庭女教师,两人坠入情网并
结婚。他们组建一个家庭合唱团(The Trapp Family Singers),后来在纳粹的威逼
下逃离奥地利。德国人首先拍了一部The Trapp Family Singers的电影,然后百老
汇改编成音乐剧(1959)演出了1443场,后来Vincent Donahue在1965年制作成电影,
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音响、改编音乐、剪辑等五个项奖。

音乐之声中的Edelweiss一歌虽然带有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但并不是纯粹的奥地
利民歌,只是一首渲染情感、催人泪下的创作歌曲(shmaltzy tearjerker)。歌词是
一首优美的短诗,诗句中按三、四行,二、五行,六、七行,八、十行,一、九行
的方式对偶押韵,将雪绒花作拟人化处理,从而引伸出高雅、温柔、纯洁而永恒的
情爱等意象:

Edelweiss, Edelweiss,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Small and white,
clean and bright,
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
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
bloom and grow forever
Edelweiss, Edelweiss,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B266.jpg



笼罩在阿尔卑斯山脉雪绒花之上的浪漫气息,也同样存在于其它地方的象征之中。
一个朋友最近曾到蒙古高原上游走,说是看到并采集了雪绒花。凝视着寄来的照片,
我想起一年前在云中的香格里拉攀爬雪山的场景,追忆着为采集传说中的雪莲而走
过的台阶,遐想着流动中的意象家园与执着的情爱......




<embed SRC = "http://www.jining.sdrt.com/music/edleweiss.rm" WIDTH="350" HEIGHT="70" autostart="true" loop="-1" align="centre" type="audio/x-pn-realaudio-plugin" exts="ra,ram" Initfn="load-types" mime-types="mime.types">
 
<音乐之声>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了。 :cool:

江南有一首民歌叫做<茉莉花>,大家都知道Kenny G曾经改编成Sax的曲子演奏,以前也有看过一篇文章叫做<爱如茉莉>,平平淡淡,却香味缭绕。每次听到这首曲子,就会想起家园,情爱。 :) :)
 
一直都很喜爱Julie Andrews. 前几年在奥斯卡奖的晚会上又见到她,风采依旧!
记得最初在国内学英语时,老师就教大家唱音乐之声里的歌,Do-Re-Mi, Lonely Goatherd, Edelweiss...小时候唱过的歌,背过的诗词,至今不能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