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远:上海“闲话”
在《万象》2001第1期上,我看到一篇《百年上海俗话》。其中有这么一段:“上海人讲上海话,在口语里叫‘讲上海闲话’,好像上海人从来不说正经话似的。其实不然,上海方言里管北京话叫‘北京闲话’,苏州话叫‘苏州闲话’,广东话叫‘广东闲话’,余类推。盖从老百姓看来,一切话语都是‘闲话’,平民百姓固然‘讲闲’,无关宏旨;大人先生讲的官话,也是‘闲话’,无分彼此。”下面还有一段:“从前‘海上闻人’杜月笙风头最健的年代,若有遇到麻烦,想求杜先生出面‘摆平’(今天要学香港人说‘敲定’了),他会做个经典动作:伸出右手,跷起大拇指,同时脱口同样经典的名言:‘闲话一句’。”因为多年来我一直注意研究“闲学”,所以对这篇文章中讲到的“闲话”一词的涵义发生了兴趣。
上海人为什么把各地方言叫“××闲话”的确是一个问题。这一点我不那么懂。但是我对这篇文章的回答,感到不能满意。
我是上海土著。鸦片战争前,我的高祖(祖父的祖父)就已经从南翔搬到上海老城内。我本人在上海也住过许多年,一直会讲“上海闲话”。我理解上海人说的“闲话”两个字,就是北京人的“话”一个字。上海人说,“我伲在‘讲闲话’”,并
不一定是说他们正在讲上海方言,也许他们说的是苏州方言,他也说是在“讲闲话”。我长住上海的那些年份,普通话这个词还没有用开,除了“官话”之外,各地方的一切方言都用“××闲话”来表示,我认为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上海人也说
“这个男人会讲英国闲话”“那个女人会讲法国闲话”,所以我认为“上海闲话”“北京闲话”“苏州闲话”的意思,并不一定是指上海、北京、苏州的方言。
因此上海人嘴里讲的“闲话”的意思就是“话”。这一点似乎可以确定下来。就是《万象》杂志上那篇文章里介绍杜月笙的经典语言“闲话一句”(其实这句话不少上海人也常说)它的意思无非是“一言为定”,一切一句是一句,这一句顶用,不
能够是随随便便说过不算数的“闲话”,在我的记忆中绝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叫方言。那时普通的上海人,特别是下层,对外面的世界,接触得不多,也了解得不多。比较上层的人知道有“来请官话”(做了官,客人来拜会,他就要拉着官腔吆喝
听差的“来!”客人到了就要一伸手说一声“请”,因此在上海闲话里有“来请官话”这样一个名词)。还有一个情况我小时候特别注意到了,在上层,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喜欢讲苏州话。我是上海人,我父亲当然更是上海人,家里来的客人我
知道也是上海人,可是我父亲和那位客人谈话用的是苏白。这样的情景不仅发生在我父亲身上,别人也常这样。后来我读俄国小说看到两个俄国人喜欢讲法国话。我就明白上海原来是个文化不发达的小地方,苏州是上邦。后来上海成了苏州的“上
邦”,这种情况当然不会再有,而且也许没有什么人知道了。
不过为什么上海人把“话”说成“闲话”的道理,上面讲的似乎是没有解决问题。“闲话”是我们国家很古就用的一个词。我又查了《辞海》中的“闲话”这一条目,意外发现在释文中对“闲话”有一义就是“话”。举的例子是《水浒传》第二
回,史进道:“什么闲话!我便肯时,有一个不肯,你问得他肯便去!”《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一说杭州人,一说祖籍苏州,后迁淮安,说法不一,都靠近上海。也许“闲话”“话”由来已久。但是“闲话”一词更古。宋朝陆游
的诗:“闲话更端茶灶熟,请诗分韵地炉红。”这也是《辞海》这一条目中引用的。“闲话”在这里就不等于“话”了,而是题外的闲谈了。
在汉语中由两个字组成一个词,比用一个字具有优势,但是为什么不用别的两个字偏要用闲话这两个字,我就不明白就里了。我说还没有懂,就是在这一点上没有懂。
我不知道谁可以帮助我。
在《万象》2001第1期上,我看到一篇《百年上海俗话》。其中有这么一段:“上海人讲上海话,在口语里叫‘讲上海闲话’,好像上海人从来不说正经话似的。其实不然,上海方言里管北京话叫‘北京闲话’,苏州话叫‘苏州闲话’,广东话叫‘广东闲话’,余类推。盖从老百姓看来,一切话语都是‘闲话’,平民百姓固然‘讲闲’,无关宏旨;大人先生讲的官话,也是‘闲话’,无分彼此。”下面还有一段:“从前‘海上闻人’杜月笙风头最健的年代,若有遇到麻烦,想求杜先生出面‘摆平’(今天要学香港人说‘敲定’了),他会做个经典动作:伸出右手,跷起大拇指,同时脱口同样经典的名言:‘闲话一句’。”因为多年来我一直注意研究“闲学”,所以对这篇文章中讲到的“闲话”一词的涵义发生了兴趣。
上海人为什么把各地方言叫“××闲话”的确是一个问题。这一点我不那么懂。但是我对这篇文章的回答,感到不能满意。
我是上海土著。鸦片战争前,我的高祖(祖父的祖父)就已经从南翔搬到上海老城内。我本人在上海也住过许多年,一直会讲“上海闲话”。我理解上海人说的“闲话”两个字,就是北京人的“话”一个字。上海人说,“我伲在‘讲闲话’”,并
不一定是说他们正在讲上海方言,也许他们说的是苏州方言,他也说是在“讲闲话”。我长住上海的那些年份,普通话这个词还没有用开,除了“官话”之外,各地方的一切方言都用“××闲话”来表示,我认为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上海人也说
“这个男人会讲英国闲话”“那个女人会讲法国闲话”,所以我认为“上海闲话”“北京闲话”“苏州闲话”的意思,并不一定是指上海、北京、苏州的方言。
因此上海人嘴里讲的“闲话”的意思就是“话”。这一点似乎可以确定下来。就是《万象》杂志上那篇文章里介绍杜月笙的经典语言“闲话一句”(其实这句话不少上海人也常说)它的意思无非是“一言为定”,一切一句是一句,这一句顶用,不
能够是随随便便说过不算数的“闲话”,在我的记忆中绝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叫方言。那时普通的上海人,特别是下层,对外面的世界,接触得不多,也了解得不多。比较上层的人知道有“来请官话”(做了官,客人来拜会,他就要拉着官腔吆喝
听差的“来!”客人到了就要一伸手说一声“请”,因此在上海闲话里有“来请官话”这样一个名词)。还有一个情况我小时候特别注意到了,在上层,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喜欢讲苏州话。我是上海人,我父亲当然更是上海人,家里来的客人我
知道也是上海人,可是我父亲和那位客人谈话用的是苏白。这样的情景不仅发生在我父亲身上,别人也常这样。后来我读俄国小说看到两个俄国人喜欢讲法国话。我就明白上海原来是个文化不发达的小地方,苏州是上邦。后来上海成了苏州的“上
邦”,这种情况当然不会再有,而且也许没有什么人知道了。
不过为什么上海人把“话”说成“闲话”的道理,上面讲的似乎是没有解决问题。“闲话”是我们国家很古就用的一个词。我又查了《辞海》中的“闲话”这一条目,意外发现在释文中对“闲话”有一义就是“话”。举的例子是《水浒传》第二
回,史进道:“什么闲话!我便肯时,有一个不肯,你问得他肯便去!”《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一说杭州人,一说祖籍苏州,后迁淮安,说法不一,都靠近上海。也许“闲话”“话”由来已久。但是“闲话”一词更古。宋朝陆游
的诗:“闲话更端茶灶熟,请诗分韵地炉红。”这也是《辞海》这一条目中引用的。“闲话”在这里就不等于“话”了,而是题外的闲谈了。
在汉语中由两个字组成一个词,比用一个字具有优势,但是为什么不用别的两个字偏要用闲话这两个字,我就不明白就里了。我说还没有懂,就是在这一点上没有懂。
我不知道谁可以帮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