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奴才与制造蠢才--胡评中国教育
易明
现代教育虽然有很多职能,但其基本职能是培养一批能工巧匠,使之能在社会经济
活动中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从这个角度来讲,通才也好,专才也好,都是为社会
所需要的。一国的教育能培养出哪怕是其中一种,也就算是成功的了。可惜的是,
中国的教育基本上连这个最低的要求都达不到。这点诚如芦笛近来文章所说的,中
国的理科教育只培养了一些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而文科教育则基本上是失败的奴
化教育。但高分低能好歹还有再造就的可能性,所以一旦出了国还能有点出息,去
分享个把诺贝尔奖什么的。而人一旦被奴化入骨,则再造的可能性就极低,非脱胎
换骨不可救药。所以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文科教育,夸张一点地说,中国的教育
制度特别是文科教育不作根本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实现民主法治也就无从谈起,
最多也是纸上谈兵,连一点操作性都不会有。
中国现代教育的历史不过100年之久,再往前数的自孔夫子开始的2000多年内的所谓
师徒授受,如果还可以被称为教育的话,也不过是制造奴才的教育。这种教育却不
幸在后来的科举举仕的制度下被延续了上千年之久。说科举制度是典型的奴才教育,
还不光是因为其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更因为皇上本人是位於至尊地位的主
考官,是标准答案的最后解释者。这点就决定了该教育模式必定是以制造奴才为核
心的,其最大的功能只是区分奴才的级别而已。高级的奴才去给皇上当差,掌管和
四书五经毫不相关的各种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事务,当然也就难免会把事情搞得一塌
糊涂。低级的奴才则只能上行下效,靠著识几个破字去欺负老百姓,并在他们饥寒
交迫时鼓动他们造反。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是永远也出现不了以民主法治和市场
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国家的管理制度的。
100年以前,中国的皇上总算被被外夷打得明白一些了,知道了靠一帮的奴才来维护
现代国家已经不可能,所以就大力废科举,办学校,借助庚子赔款,使现代大学应
运而生。但在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中国的大学也就逐渐变
成了制造奴才与制造蠢才的场所。简言之,中国的理科教育基本上是造就蠢才的,
而文科教育则承袭了制造奴才的传统。谓予不信,请试著在高考作文中写一篇批判
三个代表的文章,或为法轮一辩,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就是了。王怡曾就这一点写
文批判说中国的高考作文是对学生感情的劫持,我看说得还是太客气了。要让我说
呀,这种公开鼓励学生说假话大话空话的教育,无异于诲淫诲盗,是对学生心智的
全面摧残。
在这一点上,稍稍还有一点年纪的网友,都不会忘记各位在中国的学校中上过的各种
政治教育课吧。我们曾经花费了多少时间在死记硬背连老师自己都不信的陈腐信条
上?我们曾经带着多么厌恶的心理违心地重复记忆那些为现代人类文明所不耻的文
化垃圾呀。这样的教育,难道还不是造就奴才的吗?
与这种在指导思想上南辕北辙的教育宗旨相比较,现代中国文科教育注重死记硬背的
方法论缺陷倒是大巫见小巫了。但这种死记硬背也不幸窒息了我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使人倾向于沿袭旧制,以昨日的是非为是非,对智力发展的作用几乎是负的。更因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太长,各种皇上家族的鸡零狗碎的事又太多,各种奴才们
的阿谀奉承吹牛拍马也花样翻新,数不胜数。对这些所谓史实的准确掌握,我看对
增进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并非必不可少,更不是产生天才的主要途径。
天才的产生无疑与社会状态有关,但却与特定的教育模式没有直接的关联。其实象莎
士比亚、托尔斯泰、鲁迅和爱因思坦那样的天才,是要靠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的
条件才能诞生的。他们可遇而不可求,更不能通过任何天才学校来培养。但这样的
天才却可能偏偏就潜伏在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之中。因此我看生产天才最好的办法,
就是鼓励网友们多写多贴多看多学,再加上必不可少的自吹自擂和互相吹捧。久而
久之假以时日,保不齐那天还真能捧出个托尔斯泰出来。照咱们寒山这高手云集日
产万节的态势,我看最损也能捧出个把巴尔扎克、海明威什么的吧:)
但我不认为这样的天才可以从中国的当代教育中产生。鉴于中国国内的新闻封锁和奴
化教育现状,诚如王朔所言,我们最多也就是出俩码字师傅。中国的正统教育恰恰
扼杀了诞生天才的可能性。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鲁迅当年建议中国青年最好不读中国
书的缘故吧(至少我当年是上了他的当了)。俏皮的王小波则将读中国书比喻为跟他
家的傻大姐学习缝扣子。我对这二位有所补充的是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即我们在
不死记硬背这些古书旧书死书坏书的同时,还可以省下更多时间去做更为有益于身
心健康的其它活动,如打牌、下棋、恋爱、泡妞等等,正如我贴完此文就马上要去
做的那样。
易明
现代教育虽然有很多职能,但其基本职能是培养一批能工巧匠,使之能在社会经济
活动中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从这个角度来讲,通才也好,专才也好,都是为社会
所需要的。一国的教育能培养出哪怕是其中一种,也就算是成功的了。可惜的是,
中国的教育基本上连这个最低的要求都达不到。这点诚如芦笛近来文章所说的,中
国的理科教育只培养了一些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而文科教育则基本上是失败的奴
化教育。但高分低能好歹还有再造就的可能性,所以一旦出了国还能有点出息,去
分享个把诺贝尔奖什么的。而人一旦被奴化入骨,则再造的可能性就极低,非脱胎
换骨不可救药。所以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文科教育,夸张一点地说,中国的教育
制度特别是文科教育不作根本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实现民主法治也就无从谈起,
最多也是纸上谈兵,连一点操作性都不会有。
中国现代教育的历史不过100年之久,再往前数的自孔夫子开始的2000多年内的所谓
师徒授受,如果还可以被称为教育的话,也不过是制造奴才的教育。这种教育却不
幸在后来的科举举仕的制度下被延续了上千年之久。说科举制度是典型的奴才教育,
还不光是因为其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更因为皇上本人是位於至尊地位的主
考官,是标准答案的最后解释者。这点就决定了该教育模式必定是以制造奴才为核
心的,其最大的功能只是区分奴才的级别而已。高级的奴才去给皇上当差,掌管和
四书五经毫不相关的各种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事务,当然也就难免会把事情搞得一塌
糊涂。低级的奴才则只能上行下效,靠著识几个破字去欺负老百姓,并在他们饥寒
交迫时鼓动他们造反。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是永远也出现不了以民主法治和市场
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国家的管理制度的。
100年以前,中国的皇上总算被被外夷打得明白一些了,知道了靠一帮的奴才来维护
现代国家已经不可能,所以就大力废科举,办学校,借助庚子赔款,使现代大学应
运而生。但在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中国的大学也就逐渐变
成了制造奴才与制造蠢才的场所。简言之,中国的理科教育基本上是造就蠢才的,
而文科教育则承袭了制造奴才的传统。谓予不信,请试著在高考作文中写一篇批判
三个代表的文章,或为法轮一辩,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就是了。王怡曾就这一点写
文批判说中国的高考作文是对学生感情的劫持,我看说得还是太客气了。要让我说
呀,这种公开鼓励学生说假话大话空话的教育,无异于诲淫诲盗,是对学生心智的
全面摧残。
在这一点上,稍稍还有一点年纪的网友,都不会忘记各位在中国的学校中上过的各种
政治教育课吧。我们曾经花费了多少时间在死记硬背连老师自己都不信的陈腐信条
上?我们曾经带着多么厌恶的心理违心地重复记忆那些为现代人类文明所不耻的文
化垃圾呀。这样的教育,难道还不是造就奴才的吗?
与这种在指导思想上南辕北辙的教育宗旨相比较,现代中国文科教育注重死记硬背的
方法论缺陷倒是大巫见小巫了。但这种死记硬背也不幸窒息了我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使人倾向于沿袭旧制,以昨日的是非为是非,对智力发展的作用几乎是负的。更因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太长,各种皇上家族的鸡零狗碎的事又太多,各种奴才们
的阿谀奉承吹牛拍马也花样翻新,数不胜数。对这些所谓史实的准确掌握,我看对
增进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并非必不可少,更不是产生天才的主要途径。
天才的产生无疑与社会状态有关,但却与特定的教育模式没有直接的关联。其实象莎
士比亚、托尔斯泰、鲁迅和爱因思坦那样的天才,是要靠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的
条件才能诞生的。他们可遇而不可求,更不能通过任何天才学校来培养。但这样的
天才却可能偏偏就潜伏在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之中。因此我看生产天才最好的办法,
就是鼓励网友们多写多贴多看多学,再加上必不可少的自吹自擂和互相吹捧。久而
久之假以时日,保不齐那天还真能捧出个托尔斯泰出来。照咱们寒山这高手云集日
产万节的态势,我看最损也能捧出个把巴尔扎克、海明威什么的吧:)
但我不认为这样的天才可以从中国的当代教育中产生。鉴于中国国内的新闻封锁和奴
化教育现状,诚如王朔所言,我们最多也就是出俩码字师傅。中国的正统教育恰恰
扼杀了诞生天才的可能性。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鲁迅当年建议中国青年最好不读中国
书的缘故吧(至少我当年是上了他的当了)。俏皮的王小波则将读中国书比喻为跟他
家的傻大姐学习缝扣子。我对这二位有所补充的是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即我们在
不死记硬背这些古书旧书死书坏书的同时,还可以省下更多时间去做更为有益于身
心健康的其它活动,如打牌、下棋、恋爱、泡妞等等,正如我贴完此文就马上要去
做的那样。